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败后的沉思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董华 撰稿)
  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但遗憾的是,就中国足球而言,每一次失败竟都是不太称职的“母亲”——她们培养的孩子,自今全都是“失败”,没有一次“成功”。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心情,去责怪、去埋怨,甚至去再换一茬教练。失败给予中国足球的最大利益,就是我们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使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每一次失败,去面对中国足球的现实,去沉思中国足球的未来。
  ——中国足球的体制改革已近四年,职业联赛也开展了两届,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比四年前反而更差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并不成功,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又一次错误?!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在短短的数年里,中国足球完成了对旧模式的反省和否定,对新概念的认同和接纳,完成了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转轨。两年的职业联赛,创造了我们过去只能想象的奇迹,给足球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足球成为中国体坛成绩最差但又最有影响力的项目。这些,都是我们在失败之际应该看到的成绩。的确,“我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问题是,既然我们不能幻想有一天别人会停下脚步来等待我们,那我们就应该加快自己的步伐,力争早日赶上并超过对手。这,就是改革中的中国足球必须面临的现实,也是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必须完成的任务。
  ——足协主席袁伟民同志在国奥失利数天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讲到:现在球员的训练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同先进足球国家的队员比,同国内先进项目队员比,无论在训练热情、刻苦程度上都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训练上不去,关键时刻就拿不出东西来,打不出应有的水平,这是失利的重要原因(大意如此)。训练,是困扰中国足球多年、令人头痛的问题。随着足球市场的建立、球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过去“一堂训练课,半堂地上坐”的现象消失了。舆论界曾惊喜地“宣布”:中国球员已经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事实上,转变虽有,其实不大。这一点,袁伟民同志的讲话是击中了要害。在红塔山、万宝路、啤酒、卡拉OK面前,中国球员还是很容易忘记明天要训练;在中国足球人才匮乏、兵力不足的今天,中国球员仍然过多地看中房子、汽车、身价,而不是如何才能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除去队员之外,训练的另一个关键是教练。笔者希望,在中国职业联赛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各俱乐部能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理顺俱乐部的各项关系,让教练员从经费、往返机票、食宿以及其它许多琐事里面“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业务学习中、技战术思考中去。同时,也希望一线教练员不仅仅满足于稳定军心、招兵买马、引进“外援”,而要以中国足球的进步为己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更有效的训练方法。
  ——国奥队的失败,最充分地暴露出中国足球后备力量的薄弱。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也是中国足球最大的危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十年积弊,又岂是四年即可扫除,所以,尽管我们对此高度重视、不断重视,但事实上在青少年足球这一块依然收效甚微,问题成堆。一方面,随着球市的升温、联赛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把成为职业球员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可供他们实现这种目标的草皮场、土场甚一小块空地却少得可怜,而且还在一天天减少。一方面,社会企业界加大了对成年队的资金投入,而不愿“照看”无现实利益的青少年队伍,对此我们只能感谢而不能强求;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中国足协也没有更多的钱去支持青少年足球,行政上的某些命令也只能流于形式。一方面,中国足球人才匮乏,急需培养大批的小球星来“接班”;另一方面,培养小球星必需的高水平青少年教练却少之又少,而且因待遇太低正在不断流失……。公正地讲,这不是中国足球改革的错,但正是中国足球必须改革的地方。如果我们彻底失去了足球的基础建设,那么,不管是送了一支队去巴西也好,还是送了一支队去俄罗斯也罢,对中国足球的未来而言,都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在新的失败面前,我们已无话可说,也勿须再说。真正需要的,是富有成效的行动。*
  
  
  
足球世界京G8体育董华19961996 作者:足球世界京G8体育董华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42:12

[新一篇] 再談文藝學的“呈現”性

[舊一篇] 再造工程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