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二):晚清乱局(14)——天京内讧和太平天国的落日余晖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0月17日

咱们还得回过头来继续把太平天国说完。此前,咱们讲过太平天国北伐失败,西征转败为胜取得了丰硕战果,并且还攻破了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军事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军事上进展顺利的同时,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却是危机重重。矛盾的焦点是总揽宗教、政治、军事三权于一身的东王杨秀清。杨秀清确实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他也因此自恃功高、独断专行,甚至将天王洪秀全都架空了。慑于杨秀清的权威,通常根本没人敢反对杨秀清的决策;有时,杨秀清犯了众怒,包括洪秀全在内的众人都不赞同时,杨秀清就假装“天父上身”,以神的身份强行执行自己的决策。太平军一破江北、江南大营之后,杨秀清令燕王秦日纲统军追击残余清军,北王韦昌辉赴江西主持军政,翼王石达开前往湖北,从而将太平天国最有影响力的三王分派离京;然后,杨秀清再次假托“天父神旨”,公然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迫于形势的洪秀全当面应允,暗中则开始部署铲除杨秀清的行动。

1856年9月,北王韦昌辉率部属三千余人从江西战场秘密赶回天京,随即突袭东王府,次日将杨秀清及其家属、近臣全部诛杀;接着,韦昌辉又大肆屠杀杨秀清的部属近两万人。10月,翼王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不料韦昌辉又想连石达开也除掉,石达开连夜逃出天京,但其家属则全部被韦昌辉杀害。于是,石达开从安徽、湖北等地调集四万大军,集中于安徽芜湖、宁国府一带,准备回京讨韦。在天京,大多数太平军将士和老百姓都对韦昌辉的擅专和屠戮十分不满,于是洪秀全下诏将韦昌辉处死,参与屠杀的燕王秦日纲也被处决。事后,洪秀全派人将韦昌辉等的首级送至安徽宁国府交给石达开,并召石达开回京辅政,不久石达开回到天京。这就是着名的“天京事变”,也称“天京内讧”。

虽然石达开智勇双全,而且在太平军中夙有声望,并为清军所忌惮,但经历了天京变乱的洪秀全已经不再相信外姓。石达开辅政后不久,洪秀全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并让二人与石达开同主朝政,以牵制和监视石达开,后来甚至还萌生加害之意。处处受到掣肘且不想做杨秀清第二的石达开最后于1857年5月离京出走,出走时带走了大量部队。由于天京内讧和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整个战争形势也随之急剧逆转。

天京内讧给了清军喘息和反攻的机会,石达开东返天京后,清军重新占领武汉,进而将太平军势力几乎全部赶出了湖北。石达开出走后,清军攻陷句容、镇江和瓜洲,于1858年1月恢复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在江西,湖口、九江等重镇也相继失陷。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清政府要分兵去对付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西南的民族起义,还要兼顾对英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石达开领兵出走也吸引了部分清军兵力,再加上陈玉成和李秀成所部太平军在安徽战场取得辉煌战果,顶住了清军沿江东下的势头,因此太平天国虽然元气大伤,但还不至于立刻灭亡。

石达开出走后,一路张贴布告,阐明离京出走的原因,并表示自己仍然忠于天平天国,但他却拒绝了洪秀全邀他重返天京辅政的请求,也没有配合陈玉成部共击清军,反而召集旧部开始了独立的远征。

1857年10月,石达开进入江西,开始一切还算顺利,但后来在攻取地方重镇时受挫,石达开遂决定东进浙江。石达开东入浙江时,江南大营清军正在围困天京,清军认为石达开入浙的主要意图是想从背后抄袭清军,回救金陵。但石达开并没有这个打算,在攻打衢州未遂后,石达开越仙霞岭进入福建,后又经江西进入湖南,打算取道湘西进入四川。但湖南是湘军的老巢,石达开在那里和湘军陷入了苦战,结果在围攻宝庆三月不克的情况下,被迫退入广西。

由于广西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石达开大军的军需给养发生严重困难,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不断有部属出走,石达开也一度产生隐退的念头,只是因为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安身之处,所以才勉强支撑。幸好当时广西清军专注于对付大成国起义军,而后来大成国起义军战败,其残部数万人都投奔到石达开麾下,石达开因此得以重整旗鼓,不久率全军离开广西,北进湖南,打算伺机西入四川。

