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译文]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  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

  注:

  1、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2、注释:

    羁:马络头。

  连翩:飞跑不停的样子。

  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宿昔:昔时,往日。秉:持。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射击迎面飞来的东西。

    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厉马:奋马,策马。 蹈:奔赴。 陵:陵蹈,以武临之。

  怀:顾惜。  中:心中。顾:念。


  3、译文1: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译文2: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4、曹植生平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由“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本篇采用汉乐府歌辞《杂曲歌·齐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为题目。又作《游侠篇》。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其实就是说的他的兄弟曹彰),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像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6、这首《白马篇》其实是可以下酒的,也许这首诗本身就是一瓯热辣酣醇的烈酒!所以,吟唱此诗时不妨浮一大白!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乃曹植早年之作,基调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全诗以劲健奔放之笔,打造了一位青春年少、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形象。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青春年少的幽并游侠儿慷慨赴国难,热血洒疆场。他们拍马杀入险象环生的沙场,辗转于森林般的锋口刃尖,以性命相搏杀,在鲜血淋漓、万骨枯槁之间求取不世功名,其气壮,其志豪。将一个热血男儿内心对于天下安危、大忠大义的担当与执着、对于在沙场上挥洒生命激情、建立不世功名的渴望尽现于笔端。

  写此诗时之曹子建,正值青春年少,承父兄功业之荫护,享权臣门楣之尊荣,生活优裕舒适,诗酒情致,书剑怀抱,心高于天,志向远大,乃是不折不扣的名门公子,阳光少年。故而这首诗中洋溢着一股青春昂奋之气,也透出将门之子英武强悍之势,力透纸背,酣畅淋漓。有血性的男儿很难不被这样一种豪迈的气势所打动!
  
  如果说曹操的《龟虽寿》是一位“幽燕老将”的慷慨悲歌,有如一天云锦的斜阳晚照;那么《白马篇》则是一位英雄少年的豪迈心曲,有如染红东天的喷薄朝阳,对未来对理想有着热切的向往。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开篇就出手不凡,有如电影刚开始就是一个视野开阔的画面,一个情势迫人的特写镜头:急如鼓点的马蹄得得声里,数匹纯白如雪的骏马飞驰在茫茫的西北原野上,有如风驰电掣一般。马背上的少年游侠儿背挂长弓,腰悬宝剑,不时地扬鞭纵马,端的是英姿飒爽,豪气逼人!这个画面创造出军情紧急的战争气氛,也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一个广阔豪迈的情境之中,堪称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而此时的白马,宛如一个有灵性的精灵,饰着金黄马笼头,长鬃飘飘,雄骏非常。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征善战、堪负重托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坚定、忠诚、奉献、牺牲。

  接下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一问一答间道出少年英豪的来历,舒缓有致,造成了节奏上的一张一弛。幽并,指幽州和并州,是燕、赵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原来这位白马英雄是幽并游侠儿,青春年少之时就离开家乡远赴边关,久经征战而扬名边陲。行笔至此,一股燕赵慷慨豪迈之气沉缓有力地注入诗中。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这些白马少年终日骑射不辍,箭出如雨,武功非凡。你看,他纵马过来,迅疾如风,左右开弓,仰俯劲射,箭无虚发,其矫健敏捷胜猿猴,其勇猛剽悍若豹龙。“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破”、“摧”言其精准,“接”状其敏捷,“散”极言其力猛势大,一击即碎裂四散。如此大笔铺陈的文字有如道道舞台追光,紧随豪侠少年的身影,从左、右、上、下不同方位打造出少年游侠儿高强的骑射技艺。“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敌骑犯边,边塞告急。号令一下,白马少年立即催马奔赴前线,好一副急国家所急的侠肝义胆!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冲锋陷阵,英勇无敌。“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现其锐不可当、压倒顽敌的气势,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这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笔墨酣畅,激越高亢,挥洒出白马少年的高超武艺和豪迈气势。同时,这个战场镜头也正好与全诗开篇“西北驰”的特写画面从时空上连接起来,回环整合而形成完整的情节线,气韵浑然一体。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投身于刀剑森然如林的战场,岂能不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妻儿之情?既然编入壮士名册,跻身军伍行列,心中就不能有私念,就要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视死如归。这些沉雄豪迈的话语句句真切,震撼人心,道出了幽并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其音哀,其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一去不还的萧萧遗韵,让人不禁扼腕浩叹。

