民国百年(六):对日作战的艰苦八年(8)——抗战初期的敌后作战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7月2日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共领导的红军于当年8月底接受国民政府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八路军所辖三个师改称国军第18集团军,朱德出任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937年8月下旬,八路军主力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在日军主要进攻方向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钳制消耗日军,配合国军作战。

1937年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后,企图分两路突破雁门关、平型关防线,进逼太原。在获知日军战略意图后,八路军总部即令林彪、聂荣臻率115师主力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从侧背打击进犯日军。9月23日,115师一部伸向灵丘方向,牵制、打击日军增援部队,其主力则于24日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设伏。9月25日,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一部进入八路军伏击圈,遭到八路军突袭,双方激战一日,日军被歼1000余人,损失车辆、战马数百,另有大批枪支和军用物品被缴获,这便是平型关大捷。

对于平型关大捷,大陆和台湾的态度截然不同。大陆方面自然是认为此战为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大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支援了平汉线和同蒲线上国军的作战。台湾方面则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只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偷袭罢了,将其称为“大捷”显然是在向猪肉里注水。

10月4日,中共人民抗日军政部在其编纂的《几个问题的解答》中交代了共产党的抗日立场:红军的名义虽然改变,那是为了全国抗日的统一指挥,虽然在名义上是改变了,但实际上还是照红军一样的办法……,通俗的说,外面虽是白的,内面还是红的。我们改了名义,要他们发给我们军需粮饷,我们处处占着便宜,丝毫不会变成国民党的军队。此外,在八路军开赴晋北时,毛泽东曾对其部下说:中日战争为本党发展之绝好机会,我们的决策是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继续在敌后开展游击战,至1937年11月上旬,与日军作战百余次,歼敌逾万,破坏了日军的交通线和机场,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的国军的正面作战。11月7日,八路军建立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另一方面,1937年10月忻口战役结束后,八路军120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日军分路进攻晋西北根据地,八路军集中主力反击,经一个多月的战斗打破了日军的围攻,收复失地,巩固了晋西北根据地。同年8月,120师派军向绥远挺进,与当地蒙汉抗日游击队相配合,开辟了大青山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晋绥根据地。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挺进晋东南地区,创立太行、太岳根据地,随后挫败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大规模围攻,建立晋冀豫军区,奠定了晋冀豫根据地的基础。从1937年12月起,129师先后派出挺进支队、东进纵队及两个主力团进入冀南,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1937年底,日军大举进攻山东,中共也于此间在山东发展敌后武装。从1938年1月到5月,中共在山东开辟了十几个抗日游击根据地,武装力量达四万余人。同年6、7月间,115师和129师在冀鲁边区建立根据地。9月,115师又建立冀鲁边区军区委员会,并将此地区的各种武装力量合编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了平原游击根据地。 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山东分局,同时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至此,山东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所属范围包括山东省大部地区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

新四军方面,成立之初其军部设于汉口,1938年1月迁至南昌,随即指挥各部进入长江南北的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1938年4月间,新四军各支队分别进入皖南歙县地区、皖西霍山地区以及苏南,苏南新四军在多次袭击日军得手后,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7月,新四军在皖南前线配合国军打击日伪,但多以骚扰小股日军为主,且大多是打打跑跑,只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无力阻止大片国土的沦丧。此外,江北新四军于1938年5月间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取得首胜;6月又在安合公路两侧进行了数十次伏击战,牵制了日军的西进;7月,新四军袭击无为城东的运漕,歼敌数百。9月,新四军在桐城以南的棋盘岭袭击日军车队得手,10月又攻克无为、庐江两座县城,逐步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从抗战爆发到广州、武汉失陷,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南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华北广大地区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四军则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等抗日根据地。

因为中共参战的基本策略主要是扩张自己的势力,培养实力,所以自然是要对各地国军和民间抗日力量进行打击、分化和吸收。事实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名为合作,实则矛盾摩擦不断,在八路军和国军控制区的交界地带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后来甚至发生了影响巨大的事变,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介绍到。

