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在充满朝气的五四青年节,“习朱会”如期举行。继胡连会、胡吴会后,梅开三度,国共两党领导人握手言和,共话桑麻。对大陆执政的共产党而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关乎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和国家核心利益,两岸统一是中国梦的浓墨重彩。对中国国民党而言,“中华民国”创于大陆,前生今世与大陆紧密相连,两岸关系是国民党政策强项,也是马英九赢得“总统”大位的民意基点,是摆脱当下执政困局、竞逐2016大选的优势资源。 10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赞扬。两岸进入了建立互信、共同发展的最佳阶段,经济合作与人员交流达到历史新高峰,过去七年两岸协商成果,超过之前二十年的总和,创造了两岸关系六十多年来最稳定的时刻。 习近平会见朱立伦时,提出三个观点。一是“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亟待两岸政治人物以新思维开创新局面。二是“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契合习近平倡导的“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三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平等协商”,合情合理安排台湾地区的国际空间。朱立伦给予积极回应:“两岸同为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希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让两岸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和青年群体。 习近平就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明确提出五点主张。一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二是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三是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四是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指日可待。 习近平引用了《尚书·说命》一句名言,关键要“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这句话的潜台词丰富,触及岛内各派政治力量的痛点、痒点和躁点。去年岛内轰轰烈烈的“太阳花运动”迫使两岸服贸协议破局,中韩经贸合作关系赶超了两岸;今年台湾面对大陆“亚投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马英九政府决策优柔寡断,过度仰仗美国脸色,错失了增加国际能见度、国际话语权的良机;面对南海、钓鱼台议题,两岸态势处于无法合作的局面,大陆方面坚决抗争,积极有为,多次传递两岸合作的意向,而马政府受制于国际政治的政策“困境”,在领土领海争议中无从着力,无所作为,加深了被战略边缘化的疏离感。 抚今忆昔,两岸关系六十多年坎坎坷坷,和平发展弥足珍贵。我认为,两岸关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将迎来两个新阶段。 第一阶段,冷战1.0时代。1949-1987,美苏争霸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一定要解放台湾”,蒋介石“一定要反攻大陆”。 台海两岸兵戎相见,势不两立。金门登陆战(台湾方面称古宁头战役),解放军全军覆没。紧接着抗美援朝,解放台湾戛然而止。谁也解放不了谁,谁也反攻不了谁。1963年,周恩来提出对台和平统一的“一纲四目”政策,遭蒋介石冷遇。1975年,蒋经国在金门发表《告大陆同胞书》。1976年,蒋经国发表三不政策,告诉《纽约时报》:“与共产党接触(谈判),就是自杀行为,我们没那么愚蠢”。1981年,叶剑英提出“叶九条”,未能叩开两岸和平大门。l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依然得不到蒋经国热脸相对。 第二阶段,纠结2.0时代。1992-2008,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PK,“导弹”与“选票”对垒。 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邓小平推动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开始缓和。1987年蒋经国解除戒严令,促进台湾地区民主化,开放大陆探亲。蒋经国生前最后接受专访说:“共产党已经在改变,要迎合我们的立场,而不是我们去屈就和变更”。他相信在台湾完成民主化后,将推动中国大陆相同动力,或许数年之内就可见到功效。1988年,蒋经国解除实施30多年的党禁和报禁,台湾开创第一个民主自由的华人社会典范。 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上台采取“务实外交”,默认大陆政治实体,取代过去“汉贼不两立”,且于公开场合多次表露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在《国统纲领》,写有“台湾固为中国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接洽,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此后在新加坡成功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实现三通。 