  燕地男儿多慷慨任侠。《白马》一诗中幽并游侠儿所表现的豪迈气概、潇洒身姿,无不显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与强悍,英猛之气力透纸背。他们性格豪爽,襟怀宽大,并不以父母家室等一己私利为重,而极其关注天下的危亡,这才是英雄本色。此时的曹子建本是高门子弟,一介书生,却能显出如此豪迈、雄健的笔力,其“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志向抱负,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

    从写作技法上讲,<白马篇>全诗笔调雄健、节奏明快,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全诗自“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篇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自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承上启下,以下“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以回溯倒叙手法塑造英雄形象,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等句来补叙“连翩西北驰”的原因和胜利结局,以呼应开篇。此后并未戛然收笔,而是又以“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激荡心魂,收束全诗。一般而言,战斗结束,诗章就可结束了。这里却让人感到后面八句独白不可或缺。正是这些“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式的豪迈心声,将全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所谓“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前面所有的铺陈与渲染以及顺逆反转的笔法,就象是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形象渐次不断丰满和深化。

  前面说过,这首诗是曹植早年之作,充满了一股少年人特有的明朗和朝气,一种奋发昂扬的锐气。应当说,这首诗是曹植早年心境的写照。此诗中,白马少年的形象显然是曹植心中的另一个自我,一个吟诗作赋、风流自赏之外的另一个曹子建,一个铁血豪情的曹子建。所以,他将自己建功立业的热切渴望倾注笔端,以神驰飞动的想象大胆释放着生命的激情,放飞男儿的热血魂魄与梦想。

  曹植出身军旅将门之家,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这种“生乎乱,长乎军”的人生经历,父兄们南征北战赫赫功业的激励,以及父亲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奋斗精神的熏陶,再加上天下未定、诸侯割据、百姓民生痛苦的现实,都使饱读圣贤书的曹子建产生了一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强烈使命感,始终在他胸中激荡着“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豪情。这个时期,曹植的作品都以慷慨激昂、“任气”、“使才”为主,自视甚高,所求甚大,所志甚远。


    7、以游侠少年为题材表现自己心中强烈的爱国理念,这在曹植以前从无人写过,曹植开辟了一个新的诗歌领域。据说此诗是以当时名将张辽的事迹写的,实际上中间处处夹带着诗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爱国理念。曹植本人向往游侠行义,一直想在战争中一显身手。朱乾在《乐府正义》中就这样说:“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也。”

  游侠儿血气方刚,豪放洒脱,身骑名贵的白马,直驰西北。他曾经游历四方,扬名沙漠。武艺超群:“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具有超群的膂力、勇猛的性格和灵敏的智慧,业无不精。国难当头之时,便义不容辞,投身军营,奋勇杀敌而舍生忘死。你看他“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顾中私。”何等的英勇,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真可敬可佩!金庸说,侠之大者,爱国爱民。这里的游侠儿就是个深明大义的热血青年,为国家的安全鏖战沙场,甘愿舍弃父母妻儿甚至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

  我不知道读者们读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最后两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总令我一股慷慨豪情从心底涌起,洋溢全身。因为我是如此地喜欢这首诗,喜欢曹植的为人,所以我把曹植作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来崇拜。


    8、一千年前,曹植纵酒一歌,赋白马名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一千年前,曹植舞剑若狂,恣情吟唱: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千年的雄歌穿越时空……


    9、武侠在中国人的感情世界中,占有很特别的地位,沿着中华宗祚传下去,就一直传了那么多年。 

    武和侠,其实是两个独立的字。武,是搏击的技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因为有了这种技能,他们得以超越同侪,傲然睨顾,也得到了其他人的敬畏。


