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姚中秋:一战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值中国辛亥革命结束、民主共和方兴未艾之际,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之而起,俄国思想、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因之而行。一战战场虽远在欧洲,但却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巨大改变。以下为实录,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一战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关于“一战对中国思想之激变”,我不想局限在1914年7月28日那一天,而是要看从1914年到1918年整个一战对中国人的观念有什么影响。一战在欧洲爆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没有更多人关心中国。于是东方一个小小的邻国——日本,一下变成了世界政治中的主宰性力量,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战争开始,日本成为影响中国特别重要的力量,一战把它强化,从此之后一直到今天。中日关系一直对中国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为最重要的之一,或者说凡是对中国做出破坏性影响的第一个因素。一战爆发,日本在中国的支配性力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日本的因素导致了一个观念上的生发——民族主义的兴起。刚才马老师跟我们讲到“二十一条”,根据我有限的阅读,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第一次觉醒。在此之前,中国其实没有民族主义。早先我们也不断地打败仗、签订条约,但是从文献中看不到一个特别清晰的民族主义表达,虽然义和团也有那样的情绪。系统的民族主义,尤其是贯通整个社会的,从精英到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在日本变成一个支配性因素之后出现的。这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巨大,整个20世纪都贯穿了民族主义的线索。这是第一点。


一战刺激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兴起


第二点,战争进程中的特殊条件,以及战争结果,导致诸多现代意识形态在中国广泛的流行。我这两天一直在看一些材料,比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流行,跟一战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个线索是战争后期有大量的中国人到欧洲去参战,比如到法国。而且参战人员的构成很特别,一部分是劳工,也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因为参战,他们深度介入到当时的法国社会,就在法国城市生存、生活,对当时法国的政治观念不仅仅是熟悉,而是直接作为一个主体参与。比如,当时的中国人在法国大规模举行游行几十次,变成了法国的中国社会主义者,包括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人。因为有中国人深度介入到法国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中,从而对社会主义有切身的理解。不像简单地说你去留学,你在大学里面,仅仅跟知识分子有所接触,他是直接参与到法国政治领域,所以社会主义变成了他的一种技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一种学说,而是他掌握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技巧,这其中就包括知识分子和工人的结合。以前中国人没有这个想法,恰恰是因为在欧洲特殊的经历,让一大批知识分子知道了,我要开展社会主义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和工人阶级结合。这一下子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以及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一战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决定性作用。


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战标志着欧洲自由主义的死亡,从此整个世界就要走上民主社会主义之路,这是一个信念。一战让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地对表现为帝国主义的自由资本主义,彻底丧失了信心。所以大家都认为,社会主义是世界发展的唯一方向,人类必须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一战中间包括在之后,迅速地传开了。那时候看中国,所有人(知识精英)都是社会主义者,几乎没有例外。当然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共产主义。一战结束以后,苏联的巨大变化,它所带来的共产党体制,这当然对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冲击。


在我看来,一战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仍然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是因一战而在中国兴起的两个最重要的观念,而且这两种观念的影响极其深远,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政治都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展开的。


一战促使中国精英群体角色转换


第三点,精英群体的转换。一战对于中国,本来可以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当时的政府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回应,这是政治的失败。虽然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恰恰在这时候,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也成长起来了。1902年新政把书院废除设立学堂,1905年废科举,有很多青年到日本、美国、欧洲去留学游学,尤其是以日本为主。但“二十一条”一签订,几千名青年学生从日本回到中国,正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剧烈刺激。包括陈独秀这些人,他们就是这时候回国的,然后开始主导中国的观念、文化、教育与政治领域,创办了大量的大众媒体。所以在一战中间,大概爆发一两年,中国社会的领导阶层就发生了根本的转换,从传统的士绅转换到了现代知识分子。士绅阶层因为在民国初年政治中的无能,而被知识分子取代。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同情孙文的第二次革命。你这样的玩法、北洋的政治游戏完全是无能的,所以必须要重建政治结构。这跟当时青年的情绪是有某种契合之处的,大家都觉得原来的政府是失败的,所以需要重找新路,很多知识分子走向了反传统之路。一方面,一大批知识分子政治观念兴起,另一方面,孙文的革命理想不断持续地发酵,这两种力量到了一战结束之后,很快就把中国的政治彻底改变了。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8:52

[新一篇] 【思享】高全喜:不應對北洋政府過分苛責

[舊一篇] 100個雞翅的生死情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