此外,抗战期间,在中国东北还活跃着一支游击力量,那便是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这是活动在南满、北满和吉东三个区域内的敌后武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抗联抓住一切时机袭击敌人,扩大基地,发展抗日队伍。活动于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抗联第1路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和各阶层抗日力量,共同抗日,并争取大批伪军哗变反正。同时,他们还主动向敌人后方出击,在南满铁路沿线两侧,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几十次,攻克十几座城镇,初步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活动于吉林省东北部和黑龙江省东部的抗联第3至第11军,也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毙伤日伪军数千人。

1937年冬,日本关东军偕伪军采取逐步压缩包围的战术,对抗联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为突破日军的重重包围,抗联第1路军分编出3个师,由杨靖宇率领第3师,与其他两个师分路西征,魏拯民率领留在根据地的部队。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魏拯民机动灵活的与敌周旋,寻机歼敌,坚持了抗日阵地。12月,魏拯民在赴蒙江途中,歼敌100多人,后与留在蒙江、金川一带的1个师会合,牵制日军主力,以策应杨靖宇部西征。西征的第3师受敌重兵阻击,不久被迫回到集安。1938年3月,杨靖宇率部500多人,奇袭通集铁路老岭工事场,毙伤俘日伪军100 余人,缴获一批物资。同年7月,杨靖宇又率领1000多人,在摩天岭伏击敌人,两次击溃伪满军精锐部队两个团,毙俘敌千余人。10月以后,杨靖宇在临江岔沟,突破日寇2万重兵的包围,率部转移到深山老林坚持斗争。

为粉碎日伪军的围歼计划,统一对活动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抗联部队的领导,1938年1月,抗联第2路军在饶河正式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赵尚志任副总指挥,下辖4个军及姚振山之东北义勇军和王荫武之救世军等部。同年2月初,日伪军连续进攻第2路军设在各地的密营。3月18日,日伪军骑兵约400人,进攻第5营地。为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并争取与南满的第1路军和华北的八路军沟通,周保中率总指挥部、第7军及2个军的留守部队留在宝清、饶河、富锦、密山等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突出敌人包围,分东西两路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西征,攻克苇河县楼山镇,奇袭珠河县元宝镇“集团部落”取得胜利。8月初,日伪军由哈尔滨、长春等地空运1000余人到珠河地区,围堵西征部队。西征军与敌苦战,遭受严重损失。进入五常的第4军,在敌人连续进攻下,处境愈加困难,军长李延禄、副军长王光宇牺牲,余部被迫返回原地坚持斗争。第5军第1 师和妇女团在东返途中,于黑龙江林口乌斯浑河边,遭到日伪军袭击,妇女团政治委员冷云等8名女战士被围,在弹尽粮绝后,宁死不降,毅然投进乌斯浑河英勇牺牲,这就是“八女投江”。第2路军原地坚持斗争的部队,在日军6000人的讨伐和围攻下,于1939年4月初向外转移,先后进行数十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其中第7军在饶河县西风嘴子伏击战中击毙日军少将田野武雄。

坚持在北满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抗联4个军,数次与日伪军交战,虽取得很大战果,但自身也遭受严重损失。1938 年夏,除一个军主力留原地坚持斗争外,其余各部远征抵达日伪统治薄弱的海伦、德都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依托小兴安岭开展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到共有总兵力1.5万余人。1939年5月,4个军合编为抗联第3 路军,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委员。该路军先后开辟了朝阳山、阿荣旗、甘南等游击区,取得一些对日伪作战的胜利,歼敌数百人。

东北抗联的斗争,有力的打击和牵制了日伪军,推动了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三鉴斋 2010-07-20 15:01:44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7)——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9)——桂南會戰、南昌會戰和隨棗會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