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春秋季节是美好的日子,好友们时常结伴登高赋写新诗。
[出典] 晋 陶渊明 《移居二首》其二
注:
1、《移居二首》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注释: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句和上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这句和下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必须经营衣食,只有努力耕作才能供给衣食,力耕不会欺骗我们。
3、译文1: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 躬耕不会白费力。
译文2:
春天和秋天有很多美好的时光,正适合登高远眺写就新的诗篇。经过门前大家互相打招呼,有酒可喝就聚集在一起同饮共欢。农忙时就各自回家干活,有空闲时则又互相思念会聚。思念时就披衣造访,在一起说笑着从不觉得厌烦。这种生活哲理难道不高明吗。可不要轻率地将它抛弃。吃穿事理应当自己经营料理,勤劳耕作不会是白费力气。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参看“耕前锄后”) 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写下了两首《移居》诗。
5、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
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个生活场面。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面。他们“农务各自归”,但“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里紧接上两句,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说,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将”,即“岂”的意思。“胜”,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衣食当须纪,力气耕不欺吾”,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层次,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就是这两句诗,使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诗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 ”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诗人在最后强调“衣食当须纪”,使全诗的蕴含更加丰富。如果诗人仅写前面的内容,这首诗就单薄得多,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除了登高赋诗以外,也还有躬耕陇亩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6、“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见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这两向大意是:春秋之季,丽日和风,明媚澄碧,佳日自多,登临高山之巅,吟诗浩歌,使人适意畅怀,乐而忘返。
此条“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蒋薰评《陶渊明诗集》)。“登高”、“赋诗”,虽不正写诗人肖像,但一个迎风长啸、引吭高歌、欢乐自若的诗人形象惟妙惟肖,如站目前。这种善于捕捉人物神态的写法今天仍可借鉴。可引用以抒写登临时的喜悦之情。
7、 盖游历山水之愿,存乎一心,发乎之情,常也。孔丘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谢灵运曰:“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李白曰:“一生好入名山游”, 陆游曰:“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陶渊明又曰:“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然则,文人骚客者,思虑千载,神游八极,案牍劳形之外,着述劳心其后,游风甚也。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久矣。昔有桃园三士结忠秉,杏林五将谋纵横者,信义也。陶潜东篱采菊、范蠡悠然泛舟、孟德闲观沧海、严光垂纶富春者,雅趣也。今我来思,心自向往之。
某虽不才,然良友俱全,或总角之好,或布衣之谊,或金兰之交,或忘形之契,煮酒品茗,纵论天下。或曰: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知天地之博广,发思古之幽情,其喜洋洋者矣。
文思阻滞,笔尽词穷,未能详述,汗颜无地。有诗为证:桃花溪边桃花行,桃花树下桃花吟。良辰美景非虚设,此时此地难为情。
8、春风无色最销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如果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春风更比路人忙,春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春风就像少年人一样,不停地飞过每个地方,颠狂追逐没有一定的止处,春风轻拂,留下一地的落花。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李商隐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韦庄见到春日江南的如画美景,无限向往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怀才不遇失意无聊的韦应物却酸溜溜的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文人雅兴,农事闲暇与朋友留恋与诗酒的快乐,田园隐居的辛苦与乐趣,静逸中自有丰富的情趣,踏月归来的幽美情韵,更是令人万分向往。
“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郑燮农家生活的悠闲舒适情趣跃然纸上,呈现一片安祥和乐的景象。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面对春天如此迷人的夜晚,王安石久久不能成眠,难以入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面对孟浩然的快意酣睡想必王安石一定嫉妒得不得了。
叶绍翁却幽默调侃的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国破家亡,往事不堪回首,李后主在默默的祈祷和祝福,时而在安慰自己那颗冰冷凄凉的心。
王维纵情山水,悠在游哉,大声疾呼:“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曼殊和尚远在日本流浪异国他乡,长年漂泊的游子吟出对故乡的深刻思念。
杜牧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对心上的人儿那种痴迷眷恋与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诗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内地以是春暖花开,杨柳青青的季节里,凉州一带还相当寒冷,杨柳刚露青,而玉门关外更冷,杨柳尚未发芽。王之涣在甘肃古凉州目睹当地景色,耳闻羌笛吹奏的《折杨柳》调,感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是其功能,于物有利,于人有利。“细无声”使人联想起人的谦逊美德,这也正是大诗人杜甫的操守和追求。
酒中诗仙李白幽默风趣的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惜春伤春的情怀耐人寻味,春静悄悄的走了,没有留下任何行踪。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轻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的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春天里,这样的四月,想起了才华横溢风华绝代的女才子林徽因的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涵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的,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样的四月,应该是大文豪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因为这美丽的景色,感叹春色容易逝去,惜春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大诗人又吟出“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面对良辰美景的短暂与珍贵,片刻欢聚,价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曲对天上人间无处不在的爱的赞歌。
9、人,是自然的人;同理,文,也该是自然的文。
艺术美的至境,用李白的话来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品读陶诗,其感觉就如欣赏一幅云阔天高的素描风景,又如在自然界的田园里悠游、徜徉;没有浓重的色彩,亦没有轩昂的气象,一行行朴素清丽的诗句,犹如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又如晶莹剔透的晨露,袅袅升起的炊烟,无心出岫的流云,读来只觉阵阵馨香,一片神行;沉稳舒缓的节奏,娓娓蔼如的情感,温文细腻的倾吐,读来又好似柳荫下的一弯溪水,伴随着心灵的波澜上下起伏,细细无声地流淌……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陶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自然,他写诗既不矫饰,亦不矫情,他的诗歌,纯是平白如话;“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一旦有了某种情感和感触,他就拿最浅显、最直白的语句诉诸笔墨,他作诗不乞求名誉,亦不追求声望,纯是真情流露。
一个曾经出仕、后来才选择归隐的士人,他的诗歌必然更多地充斥对内心、对自然的探索跟思考,这也是为什么陶诗跟代表魏晋诗歌古朴作风的三曹之不同,他的诗虽然缺少了一些现实主义的笔触,但是却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正是他的诗歌,把“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而这,对于诗歌本身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永远不会过时。
人的本质秉性就是自然,追求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使然,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恰好相反,人们仿佛已忘却了他们的自然属性,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种思想上和人格上的异化。在陶诗里,绝然看不到这种被异化了的物与事,他的诗一派自然,浑然天成,而正是这类不事雕琢的作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也正是这类纯天然的“绿色”作品,才把他与历史以及现代那些所谓的文人和作品区别开来,在艺术的巅峰上独树一帜。
陶诗是自然的精华,亦是精华了的自然,读其诗,不仅可以深刻地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亦可以在陶潜为我们构造的精神田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
读其诗,感觉就像和一个耕夫把酒对谈,试想想,在那贮满盛夏清阴的堂前林里,与高士对坐,共饮一壶浊酒,调弄素琴,眄庭柯以怡颜,临清流而赋诗,对着青松、东园、秋菊、孤云、飞鸟,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也不失为一种高妙的人生追求!
