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判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二是认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各阶段特征并存的阶段;三是认为,由于我国70%以上的劳动力仍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准备阶段。
能否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取决于能否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标准。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采用结构指标和人均总量指标做为阶段划分的依据。当然这两项指标不是完全无关的,而是可以相互映照的。
瓦尔特·霍夫曼对一些国家工业结构演变历程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与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相关,资本资料工业(重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轻工业)的比值(即霍夫曼系数)愈高,其工业化的程度愈高。这一结论常被一些人用来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对而言,从总量上判断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方法更为常用。H·钱纳里等曾运用多国模型对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其结论是:当按1970年美元计的人均GDP界于140—28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GDP界于280—56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人均GDP界于560—112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人均GDP界于1120—210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人均GDP界于2100—336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人均GDP界于3360—504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的高级阶段。
就我们所见到的关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而言,很多学者都采用我国现在的人均GDP(美元)与上述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步判断。我们认为这样做有不妥之处。因为,它没有考虑美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等价物,也就是说没有考虑美元的平减指数。事实上,H·钱纳里等人是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他们认为基准年度的选择将会影响估计的发展模式。H·钱纳里等人一直对发展阶段划分的数量标准进行调整。在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的附录中提出,“将1970年的美元换算为1982年的美元,需要选择数值为2.6的换算因子”,赛尔奎还估算出1982年美元与1994年美元之间的换算因子为1.5左右。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6》测算,1994年我国人均GDP为530美元,对照1994年标准,似乎可以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这个结果确乎令人感到突然和不安。不过,我们所做的关于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历史上某一阶段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的研究也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很高的阶段上。研究表明,1995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工业化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接近,与美国、法国、德国1870年,英国1820年,日本1950年的就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在0.95以上。这些国家在相应年代的人均GDP大致在1800—2500美元左右。与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5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这些国家1992年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的相似系数都在0.61以下。如果假设相似的结构对应大致相同的人均GDP水平,亦就是说,1994年我国的人均GDP可假设在1800美元左右,那么,按1994年标准测度,我国经济发展也只能算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鉴于世界银行所采取的汇率法测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考虑不可贸易产品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国际上一些专家用国际购买力平价法(
现代企业导刊京29-30F10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李善同/侯永志19971997 作者:现代企业导刊京29-30F10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李善同/侯永志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