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但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全新的课程、全新的学习方法,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信心走来,他们对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渴望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应该说,对于转变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很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下是我授课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抓住初一新生的好奇心理,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一般都是“绪论”课。“绪论”课是引导学生进入地理这门学科的一把钥匙,第一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对老师的兴趣。教师应尽量使他们产生这样的感觉:上完一堂课后就盼着上下一堂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没有按课本绪论的顺序讲,而是打破常规,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走进第一堂课。首先,猜我们家乡山东省的地名,再猜全国着名的城市名。如“海中的绿洲”(青岛)“船出长江口”(上海)等等。随后,出示民居邮票,讲解邮票中的地理知识,如“为什么云南民居是小竹楼,内蒙古民居是蒙古包,东北民居是平顶房,江苏民居屋顶较陡,福建民居是土楼等等”,使学生能够亲切地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地理知识。紧接着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分别崇拜哪些历史人物,为什么?历史中多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识。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地理占了两项。此外,还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趣闻,加深学生对地理课的浓厚兴趣,如特殊国界线的确定,导致美加边境上的“一家跨两国”、中缅边境线上的“一村跨两国”,另外还有“国中国”“城中国”等等奇特的地理现象。最后阐述怎样学好地理。我借用了英语中的三个单词——“What”“Where”“Why”,称之为“三W”方法。“What”是“什么”,要求知道地理事物的名称。“Where”是“哪里”,指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Why”是“为什么”,指地理事物为什么分布在那儿。我们在今后学习地理当中要多问自己这“三W”掌握了没有。
      二、让“探究”走进课堂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把过去“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供标准化的结论,作为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终结”,改变为“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基于这一理念,我在处理初一地理(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时,一开始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认识聚落的分类:农村聚落与城市聚落,使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接着我设计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例简单分析“聚落形成与环境的关系”,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学生查阅“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温图”,根据课本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分小组讨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形成的原因,并填写下表:
                      地形         水源         交通条件          土壤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

            

网载 2013-09-10 20:50: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