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译文]  多希望能跟随那无处不在的月亮,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出典]   沈如筠  《闺怨》

  注:

  1、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2、注释:

    雁尽书难寄:传说古人以飞禽传递信件,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

   伏波营:“伏波”是将军的封号,此处用的是原意:平乱的军队。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在南方边境。


  3、译文: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传出,愁绪多得令人难以成眠。多希望能跟随那无处不在的月亮,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4、沈如筠,唐诗人。润州句容人。约生活于武后至玄宗开元时,善诗能文,又着有志怪小说。曾任横阳主簿。与着名道士司马承祯友善,有《寄天台司马道士》诗。《全唐诗》录存其诗四首,断句两联。以《闺怨》较好。名句“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德潜谓与沈佺期“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同妙。沈如筠还着有《异物志》、《古异记》,均已佚。


   5、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象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6、“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见唐·沈如筠《闺怨》。  伏波营:汉代马援为伏波将军,伏波营代指军营。这两句大意是: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流泻到军营中亲人的身上。  

     这首诗是:“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鸿雁难托,传书无人,愁多不寐,难以成梦,无可奈何之中,思妇只有寄情于明月,让它跨越时空的阻隔,把相思传递到亲人那里去。~两句生动细腻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活动。


    7、唐朝诗人璀璨如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诵读中,可见杜甫诗中公孙大娘弟子剑舞那种“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矫健;在吟咏中,可现白居易笔下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的天生丽质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娇媚;你稍一闭目,便可体会王昌龄笔下“悔教夫婿觅封候”的闺中少妇之心理状态,琢磨沈如筠《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女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内心世界,感受李白诗中长干商妇的温柔细腻和对爱情幸福的热烈追求与向往;你稍一张眼,《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那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摧心肝”;如果你睡眼惺忪,定可见“诗鬼”李贺,苏小小墓景象凄迷,鬼魂苏小小飘飘忽忽、若隐若现。以景起兴,以景写人,与屈原《九歌 山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为空灵缥缈、有影无形。


    8、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9、当爱情挂在商店里的时候,真的不再懂得爱情。记得小时候曾读过几首爱情诗:“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些诗句是那么的刻骨铭心,是不是因为那时没有火车,没有飞机,又没有电话和大哥大,更重要的是人们腰包里没有那么多钞票,恋爱和相思才那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有一位作家做过一份调查,说现代社会情诗的命运十分悲惨,只有4.2%的女人寄情于诗,而一个具有诗情的浪漫男人都没有了。今天的恋人,莫非都丧失了做诗的能力?不是的,远远不是的。人们失落的——大概是一颗诗心。

  没有了情诗,没有了情书,甚至连温情脉脉的日记也久违了。没有人再批判“小资情调”,而是讲究实效和实惠的现代人把这片情感看做是无足轻重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有人说,我们承受着太多的选择可能,外界与自身的变化太多了、太快了。快节奏的社会培育快节奏的爱情,哪里还能容得下和缓的心情与和缓的爱情呢?爱情如果是一杯蛋羹,已经兑进了越来越多的白开水。如果被稀释得连鸡蛋的鲜味儿都没有了,还不令人沮丧吗?这样的“蛋羹”摆放在商店的橱窗里,真不知会有多少人问津。


    10、有哪个传统节日,比中秋节更让人柔肠百结?这个节日,最容易惹起代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坦吐难以释怀的情感。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头婵娟”的孤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寂寥;“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闺怨;“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愁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寄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企盼;“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磅礴,无不是古人对月发出的绝唱。   


   11、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有的时候也会摈弃愁,带来喜。如佛曰“明镜亦非台,何事染尘埃”,心若喜,万事皆喜,心若悲,万事皆悲。然,观雁者,自古皆悲士。“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因悲而抑郁,抑郁而举天长叹,无心,观孤雁划过,愁心共鸣。


   12、有一种美,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光。

    有一种殇,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

    有一种光,在夜阑人静时泛滥不堪,她就是月亮,仿佛永远注定着流浪。

    从盘古开天劈地的混沌中走来,徜徉在你怀里的尘埃,凐没了多少兴衰。在万赖俱寂的静谧中精彩,沉睡在你心底的期待,净化了多少悲哀。

    夜在冷清的死寂中搁浅,在笔墨浓厚的划痕中蕴含着你前世今生的冷暖,镌刻在你身旁的这些古老依旧将你的风韵写不完,在灯火齐暗的氤氲中,我触摸到了那星光陨灭的轨迹,是那样斑驳不堪,抑或流云的惊艳,落下的只是无奈的弧线,潇洒只是在昙花一现的瞬间,坦然地抚平心底荡起的涟漪,慢慢地拭去落入眼睑的晦暗。抬起头来,望着那一处令人神往的煞白,刹那间觉悟,或许你是天空的主宰,古今中外多少才子佳人为你的神奇低眉信手,大发感慨。

    在天地的钟灵酼秀中荡开,跨越了世间轮回无可逾越的时代,漫长的等待,你始终注视着世间演绎的兴衰成败,一切都在不为人知的缄默中潜移默化,或许一切都在前世今生的纠葛中早已冥冥定格,谁说你只是一个冰冷的星体,在永无止息的旋转中忘乎所以,或许你早已洞悉了世界的玄机,只是不想将这一份超然轻放,正因为你看遍了世间的苦辣酸甜,所以你才会有阴晴圆缺的晦变,你矗立在移云的末端,你的冷傲让天空的温馨显得那样渺远,那样可望不可即的孤单,要多久才能习惯,你独具魅力的背后究竟掩映了多少悲伤离合,这千百年来竟无人揭开你背后的旖旋旎,你那意尤未尽的风致撩起了多少对你生生不息的向往。