1996年,李登辉与连战搭档,成为台湾首任民选“总统”。在大选最后阶段,酿成第三次台海军事危机。李登辉急转弯,抛出两岸“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以媚日为荣,摇身一变成“台独之父”。李登辉提出“中国七块论”(分割为台湾、西藏、新疆、蒙古、华南、华北、东北,各自竞争发展),在全球华人引起轩然大波。2000年,陈水扁上台,宣称“一边一国”,大力推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一系列“台独”疯狂言行,割裂了台湾社会,引发蓝营民众愤慨。陈水扁不断冲撞大陆对台底线,大陆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出面强力喊停。 第三阶段,冷和3.0时代。2008至今,两岸交流愈来愈密集,两岸政治认同却愈来愈疏离。 2005年,连战“大哥,你终于回来了”,令中国民众热泪盈眶。“胡连会”实现国共两党领袖历史性握手,融化心灵坚冰,彼此坦诚相见,发表五项共同愿景。2008年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共赢发展。从吴伯雄出席第四届至第九届国共论坛,到谢长廷、陈菊等绿营大佬陆续到访大陆,两岸交流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石上,两岸签署了ECFA、赴台游、直航、司法互助等21项协议,给各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两岸主权、治权冲突的氛围,一直未能纾解。马英九出于台湾地区利益、政党利益、自身利益及民主价值观考量,在两岸统一之路上,自缚手脚,不敢跨越雷池半步,突破性成就乏善可陈,只能形成“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不统、不独、不武”的消极主张,在“九二共识”的权宜下,推动二个实质治权之间侧重经贸文化的协商合作,但两岸政治认同疏离依然难以改善。 习近平对台“四不原则”政策,在划清反对“台独”底线的同时,展现更柔软的身段。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宋楚瑜时,强调“两岸一家亲”,“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但是,大陆高举“一国两制”旗帜,被绿营视为统战工具;国共两党交流平台、海协海基两会对两岸和平发展的种种努力,常常被绿营抹红抹黑。 在全球化大潮下,普世价值成为台湾主流价值观。大陆经济成就虽然举世瞩目,但一党执政体制,令台湾青年一代疏而远之。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公民意识与民主价值观,在选举中屡屡被动员和强化。透过民主选举,建构台湾本土意识的凝聚力;经由本土意识的诉求,深化台湾民主制度的正当性。2014年,台湾民众“认同是台湾人”比例已达60.6%,“认同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比例只有32.5%,“认同是中国人”比例仅剩3.5%,两岸政治认同疏离更形深化。 第四阶段,阳光4.0时代。期待“习朱会”开创新局,两岸政治人物(台湾不论蓝绿)求同尊异,阳光互信,民族共融、民生共赢、民主共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如果说,国共对抗时期的两岸统一,是自家兄弟的分了再合;那么,在台湾地区实现民主自由制度的今天,两岸统一则像一场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苦恋了。在大陆民众眼里,台湾同胞永远是骨肉亲人,打过骂过,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台湾民众眼里,分离太久,变化太多,大陆就好比曾经家暴而离异的前夫前妻,要破镜重圆,需经历一段互信互尊、弥合分歧的漫长过程。 “连胡会”十年前发表五项愿景,习近平去年发表“四不原则”,虽然“虑善以动”,但若是要实现,恐怕还是会成乌托邦。大陆长期对台经济恩惠政策的良苦用心,终究没有赢得台湾最大多数民意,国民党也没能把两岸关系的政绩换取更多的选票,相反去年岛内“三合一”大选,国民党输得差点脱裤子。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引爆了“太阳花学运”,而香港政改方案、普选风波,更让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不敢苟同,无异于间接为绿营助选。不论是太阳花学运、双橡园升旗事件、到近期大陆贴近海峡中线的新航道问题,皆令两岸当局不悦,增添了彼此不信任。接下去,两岸如果强力推进和平协议或军事互信机制,那台湾民众不闹革命才怪。 开创两岸关系阳光4.0时代,需要两岸各方政治家超越自我,不固守一己之利,如习近平所言“秉持民族大义,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两岸人民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的神圣责任”,以更多的和解达至稳定的和平,以更多的尊重达至牢固的互信,以更多的善意达至普遍的共识,以更多的努力达至发展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大陆执政党致力两岸和平发展,追求国家统一,光靠对台经济恩惠不够,导弹更是吓走民心,给美日联盟围堵中国、介入台海事务更多可趁之机,而宜加快实现民主化,补好现代政治文明的功课。