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学校越来越成为‘游戏’场所,教师越来越放弃道德教育责任;道德教育既必要,却又不可能。”这是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去道德化的教育”的“吊诡”现象。西方社会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化多元和宗教自由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在“教导谁的价值”问题上犯难;道德相对主义教育理念使得学校教育在“教什么价值”问题上困惑;不断高扬的个人主义,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失去权威地位;实用主义的“效用”价值取向,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地位严重弱化。
    处于改革和发展转型期的中国道德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创造性培养的同时,整个教育大框架应该警惕可能出现的“去道德化的教育”问题: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影响,我们已经无法拒绝教育上的多元价值;道德相对主义已经在当今我国教育界暗流涌动,人们在夸大其积极意义的同时,远远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的“弱校”现象,实际上是潜在的“去道德化的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48~51G1教育学丁锦宏20042004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观,使知识丧失了情境性和主观性,使教学成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单子式的个人主体性,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主客对立关系,取代了本该存在的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教育的现代性,异化了完整的人,也异化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现代性,进而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返璞归真”。本文所说的英国,实际上只限于英格兰,基于习惯仍称为英国.王燕/杨秀文Steps to Happiness冯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7) 作者: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48~51G1教育学丁锦宏20042004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观,使知识丧失了情境性和主观性,使教学成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单子式的个人主体性,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主客对立关系,取代了本该存在的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教育的现代性,异化了完整的人,也异化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现代性,进而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返璞归真”。本文所说的英国,实际上只限于英格兰,基于习惯仍称为英国.王燕/杨秀文

网载 2013-09-10 20:49:09

[新一篇] “南極洲”的教學設計

[舊一篇] “大語文”與“小語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