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七):民国政府退守台湾(1)——国共重庆谈判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介绍“国共内战”,在大陆历史书上也称其为“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台湾方面则相对于1927至1937年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将其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这一历史时期从1945年8月开始,至1949年国府退守台湾。经此一战,国民政府丧失了在大陆的统治权,中共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红色新政权,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的前夜。

经过八年抗战,中共的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兵力超过100万,但仍然远不足以与国军抗衡,关于未来中共的去向,毛泽东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东北。东北是中国版图上最大的一块角地,北临苏联,南接朝鲜,是当时全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苏军进入东北正好给中共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毛泽东相信,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矛盾的上升,苏联必然会支持中共——这步棋,他早在抗战结束前就已经想到了,并在1945年4月的中共七大上提出了要千方百计的在东北发展根据地,然后利用东北强大的工业基础,背靠苏联,打进关内来,为此不惜牺牲若干其它的根据地。

在过去讲抗战的时候,我曾提到过,就在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曾向第十八集团军下令,要他们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受降日军,但中共显然没有理会国府,他们趁国军主力尚在大西南之际,大举出动,前往敌占区受降并抢占地盘。此间,中共方面派遣最靠近东北的冀热辽军区部队迅速向东北挺进。眼见北方的共产党在各地大肆抢占解放区,而自己的军队却一时间难以到位,蒋介石遂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蒋介石对未来国家的构想中,他最看重的是经济富庶的江浙地区,东北则远远排在了后面——蒋介石清楚,东北的命运实际上早在半年前的雅尔塔会议上就已经决定了。

当时的中国一般被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促成苏联出兵东北,尽早结束对日战争,而答应了斯大林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一系列条件,这些内容我过去讲过。除此之外,罗斯福满足斯大林苛刻要求也是为了换取苏联对蒋介石的支持,使中国避免发生内战,并要苏联今后只承认国民政府,保证不支持中共。最后,美苏达成了一致,斯大林认为美国已经默认将中国东北划归苏联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长城以内由美国人负责,但长城以外则是苏联的地盘,美国人不可以介入。

8月14日,在接到蒋介石的第一封邀请电后,毛泽东立即指示中共情报专家李克农去弄清重庆的意图。8月15日,李克农从中共情报系统获悉:重庆各报已被告知,明天一早要全文公布蒋介石致毛泽东的“寒电”。8月16日,毛泽东发出给蒋介石的“铣电”,电文很短,回避了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的问题。当日,毛泽东在枣园接见了国府军令部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明确表示自己暂不打算去重庆,待蒋介石复电后再作考虑。8月20日,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第二封“哿电”,这份电报很长,口气也较为强硬,李克农认定蒋介石这是假戏真唱,他绝不希望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而是估计毛不敢去重庆才故意逞强,以获得舆论上的优势——毛泽东拒绝赴渝,则拒绝和平的责任就要由中共承担了。8月22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了第二封电报,这就是着名的“养电”,继续增加蒋介石的错误判断。接着,毛泽东再次接见周励武、罗伯伦,并表示自己工作繁忙,无法脱身,为团结大计,先派周恩来前往重庆会晤,自己待恰当时机再相机赴渝。至此,蒋介石深信毛泽东是不会来重庆了。8月23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去了第三封电报,再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也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担保毛泽东的人身安全”。8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已经打算赴重庆谈判了。

1945年8月27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公布,虽然蒋介石通过签署这一出卖东北利益的条约换来了苏联对国民政府的支持,但这却无疑是向正准备抢占东北的中共泼了一盆冷水。这时,斯大林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毛泽东去重庆与国府进行和谈,电报说: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打内战会使中华民族毁灭一半——显然,斯大林履行了他不支持中共的承诺。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周恩来、王若飞等随行。此时,毛泽东已决心服从美苏的意志,走和平解决的道路,在行前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美苏已经各自划定了势力范围,苏联因“中苏条约”所限不可能援助我们,我们只能承认这个现实。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蒋介石进行了几次会面,就和平建国等问题进行了商谈。在具体问题上,国府以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为代表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进行谈判。9月3日,中共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主要问题11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9月4日,国共会谈进入实质性阶段,整个谈判过程充满了唇枪舌战和明争暗斗,而斗争的焦点则是中共军队和解放区问题。当时,中共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国府因此力主取消中共军队,但中共显然不能接受,他们表示应公平合理的整编全国军队,中共军队可削减至48个师。后经反复磋商,双方达成协议,中共保留43个师,国军则为263个师;不久,国府方面又提出国军编为140个师,中共军队为20个师,比例仍为7:1。在解放区问题上,中共要求国府“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府坚拒,并指出解放区乃是封建割据。

9月8日,国府对中共3日提出的11项问题作出书面答复,在政治上作出了关于开放民主自由的许诺,但仍要求在“政令军令统一”的前提下执行,并坚持取消解放区和中共武装;同时,国府承认中共的地位,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并允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由于在解放区和中共军队问题上的相持不下,重庆谈判至9月21日陷入僵局,一星期后方才恢复。

此后,中共作出让步,谈判在10月上旬取得进展,毛泽东强调以和为贵,用和平方针解决两党争端。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和周恩来、王若飞共同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对日受降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在中共军队和解放区地位问题上,国共双方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并同意以后继续商谈或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决定,而国府方面也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返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重庆与国府继续商谈尚未取得协定的问题。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之间不断发生军事冲突。8、9月间,国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先后密令各战区准备围剿共军;9月20日,蒋介石又密令各战区司令长官,要“抓紧时机”“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此间,国军各部开始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线向解放区进攻,意图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迅速控制华北、华东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以分割、压缩解放区,并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与此同时,中共方面也指示军队在华北、华中地区抢占据点,控制交通线,同时向前来接收的国军发动攻击,扩大解放区的范围。

10月13日,蒋介石下达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10月中旬,第一战区国军开始向石家庄方向进攻,第十一战区国军也沿平汉路北进,第十二战区国军则沿平绥路逼近张家口。接着,国军与共军发生冲突,进行了上党、绥远、邯郸、津浦路战役,双方互有胜负,国军没能按预定计划进取华北解放区。从战略上看,在此间的国共冲突中,中共是占了上风的,虽然他们并没有击溃国军,将其彻底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毕竟还是挫败了国军一举攻占解放区的企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内战的全面爆发,为自己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进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中共在华北、华中地区对国军的牵制也为其图谋东北提供了掩护和策应。 


三鉴斋 2010-11-26 19:33:55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2)——抗戰時期的偽政權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2)——中共滲透東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