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场论方法论(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八)结构功能
  无论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没有数量的质量,或没有质量的数量,同样都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并不妨碍为了具体地分析某种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有区别地处理它们。
  以价值形态的历史发展为例:[x]W[,a]=[y]W[,b],这个方程式表明劳动生产物转化为W,即使在它的历史起点上,也只有利用数学工具,才有可能达到这样高度的抽象。它抽掉进入交换过程的生产物的具体形态,只留下Wa和Wb这种抽象的形式,并在对立运动中把不同的生产者联系起来。质量与数量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个式子反映的现实关系,充满辩证法,它深刻地揭示了隐藏在其中的货币的秘密。
  对具体的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给予定量的说明,这和经典物理处理物理事件是类似的。给予天体运动以物理的解释,微积分立即被引入,论证天体的引力构造,利用数学工具。经济学的情况,类似经典物理。不对价值进行定性的分析,要分析价值量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属于不同层次的问题,而是同一个过程、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因而要同时处理它们,列出方程,最后把它们定式化。物理的定律越具有普遍意义,它的定式也就越是简单。经济学的情况也是这样,以致我们可以说,马克思关于价值形态的方程式[x]W[,a]=[y]W[,b]就其科学价值说,与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相当式是E=mc[2]是等价的,就其简洁和优美,说真是无与伦比。
  科学的定理,一旦达到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加以表述,那么,它就越具有普遍性。《资本论》从第一章开始,就已经把定性的分析与定量的说明结合起来,数学进入经济学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但单有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还不够,因为有许多化学实体相同,并且有着完全相同的量的比例关系,但却是不同的物体,因为它们的结构不一样,这就表示着关于价值形态的分析还有一个结构问题。只有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同结构分析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揭示出事物内在的本质。在说明价值的实体和经济结构时,马克思利用了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比方,
  (附图 f111e.JPG
  对这两种有机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同一性在于它们的化学实体完全相同,不仅元素相同,原子量的比例也完全一样,但相对排列位置不同(结构不同),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物体。
  如果把甲酸丙酯看作与正丁酸相等,那么,在这个关系式中,甲酸丙酯只是作为C[,4]H[,8]O[,2]的存在形态,因为正丁酸也是以相同的化学实体组成的。马克思对商品的价值形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和这类有机物的结构是类似的,它们的经济实体是相同的,都是人类的无差异的一般劳动的支出,并且有着全然相同的量的比例关系,唯一的区别正是由不同的结构引起的,马克思从中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来处理资本的结构:
  (附图 f111f.JPG
  在这个由复杂的经济网络组成的资本结构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V),才是资本的真正的功能组分,而其他形态的资本,只是功能资本(V)发挥作用的条件。分析结构,才有可能找出其中的功能组分;分析功能,又会发现它不是被动的因素,它会反转来影响结构,如果在系统中的某种功能组分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那么,一种结构就会转化为另一种结构,这时,功能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就可以得出结论:结构和功能相互转化,并互为因果。
  k=c:v9:1,这是一种资本结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存在的就是这种资本结构;
  k=c:v=1:9,这是另一种资本结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量存在的就是这种资本结构。
  从创造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观点看,可以假定c=o,这样,功能资本(V)就成为决定结构的组分,从而解开了经济学中一个谜一般的难题,即发展中国家资本的技术构成较低,但却有一个高于发达国家资本的利润率,这因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相等的资本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相等的资本就有一个较高的利润率。
  以上所作的分析足以证明,研究客体的组织结构,有时甚至比研究实体本身更重要,这还可以从生物学方面得到旁证:生命的终结,并不是生命物质的消失,而是某种组织结构的破坏。
  A、经济生活条件本身的矛盾运动,事实上是同一条经济规律发生二重作用造成的二重结果,马克思采用基元方法处理微观客体的二重性;
  B、经济生活诸条件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这是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马克思采用大系统方法处理宏观客体的规律群。
  从整体上说,《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正是经济学社会场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研究客体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完成了这项工作之后,资本的现实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辩证法在其合理的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惧,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最终必然归于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
  利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当代资本的现实运动,建立经济学社会场论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研究对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因而,研究、叙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揭示繁杂的宏观的经济现象的微观机制和机理,作者从量子力学中引入介子场论,处理在一个国家内部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济实体传递的机制和传递的机理,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或一个国家掠夺另一个国家。说到底,经济实体的传递也就是以经济时间计量的劳动实体的传递,在一定关系下具有剥削和掠夺的属性。
    (九)客体分类
  到这里为止,已经可能对客体分类问题进行探讨了。
  被研究的客体,如果不只是由某一个大系统连同它的子系统组成,而是同时由几个平行的、但又联系在一起的大系统组成,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果只是简单地依据经验定律罗列现象,而没有一个科学的客体分类,那就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研究;研究这样综错复杂的、在矛盾中运动着的对象物,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抽象(抽掉只能增加困难而又不能增加理论的杂质),提出科学的假设。这里确定被研究的对象物,不仅属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而且超越国家与民族地区的界限,研究国际经济的普遍联系,而这样的经济联系,在商品生产普遍存在的条件下,是通过世界市场中介的,一百几十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带着成千上万种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从何着手研究呢?
