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我现在到处飘泊流寓,像个什么呢?不过像一只在天地间飞翔的沙鸥罢了。

  [出典]     杜甫    《旅夜书怀》

  注:

   1、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注释:

   危樯:高高的桅杆。

   着:着名。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这两句说: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诗别裁》:"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着;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星垂平野阔: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月涌大江流: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沙鸥:水鸟名。

 

  3、译文1: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着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译文2: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着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6、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只好离开成都,开始了又一轮漂泊。《旅夜抒怀》便是诗人乘舟沿岷江而下,再入长江而东,途经渝州至忠州时所作。“旅”字暗示飘零奔波之苦。“夜”字隐含前途茫茫之悲,“书怀”则点明此诗当为诗人抒情写志,说悲叹苦之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江岸低平,微风阵阵。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月夜的江水里。“独”字表面写小船独泊,实际上暗示诗人的孤独寂寞。战乱时节,拖家带口,漂走他乡,苦况万千,更何况诗人此去能否由蜀入楚,由楚入中原,身归故里,万难料定,如此景况,诗人怎么难安然入梦呢?选用“细”“微”“危”“独”之类的字眼来摹绘眼前之景,其实饱含深意,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漂泊流浪的杜甫像细草微风一样渺小脆弱,像危樯孤舟一样孤独落寞,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朝夕难保,哀哀无告的凄怆情怀。此外,“岸”字也意味深长,除了点明孤舟独泊的位置之外,还有一路漂泊,随夜岸泊之意。夜幕降临了,杜甫不是投宿旅馆人家,不是置身繁华码头,而是不可预知地停泊在黑夜的江岸,这似乎就是诗人命运的一种暗示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星垂”,一马平川,无遮无掩,地阔星低;“月涌”,月随波涌,目随浪走,大江奔流。这两句大笔勾勒,造出一种雄浑浩阔,但又寂寞空旷的意境,真有“涵盖干坤”(宗白华语)的大气象。如此宏阔奇丽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意有何关系呢?其实,这儿运用了以壮景乐景反衬悲苦之情的笔法。灿烂的星空、辽阔的原野和汹涌的江流,反衬出诗人的渺小和悲苦,甚至还有几分苍凉和恐惧。因此,杜甫这两句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也有写长江的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停舟细视不同,李白是飞舟瞥视,因此,才有一种自由奔放,神彩飞扬之感。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有点名气,哪能是文章写得好呢?做官退休,应该是又老又病才有的,诗人正话反说,愤慨之情跃然而出。素有政治抱负的诗人闲居长安时,就力图入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语)。但怀抱难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着,这实在不是老杜的心愿。现在辞官为民,应是老而有病,但实际却并非本心。这里既有诗人心中的愤愤不平,同时也揭示出杜甫政治上的失意沮丧。经国治世的情怀落空了,漂泊流浪的命运降临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可以想见——苦恨而慨,义愤而叹。这两句是全诗主脑,前面的景物描写中所暗示的诗人的飘零不定、有家难安的苦况正是由于政治失意、官场受挫造成的。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身世飘零,灵魂愁苦,像个什么呢?不正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吗?「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对人生孤独命运的烛照,对天地万物的洞察,使诗人很快能即景自况,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生命特征的对等物。高天大地,是如此苍茫辽阔,一只沙鸥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两相比照,诗人那种孤独落寞,漂泊无依的哀痛不就浸洇而出了吗?自问自答,一字一泪,感人肺腑。同时,联系杜甫一生遭际来看,这只漂泊不定的沙鸥,正是诗人转辗江湖,落魄潦倒命运的形象写照。

   诗人写“旅夜”,由近而远,自细而巨,景象浑厚凝重,感情抑郁悲凉。“书怀”则名位兼及,道出一生苦衷,满腔悲感。全诗情景相生,意象两得,深沉婉曲,更非一般作者所能探视。故纪昀称此诗「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唐宋诗举要》引)。

 

    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意思是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

    平生读诗若干,天下词句,独对老杜的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情有独钟。少年时,以为这句豪迈;成年后细细品味,却发现自己喜欢的是诗中营造出来的天人合一的氛围,那种处事独立的性格,那种淡泊名利地意境,那种寂寞独语的自醒! 

