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邵雍

中国宗教之说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代起,华夏祖先便有膜拜神灵,驱除恶鬼的做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便是大部分人对鬼神之说的态度。

神,人之所敬;鬼,人之所畏。当我们踏入佛堂庙宇的时候,心底的崇敬之心便油然而生,这是国人与生俱来对神明的虔诚与敬畏。

钱穆

钱穆先生曾问世人:“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

中国古代便是个封建迷信的年代,“河伯娶亲”的迷信无知害了多少无辜百姓的性命?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君王逝世时,都要身边的妃嫔宫女一起殉葬,“好到地底下继续去服侍皇上”。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神吗?

古代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认为世界上是存在鬼神的。

在遥远的古代,经济和交通落后不便,各民族之间往来甚少,因此部落与部落互相通婚的情况极为常见,世世代代皆是在这个地方生活的,里面的人不出去,外面的人不进来,几乎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局面。

长久以往,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已经居住了好几代的百姓,存在了上百年的光阴。衣服还是那件衣服,可能是由太奶奶穿过的一直传给下一代。耕种的田地还是那块田地,地里的小草已经疯狂长过了好几轮。

一家人几辈子都住在一个房子里,邻里邻舍,亲戚朋友,坟墓祠堂。

儿子睡着父亲睡过的那张床,心里想着父亲的影子。时日长了,似乎还能看见父亲生前的样子站在这个房间里。阴魂不散的父亲,鬼魂就这样附在了这张床上,吃饭的桌子上,或者烧火的烟囱上。

亲情

古代人心里的“鬼”祠堂里,坟墓边,刻着祖先的名字,排着祖先的牌位,这里便是祖先们“鬼魂的世界”。

因此,古代人便这样看到了“鬼”。古代人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游戏,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下来的时候便经常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回忆,总觉得他们的灵魂还在自己身边未曾离去。

亲人们去世以后不再是“人”,在心底却依然有他的位置,于是他变成了“鬼”。只因为人们与亲人实在是血浓于水,对于亲人的离去实在万般不舍。于是每次逢年过节,祭天的时候也不忘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逝世的亲人。

你若说他们是迷信,其实这又只是百姓们一种对亲人的思念而已。你若说他们不迷信,他们又每年都上香烧纸拜着,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鬼”。古代人对“鬼”的认知,来源于“鬼”替代了自己心中所想念的那个人。

古代人心里的神古代人民上至君主,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下至百姓,则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于是便有了“三清六御”的太古尊神;每逢过年,家家户户便贴门神、放鞭炮,寓意除旧迎新,驱恶辟邪,于是便有了庇佑天下的四方神灵。

传说黄帝、炎帝乃华夏民族的始祖,被世人尊为“人文初祖”,亦是华夏五帝之首。

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了土地上所有的氏族,因如此荣耀的功绩而名垂千史。黄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生产,播种草木,为人类后代的繁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钱穆

女娲造人女娲造人亦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女娲被称为“大地之母”,化生万物,每天开世造物,是中华民族的母亲,福佑社稷之神。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有了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飞鸟鱼兽,可就是单单少了人类。表面看着多姿多彩的世界,却总是少了点活力。女娲感叹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和她一样的生物呢?

一边想着,女娲便一把从水池边捞起一把泥土,和了点水,在手里揉搓着慢慢将其捏成了一个小娃娃模样的东西。女娲刚把这个泥土做的小娃娃放到地面上,这个小娃娃便活了过来,大喊着:“妈妈!”

一阵兴高采烈的欢呼,这是他获得生命的快乐。女娲给他取名叫做“人”。为了让人们在地球上能够不断繁衍后代,女娲又将“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他们配合起来,人类才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古代有众多关于鬼神之说的怪谈记载,如中国着名的《山海经》,这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之作,属于记载中国古代志怪的典籍系列。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讲“鬼”和“妖”的小说故事,由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着,直至当代依然被几次翻拍成电视剧。

钱穆

现代人心里的“鬼”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方面亦是突飞猛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已从懵懂无知飞跃上了外太空。不少从前解释不通的“鬼神显灵”现象,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人们的娱乐生活逐渐变得充实和丰富,夜晚将至,万家灯火,闹市里还是一片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人气之旺,鬼神也只能退避三舍了。

然而鬼神怪谈乃是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之说,并非随着科技现代便能一下抹掉。在中国人心理,对鬼神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

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现代人依然认为,人身死后而灵魂不灭,于是会变成鬼。自然性寿终正寝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个世界的新起点。

如果是车祸或者意外性的死亡,人们便会为其做法事诵经超度,以求逝者走得安详。“头七”那天,人们还会为亡灵举行告别仪式,这是一个自古代沿袭至今的风俗传统。

人们这些迷信的行为其实只是心中的一种信仰罢了。但其实人身死后,哪会再有什么灵魂之类的事情发生呢?在这高楼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年代,哪里还有位置能让鬼魂站稳脚跟呢?

白衣天使

现代人心里的神神爱世人,因此古代人心里的神来源于心理想象与历史的神话传说记载。笔者认为,现代人的神则是来源于我们实力强大的祖国母亲和我们人类自己。

其一,祖国母亲的庇佑。

20年春节期间,一场未知的病毒席卷而来,从武汉开始蔓延至整个中国。领导人迅速作出了一系列判断与措施,才使得这场疫情最终得到控制。整个春节,全国人民都过得不安心,看着每日被疫情感染逐渐上升的人数,心中更多的是彷徨无助。

在政府的领导下,对疫情的科普及宣传让人们对这类病毒有了大致的了解,百姓们浮躁的心变得安定下来。

“不出门就是为国家作贡献”成了宣传口号,全国各地都进驻了最优良的医疗队伍,各类宣传手册和标语张贴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口罩和消毒液成了稀缺物资,不少厂商为了应对这场疫情,就连过年期间都加快应急生产。十天建成落地投入使用的火神山医院,亦成了一个中国速度神话。

中医药结合的治疗措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徘徊在死亡线边缘的病人,在正确的治疗方案下终于被拉了回来。

在一切有条不紊的措施下,中国人终于战胜了这场疫情。如若不是中国拥有今日如此强大的实力,面对这次灾难,我们会是多么彷徨和无助?国强则民富,我们和平安定的日子,是因为我们在祖国母亲的庇佑之下。

其二,白衣天使的庇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时不时就起雾了的防护镜,勒得耳朵生疼的口罩,这些都是战疫期间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标配。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些物资甚至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有些人一穿就是一天,从不敢把这身衣服脱下来。

武汉是中国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因此对武汉的援助也是最大的。

由于对当地方言不了解以及患者对病情的恐惧情绪,这些都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没有人知道,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疫情期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第一时间便坐车赶去了武汉。他也是个老人了,但是为了国家与百姓,这奋不顾身的背影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国人。

这位老人真的很拼,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即使年过八旬,不管是十七年前的非典,还是20年的新冠病毒,这位老人却依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从来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岁月抹去满目疮痍,却抹不去过去那些疼痛的记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相随。中国母亲是护佑中国百姓的神,在祖国的庇佑下,风雨来临之时,我们才得以安然无恙。


2023-06-02 00:15:11

[新一篇] 侯捷:談詩論道的IT教父

[舊一篇] 易中天為何瞧不起余秋雨?余秋雨自稱不識易中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