  在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在正常的条件下,买卖双方并不考虑对方的社会制度,而只是考虑商品的实际供求与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规律支配着买卖双方的行为。如果是研究社会经济,可以把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Ⅰ)和生活资料(Ⅱ)两个大部类;如果是研究国民经济,则可以把全部由物质资料构成的社会产品划分为工业品和农业品。在工业品中,又可以把它划分为重工业产品与轻工业产品;而在农产品中,还可以分为基本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或者划分为纯农业与畜牧业;最后,还可以把工农业统一起来研究它与服务业的对比关系。
  如果透过国际商品流通领域那些足以引起人们眼花缭乱的宏观现象,深入微观层次,探索它的内在机制和运行机理,从而揭示社会场效应,那么,上述那两种客体分类(社会经济的、国民经济的)就显得不合适了,因为它们无法揭示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国际经济联系。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城乡对立运动的基本理论,揭示统一的经济世界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工业城市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农村地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通过正常的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扬弃旧的国际分工。发达的世界工业城市,不仅为不发达的世界农村地区提供机器制造业产品、微电子技术产品、交通、通讯、建筑、化工产品,同时还向世界农村地区提供粮食作物;而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向世界市场提供的主要是农业经济作物(可可、咖啡、茶叶、蔗糖、麻类、橡胶等等)和一部分能源和矿产品(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凡土以及其他有色金属)以及轻工业产品(纺织品、服装、鞋帽之类)。
  所有这些,最终都可以把它简化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国际交换,这也就是现代际经济正常联系的基本方式。
  客体分类的最终目的也就在于找出这种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联系,如果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又具有必要的理论素养,那么沿着这种联系开辟的孔道深入下去,就有可能揭示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发达的工业世界城市通过正常的经济途径进行等价的或不等价的交换,掠夺不发达的世界农村地区。经济研究中的客体分类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所有学科,无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研究的客体的基本分类,如现代物理中的基本粒子分类;化学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类;生物学中动植物的分类;人体医学中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分类等等,不过,这里所讲的只是经济科学的分类,但又不是讲它的基本分类(生产方式),而只是讲由基本分类中引申出来的国际间商品流通的分类。
    (十)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受由作为客体的统一社会场所制约的。这种分析的本质特征在于把逻辑的、历史的、阶级的几种分析方法统一起来;如果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史的观点进行考察,那么,逻辑的、历史的、阶级的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全部社会科学普遍适用的最基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被研究的客体进行分析,立即会发现,理论和方法之间内在的有机的统一。
  偶然出现的简单的价值形态,是价值关系的历史起点;扩大价值形态是它的发展形式,偶然向必然转化,自发地产生一般等价物;最后出现的是它的完成的货币形式。所有这些过程,在荷马史诗中都可以见到。抽象的逻辑进程所反映的是它的实际的历史进程。私有制、阶级、国家;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萌芽形态的雇佣劳动,是同一个大历史时代的产物;产生着的东西,也必然处在灭亡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的逻辑进展,所反映的正是实际的历史过程。
  经济科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正是生产关系的理论抽象,就象产生它的经济实体本身不是永恒的一样,反映它们的经济范畴也同样不是永恒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三个属于同一层次的经济范畴,它们背后站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及其派生形态)三个基本部分,在它们之间进行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结论必然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
  被研究的客体的各个组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放到统一社会场中去处理,必然把逻辑的、历史的分析推向阶级的分析,并使得这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综合。
  国民收入按照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分裂为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派生形态),李嘉图研究的整个锋芒都是对准这样的经验事实,并由此出发,进而揭示分配的内在规律,把自己的全部理论植根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用以动员年轻的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土地贵族的斗争;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格雷和勃雷)抓住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不放,做出社会主义的结论来:既然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那么,即使纯逻辑的推导,结论也只能是全部社会财富(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归工人!但马克思的见解却和这些肤浅的说法相反,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展,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分配关系受生产关系制约,这是现实的阶级关系的经济基础,因而,如果不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就根本无法消灭由这种生产方式产生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交替地使用的具体研究和叙述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无论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或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同样都是适用的;如果加一些限制性的条件,它还适用于自然科学。日本物理学家利用它去研究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物理。不过,研究某种过程,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由客体的本性(也就是实体本身)决定的:
  A、经济生活条件本身的矛盾运动,事实上是同一条经济规律的二重作用造成的二重结果,马克思采用基元方法处理微观客体的二重性;
  B、经济生活诸条件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这是许多经济规律同时发生作用的原因,又是结果,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着,马克思采用大系统方法处理宏观客体的规律群。
  无论对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这两种基本方法都是普遍适用的;不过,逻辑的、历史的方法一旦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成为统一分析的方法,则是社会科学所特有的。从整体上说,《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正是经济学社会场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研究客体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完成了这项工作之后,资本的现实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所有这些具体的方法,最后都落脚在辩证法上。
  利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当代资本的现实运动,建立经济学社会场论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研究对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因而,研究、叙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揭示繁杂的宏观经济现象的微观机制和机理,作者从量子力学中引入介子场论,处理在一个国家内部和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济实体传递的机制和传递的机理,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或一个国掠夺另一个国家。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郑州001-005F11理论经济学孟氧19951995 作者:河南财经学院学报郑州001-005F11理论经济学孟氧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37:21

[新一篇] 社會場論方法論(上)

[舊一篇] 社會學方法論新探(上)  ——科學哲學與語言哲學的理論視角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