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四):北洋割据时期(9)——第二次护法运动(下)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5月27日

前面介绍过,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在北方爆发。在此之前,孙中山已与皖、奉两系结成了孙、段、张“反直三角联盟”,也称“三角同盟”,因此广东方面本应尽早派兵北上,配合奉系张作霖部署军事行动。但是,由于陈炯明事件的发生,孙中山被迫中途返粤,耽搁了时日,因此直到1922年5月4日,孙中山才再发北伐令,在韶关建立新的北伐大本营,改从江西出兵北伐。

这一次,北伐军以李烈钧为总司令,兵分三路攻入江西,以期与北方奉军协同一致。不料,就在孙中山下令北伐的第二天,奉军就输掉了战争,张作霖率部撤出山海关,直系因此得以腾出手来阻击孙中山的北伐。尽管如此,北伐军仍然取得了节节胜利,于6月13日攻克赣州,随后进占吉安,直逼南昌。不料这一期间,北京政府以五百万银元收买了陈炯明,陈炯明乘广东空虚之机发动了兵变。

5月18日,陈炯明策动其亲信部将叶举等率部从广西返回广州,通电要求孙中山恢复陈炯明各项职务,并电请孙中山、徐世昌同时下野,还在广州滋事破坏,制造乱局。6月1日,孙中山率少数卫队从韶关赶回广州处理此事,陈炯明觉得时机已到,便于6月14日囚禁廖仲恺。6月16日凌晨,叶举等人发动兵变,包围总统府,炮击观音山孙中山住所越秀楼,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化妆出逃,于17日登上永丰舰避难(这艘军舰于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被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该舰在武汉会战中被日寇击沉,直到1997年才被打捞出水,当时内地电视台曾大肆报道此事。中山舰在其服役的25年中,先后经历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四大历史事件,可谓是孙中山先生历经磨难、矢志救国的历史见证)。此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指挥其余几艘战舰游戈于附近航道,与陈炯明叛军相持50余日,等待入赣北伐军回援,共同歼敌。

民国百年

孙中山广州蒙难,驻于永丰舰期间,有两件事是值得提及的,这两件事在大陆的历史教科书和相关书籍中都是很少介绍的,其原因是大陆方面认为不值得说,或不想说。

第一件事是说,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时,孙中山声泪俱下,不肯离开,要以身殉职,昭示天下。后在夫人宋庆龄的苦苦相劝之下孙中山才离开,其警卫营长叶挺﹑薛岳率众拼死抵抗,这才保得孙中山周全。然而,身怀有孕的宋庆龄最后离开,因沿途惊吓、颠簸弄得腹中胎儿流产,也从此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第二件事是台湾历史教科书一定要讲的“蒋中正赴难永丰舰”。

蒋介石是最早识破陈炯明阴谋的人,早在孙中山于广西积极准备北伐时,蒋介石就说过“陈炯明不可信任”,但当时孙中山信任陈炯明,蒋介石只能谨守缄默。后来,蒋介石曾多次提醒孙中山提防,但都没能获得重视。至1922年5月底,叶举率部回到广州后,蒋介石又屡屡致电孙中山的忠实支持者,促请他们务必进攻叶举指挥下的陈炯明部队。待孙中山自前线返粤时,蒋介石为保护孙中山免遭陈炯明伤害,又多次提醒,但孙中山认为这是蒋介石和陈炯明之间的争权夺利而已,根本没有理睬。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给蒋介石发去急报,要他速来支援;蒋介石于6月18日收到电报,25日离沪赴粤,一路上披星戴月、马不停蹄,29日抵黄埔,随即直赴黄埔永丰舰晋见孙中山。

孙中山见蒋介石危难之际不远千里,不畏炮火,勇扑虎穴,助其脱险,心中感动无比,只觉得是“患难见真情”,并对自己过去对蒋介石的误解表示无比的惭愧。也正是从那时起,蒋介石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重要起来,孙中山曾说:“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随后,孙中山将海上指挥全权交给蒋介石,蒋介石从此正式执掌国民党军权。蒋介石在患难之中,随侍左右,安危共仗,生死相伴,令孙中山感动得涕泪纵横;在永丰舰上,孙中山和蒋介石有过一张合影,照片上,孙中山坐在甲板椅子上,蒋介石伺立于后;这张照片在历史上十分有名,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或相关书籍、历史博物馆等随处可见,它是蒋介石一生命运转捩点的历史证明,是日后蒋介石发迹的政治资本。

不过,客观的说,蒋介石绝非浪得虚名,他统兵应险后,情势便发生了逆转。从蒋介石赴难登上永丰舰那天起,陈炯明就已经是心有余悸了,后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孙中山的舰队冲破敌军炮火封锁,粉碎了敌人企图用水雷谋杀孙中山的计划,有力的保护了孙中山夫妇。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曾电令李烈钧迅速归师回粤,协助平叛,但北伐军从赣南回师途中受到了陈炯明叛军和直系军队的前后夹击,损失惨重,进展十分缓慢,后经月余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在蒋介石的劝说下,孙中山鉴于形势的恶劣,决定离开广州,暂作躲避,调养休整后再作打算。8月9日,蒋介石随孙中山乘英舰赴港;10日,又换乘俄船返沪。第二次护法运动终因陈炯明的叛变而失败。  

为消灭陈炯明叛军,孙中山于1922年10月将驻福建的北伐军组成东路讨贼军,又以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等组成西路讨贼军。1922年12月,各路讨贼军共同向广东进兵;1923年1月,讨贼军击溃陈炯明,陈炯明退守惠州。

1923年2月,孙中山自上海重返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再任陆海军大元帅,重新成立大元帅府,恢复元帅制。3月2日,大元帅府正式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蒋介石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

回想过去十数年的革命历程,孙中山感慨万千。自革命以来,孙中山凭借的仅是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对民族、国家危亡的担忧,手中却并无可用来铸就新国家的工具——武昌起义,靠的是新军的力量和湖广总督瑞澂的临阵脱逃才侥幸成功;“二次革命”是依靠李烈钧等,他们既败,革命也就败了;护国运动全靠西南军阀;后来自己组建护法政府,也是靠陆荣廷这帮西南军阀的拥戴才得以成功,然而第二年就又被这些人挤兑走了;第二次在广州组建政府,是靠自己一手培养的陈炯明,可是后来居然连陈炯明都叛变,而且自己还差点丢了性命……想起这些,孙中山深深感到,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理想便很难实现,为此,孙中山决定抛弃护法的旗帜,通过建立自己的革命武力来实现三民主义的建国理想。 


三鉴斋 2010-07-20 14:59:16

[新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8)——第二次護法運動(上)

[舊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10)——孫中山“聯俄容共”(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