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二):晚清乱局(2)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6月27日

义律被林则徐驱逐离开澳门后,立即向当时英国驻印度总督奥克兰求援,不久,两艘英国军舰抵达广东海面,并于清军水师交火,被打败。随后,巴麦尊正式训令义律并致函海军部,宣布英国政府将派遣远征军前往中国,封锁沿海港口,占领若干岛屿,用武力迫使中国屈服。与此同时,义律的两艘战舰又多次与清军发生冲突,无奈的是每每都被清军击溃。清军连战连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皇帝下旨永远停止同英国的贸易,并驱逐所有英国船只,使得中英关系越发紧张,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初,英国政府正式任命好望角海军司令、海军少将懿律和义律(他俩是堂兄弟,前者是George Elliot,后者是Charles Elliot,所以翻译时用同音字区分)为正副全权代表,并由懿律率领远征军前往远东。不久,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华开战的决议,第一次鸦片战争就这样正式开始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战争的第一阶段在道光20年,即1840年进行。

这年初,英国组建了一支由数十艘战船和数千军人组成的远征军,由舰队司令巴麦尊指挥,在新加坡集结,随即北上中国南海,于当年6月抵达广东海面,与限期抵达的懿律、义律等会合;随后,英军封锁珠江口并进攻广东。但由于林则徐在当初禁烟时就已积极备战,因此英军的进攻遭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毫无进展。于是,总司令懿律决定率军队北上,夺占定海,并相机而动进攻渤海湾,力图直捣黄龙,威胁北京,迫使清政府就范,由此开始了英军第一次北犯。7月初,英军抵达福建海面,进犯厦门。由于此前林则徐已令闽浙总督邓廷桢备战,因此英军在福建仍没尝到什么甜头,后又得知从浙江到直隶一线的清军防御薄弱,便继续北上进犯浙江,攻击定海。当时定海守军内部意见不一致,一方认为应将水陆军均调回城内,坚守待援,另一方则认为应调全军扼守海口,不让敌兵登岸。由于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水陆分守。开战后,由于英军船坚炮利射程远,清军损失惨重,不久定海失陷。

占领定海后,英军继续北上,侵入渤海湾,并于8月抵达大沽口外,直逼北京门户天津。此前,林则徐曾奏报朝廷英军可能进攻天津,但当时道光皇帝对天津的防务十分自信,所以交代直隶总督琦善一旦英军来犯,千万不要客气;然而,很快道光皇帝就从琦善那里得知天津枪炮陈旧,兵力不足,于是立刻就软了下来,让琦善相机行事,不可轻易开战,力争协商解决。几天后,大沽口英军递交的《巴麦尊照会》就被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在照会上,英国方面要求道歉、赔款、割地、开埠……

当时,战局对清政府不利,而且从皇帝到大臣无不惧怕英国的军力。于是,“弛禁派”趁机大肆活动,道光皇帝最终表示愿将林则徐和邓廷桢撤职查办,并让琦善赴大沽口与英军会谈。9月,英军见北方冬季将至,士兵又多患疾病,便同意在广东谈判,随即撤军南返。随后,道光皇帝任命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令其前往广东查办林则徐和邓廷桢,还同意琦善裁撤沿海各地守军迎合英国以求早日议和,这无异于自拆藩篱,开门揖盗。

民国百年

英军南撤抵达澳门后,英国驻印度总督奥克兰对大沽口谈判的结果十分不满,责令懿律等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不久,琦善到达广州,中英谈判随即开始。当时,懿律因病回国,义律接任全权代表,巴麦尊接任远征军总司令。义律按奥克兰指示,在谈判中坚持要求偿还烟款,割让香港,开辟厦门、定海为商埠,同时调军舰至虎门,以开战相威胁。在巨大的压力下,琦善对英方提出的议和要求几乎全部接受,只有“割让香港”一条他不敢自己作主,要上奏朝廷请皇帝定夺。

看到琦善的奏报后,道光皇帝也十分愤怒,认为英国人贪得无厌,不可理喻,必须且战且谈方可制服,于是下旨琦善加强沿海防务,并从各省抽调军队,听候调遣,同时令两江总督伊里布率兵至浙东,准备武力收复定海。由此,鸦片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战争的第二阶段在道光21年,即1841年的上半年进行。

英军见琦善积极备战,便决定以武力促谈判,并于1841年1月发兵进攻沙角、大角炮台,占领炮台、摧毁附近清军船只。琦善被英国人吓怕了,表示愿意奏请皇帝在尖沙咀或香港选择一小片地方让英国人暂时居住,但义律却迫不及待的单方面宣称“中国已经同意割让香港”,并领兵强行占领了香港;2月时,义律又与琦善会于穿鼻洋蛇头湾,要求将“割让全岛”写入正式条约,虽然会谈并无结果,但义律仍声称和琦善签订了《穿鼻草约》,“合法”的占领了香港。

清政府方面,1月底在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的消息后,道光皇帝震怒,当即决定对英国宣战。首先,皇帝令两江总督伊里布立刻进兵收复定海,又令琦善劳军督战,并下旨沿海各省将军督抚加紧防备,给予来犯之敌以当头痛击;接着,道光令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从各省调兵共一万七千人赴粤。2月,道光得知英军强占了香港,立即下旨革职查办琦善,并抄没其家产,督促沿海各省“大张挞伐,极力攻剿”。

在得知清政府正式宣战后,义律调集英军向虎门集结,2月底强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虎门失陷。英军随即溯珠江而上直逼广州。到了3月,虽然英军已杀到广州城下,但由于后援未至,不敢立即攻城,而清军方面主帅奕山和各省兵马也没有到齐,于是双方达成临时休战协议。这一期间,英国新任远征军陆军总司令卧乌古抵达增援,巴麦尊也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向奥克兰借兵;清军也是积极调兵备战,布防广州。

4月中,道光帝得知“私下休战”一事,十分震怒,严令催促进兵。5月,奕山对珠江上的英军舰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但终因谋划不周且敌已有备而失败。随后,英军开始反攻,攻陷炮台,炮击广州,奕山竖白旗投降。投降次日,奕山和义律签订了《广州和约》,全盘接受了英国人的条件,以撤走守军和赔款换取英军撤至虎门外。然后,奕山编瞎话骗皇帝说是英军乞和,道光也是有台阶就下,揣着明白装糊涂,默认了《广州和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政府的这些官老爷们软弱怕事,屈膝投降,但广州地方的老百姓可是好样的,着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就发生在这次英军进攻广州的时候。

民国百年

三鉴斋 2010-07-20 14:57:17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第一次鴉片戰爭(上)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3)第一次鴉片戰爭(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13/5/11 下午 01:54:48 | 暫無
是啊...這是簡繁轉換出問題...

2 楼 2011/11/15 上午 09:11:20 | 暂无
第五行:并于清军交火,这里的于应该是与吧?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