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译文]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出典] 三国  魏  曹操 《龟虽寿》

  注:

   1、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注释:

    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伏:趴。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3、译文1: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译文2: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4、曹操生平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5、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颂说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经常注意保养,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关的文章。


    6、一个才气飞扬的文学大师,一个敢作敢为的真性情男人,一个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千百年来,居然一直以“白脸奸相”的形象留在民众的记忆中。历史在曹操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汉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之后,天下三分,至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华帝国以来,大一统的格局第一次长时间地分裂。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更是一个渴望统一的时代,曹操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曹操曾经自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堪称曹操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于乱世中挺身而出救世,在汉王朝没落的情况下能南征北讨,本身就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伟大功绩。他的诗歌作品中透露的对世事苍生的悲悯,更体现了一位英雄所应有的胸怀,在封建社会将百姓当做走狗的统治者之中,更是鹤立鸡群。他虽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但是汉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豪族混战局面结束于他之手;他还排除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保卫了黄河平原的城市和农村,恢复了黄河南北的封建秩序,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尽管西晋是司马氏的天下,但是西晋王朝的真正奠基人,当属曹操。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曹操:“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为丞相之时,就已经将大权独揽于手,朝中诸臣无不唯他之命是从,他要废汉称帝可谓轻而易举,但他一直以汉臣自居,在其有生之年,中华帝国一直维持着名义上的统一。这或许是曹操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曹操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孙子兵法》,是历史上为这部书作注的第一人。他着有兵书十万余言,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被赞为“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作品,风格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在他的奖励、提携下,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建安文学”。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史中的曹操,是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在民间影响力更大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又变成了大奸臣、大白脸。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加上时时令人感到矛盾的所作所为,使得千百年来的后人对曹操始终褒贬不一,曹操的一生功过也终难盖棺定论,但我们从他的这首《龟虽寿》中,或许可以见得一个一心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的功臣。一个积极进取的大政治家,一位浪花淘不去的历史人物。(李菽材)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笔下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皓首老翁形像跃然纸上,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曾经激励了多少奋发向上的有志之士。然,放眼当今,且不说老翁老妪,勤奋读书的年经人有几?严谨治学的中年人有几?

  吾辈求学之时,豪情万丈,热血沸腾,读书破卷,壮志淩云;始参加工作,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胸怀大志,锐意创新。然数年过去,一事无成,遂情绪低迷,意志消沉,得过且过,妄自菲薄,随波逐流于撞钟和尚之列。

  朋友同事,闲话家常,侃天侃地,无所不及;斗地主,搓麻将;上QQ聊天,去开心农场偷菜;看娱乐八卦,逐时尚之风……

  曾经为自己的行为所不耻,也曾挣扎彷徨以图自新,然世人莫不如是,我又何独善其身?!

  前日,偶遇一七旬老翁,因照顾患病父亲,缘得相识于病房。此翁身体矍铄,谈吐不凡,须臾交谈,颇受其益,吾心叹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遂录于此,以省吾行。

  那日,我闲得无聊,执一书看,以打发光阴,老翁曰:“读书好啊!世上再无比读书更有趣有用之事!”此叹一出,吾颇好奇,吾非真爱书也,只作消遣工具而已也!然则七旬老人果对书偏爱乎?

  老翁见我疑惑,遂与我聊及两位挚友之事,以佐其言。

  老翁一友年逾八旬,少时喜读书,后为医师,潜心于研究,论文着述,不计其数,是为享受国家津贴之特殊人才。及至八旬,偶得重病,半身不遂,不得出门,困于斗室。然其仍勤奋读书,唐诗宋词,一日两首,吟读诵唱,烂熟于心。遂得其窍,填诗作词,数不胜数,录一书而未尽也。发之网站,收录者众,皆赏其佳也。老翁虽居斗室,足不出户,却乐趣盎然也!

  另一友年逾九旬,少时喜写作,后入军族,遂为文书,是军中宣传通讯骨干,着文甚多。及至离休仍笔耕不辍,今已九旬,着书数部,且曰:每日写作十三四小时犹不觉累。真奇人也!

  老翁独喜书法,锤炼十数载,日日不辍,亦颇有心得,曰此好不仅修其性,亦可养其身耶!观其神态不俗,谈吐有道,亦非寻常人等也!