    10、那篮球——我形影不离的伙计。球场之上,挥汗如雨。内伤外痛,从不叫屈。运球,突破,谁人能敌;起跳,投篮,我是第一。看我:右发摧月支,控弦破左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呵呵,吹了几句牛皮)


    11、落落清和,忆多少,风雨萧瑟。  公元192—232年,三国乱,杀气荡,一颗清冷的星辰坠入凡间,也注定他留与后人叹惋的命运。

    曾经年少,他在《名都赋》里高唱着自己的芳华:“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在《白马篇》里,众人瞥见他的轻狂“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于那轻狂中再见他的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然才子终不是政客,几番风雨,由王之骄子成了落寞诗人。在家望美人,望万里行客,望年年雁过,云卷云舒。终于,是的,那很远的风景出现了,落神,女子湖畔,踟躇顾盼,只一眼,便已望断。“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这应是极尽的赞美了,心中的洛神那么远,现实的落神,他们曾经那么那么近过。甄氏,曹植。他一生只得到过一件属于她的东西,却是她的遗物玉镂金带枕。洛神,终入水底,那荡开的涟漪,由近,及远……

    情字成劫,缘字无解,有多少,有来无去?


    12、在我国,侠客是比王子更令人艳羡的文学形象。千古文人军旅梦,古往今来,不少读书人都曾经幻想着要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然后拜将封侯,光宗耀祖。思想更为自由奔放一些的诗人,则喜欢做侠客梦。侠客梦中,最赏心悦目的,大约就是白马侠客梦了。

身为真正的王子的曹植,就曾经做过白马侠客梦。曹植的白马侠客梦,实在是太美了,请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这首诗,貌似写幽州、并州(今天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的北部地区)一带骑白马的侠客,他们少小离家,弓马娴熟,英勇善战,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热血贲张,视死如归。但实际上,这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曹植不但素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志向,而且他也确曾有过从军出塞的经历。这位才高八斗的曹家公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白马侠客梦的第一人。

曹植之后,做过白马侠客梦的诗人不少。仅以唐代为例,李白、王昌龄、杜甫、刘长卿、张祜、韦庄等人,都曾在诗歌里披露或赞美过这种梦想。


13、魏晋年间,中原

这是一个奇异的年代,人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志课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健安风骨是迄今也不过时的人格魁力。“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高超技艺在今天依然令人叹为观止。曹操的对酒当歌,曹植的名都白马,王桀的登楼赋哀,陈琳的饮马长城……从这些中古文学的精华中我们窥见了一个词,是的,健康。他们“捐躯扑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十送归鸿,手挥五弦,”他们“老骥伏砺,志在千里。”他们毫不掩饰内心,他们没有被传统和制度压迫至扭曲的灵魂。

所以,这是一个纯真的时代,更是个健康的时代。


14、人品在德不在酒,胆凭正气不凭酒,饮酒而不醉,好色而不淫,方为真英雄。祸福自有因果,非酒之罪也。

人们常爱谈所谓“魏晋风度”,其实魏是魏、晋是晋。魏人晋人都爱喝酒,但是,曹魏时期人物有两汉风骨,既善饮,又能驰骋沙场,“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不过,魏人的事迹,形象常是晋人写下、绘出的,晋人把自己只会喝酒,软弱无能的形象加在了魏人身上,晋人顾恺之画的曹植,是“左右扶凭见宓妃”,弱不经风,靠两人搀扶去见他的情人。全没了“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英雄意气。我们看惯了晋人笔下的魏人,竟也不知魏晋之别矣。要之,能喝酒又能打仗的是魏人,只会喝酒的是颓废的晋人。

会喝酒还会做些别的事,方好。可以喝酒,也可以不喝酒,才行。

无酒学佛,有酒学仙。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不亦宜乎。爱酒,就要爱她的精髓,爱她刚烈的美,醉中论酒,酒是英雄的伴侣,友谊的彩带,胜利的凯歌,酒,创造历史与浪漫,酒,写下千古神话。