石达开北进湖南,于1862年初取道湖北入川。在四川,石达开的军事行动步步受挫,不得已多次在四川、贵州两省间奔走,最后入境云南。不久,石达开再次从云南分兵三路入川,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后由于属下通敌,石达开战败,伤亡惨重,不得已撤离四川,复入云南。1863年,石达开分兵两路再次入川。当时,清军在四川已经进行了严密的布防,孤军深入的石达开强渡大渡河失败,船筏全毁,伤亡甚众,后遭清军四面围攻,弹尽粮绝,陷入绝境。

被困时,石达开曾打算以重金向清军“买路”,但遭拒绝,于是分兵两路突围,可惜全部失败。看到大势已去,石达开令妻妾五人、幼子二人投河自尽,自己则带着五岁幼子石定忠和主要部属四人前往清军大营,希望牺牲自己以保全其他部将们的性命。最后,清军没有满足石达开的要求,他们将石达开属下所剩七千余人全部处死,并将石达开本人解往成都,在那里将其处死。石达开死后,其部将所率的另一路入川军队最后也北清军消灭。

石达开出走后,安王洪仁发和福王洪仁达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但这二人才疏学浅,难以服众。于是,从1857年底开始,洪秀全陆续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主政。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加之随后九江失守,湘军又在威胁天京西面屏障安庆,天京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为此,在多次反攻都失利后,李秀成召集陈玉成、李世贤等将领于安徽枞阳,共同商定了进攻江北大营以解天京之围的作战计划。

1858年8月,太平军陈玉成、李世贤、吴如孝三部攻陷庐州,随即挥军与李秀成部会师,进攻江北大营。9月,李秀成、陈玉成攻破江北大营,清军损失数万人,天京与江北的联系恢复,保障了对天京的供应。这就是所谓“二破江北大营”。

太平军主力进攻江北大营期间,湘军趁机大举东犯安徽。陈玉成、李秀成在攻破江北大营后,立刻回兵救援,11月取得三河镇大捷,粉碎了湘军东犯的图谋,保住了皖中根据地,稳定了江北战局,还鼓舞了士气,基本上扭转了天京内讧以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萎靡不振的局面。

从1858年底到1859年初,由于有将领降清,皖北与天京之间的联系又被隔断,后经陈玉成、李秀成苦战方才有所缓解,不过湘军大举东犯的威胁仍然没有解除。1860年,当时已经被封为英王的陈玉成和被封为忠王的李秀成开始着手翦除清军江南大营。

首先,李秀成部攻占了防守薄弱的杭州,达到了调动江南大营清军出巢的目的;同时,陈玉成在皖北佯动,以掩护李秀成。接着,李秀成和陈玉成领兵迅速回师天京,4月抵达天京外围,在扫清清军外围据点后,随即准备总攻江南大营。5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这就是所谓“二破江南大营”。

摧毁江南大营、天京解围后,洪秀全命陈玉成率部渡江往攻扬州,以牵制江北清军,掩护李秀成等率兵攻打苏常。1860年5月,太平军攻占常州,6月又轻取苏州,随后又在苏常周边进行军事活动,占领了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外的大部地区。长江三角洲是当时中国最繁荣、最富庶的地区,因此也成为了尔后数年天京钱粮供应的重要基地。

攻占苏常之后,李秀成决定乘胜进图上海。上海是《南京条约》中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到19世纪60年代已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埠,欧美列强在沪拥有巨大利益,因此李秀成对上海的进图立刻引起了英国的警觉。另外,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没结束,过往上海的英法军队甚多,当地清政府官员便趁机找来华尔的“洋枪队”来对付太平军。

太平天国方面,洪仁玕和李秀成致书英国公使,英、法、美驻上海领事,表示太平天国愿与外国友好,并邀请他们来苏州会晤,但遭到拒绝。于是,李秀成采取了强硬的军事行动,在松江大败洋枪队,随后进攻上海。李秀成显然没有准确判断洋人的立场,虽然他在进攻前再次致书上海各国公使,声明太平军到上海后,不扰外人,并请悬挂黄旗,以便识别,但是当太平军击溃城郊清军准备进城时,却遭到了英法军队的猛烈射击,停泊在苏州河中的英国军舰也开火进攻,太平军因此多路受阻,只好放弃进攻上海。


三鉴斋 2010-07-20 14:58:04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3)——“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5)——太平天國的滅亡(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