  七旬老翁,挥毫泼墨,贻养天年;八旬老翁,填词作诗,自得其乐;九旬老翁笔耕不辍,乐而不倦,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也!诗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彼三人,暮年勤学,至死不渝的求知精神,令吾辈羞愧汗颜,亦实为吾等学习之楷模也!

  吾辈年少轻狂,浪掷光阴,不思进取,茫茫然不觉,幸遇老翁教训,当头棒喝,震耳发聩,始得醒悟,此幸幸事也!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个雾气迷蒙生寒凉的冬日下午,当我读到曹操的这四句诗时,心里忽然升起慷慨豪壮的情怀。全身像注入了强心剂,一下子来了精神,浑身似乎有了温暖的力量。
暮年,让我想到鹤发鸡皮,让我想到了如雪的鬓发,让我想到了蹒跚的脚步,让我想到了豁了牙的翁妪。

    能做到“壮心不已”的一定是非凡之人,有着远大的抱负,有“鸿鹄之志”,是治世之能臣,是学业之精英,是才艺之兼修者。

    曹操精通文韬武略,具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官渡之战中,他打败袁绍,接着远征乌桓,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这时,53岁的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诗情也喷薄而出,于是,他写下了《龟虽寿》《观沧海》等诗,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无需为此而叹息落泪,年老了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以此来激励自己。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赞曹公孟德》一诗对曹操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也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奋进的号角,是老而弥坚的誓言,是为了理想而不断求索的精神。

  当我们暮年时,是否能“壮心不已”?


   9、梁实秋《雅舍小品·退休》:“真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是少而又少的,大部分人还不是舍不得放弃那五斗米,千钟禄,万石食?”


   10、文人爬格子并不容易,只有知识渊博、见解深刻、胆量超群,才能写一流的作品;可是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慧眼伯乐发现,一样是默默无闻;最让文人尴尬的是自己的东西发表之后达不到初衷的效果。

    李敖几十万字的影响力可能不及一部电影,台湾社会也没有马上为之变得光明廉洁,但是李敖并没有放松斗争的步伐。曹操写的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黄忠这个人物,他可以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典范。后人在形容宝刀未老时,常以此人为例。什么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只是相对的。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乃是客观规律,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人啊,活到五十岁已是知天命了,而人生七十则古来稀。其实,老人,真的很孤独。更多时候,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不为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的《陈情表》将人的晚年生活形容得十分贴切。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童年,青年,中年,若干年后,我们也都将走向老年,所以,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12、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身为堂堂男子汉,脚踩地头顶天,就应当站着死去。

    我敬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我敬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

    我敬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王勃。

    我敬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我敬畏那白虎楼下那坦坦荡荡、视死如归的张辽。

    我敬畏爱因斯坦那死前任然进行着猜想推演的不屈与执着。

    我敬畏高斯。敬畏那简陋的小屋中,伏在简陋的案几上的那具年逾古稀的伟大身躯。

    我敬畏霍金病残的躯体下那团如太阳般炙热的生命之火……

    曾记否,在《见龙卸甲》中赵子龙那七进七出誓死拼杀的不屈战魂。和那不辱使命救出阿斗后睥睨曹军、狂笑四方的豪情。以及最后那句“男儿若能战死沙场,幸也!”。

   我更敬畏那些身负伟大使命,忍辱负重的英雄人物。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能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饮盗泉之水,舍生取义者乃真伟丈夫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丈夫就应当像桀骜的苍鹰,壮烈的释放最后的生命,它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大丈夫就应当像璀璨的流星,用不屈的灵魂燃尽最后的生命;大丈夫就应当站着死去!


    13、季节蹒跚着脚步,又把秋送回人间。风不解叶情,时疾时缓地吹。满树的叶子随风翻转,低吟浅唱,漫天飘飞零落。叶子不舍养育它的枝干,吟唱着离歌,就这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走向生命的终点。经冬历春,数度风雨,它最终融为泥土,又去滋养曾给它生命的树木,完成了一个轮回周期。叶子的生命也在这轮回中升华。

  叶子很欣慰,因为它们曾经年轻过,也曾经美丽过。叶状或肥阔或修长,叶脉或清晰或暗嵌。那浓淡相宜的绿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叶片交织簇拥,显示着旺盛的生机和无比的魅力。待到露浓霜重时,叶子更献出它的嫣红、姹紫和金黄,把最后的绚烂驻留人间。