    写不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看不完“海上有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依恋;扔不下“露从今夜归,月是故乡明”的思念;忘不了“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缒绻,你是祝福的根,你是思念的坟,你的俊朗缔造了黑暗中的灿烂辉煌,可你又将多少人的虔诚亲手埋葬,使得多少人尽断柔肠。

     可怜了南唐后主的才华横溢,亡国之末,凭栏而望,不禁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误国之音依旧回荡在耳畔,看往事如似水流年般难言,孤独的夜中形影相吊的他深情弥望着寂寥的苍穹,满眼的凄凉触目惊心般峥嵘,你怎能不为之地动容,谁能更好地诠释这一种绝望,愁断人肠,泪眼相望。

    你冷峻的面庞陨灭了多少凄风苦雨中的希冀,烙印着挥之不去的暗淡,孤傲不羁的诗仙李太白,纵使有震烁古今的雄才大志哪怕他能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绝唱,可在这静夜,人斗文才如何填埋那一纸无边的寂寞,学富五车的神来之笔只用来写了生活颠沛流离,是你让这位空前绝后的诗人再度陷入颓唐的意境,最后的内心为千疮百孔又唱出了“抽刀断心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苦涩篇章,举起酒杯,三行人影,将这世间的斑驳一饮而尽,最终化作两行青泪,一段愁肠。

    夜的世界是你的时代,这一切的无奈,让我如何释怀,我缓步登楼,凭栏而望,是谁又落了这一级又一级的跫音,是岁月之鞭驱赶厮守的年轮,碾过一个又一个静夜,再次抬头,任你破碎的光重重的砸在脸上,看你的破碎的容颜,千年不变,我的心随你起伏,随你陨落。

    不知从哪里撷取,这沉淀漂沦的孤独,不知还有多少人在与我一起沉沦,沉沦在这千年不改初衷的时令,而今,我的心依旧温馨,甚至在忘乎所以地寻找那不切实际的温存,可你毕竟不是黄昏,我如何能抓住你的幽魂。

    走吧!走吧!走在被露水打湿的小道上,每一步都在挥手告别,然后给自己一点向往,惟一多的是你与我的距离,不要再那样冰凉,少了誓言,我依旧将你轻装,装在梦里惊醒的地方。

     轻轻地岁岁年年,淡淡的年年岁岁,那一隅青光依旧弥漫……


     13、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原野上,流淌着一条河,一条载满月亮的河。这条河从《诗经》一直流到晚清,历经二千多年没有干涸。那轮明月,有多少人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愿望。闺妇说:“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离人说:“清风明月苦相思”;逐客俯首沉思,狂士望月浩歌。是啊,无论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还是骏马西风的朔北,都有人为之泳叹。诗仙李白对月情有独钟,其中最脍灸人口的是那首《月下独酌》中的那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既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活了自己。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老师便要求我们完成一篇关于描写中秋月色的作文。而那时,吃月饼才是我们头等重要的事呢,对那月色星光总无心去细细体会。如今长大了,对月亮却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它丰富浪漫的情怀,总融合着我的喜与忧。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秋天的月格外光明皎洁。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心境,自然产生不同的感受。古人曾经说过:“春月可喜,秋月使人愁。”我想,可能是由于秋夜多寂廖的缘故吧。

    夜已渐深,明月依然“挂檐低户”,洒满我的阳台。其轻其柔,确也让我体会到那种:“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惬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事变迁,明月依旧,我用心地感受着那轮明月。


    14、又是一个月挂中秋,良辰美景。面对如水月华,我和所有驻足望月的人一样,经历岁月流转,我明白人生如月,月似人生,变幻无常。昨日月色昏黄浊暗,今夜清光普泻寰宇。今夜月圆如银盘,他夜月弯似残钩。此刻月挂中天,稍后银盘西斜,继而都会暗淡坠落,其实月亮圆缺因人心而定,明白人生如月,在完美与残缺中交替轮转,多少往事多少困惑,便都在月圆月缺中似水东流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真味,懂得“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惆怅

    如月人生让我明白无需为眼前患得患失,被历代文人骚客赋予瑰丽、奇幻、浪漫的中秋月,其实只是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拥有。懂得这道理,我便明白,我心中永远会挂着一轮自己的月亮,她让我永远守着一枚清亮!


   15、偶翻旧书,不觉间发现,许多中国的古代爱情诗,其实写的是另一个主题———等待。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过尽千帆皆不是,天涯识归舟。”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在我们的爱情诗辞歌赋中总是有这样一个等待的女人,她等着从军、经商、谋取功名的男人的归来,或者是帝王的宠幸。在等待中,岁月侵蚀了她们的青春年华,也让她们的等待成为一种诗歌中的典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只不过是说一声“商人重利轻别离”;也只能是“梦啼妆泪红阑干”。等还是要等。一旦男人的离去,披上了功名、远征、谋生等这样那样的道德外衣,分离就变得理所当然,等待也成了女人的责任与宿命。

 男人也要忍受分别与等待,但显然他们缺少足够的耐心。多情如柳永者,也不过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但酒醒之后,很快可以找到另外的红颜知己。更多的是后悔、感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至于承诺,最多情的回答也不过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煎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到头来,还是含糊其词。也只有杜甫这样令人尊敬的诗人,会在月夜思念“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的妻子。

    分离与等待本是人生的不得已,它毕竟不是爱情的常态。真不明白我们的文化,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描绘、推崇这种违背人性的痛苦?我们的价值体系,为什么又那么褒奖这种以女性痛苦为代价的等待与牺牲?爱情中有多少美好的体验不能描写,为什么非要沉迷于此?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25

[新一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舊一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