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近年来,“人学”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常用的哲学范畴,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人学范畴?人学能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学科而存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人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容,从而建立起它的理论体系。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的研究谈一点看法,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从当前所看到的材料来说,关于“人学”的界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学是关于人的各个方面综合性的科学理论,它应该提供人的完整图景和人的本质”。[(1)]
  “人学:关于作为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2)]
  “人学是关于人本身的学说体系或理论体系。人学,严格地讲,是对作为整体的人、人的本质和存在等问题加以研究和阐述的科学”。[(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学主要是关于个人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人学也就是“从个人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的完整统一出发来研究个人问题”。[(4)]
  上述几种提法可归结为两种类型:一种认为,人学是关于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学说,简称为“整体说”;另一种认为,人学是研究个人问题时,简称为“个体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的人学究竟应该是关于整体的人的学说,还是关于个体的人的学说?
  顾名思义,人学,应该是关于人的学说。但是,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从其存在形态上来说,人可区分为类、群体和个体三种存在形式;从其属性上来说,人又可以区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文化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等等。对不同的存在形态或具体属性的研究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关于人的科学,如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政治学、解剖学、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然而,这些专门研究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种存在形态的学科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人学,因为它们只是关于人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科学。同样地,只研究人的个体形态的理论也不能是人学的本质内容,而只是关于人的某种存在的形态的学说,充其量只是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显然,关于人学的本质规定和研究对象,仅仅指出是关于人的学说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的学说,或者是从什么角度去研究人的学说。不然,就会与已经形成的各门人的具体科学混同起来。当然,人学与人的具体科学是有联系的,但它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则是有着其专门的对象、视角和方法的。根据这种理解,我赞成人学规定中的“整体说”,即人学是关于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毫无疑问,其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的人,也不是人的某一具体属性,而是人的整体和人的本质。
  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整体的人”?如何“整体”的含义讲不清楚,关于人类的研究对象和视角就仍然是模糊的。我认为,整体之所以是整体,不仅是指它不是人的某一方面,而且应该有以下两种含义:
  其一,整体的人也就是全面的人和根本的人。这就是说,人学所要研究的“整体的人”不是研究人的某一方面、属性或部分(如象关于人的各门具体科学那样),而是以这些科学研究为基础和根据对人的存在、本质和活动方式、发展方式作全面的、根本性的思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揭示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提供人的完整图景,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历史发展、人的社会生活、人的未来前景等各个方面。从这一个意义上说,人学具有哲学的性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本质进行根本反思的哲学人论。
  其二,整体的人也就是作为类存在或作为人类总体的人。也就是说,人学要研究的既不是个体存在,也不是某一群体或集团,而是以人类这一区别于动物、并在自己的物质文化交往中发展着的特殊存在物为对象,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方式、文化行为方式和自我创造与自我完善的独特的主体性存在方式进行整体性研究,包括对人类起源的发生学探究、对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的比较性研究和对人类的社会文化结构等问题的具体揭示。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学又具有人类学的性质,但它绝不同于只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体质人类学,也不同于仅仅把人看作是文化的、符号的动物的文化人类学或符号人类学,而是一种从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上去研究人类存在的人类学,一种哲学的人类学。
  人学的这种研究对象及性质上的特性,决定了人学研究的方法。人学研究不是象传统哲学人论那样去抽象地讨论人的存在、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性、人道等问题,也不是象传统人的经验科学、人类学那样单纯依靠资料考证或经验性实证,更不是只研究类或只研究个体和只研究人的某一方面,而是集这些研究的优点,从全面的、综合的、哲学与科学结合的角度对整体的人及其本质进行研究。具体说来,应坚持以下几个方法论原则:
  第一,类研究与个体研究的统一。作为整体的人,首先是指人类整体,是指作为区别于动物和其他存在物的类存在、种存在的整体,因此,“人”在其一般意义上也就是人类。同时,人不仅是一种类存在,而且是一种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类存在,其类特征和类本质是通过个体及其关系表现出来的。只有将类研究和个体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揭示出完整的人的本来面目。
  第二,自然属性研究与社会属性研究、物质属性研究与精神属性研究的统一。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而且本身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性实在,因而人有自然属性和物质属性。但是,人又不同于动物和一般物体,他是有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意识的存在物。因此,作为研究整体的人的人学,既不能只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物质属性,也不能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或精神属性,而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和综合的性质。
  第三,科学研究与哲学反思的结合。由于人学既具有哲学的性质,又具有人类学的性质,所以在研究方法上,便既不同于纯哲学的人的思辨,也不同于传统人类学或其他人的具体科学的经验的、实证的研究方法,而是应吸取两者的合理之外,克服两者的不足,即采取经验实证与哲学反思、科学分析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另外,从人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言,也必须使用科学分析和哲学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因为人并不是纯粹自然的、实在的对象存在,而是有精神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能动的复杂存在物。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象研究自然物或动物那样去进行自然科学式的研究,而是要同哲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人作出正确的解释。人学研究方法上的这一特点说明,“人学”是一种“人类学”,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它是一种科学,但又不是单纯的经验性实证科学,而是体现着科学与哲学结合的哲学人类学。马克思主义人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人类学。
  [注]
  (1)(2)黄楠森、夏甄陶等编《人学词典》前言及第1页。
  (3)李燕等译:《人学的世界》译序第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
  (4)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第6、7、1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
                    (责任编辑 李立新)
  
  
  
哲学动态京004-006B1哲学原理董武清19951995 作者:哲学动态京004-006B1哲学原理董武清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40:31

[新一篇] “亞健康”:生命的“隱形殺手”

[舊一篇] “仁”與“智”的撞擊——美、法女權主義批評之比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