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及当代意义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34(2003)02-0075-05
  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价值,经由众多学者的挖掘和解读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然而,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我们认为,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深化,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也是很丰富的,而且在当代更具实践意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独特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学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等等各种样式的全球化理论集束式涌现,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当今时代学术话语的一个权力中心。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于科学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态势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筑了一种语境,从而为重新理解和阐释已有的理论和学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平台。正是在这种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彰现,探寻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也就显得更有必要。
  尽管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种种言说各具特色,然而,其间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马克思对全球化的发展早有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甚至在更早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即对全球化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我国一些学者对全球化的研究正是依循这一认识展开的。但是,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加分析地直接等同于当下意义的全球化理论,我们不能苟同。实际上,对全球化的把握不但有角度的区别,同时还存在着理论层次的差异。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全球化理论的根本之处在于,马克思充分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等知性科学的成果,但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超拔于知性科学之上,着重于从历史观的高度揭示全球化的运动。
  其一,世界历史理论从来就不单单是一种知性科学。从思想史的发展来看,世界历史理论并非马克思独创,而首先是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历史哲学对所处时代(即全球化最初的发展阶段)日渐增强的人类历史的整体性的理论把握。马克思的贡献就在于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改造,使其具备了科学的理论形态。
  其二,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理论自成一体,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化生成的动因、发展规律和未来前景。其主要内容有:(1)世界历史成因论。强调“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本性——机器大工业、日益扩大的世界性交往与资本的矛盾运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谓的“自我意识”、宇宙精神的抽象行动。(2)世界历史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论。认为世界历史形成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超越了民族的、地域的狭隘界限,表现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3)世界历史时代双重后果论。指出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加快了人类前进的步伐;同时,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了一个以资本为中心的世界体系。(4)“世界历史性个人”论。认为伴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P277)个人的发展因此获得了广阔的空间。(5)世界历史时代论。认为世界历史的运动可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从前者走向后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历史只是以萌芽状态存在。
  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中,世界历史理论并非历史学之一种,也不是对全球化某一个侧面的分析,而是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的总体观照。这样的观察视角恰恰是现有的全球化研究所欠缺的,因而构成了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独特价值。
      二、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
  列宁直接秉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把握全球化发展的境界和视角,并把这一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列宁生活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即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如何认识和定位正在到来的新时代成为当时理论界思考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歧所在。这种情势为列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大体说来,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于分析时代特征、指导俄国革命的需要,列宁进行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原着研读和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等新学说、新观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七年是第二个时段。在这个阶段,列宁通过论证十月革命的合理性,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无疑构成了列宁建构新理论的指导原则和主要思想资源,但并不限于此。事实上,列宁对前人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着,二是研读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
  列宁极为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着作的研究。他曾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先后认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神圣家族》等着作,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学说发展史和理论基础的系统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写下了《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摘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大量读书笔记和论着。分析这些着作不难发现,列宁充分注意到了唯物史观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且积极予以吸收和继承。譬如在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时,列宁摘录了马克思1863年4月9日给恩格斯的信中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论述:“在这种伟大的发展中,二十年比一天长,虽然以后可能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2](P358)。还特别在旁边加注批语,认为这是世界历史运动在革命时期与和平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后来,他在写作《卡尔·马克思》一文时引用了这段话,强调指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辩证法,同时也是观察和研究世界历史运动的科学方法论。
  列宁接受世界历史理论的第二个渠道是研读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黑格尔是近代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直接的理论来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列宁阅读集中体现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哲学讲演录》,不仅完成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源头的探寻,而且在事实上攀越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另一个思想高峰。我们研读《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摘要》可以发现,列宁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蕴涵的世界历史理论极为重视。在这份篇幅并不大的读书摘要中,列宁至少有9处转述了黑格尔着作中有关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这些论述几乎涵盖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部重要观点,主要有:(1)世界历史是自由概念的发展;(2)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中的进步,要从这个进步的必然性去认识它;(3)世界历史的地理基础;(4)世界历史的三种基本形式;(5)法国大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6)判断历史时代的根据,即每个时代特殊的环境与状况。在摘录的同时,列宁还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作了精彩的发挥,明确指出:“世界历史是个整体,而各个民族是它的‘器官’”[3](P348)。寥寥数语,简明概括了作为总体的世界历史与各个民族和国家间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汲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只是建构新理论的一个必要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植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列宁来说,其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能够最终形成,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他本人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理论诉求,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积极展开科学研究。其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就是列宁对所处时代本质的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两个世纪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转折点。列宁对这一新变化极为关注,在帝国主义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着手收集资料、展开探讨。他广泛收集并认真研究了所能得到的有关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重要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先后从148本书、49种期刊中作了大量的摘录、札记和评注,写下了约65万字的笔记。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料大规模的系统分析和科学总结,列宁得以创立帝国主义理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相对独立。从内容上说,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包括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世界革命论、在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论等等。