15、苍山皑皑,白雪飘飘,莽莽一目,空廓辽远。一直喜欢这样的雪景,银白装裹,圣洁剔透,深远粗犷而不失精致熠熠。于是,常枕着这一席清梦,望窗怀远,任思绪飘飞。
  
   生就南方,其实是少见雪影的,这白色精灵就不肯走过江南这头,覆笼于青山之上白云之下,更谈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丽。冰天无处,雪域无缘,长思漫漫归何处?然,冥思之时,白马翩翩,一袭白衣,从曹植拉长的诗卷中向我走来。一腔幽思从从容容,从我眼前漫过,融进我的全身。
  
   茫茫沙漠,北风飒飒,那一袭白衣临风而立,衣袂飘飘,那俊朗的神情掩饰不住青春年少的飞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洋溢着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自信与孤傲。七尺素衣,志在四方。虽无仲谋之大略,却胜周郎羽扇纶巾之俊逸。“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左右开弓,俯仰自如,骑射本领当与李广比肩。历马登高,长驱直捣;刃端身躯,只为国难死如归。这一袭白衣,横空出世,高蹈入云,以极富个人主义的浪漫情怀追求自由和解脱。情怀无已,壮志未酬,而燃萁煮豆竟是这一袭白衣陨落的地方。
  
   人景虽不在,古意却长存。白马声声嘶,白衣魂魄归。盛唐气象恢宏,霸业盖世,诗中谪仙又一次召回那一袭白衣。这一袭白衣飞越秦时明月汉时关,在盛唐的西北沙场长足驻留。“弓摧南山虎, 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 三杯弄宝刀。”“叱咤万战场, 匈奴尽奔逃。”(李白《白马篇》)烽火硝烟,望空呐喊,引领无数英豪投笔从戎。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浩然正气激活了一个强悍的民族,从长安到天山,铁蹄铿铿,玉剑萧萧。雪山大漠,玉门关山,刁斗炊烟,落日黄昏,一下子在那个时代的长空交响奏鸣。一袭白衣成了一个时代的灵魂标志——激越、雄浑。
  
   西门洒血,滴血见红,疆场冷暖谁不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瀚海阑干百丈冰”,肃杀冷寂的雪域冰原,正是男儿横行之时。将军百战黄金甲,战士不归裹马革。羌笛无怨,梅落无声,琵琶新曲无离情。放马天山雪,洗兵烽火燃。峥嵘岁月在无休止的征战中酿造了一杯浓烈的葡萄美酒,在夜光杯中摇晃,醉卧沙场仰天笑的雄放成了一袭白衣一生追求的不可超越的定格···
  
   历史时空瞬息万变,那一袭白衣见证了马嵬坡妃子的最后一笑,见证了徽钦二帝的靖康之耻。也曾与放翁关河宿梦,挥戈望秦;也曾与稼轩筒戍扬州,拍遍栏杆。怎奈关山已远,雪峰不在。“古道、西风、瘦马”成了一袭白衣渐去渐远的暮影。
  
   一袭白衣走了,带着失却沧桑的失望走了,而把梦寄托于那远方圣洁的雪山。飞鸿孤鸥,深山难觅。有人说,那独钓寒江雪的无名隐者就是他。而我一直不信。
  
   于是,那一袭白衣也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一个梦,深藏,而又时时隐痛。这种隐痛夹杂着宿命的失落,如楼兰长埋沙砾之中,如千年沉舸长睡海底。身处江南啊,常年未雪,于是我会在梨花李花飘飞的时候,习惯地站在落絮纷纷的风口,穿一袭白衣,去祭奠这不死的情结。


16、一直徘徊在困惑和挣扎中,是啊,不再是年少轻狂、不再是意气风发,不再有“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快意。多年前的我在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中逐步走向淡泊,只能思考了,只能任思绪侵蚀我,侵蚀我无助的灵魂。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30

[新一篇]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舊一篇]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