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译文]  春天贪睡不觉天晓,处处响起鸟儿啼叫声。

  [出典]  孟浩然《春晓》

  注: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3、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4、《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张燕瑾)

 

   5、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6、“眠”也是失眠,至少是眼睁睁地躺着,否则怎么能看到穿过白玉钱窗花的月光渐渐地从枕头边移过?

所以此诗的首句应该这样理解:

 

“春天本是人们酣睡的时候,可是诗人却躺在床上睡不着,一直到天亮。诗人是在室内,本来‘黎明前的黑暗’,不知道已经‘晓’了,诗人的‘晓’是听到了鸟叫才知道的。这样第三句‘回忆’才顺理成章。”

 

那么诗人为了什么而失眠呢?假如结合孟浩然的际遇,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圆其说”。孟浩然并不得声,据《唐摭言》载,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巧唐玄宗到,孟浩然只好躲在床底下。玄宗发觉后,命他出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口诵了《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当诵到“不才明主弃”时,玄宗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于是后来孟浩然就“因故还乡”了。

 

 

 

如果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所记可信的话,那么我们对这首诗也可以这么理解:

 

第一句:唐玄宗开元初期,应该是唐代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春天”,可是诗人却受到唐玄宗的“误解”而不得志,情绪因之不好而失眠。

 

第二句:但是外面似乎有不少知识分子很得意,到处听到他们的歌功颂德。

 

第三、四句:但是像我这样受到皇帝责难而倒楣的人该有多少呢?

 

我看这样的理解也不见得比“酣睡得”“一觉睡到大天亮”而和“夜来风雨声”发生矛盾差劲。一得之见,就教于方家。    ( 养酒斋       慎阳九逐客)  

 

 
 

 

7、孟浩然堪称诗人中的诗人,他的这一首五言绝句堪称诗歌中的诗歌。这样一首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着名诗歌,理解起来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作者选取一个独特的时刻——早晨初醒时分,人在房内,通过听觉、想象,写出了房外世界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色,春天意趣。

    它不是一味的阳光明媚,也有风雨,有如苏轼笔下的西湖,晴方好,雨亦奇;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它并非直接的表白,而以惜春作为陪衬,爱极而惜,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典型的孟浩然风格的诗歌,蕴藉,淡远,文雅,清逸,富有田园情趣。

 

宋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可以说各自承袭了《春晓》的部分情趣和手法。


    请看:

     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万里和叶绍翁的诗,后两句分别跟孟浩然《春晓》的后两句和前两句情致相似,而各有意趣。杨万里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的也是初醒时分的懒散,但是它的关注点不是落花,而是儿童嬉戏,因此富有童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写的也是盎然春意,但它不同于孟浩然诗的通过听觉、由内而外想象屋外春景,而是通过视觉、由外而内想象园内春景。


    总之,《春晓》是一首春天的赞歌,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

 

 

 

来自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女生反对我的意见,来自大阪的日本女生赞成我的意见。她们的反对和赞成,看起来都不是一时意气的信口开河,而是从各自民族历史文化出发、理性思考的结果。

    俄罗斯学生说,诗歌里,“风雨”可以象征黑暗的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和坏人,“落花”可以象征被黑暗社会、不合理制度和坏人摧残、迫害的好人和新生事物。她说,在苏联、俄罗斯的历史上,这类象征在革命诗人的诗歌里是很常见的。

    总之,俄罗斯学生认为,孟浩然《春晓》可以理解为是对美好生命死亡的悲叹。日本学生则认为,“落花”不是悲哀的,而是很美的风景。她说在日本,看着樱花随风飘落,人们一般不会想到死亡,感到悲哀,而是觉得很美,感到欣慰。人们可能会由樱花的飘零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但是,一般不会因此感到悲哀,而是感到欣慰。俩人各持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

   看着她们在激烈地争论,想到“诗无达诂”的古语,为文化沟通的困难感到无奈;但与此同时,我也觉得,人们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这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给我们观察事物,打量世界,提供第三只、第四只眼睛。

 

 

   8、 孟浩然诗的秀丽淡雅、宁静清冷的风格中,也带有盛唐时期的特色,那个大一统的繁荣的时代氛围,影响到他的诗风也有和谐统一的一面,“青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饯别王十一南游》),“绿树村边舍,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山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京怀辛大》),便是很好的说明。他的清冷有着个人的一份怨恨,不同于六个世纪后的马致远,写着沧凉清冷的情景,却浸透出一种深沉的悲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两相比较,不难看出时代氛围折射到作品中的声色与情思的区别。昔人有说孟浩然的宁静有似陶渊明者,着力于写意而着色较浓;也有说孟浩然的刻画有似谢灵运者,着力于写貌,而不乏勾勒之处。这一点似乎正好说明了孟浩然山水诗中具有的盛唐气息,使大自然的声色与他个人的性情得到了统一。

  在盛唐气息的影响下,孟浩然也有气势雄伟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洞庭乃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之者众。孟诗虽比不上杜甫《岳阳楼》诗的气象雄壮,但写洞庭的空旷无际,也历历在目,比后来的“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僧可朋《洞庭》)、“回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许棠《过洞庭》)的气势,显然有高超之处,然而这类诗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少见的。可见,孟浩然在自己的诗作中绝不掩饰自己的性情,他是一位真实的人。

 

   9、[新解读] 

   春天之晨,和风送暖,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让人嗜睡当诗人从舒适香甜的梦中姗姗醒来盎然的春光已迈着轻盈的步履 透过薄薄的窗纱,款款来到了床前;四处婉转的鸟鸣,也穿过门隙,频频传入耳际。原本优雅静谧的居室里,弥漫了温馨,演奏起华章。作者不由得感慨万千:啊!不知不觉又迎来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于是他笔走龙蛇写下这传之千古的惜春名句

春天,有斑斓迷人的千般色彩,有沁人心脾的万种花香但作者只抓住美好春晨的一刹那从听觉着墨抒写美妙动听的婉转鸟鸣。“处处”二字把啼鸟的范围扩大到极至让人仿佛静坐绿阴之下置身花丛之中漫步幽径之上远远近近的鸟儿呼朋唤友相互应和给人应接不暇之感

作者身在室内只用入耳之声便渲染出户外迷人的春色让读者通过听觉系统想象出春满大地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这一神来之笔镌刻下自然的神韵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之春的喜悦之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句平易浅近,自然天成,景真情浓,意蕴悠远, 就象从诗人心灵深处汩汩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明澈。它灌注了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倾注了诗人的真情。读之,让人如听天籁,不觉沉醉;如饮醇醪,口角流香张茂昌的博客

 

   10、天气很好,微微的风吹过,阳光也很柔和,只是人有点发悃,“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之际,看看窗外的绿树红花,倾听叽叽喳喳清脆的鸟鸣,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又到了杨絮飘舞的时节,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我们没有苏大人的情怀,只觉得挺烦人,落在头发上、衣服上、甚至钻到人的鼻孔里,防不胜防。而且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没看出有半点“离人泪”的影子,别说是“点点是离人泪”了!只盼着“此花飞尽”、“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不过,春天还是挺好。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0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