两岸政治认同愈来愈疏离,其本质是两岸政治文明的差距与疏离。两岸价值观认同,心才会融合一起。 对于国民党而言,百年老店,三起三落。经验与教训很多,也很深刻,这些应该成为肩负中华民族更大使命的正能量。马政府的两岸政策,虽和平却不够积极。此次朱立伦访问大陆,并未在两岸关系有大突破。从活动内容看,一是延续国共交流平台,把稳国民党在岛内对“九二共识”的诠释与话语权,二是经济、青年话题,对岛内“三中一青”群体间接喊话,为国民党重夺失去的票仓埋伏笔,三是全程透明阳光,无闭门会谈,堵住绿营一贯斥责国民党“黑箱作业”之口。相信朱立伦“动惟厥时”,时机成熟会有突破性的两岸关系创建。 台海两岸分离分治,是国共内战的不幸结果。骨肉亲人一海相隔,遂成家国之痛、民族之憾。六十多年风雨沧桑,六十多年翘首企盼,六十多年受制于人,何时能破镜重圆。两岸和平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心愿。国共携手,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责无旁贷。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美英法德俄罗斯概莫例外。中华民族的确立,来自近代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承认与开放。中国的民族主义,是面向世界、心灵开放、包容和平的民族主义。同时,伴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耻辱,构成中国人“落后就要被挨打”的痛苦的民族经验,并成为中国人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梁启超说:“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严复说:“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抛弃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必被列强侵略、瓜分和欺凌,古今中外例子比比皆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对内自由民主,对外战争掠夺,从未改变。美国战略重心由中东向远东转移,重返亚太脚步铿锵,采取“结盟日本,笼络东盟,打压中国”政策。在此种战略意图之下,台湾无疑成一张王牌,加之与日菲的军事同盟,妄图把中国封锁在第一岛链之内。但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打乱了美国围堵的阵脚。中国崛起,亚洲必将进入“后美国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必将发生深刻变化。 对于民进党而言,许多民主前辈的献身与坚守,点亮了今天台湾的民主灯塔。但是,民主不能演变成民粹主义,本土意识不能割弃民族大义。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不能回到陈水扁的台独立场,成为两岸麻烦制造者。一味排斥“九二共识”,只会继续逼仄自己的执政空间和国际舞台。一味指责国共交流是“黑箱作业”,本身其实也是“黑色的空箱作业”,除了破坏,没有建树。“台独”各种花招,已被李登辉、陈水扁这两位前辈玩尽,结果都很狼狈。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直言,当前情势虽有利民进党,但相信党内没人会乐观认为,情势已好到可不理大陆;民进党的问题,已非如何打赢选举,而是执政后如何避免让两岸再陷僵局,如一意孤行,被大陆否定,就算手握政权,仍将难以执政。他强调,“不挑战不代表同意,更不代表接受;只是当全世界都不会挑战一中,请问蔡英文想挑战什么?” 毫无疑问,民进党需要正视“九二共识”,超越台独思维,超越恶斗格调,归依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家一起来”,把民主进步的立党精神普及台海两岸,共同追求一个自由、民主、法治、富强、文明、统一的大中国。这才是民进党的时代魅力,是未来光明坦途,是更伟大的历史担当。 两岸和平发展,比拼的不是导弹,不是民粹,不是GDP,而是现代文明,这才是两岸人民之福,民族和国家之幸。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家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大胆略和历史责任感。此岸不能把宪法坐在屁股底下,彼岸不能把孙中山遗志压在枕头底下,绿营不能天天把砖头拿在手上。两岸统一过程,不仅仅是地理疆域的分了再合,也是政治文明的优化融合,是两岸中国人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重新选择。两岸统一,既可理解为“大陆在地理疆域统一了台湾”,也可理解为“台湾在政治文明统一了大陆”。既然两岸一家亲,何分彼此? 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民主认同到国家认同,从平等分治到公平竞选,从经济文化融合到政治联合治理,期待在十年二十年内,在更短的将来,两岸迈入民主统一5.0时代。两岸民众共同选举中国主席,众志成城,必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
博客中国 2015-08-23 08:50:2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