 

    8、少年时读过许多杜甫的诗词,喜爱之余,受之影响,一生难以释怀,每每想起一、二句佳句,让我思绪翻转,回味无穷。他的忧伤沉重,失意愁苦,总是引起我心灵的震颤,百感于心头。他一生与离乱相伴,暮年更是孤僻怜悯,穷困而死,以至读起他的诗句总有凄苦沧桑之感。

     杜甫漂泊西南的日子里,曾说过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一句很形象地描述出他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如同自由而飞的沙鸥,也有对亲人怀念的伤感。在他的《客至》(761年)中还可以看出他的情怀也有安宁的一面。“舍南舍北皆春水,只有群鸥日日来”,诗人在山美水秀的天地间日日与群鸥为伴,心境是何等惬意。“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没过滤的酒,可朋友感情真诚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哦!在浣花溪畔的草屋里,老人晚年也度过了一段安定的生活。

    诗人杜甫的执着在于他一生心系人民,自己再无助也不忘使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生忧国忧民,始终注视天下苍生。他的博爱被后人尊为人格上的楷模,视作真正的大儒。他把自己比作一沙鸥,他是一只雄鹰一样的沙鸥,在我们心灵的天空中翱翔。他的一生几乎是默默无闻,也很少笑颜,但他用上天赐与他的天赋,用诗词呕歌人民,呕歌生命,抒放情怀,成为后人心中的圣人!

     沙鸥已逝,诗人永存,诗魂永存!

 

    9、“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夜读唐诗,看到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顿有一种被电流击中的感觉。那一时刻,我相信内心的感觉与数百前的杜工部是遥相呼应的。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内心的孤独感、沧桑感以及无奈的人生况味,令人唏然恻然,感同身受。人世的感觉并不因时光的远逝而隔绝,经典名作之所以能给后世心灵的共鸣,就在于写出了人类共通的经验。

  《旅夜书怀》的全诗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五律大约写于公元756年,当时寓居成都的杜甫刚辞了工部员外郎一职,好友严武也死了,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所依傍,无奈之下离开成都,再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坐在下渝州的小船上,望着遥无边际的阔野和日夜经流不息的江水,想到自己颠沛流离的大半生,孤寂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原先读这首诗,特别欣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句气势宏大,对仗工整,当作是写景名句,如今有了一点人生阅历,再读此诗,突然明晓这里用的是一种反衬,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与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这个感觉是杜甫感同身受的体验,更是人类相通的一种哲学思考。

  青年时代的杜甫正值盛唐气象,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名诗人,父亲杜闲是兖州司马),自身天赋聪慧,二十岁时英气勃发的杜甫远游吴越,而后北游齐赵,后与李白、高适相识,又同游名山秀水,这应当是他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而后半生恰逢世道衰微、祸乱迭起,诗人的命运同国运一样沉浮不定,从755年安史之乱开始,他先是被叛军俘虏,次年逃到陕西凤翔,任左拾遗,而后又弃官到秦州,辗转到了成都,在战乱纷呈的岁月里四处避祸,人生真如一只“沙鸥”,居无定所,生无所依,老之将至,还得四处漂泊,这种身如浮萍的人生踪影,常常让杜甫感慨不已,除了这首《旅夜书怀》,他在《梦李白》中写到:“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既怀想李白,更是个人胸臆的抒写;在寓居秦州同谷时写到:“呜呼一歌兮歌已衰,悲风为我从天来。”在登岳阳楼抒怀中写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江汉行程中写到:“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颠沛流离的人生,自然造就他沉郁顿挫的诗风,“沉郁顿挫”的诗风既是指杜甫诗歌的基调,也可以说杜甫的身心阅历。他后半生始终是片云孤月似的匆匆奔波,始终是一只风雨飘摇的沙鸥似的感知天地渺远。

  读及他的《旅夜书怀》,我自然而然想到年少时代在《唐代三大诗人诗选》看到的三大诗人的画像,李白自负狂狷、目空一切;白居易豪迈爽朗、风流雅致;而杜甫刚沉郁顿挫、愁眉百结,整个一个心事重重的糟老头儿。人近中年再读古诗,对诗歌中彰显的人生况味则有了更深沉、更切近的理解。杜甫尽管后半生境况极糟,但他并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他驾驭一支如史的诗笔留下了身经目历的时代运数,创造了光焰万丈的诗歌高峰。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假如给予杜甫悠闲自得的生活环境,给予他安享其成的生活享受,杜甫对底层社会的了解能达到这种广度和深度么?对黎民百姓的生存能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吗?

 

    10、记者:所以在《长恨歌》中,你将现代主义与中国古典艺术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崭新的感觉--"唐玄宗/从/水声里/提炼出一缕黑发的哀恸"。后期的你似乎特别钟爱古典文学,从《长恨歌》、《与李贺共饮》、《登峨眉寻李白不遇》、《与杜甫的影子同行》等题目中即可窥见。这是为什么呢?

