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六):对日作战的艰苦八年(19)——国军第二次远征缅甸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以失败告终的,而那次失败直接导致了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美国的援华物资只能依靠“驼峰航线”运输。为解决中国战区的军需物资困难,使中国战区更好的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攻势,盟军分别在1943年1月的长港会议和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讨论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进行反攻作战的计划。另一方面,1943年1月,驻扎在印度的中国军队进行了改编,装备了大量美制武器、通讯设备和卡车;4月,国府在云南重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陈诚任司令长官(后由卫立煌继任),下辖两个集团军,共17个师,总兵力约20余万。

为实现缅北反攻作战,中国驻印军工兵团在美国工兵的配合下,修筑了从印度雷多到缅北密支那的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中国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的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1943年10月24日,中国军队联合美英军队发起反攻作战,11月攻取新平洋,进入缅北,12月攻占于邦,缅北反攻首战先捷。1944年初,中国远征军先后攻克大白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关和瓦鲁班,日军退守杰布山隘,凭险顽抗。接着,远征军在美军的配合下,苦战14天,攻占杰布山隘,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撤退。随后,远征军一部与美军合编为中美突击支队,继续向密支那挺进,另一部向高利进击。

另一方面,退守孟拱河谷的日军得到增援,据守高利、英开塘及卡盟等地。4月末,中国远征军一部向日军发起攻击,经月余苦战,于6月19日将上述各地全部攻克,继续向孟拱急进,另一部则由西侧向孟拱迂回。

从4月下旬开始,中美突击支队分两个纵队向密支那挺进,在击破日军警戒部队后于5月12日进抵丁克路高以西地区,开始了密支那战役。当日,第一纵队与日军遭遇,激战至晚,美军一个营被日军围困。次日晨,中国驻印军一部与被围美军里应外合,将日军击溃,乘胜进抵密支那以北的遮巴德。随后,中美突击支队第二纵队进抵升尼,在该处开辟小型机场后到达密支那机场以西之南圭河西岸;英军喀钦族部队300余人,亦在该地以北地区活动。5月17日,第二纵队经过几小时的进攻,占领密支那西机场。第一纵队则与日军机场守备部队在密支那北侧对峙。

5月下旬至7月上旬,驻印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对日军展开攻击,双方呈胶着状态达40余天。此间,日军由八莫及滇西抽调两个大队增援。7月7日,驻印军各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8日以后,驻印军总部令第一线团各抽调一个营作短期据点攻击演习,其余各部继续掘壕进攻,另由印度雷多空运一个重炮连,增强对据点的攻击火力。7月13日,驻印军以4个中国团和一个美军支队的兵力,在优势空军支援下向日军再次发动进攻,经过艰苦战斗,到16日晚,攻击部队迫近市区。 7月18日,驻印军再次发动攻击,以炮兵群集中所有火力支援一个方向,尔后转移,支援其他方向,步兵随炮兵延伸射击,逐巷、逐屋进攻。至7月26日,驻印军已接近密支那市区中心,同时又有两个团的兵力到达战场。

就在密支那战役进行的时候,为迅速攻占腾冲、龙陵,策应驻印军的作战并与之会师缅北,打通中印公路,驻滇西中国远征军发起了强渡怒江战役 ,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军展开反攻。1944年5月,驻滇西中国远征军兵分两路,主攻腾冲的右路军先后攻克马面关、桥头、江苴街和滕冲;负责攻击龙陵、芒市的左路军则首先攻克腊猛。攻占腾冲后,右路军立刻以一部开赴龙陵方向增援左路军,6月初,左路军对日军发动总攻,远征军另部也以主力渡过怒江,向龙陵进击,日军也不断有援军到达,双方激战至21日,形成对峙。

此间,渡过怒江的远征军主力纷纷对龙陵和孟拱的作战给予支援,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对孟拱城形成包围。6月25日,中国远征军攻克孟拱,日军残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这支打算退往密支那进行支援的日军残部在途中遭驻印军阻截,没能达成预期目标。7月27日,驻印军各部继续向预定目标攻击,8月5日,密支那市区的日军大部被歼,其余以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密支那完全被驻印军攻占,密支那战役终于胜利。

在远征军各部的积极支援下,1943年11月6日,龙陵终于被攻克,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芒市撤退。此后,中国远征军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发起进攻;驻印军在攻克密支那后,经过整训补充,也于10月15日开始南进。11月14日,驻印军抵达八莫附近,经过20多天的战斗,击溃日军,攻占八莫。1945年1月15日,驻印军再下南坎,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腊戍撤退。接着,驻印军各部大军南下,分别向芒友、老龙、茂罗方向进攻,并连克滇缅公路沿线残余日军据点。1月27日,驻印军攻克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国西南陆上交通线——中印公路(从雷多起经南坎到昆明)。3月8日,在经过50多天的战斗后,驻印军又拿下腊戍,并继续向康沙追击。3月30日,驻印军与英印军在乔梅会师,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缅北、滇西日军全部被歼,盟军的湎北滇西反攻作战取得胜利。

在1945年初,不仅盟军、国军在缅甸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中国国内战场的形势也日趋明朗,对日作战已进入最后阶段。在日寇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共的军队抢先出手,对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以扩大解放区,抢占更多的地盘。此次反攻开始于1945年春天,历时两个多月,被称为春季攻势。

在这次春季攻势作战中,中共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山东军区部队、晋察冀军区部队、晋绥军区部队都分别对其辖区内的日军发动了进攻,袭击、夺取了众多战略要地、公路、铁路,以至城市,不但壮大了队伍,而且还极大的扩展了解放区的范围,甚至将很多地方的解放区连接在了一起。这一切都成为日后中共与国府争夺全国政权的重要砝码。  

1945年5月,华北各地区八路军又陆续发起猛烈的夏季攻势作战。晋冀鲁豫部队、太行军区部队、太岳部队、山东部队、晋察冀部队在这次攻势作战中共歼日伪军6.8万人,攻取县城30余座,中共解放区面积又扩大了六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了200多万,沉重打击了日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1945年4月,在相隔17年之久后,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其实,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1937年12月就已决定要召开七大,后因当时抗战形势的紧张,七大一拖再拖,直到日本即将投降时才召开)。经过在八年抗战中的发展,召开七大之时,中共羽翼已经丰满,其讨论的重点也已转向日后如何参与、甚至夺取国家政权。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做了着名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统一了中共内部的思想,为日后参政定下了基调,只可惜中共在七大上所提的很多好的治国主张最后却被其自身所违背。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毫无疑问的坐稳了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宝座,成为了日后中国的第一号人物。 


三鉴斋 2010-10-26 02:53:50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8)——1944年的大失敗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0)——中國正面戰場的大反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