10、陶潜有诗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时逢艳秋,我也孕育一份诗情,登临长白山余脉、辽宁的天华山。一夜骤雨过后,晓霁雾漫,山径唯见近前的枫树,殷红如滴,娇艳诱人。
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于雾里沿着隐隐约约的小径从南坡快步而攀,欲在雾散之际登上山巅,一览秋阳当空,云海浮动之美。
11、这里,分明是诗的世界,这里,分明是诗的海洋。
近两千年来,无数诗人在这里放歌山水,坦吐心声,留下了名篇无数,胜迹如林。“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晋代的陶渊明,吟出了一片真淳;“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代的李太白,唱出了一派豪放;“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留下了千古浩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送来了一曲理趣;“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诗人,因山水而思绪飞扬;山水,因诗歌而神奇灵动。
12、登高,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无数名篇绝唱。
有范仲淹登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杜甫的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有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的人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的家国情怀……
13、“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登山,我们吟颂“一行自鹭上青天”、“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我们下水,我们吟哦“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也来点“逝者如斯夫”的感兴;我们观察星空,信手拈来“天街夜色凉如水”;我们三五结伴,踏青郊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挥洒着青春的亮丽,走在路上,会随口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时,我们心头会涌起无限的温馨。
是谁给了我们这一切?
我们感谢生活,我们的成熟音质提醒我们,笑吧,望着美好的世界,笑得一脸灿烂。感谢生活,不仅是感谢美,也是在自己用成熟的眼光洞察了世事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学会了保护自己、保护别人后的感谢;感谢你呀,你给了我怎样识恶扬善的经验。“谢谢”由心底而生,随着成熟的长大,越积越多。
我们成熟,我们渴望成熟,但成熟究竟又是什么呢?“我没有什么最大的愿望,只想用我成熟的心歌颂美丽的生活。”日本作家德福芦花讲述他的人生观时这样说,因为他是一位“成熟的、成功的作家”。德福芦花还说:“我在文坛上成名了,我在生活上成熟了,我感谢生活!”
当有一天,你也为生活给了你美好或痛苦的经验而从心底生出“感谢”时,你也就惊奇地发现:啊,我长大了!我成熟了!
成熟,是爸爸送站时微驼的背影;
成熟,是妈妈手中那长长的毛线;
成熟,是老师期待和赞许的目光;
成熟,是同学们灿烂友善的微笑;
成熟,是手中攥得紧紧的汽车票;
成熟,是村口那饱经沧桑的老槐树……
14、冬去春来,又到了踏青时节。江南莺飞草长,连塞北也即将桃红柳绿,不由得记起晋人陶潜的“遗训”——“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15、“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我们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秋是一个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季节:带有浪漫色彩的七夕节(中国人的情人节),尊老爱老的重阳节(又称消灾祈福的登高节),象征团圆和睦的中秋节,还有我们祖国的生日——国庆节,尊师重道的教师节也汇合在金色的秋季。秋,无不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
春华秋实。秋的韵味不仅仅在于她的色彩的美,更在于她的美让人感到亲切、欣喜,美得并不空洞。当田间地头一株株窈窕的高粱笑得涨红了脸的时候;当一群群“辣妹子”披上大红盖头的时候;当一扎扎马铃薯、一对对土豆跃跃欲试即将拉开金色的幕布的时候;当黄澄澄的玉米在农家小院搭成一座座金屋的时候;当中秋月下,全家人围坐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着月饼、石榴、苹果、酥梨的时候;当阖家举杯共庆祖国诞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时候……我们不由得要称赞:秋是成熟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秋是喜庆的季节。
16、山高人为峰。登高瞰远,开阔视野;仰望高处,思想充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登上长城自然成为好汉。从此,一生不再怕输。心灵登临高处,生命才会生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到长城,非好汉也。登高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只有登高,才能望见更多更远风景,延伸更长更远思绪,品味生命中更重更远价值。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