    洛夫:那是诗歌最好的时代,李白、杜甫,让人心向往之。我与杜甫各据历史的一端,两人相隔千百年的漂泊心态和诗情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我很向往诗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境界。而也只有古典文学才能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最充分。

 

    11、阮籍在千年历史名人的星空中,也只能算是一颗欲隐欲现的星斗,在那逼人的雄浑当中能去真正敬仰这颗星的人,古今会有几人?!不禁想起杜子美在《旅夜书怀》中的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谁能再想起另一个孤独的长啸背后那个孤独的身影和孤独的灵魂呢?!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2、“自己到处漂泊不定, 恰似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这是我们对《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一只沙鸥形单影只浪迹天涯,的确让人很同情。
诗无定解,近日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提出了很新颖的见解:其实独自一身的沙鸥意象中也蕴含的诗人杜甫对自由的追求和享受。

     塔西佗说过,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尚的心向。自由,谁人不想?只是十年寒窗,我们大学生一路走来,自由得之不易。

    自由的孤独中享受孤独的自由。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而追寻自由的过程也是我们长大的过程。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真正的自由不是享受那么简单。就像沙鸥一样,自由飞翔却难免孤独相伴。这就看我们怎样对待孤独了 “现在,我孤独地生活着,年轻的时候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我却甘之如饴。”结合爱因斯坦老年时的感慨还有发须斑白的老教授在一般人对孤单的沙鸥、杜甫报以同情时却读出了怡然幸福的事例,我们应当意识到:只有经受住一个人走路的寂寞,我们才能在自由的孤独中享受孤独的自由!

    “任其自由必自取灭亡” 以自由散漫着称的美国人却这样告诉我们:自由过了头,一切就乱套。所以真正的自由还应当是“戴着脚镣跳舞”——在自我约束的范围内有领域有限度有条件的把持有度,张弛自如。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众里追寻千百度中,我们发现其实真正的自由就是我们耳熟能蕴含在这两句话中,而关键是我们去体味,去深思,去身体力行。

    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事物,促进自我心智成熟,真正主宰自我思想在-——这是思想层面自由应当达到的境界。

    确立自我爱好,勤于思辨,敢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拓宽自己的认知面——这是我们自我知识学习中应当拥有的目标。

    不固步自封,不孤高自赏,有自尊不自傲,有自信不自矜,人际交往中积极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

    实践活动中,不眼高手低,不畏惧挫折,于自强不息和创新实践中闪现智慧的光芒……实实在在地利用好大学时光,踏踏实实地积累些东西。

     春日正好,“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处处红花绿树,一派生机勃发。青春正好,览万卷风采、汲百代精华,树立理想,锤炼情操,我们自由畅翔在理想的伊甸园中。

 

    13、当岁月换颜,理智被更改,也许所有的亲近,只是故作的娇柔,而藏在内心深处的意欲,人无所知。

  此刻忧伤的期许夹带透彻的回眸,烟花般灿烂的相知,原也只是自己的错以为。

  一个人厚重的回忆,突然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含沙射影的言语,让人疲惫不堪,何以应付,只道是各人之心性,无从知。

  想要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所以我来到这里,在这里写就千万的文字,在这里抒写诗意的情怀,在这里畅想梦幻的人生,请不要告诉我,这是一个错误。

  也许这本就是一个错误,气愤,是的,内心所有的平静皆已被打破,难道真的找不到一个可以尽情诉说心事的地方,将伤悲埋葬,将快乐坦陈,天地何其大,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欧,无尽之漂泊,徒留无尽之伤害。

    如果注定有什么需要被改变,那我情愿将过往一一删除,让我的心,在沉默中归于平静,还原至最初……

 

    1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老杜的忧愁,是人之眇小,是天地永恒人生短暂的对比产生的无尽的遗憾。但我喜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境界,在渺小中的忘我。突然累是心太重,心轻了,人渺小了,自然就快乐了,灵魂的自由。
  
  常常喜欢这样一种感觉,这样一种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常常喜欢这样一种境界,这样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每当想起这样一种感觉和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我便想起荒芜、想起随心所欲这样一些名词。
  
  经常听到有人说要如何如何地珍惜生命,如何如何地度过自己有限的生命,却不知道生命到底是应该怎样珍惜、怎样的度过。或许,只有到了对生命无可奈何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生命,而往往这种时候已经为时太晚了。
  
