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译文]  什么时候能够退休,当个平民,过悠闲的日子。只要对一张琴弹奏、对一壶酒饮酌、对一片溪云观赏就可以了。

      [出典]  苏轼《行香子》

     

      注:

     

      1、《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2、注释:

        行香子:词牌,双调,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

      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

     

     

     

       3、译文:

        夜气清新,尘渣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杯中斟满美酒,仰望夜空,遐想无穷。想这世间之人追求名利,不过都是徒然劳神费力,万物宇宙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更是短暂,须臾即逝。

     

        虽有文才却无赏识之人,倒不如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每日间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

       4、苏轼 生平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此词或为宋哲宗元佑时期(1086-1093)的作品。

      词中抒写了作者把酒对月之时的襟怀意绪,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退隐、出世之意。

      起笔写景,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尊,独自一人,仰望夜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

      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此词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辨了。作者这首词里把“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象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苏轼才华横溢,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

      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材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心情苦闷之时,寻求着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苏轼又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很难逆料。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东坡将此概括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

      这首《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苏轼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其实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象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因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就要根据政治条件而定了。  

      此词虽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的苦闷、消极情绪,但“且陶陶乐尽天真”的主题,基调却是开朗明快的。而词中语言的畅达、音韵的和谐,正好与这一基调一致,形式与内容完美地融合起来。

     

     

     

       6、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7、“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不记得这是谁的诗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读懂了秋,也看懂了纷繁的尘世,因为山中的叶就是天下秋的缩写。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翁应该是读懂了,琴、酒、云触手可及,虽说是天上人间,却又近在心里。以酒当歌、笑傲江湖、酣畅人生。明月秋风,在苏轼的心里了然自悟,了然自知

        唐月宋风,千年以后,早已是物是人非,相差甚远矣。但明月秋风的心境应是不变的吧,不变的从容与宁静,不变的坦荡与释然。

        月色通幽,风声渐老。在这样的夜晚,你又记得谁?谁又能记得你?

     

     

        8、《庄子》中写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时间以一种我们完全看不到的形式在我们的指尖飞快的流逝着,亦或许真的是那句话所说的,时间仍在,只是我们在飞逝吧。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原本可以是这世上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场景,竟也成为了一种别样的奢侈。

        长恨此身非我身,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的

        愈是简单的快乐却越是多了一份难得的奢侈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尘务不萦心   什么时候才能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什么时候才能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只怕到时又会感叹  光阴飞逝壮志未酬了。

     

     

         8、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的《行香子》述怀,不需任何华丽的辞藻跟描述,仅是最平凡的词语,带出的却是内心真正向往的那种生活,而我们,我们正在享受着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又是什么呢?

      其实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样呢?大部分的人也不过只是在初看到这些词句时心弦被触动,心情震荡,产生共鸣罢了,之后便梦想着未来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一天,做个闲人,去看书采菊,去品茶弹琴。只是很可惜,在繁重的现实压力下,这些话、这些美好的想法,慢慢的,却也只是多年后的一种回味罢了!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现在何尝不可做个闲人呢?谁说一定要脱离现实,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吗?谁又说一定要放下世俗所有的东西,去做个与世无争的人吗?那不是闲,应该称做仙!我们真正要闲下来的不是手,而是我们的心。

      只是我们都太过于功利,太过于坚持,太懂得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和理由去开脱罢了。

      如果每天,能有几分钟的时间愿意静静的让心沉淀下来,相信我们会看懂很多事情,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功名利禄成为人人所争的对象,也成为了衡量人等级的重要标准,谁还管这世界清不清,浊不浊?谁还管到底污染了什么?

      所幸我还可以让心慢慢的闲下去、沉下去。

      原来简单是最最难的,但却异常的美好!

     

     

       9、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对人生的感叹。看破了人间红尘,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为之辛苦劳神不值得。上片的名句,是最后三句:“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隙中驹,从“白驹过隙”化出,指时光无情飞逝;石中火,也是描述生命稍纵即逝,火在石中燃烧,不可能长久,只能是瞬间闪烁;梦中身,意指人生恍然如梦。“梦中身”,并非苏东坡创造,庄子早有人生如梦的感叹,那个蝴蝶梦,便是对梦中身的诠释。白居易《疑梦二首》中,有“黄帝孔丘无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两句,相距千年的诗人,诗心相通。此词下半片,是苏东坡在孤独中倾吐的心声。“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似乎是悲叹怀才不遇,但接下来,却不是进一步发牢骚,而是寻找到解脱的方式。如何解脱?抛却心里的所有世俗烦恼,“作个闲人”,面对行云流水,弹琴饮酒,宠辱皆忘。上片“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对下片“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对得工整而有情趣,前后六个意象,情境完全不同。如果说,此词的上片是为人生的浮光掠影和匆忙叹息,有些焦灼不安,下片却是一个潇潇洒洒的转调,脱离了喧嚣烦乱的尘世,转入洒脱悠闲的境界。

        以前见到有人评论这首词,说苏东坡表现的是消极遁世,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批评,其实可笑。诗人的焦虑、郁闷、愁思,都可以化为浪漫的诗意。这不是怨天尤人的哀叹,而是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千百年来,多少人读着这些美妙的诗句被感动,被共鸣。诗人的心灵,犹如一片清朗的夜空,容不得浊世尘埃,所以才会有星光月色洒落人间。

     

     

        10、 幸福只是一个渴望的过程。孔子心目中的幸福很简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苏轼渴望的恬淡生活。得一暇日,闲坐龙坑山,漫观云卷舒,展望亭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朗日,清风,我,还有一杯香茗。我感受这是心灵自由的幸福。

     

     

       11、 琴韵古雅深奥,婉转悠扬,是一种闲情逸致,自有一种孤洁幽僻的高尚情怀。“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这样的意境令我们感动。在经风历雨之后,琴看透世事,将人情镌刻埋藏于心中,它的归宿是淡泊。当生命的喧嚣逐渐散去,琴韵能带人回归本真,此时我们似乎能听到苏轼的吟哦:“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2、偶见苏东坡的一首词,绝无“大江东去”的豪放气概,却是娓娓道来,似微醉时的内心独白。“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我尤欣赏“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比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还要缠绵不尽。不错,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生只不过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须臾即逝。佛家典故,被巧妙化入词中,潇洒旷达如苏子,在遭遇群小攻讦时,内心万般感触,不言而喻。茫茫人海,几人解得其中味?

         冰心老人鼓励友人的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得真好,春花、秋月、凉风、冬雪,四季轮回,精彩而又平淡,周而复始,恰如你我的心情,喜怒忧思悲,转眼间都会如过眼云烟,能够感怀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已是和天地同在的幸福了,复夫何求哉?身在其中,人却往往会痴、迷、贪、恋,对哲人“生活的真谛是生活本身”的劝诫不去或不愿思索,却为浮名虚利所牵累。怪不得慈悲的佛始终微笑着,拈花无语呢。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1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