  叶子很充实,在生命的尽头也不曾后悔。因为它们曾经拼搏过,欣赏过奋斗历程中的无数风景;它们曾经奉献过,用自己的生机和绿色妆点山川。它们尽情地吸收阳光,为树木提供养份;与枝干结成一体,勇敢地抵御暴雨狂风。纵使生命已近黄昏,它们的挽歌也依然是那么雄浑厚重,满脸灿烂的笑容染亮辽阔的原野。

  叶子很豁达,能够参透世事,从不自怨自艾。生于枝头时,翩跹起舞,盈眼绿色,张扬着自己的个性;飘落路边时,它们也绝不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它们懂得母亲的无奈,知道抛弃自己并非她的本意;理解风的粗心,原谅它伤害自己的无意。它们从不苛求环境,无论是落在树下,陷入泥中,还是被风吹向远方,都能够随遇而安。

  叶子给了我们许多珍贵的启示:人生不也应该这样吗?彰显自己的美好,把自己最阳光、最灿烂的、最动人的一面呈现出来,娱悦他人的同时快乐自我。勇于拼搏,拼搏的目的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和沿途的风景。懂得奉献,在奉献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使人性的光辉得到进一步升华。

  飘动的秋叶还启示我们:人生应该豁达,当张扬时就张扬,须忍耐时就忍耐,该宽容时即宽容。身处逆境时也要看得开,不怨天尤人,凡事都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应该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纵使年华已去,也要发光发热,多做贡献。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人生犹如登中山陵,一级级拾阶而上,及到顶端,看到的不过是一坐孤坟。作者想借此告诉人们,无论平民百姓还是伟人,人们最后的归宿都是一样的,人生无须过于追求什么。这里作者流露的是一种消极的与世无争的情绪。但我更欣赏叶子的心态和精神,积极向上,有追求,亦有个性。不虚度年华,也无须老来后悔。不问最终结果,重在体验人生奋斗的历程。

  秋叶为我们开启了健康积极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将因珍视秋叶而变得更加美好、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将因仿效秋叶而变得充实、甘甜、幸福!


    14、黄昏又至,每天最怕这个时节。看着窗外太阳的落幕,仿佛这一生也走到了尽头。没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只有”东风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的寂寥。曹操毕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唐婉毕竟是个多病多愁的女子。我,吟着古人的诗句,望着斜阳的余辉,总有些悲哀,在心底渐渐滋生。


    15、每每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不禁默然。 

  无数次驻足于倦晚时分,伫临俯瞰苍穹之时,几许苍桑,几许悲凉,几许壮美。清浅的眸盛不下太多的颜色。多少个平凡和不平凡的生命在此时开始和结束,是来不及安慰的最后一声叹息,短暂的生命绝唱。是期待中急迫的早来的一声初啼,绵延生命的绚烂。而揉入这夕阳晚景中萧瑟的我,仿佛是远古的诗人笔下苍茫的画卷,仿佛是海市蜃楼之外发黄的旧相片。 

  如今的朋友,长吁短叹生存举步维艰,满脸的沧桑一筹莫展又欲说还休。仿佛曾经历过了几个世纪的夕阳倦落。时常的觉得世事不堪经历,年华偷换青春促染白发,曾几何时的雄心壮志如今已不能回顾,随着沉默,指尖上的浓雾袅起,灰飞烟灭。而往时曹阿瞒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仿佛也只属于那奔腾着厮杀的金戈铁马,那青梅煮酒的英雄震雷,那伟岸霸气的孟德自己。而黄昏依然。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年轻的朋友身犹壮,而心已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如果我们任由黄昏这消磨人意志的残景来迷惑自己,那么是不是看不到第二天初升的晨曦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而明天,仍将有黄昏。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往事堪回首,来者更可追。正因为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就更没有理由不走好今后的路。哀叹、低沉不可取,拼搏、进取不可无。“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是人类的理性追求。吾辈虽非烈士,但也毕竟未到暮年。只要还一息尚存,就要努力不止。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世人常求的古仁人之心,人生道路上难免有挫折,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书,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是人生的指南针,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我们希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予我们无限憧憬,是书教会了我珍惜友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有远大的志向,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是书让我懂得了志向的真正意义。