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已为历史所证实,即使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列宁关于辨析世界历史时代根据及其结构的观点为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历史方位和本质特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维度。当今时代,全球化完全是以“中性化”的形象闯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的。尽管人们已经在事实上认可了全球化时代的降临,尽管学术界关于全球化的理论林林总总,但是,“何谓全球化?谁之全球化?”仍然是一个需要澄清的要紧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总体性思考。因而,如何划分和确认历史时代及其性质的问题,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看来,任何一个世界历史时代都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关联,因而确定和区分世界历史时代的基本依据正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并进一步从政治关系的层面提出了划分世界历史时代的标准和方法,这就是判别哪一个阶级居于时代的中心。他说:“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我们无法知道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会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4](P143)根据这种标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把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划分为三个小的时段:1871年之前是“资产阶级崛起的时代”;1871—1914年“是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统治的而走向衰落的时代”;从1914年开始“是帝国主义时代,是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4](P144)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对世界历史时代提出了新的划分,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5](P208)。诚然,列宁的具体结论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蕴涵的思维原则的价值却是不容否定的。
  列宁还对所处时代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详细解剖。关于以资本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把它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机器生产中心区和为中心区发展工业服务的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区。列宁结合全球化的新发展进一步剖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关系。根据列宁的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体系实质上是帝国主义主导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国家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金融资本成为统治全世界的力量、国际垄断同盟影响乃至左右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及剥削民族与被剥削民族间的矛盾构成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造成了国际关系的周期性变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政治间形成互动机制等。不可否认,资本国际运动的当代形式业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是其本质的方面并未改变。应用列宁的思维原则分析当今时代的全球化态势可以看到,所谓全球化并未超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长时段,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什么“中性化”的社会现象;世界体系的实质和主导因素仍是资本的统治,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产阶级仍然是占据着当今时代的中心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其次,列宁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与不同国家发展具体道路关系的精彩论述,对于现时代各国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世界的资本主义化或西方化?是否意味着各国丧失决定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而完全归入所谓“一体化”过程?对于这些关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不同背景的学者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列宁的论述富有启发性。
  在列宁看来,世界历史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它有着超越于各民族和国家历史之上的“系统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其运动方向和规律的影响。具体到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而言,由于“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6](P332),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向前演进,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在其存在和能够起作用的一切范围内制约着国际化向共产主义的总方向发展,一切民族和国家都要或早或晚卷入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去。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上或顺序上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指出:“甚至现代帝国主义的托拉斯和银行,尽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到处同样不可避免,但在不同国家里其具体形式却并不相同。美、英、法、德这些先进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形式更加各不相同,虽然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会表现出这种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7](P163)
  列宁上述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各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地域性的存在,而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立场。列宁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的思想,但是,他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只有通过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单靠一国或几国是不可能完成的。[8]这一思想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方法的选择问题上,就是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胸怀和眼光,在广泛开展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中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着名的“新经济政策”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化,其核心是通过全面开放,积极继承资本主义的各种优秀成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在列宁看来,世界历史与各个国家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各个国家的特殊性恰恰构成了世界历史形成和运动的必要条件,而世界历史的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所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重要的还在于积极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当然,全球化的新近发展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已经大大超越了列宁所处的时代,并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但这只是表明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影响空前增强,并不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消亡。所以,全球化根本无法取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各国在融入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为代价。
  收稿日期:2002-08-0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75~79K5世界史孙景峰/刘会强20032003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等新学说、新观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七年是第二个时段,列宁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各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列宁/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世界历史时代/Lenin/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globalization/the era of world history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odern Meaning of Lenin's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SUN Jing-feng/LIU hui-qia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Dept.of Philosoph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Lenin constructed his own theory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basis of studyingthe theory fruits before him.His theory has not only has a strong practicevalue proved by history,but also has a strong modern meaning in the era ofglobalization.Firstly,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inking dimension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globalization,Secondly,it is a method that can help eachcountry to determine its development road.华东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上海 200062/复旦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433  孙景峰(1966-),男,河南许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刘会强(1966-),男,河南新乡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作者: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75~79K5世界史孙景峰/刘会强20032003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等新学说、新观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七年是第二个时段,列宁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各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列宁/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世界历史时代/Lenin/the theory of world history/globalization/the era of world history

网载 2013-09-10 20:42:35

[新一篇] 馮友蘭先生關于傳統與現代化的思考

[舊一篇] 南非的現代化與傳統文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