  或许,生命只有在消逝之际,我们才真切地感到它的确如烟如云、如风如雨,转瞬即逝,毫不留情。生命是极其短暂而又极其珍贵的。
  
  当你拥有生命时,你会认为这是一个遥远而久存的时空,你会漫不经心、悠然自得地像看钟表一样看着生命的钟点分分秒秒地嘀嗒掉,且毫不在意。盲目的自信、奢侈地开支,总认为生命还有很多本钱。
  
  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夜半醒来时,感到世界是一片荒芜,没有背景、没有时空,空旷的生命是一个悄无声息的幽灵,一股冰凉的东西浸润着你整个生命,你会被那种不知我是谁的悲哀吞噬淹没。
  
  这种心境许多人都曾有过,有人说那是理想的羽翼被现实折断所致,或许是一种生命的反思,至少是一种没有麻木的良知的反刍,因为那时的你试图找回你自己,那种失落的痛苦,会让你痛苦和清醒,你会反思有一种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某年的某天,当我孤独地坐在呼和浩特市维多利亚商厦门前,坐在一把硕大的遮阳伞底下,坐在哪个卖酸奶等各种饮料的地方,就着一瓶酸奶一个人慢慢地品尝着孤独、落寞、休闲、随意这样一些名词时,我就在思考关于生命的话题,那一刻,看着维多利亚商厦门前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的行人,我的思想是随意的,甚至是荒芜的。
  
  我荒芜的坐在那里,我在想,人活在世界上是很无奈的。生活中虚伪的东西太多了。想到自己多年来的奋斗和努力,想到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想到哪些明枪和暗箭,想到哪些和自己过不去的人和事,想的多了心情就不免有些沉重。
  
  我在想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最后一次出仕时,由于家境贫寒,耕种的粮食不足于自给,在亲友的劝说下,决定到离故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适逢郡督邮来彭泽县视察,县吏说:“应束带见之”,陶渊明叹息着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当即解绶去职,在任仅八十日。他的名作《归去来兮辞》就是对这件事的心理自白。试想,如果当初陶渊明束带折腰去见督邮,陶渊明岂不就可以“安食公田数顷”,何至于日后沿街乞食呢?
  
  我在想,《红楼梦》里的贾政如果不逼宝玉读四书五经,宝钗如果不劝诫宝玉走仕途,贾母如果应允宝玉许之于林黛玉,宝玉就不会哭灵出家当和尚,可叹宝玉纵然是锦衣鼎食,一呼百应,却不能随意生活,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又想到我自己,我想到哪些一杯茶、一张报的岁月,多少个青春年华在指缝间流过,我想到办公室里哪些没完没了的内耗,哪些官方文件和马拉松式会议,想到自己遇到的人和遇到的事,想到一句古语:“能遭天磨是铁汉,不为人嫉乃庸才”。
  
  想到生活中有些人掂不出自己的分量,想到有些人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多久,想到有些人拼命地收敛钱财,不择手段的聚敛财富,动亟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中饱私囊。这些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原本不是能用一天或者几天,能用一句或者几句乃至几十句话就能想清楚和说清楚的。
  
  想着想着,就向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就向往一种不带任何功利和面具的生活,就向往一种逃离世俗、摆脱羁绊且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那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生存状态。

 

    15、人类已经不知漂泊了多少年,所谓的家,其实也不过是我们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杜甫晚年回顾自已的一生,写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就像一只鸟一样不知要飞到哪里去。可见社会可以进步,人类的痛苦却是古今如一,一点也没有改变。

 

    16、翻开书,心里的烦躁全消失了。这一页是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诗以前也读过,但这次再看,感慨良多。书中评赏部分写道,最末两句是诗人对自己被罢官后四处漂泊不得意的悲叹,说自己就像那渺小的沙鸥,无处安身立命。我不大认同这看法,是的,杜甫一生仕途不得意,写这首诗时更因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他失去依靠,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东下岷江。但我觉得,诗人并不是在悲叹自己的失意,而是在诉说着:因写文章得来的盛名我并不在乎,那或大或小的官帽我也随时可以抛弃,我只想像那小小的沙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间!

  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声。在社会打滚了四十年,我引以为傲的是,我从未放弃过做人的宗旨:“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绝无媚颜奴骨,决不昧着良心做事。因为这样,我每份工作都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而得到的回报,往往不如一些擅长搞办公室政治的人,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觉得这样活得踏实。如今离开职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读书、运动、旅游、写作。我就是一只小小的沙鸥,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尽管,今天这小沙鸥被大飞机抛弃了,但仍会努力向维也纳飞去……

 

    17、“天地一沙鸥”,这个比喻的确极妙,杜甫如此,每个人岂不都是历史的过客,是历史时空中的一只孤立无援的沙鸥?!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6:0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