千秋万代后的今日,我们依旧不忘《诗经》和孔子,因为是他们,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依稀记得文学史上的四大经典名着,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这个渊源流长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竹简和活字印刷术,是书将它们一一记载,是那挥洒自如的笔尖刻下了它们的风采。

历史早已远去,千古风流人物也已灰飞烟灭,但那一页页写满人格与灵魂的模糊的文字,却清晰地在我们面前浮现,细细咀嚼,就能感觉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18、从古以来,落日的联想就是悲凉的,凄婉的,黯淡的,易使人虑及自身的失意,想到人的垂暮,发出人生短促的慨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面对落日,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自有广袤、深邃、悠远的气度,但一个“孤”字,就给人以空旷、苍茫、悲壮之感。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为人们描绘的这幅清冷画卷,足以令所有远游者黯然消魂了。

但也有例外,曹操虽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消沉,但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王勃虽有“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伤怀,但更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激奋。王之涣一曲“白日依山尽”,可说是唱尽了落日的豁达、豪迈和昂扬,这恐怕便是落日的真实写照了。


19、两千多年前的陈涉就立下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雄心大志,做出了起义抗秦的惊人之举。年轻的岳飞立志“还我河山”,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晚年的曹操仍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温柔娴淑的女性李清照也曾发出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理想是号角,能使颓废的人生走出低迷。
    理想是夕阳,能使生命的池水摆脱孤寂。
    理想是三月的春雷,能让冬的心里感受春的旋律。
    理想是四月的阳光,能让冰封的河流充满生机。

有了理想,山才如此刚毅。
    有了理想,大地才如此有生气。
    有了理想这个定盘星,你才能走好人生这盘棋。
    有了理想这把金钥匙,你才能解好人生这道题。


20、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少年时志当高远,发奋图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贫穷中应坚守气节秉承。”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绝不能人志短,马瘦毛长。中年要有所作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老年要善始善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即使一无所有,就那一身傲骨也不会被人看不起。人穷志不穷,就是为了那一口气,我们要活出个样来。


21、在生命无常、人生如寄的感伤中,雨声却是又有灵性的。水滴石穿的那种坚持不懈又让很多知识分子为之振奋,在同样的叹息声中却又发出不同的渴望。孔子一方面慨叹生命如雨短促,一方面则有严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表达出对生的执着,对存在的领悟;曹操于“人生几何”的背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苏轼在“人生如梦”的慨叹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情绪。


22、和谐渗透在社会道德、公众契约、群体审美之中。我们不可能想象没有崇高的社会道德的“和谐”,也没有不受公众契约保护的“和谐”,“和谐”同时是群体审美的先导。公元前5世纪孔子倡“仁”,在《论语》中提到“仁”字凡一百零九处,“仁”在孔子那里,一般是道德伦理之规范,孔子几乎将“仁”遍列于社会理想、行为规范、接物行事、处世待人一切方面,总观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大秩序,而这个大秩序的指向是一个向善的太平世界。孔子死后十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他希望人类知道“道德是善的知识”,这真是东西方大哲的不期而遇。因此,和谐正是社会向善的、道德成熟的标志。

文艺家在这和谐社会时代精神的构建中,责无旁贷的是躬身力行,严于律己。文艺家往往是社会风气之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对社会产生或正或负的作用。目下的名家、影星、歌手,由于聚光灯照耀着他们,因此,他们的服饰、语言方式、做派、举手投足都这样那样地成为青少年的楷模。青年人并不应如电视广告所说“青年人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可以的地方正多,譬如法律所不容的,你可以吗?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艺术家都是圣人,但我们至少应该要求艺术家“知耻近乎勇”。多少次要求节目主持人要重视仪表,让他们知道蓬头垢面不是潇洒,花里胡哨有悖创意,然则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忘记了这最低的要求,我相信,青少年从那离奇的、不伦的装束上,学不到审美上的和谐。

我想,艺术家,尤其是阔绰的艺术家们对时代应深怀感激之心。我不会忘记我最本分的工作——创作文艺作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之中毕力奉献。“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杜甫《丹青引》中的名句,季羡林先生曾书以赠我,刊于十年前我的画册首页,十年过去,我已真正成为皤然一翁,犹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我向这和谐的社会,所可能表达的真实不欺的心音。(范曾散文:和谐是构建未来地球村的蓝图)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44

[新一篇]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舊一篇] 而今樂事他年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