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打通任督两脉的好处(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六章 打通任督两脉的好处

任督两脉是十四经的“水库”

传说中,打通任督二脉后人的功力会大增,仿佛是世外高人了。本章就为你详述打通任督两脉后对人体的种种好处。

任脉不属于十二正经,而属于奇经八脉。在第三章中我们已经谈到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就像是江河与水库的关系,奇经八脉可以储存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经气过盛时,奇经八脉会加大存储,疏通十二经,保证气血正常流通;十二经经气不足时,奇经八脉经气会自发补充到十二经循行中。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维持人体经络系统的正常。

  09:10

奇经八脉的定义里有“不同于正经的经脉”这样一句话,有哪些不同呢?首先它不同于十二正经分布于全身,胳膊上就没有奇经的分布;其次,它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只是部分经脉与脏腑连属,如任脉与胞宫(相当于子宫)相连;奇经八脉中有六条经脉没有自身特有的穴位,其俞穴都是寄附在十二正经上,只有其中的任脉、督脉具有本身的经穴。

关于任脉的循行路线,古代说法较多,大家普遍认可的是《素问·故空论》与《难经·二十八难》中的说法,认为任脉起于胞宫,出于会阴部,向前循腹里,行于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经咽喉,上到面部,到达眼睛下面。

天突

中院上脘一 膻中

下院

由骨

关亢

男性任脉图

  09:10

天突

上脘

关元- 下脘 中脘

由骨

女性任脉图

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

前面说过,奇经八脉没有直接络属的脏腑,任脉也只是与胞宫相连,所以这里不讲相关脏腑与五官,而是从总体上谈一谈任脉的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又是起于胞宫的,所以跟女子的生育功能有关,包括调节月经、孕育胎儿,为生养之本。任脉循行于人的前正中线,“为阴,背为阳”脉与诸阴经交会,故又称“阴脉之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09:10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这而无子也。”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主管生殖生理活动全过程的主要脑腑是“肾”(先天),起主要辅助作用的脏腑是“胃与脾”(后天),起具体反应作用的是“胞宫”(子宫),起联系及调节脏腑与胞宫的通道功能的是经络中的“冲任”二脉。在女性一生当中,“肾”与“胃”的盛衰,“冲任”的通、盛、衰、少,“天癸”的至与竭,使女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与现在提到的性激素类似。

·最“补肾”的非任脉莫属

任脉有妊养的作用,它的循行路线和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对应,而且从古至今这条经的穴位都是强壮性的要穴,比如关元和气海,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调节人的性激素的分泌,促进性功能的发达。

任脉经气不正常时,症状主要出现在小肚子以及生殖器官及咽喉部,例如小腹胀满疼痛或者皮肤搔痒,阴部肿痛,老年前列腺问题,小便不利或者遗尿,以及慢性咽炎的肿痛不适,还有老年人的满口牙酸痛。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与各阴脉都有交会,所以刺激任脉可以调节人体的阴经。

既然任脉有以上生理功能及治疗作用,还与人的衰老有这么密切的关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任脉,保证任脉的通畅当然就可以缓解衰老。古人练气功打通任督二脉,以求长生不老,虽然有些极端,是理想状态,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突发奇想,从

  09:11

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任脉对延缓衰老、保持青春的作用。

。第一性保健大穴--关元

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眼正下方四横指(拇指除外)就是关元穴了。

对于关元穴,前人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的说法。此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刺激此穴用灸比较好,如果每天坚持灸15~20分钟,顶多两个星期,就会感觉性功能有明显的提高,对那些老是感觉腰部发凉、阳痿、早泄及体质虚弱导致的眩晕、无力、怕冷的人效果最好,还可以治疗突发的昏厥。从古至今,

关元

  09:11

此穴都作为人体保健大穴,与足三里齐名。

有人长期灸关元穴,感觉后腰两肾部位有明显的发热感,有热气自关元穴斜向两侧上方,就像冬天里晒太阳的感觉,非常舒服。还有,灸关元对失眠的效果也很好,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老是睡不着,不要老吃安眠药,去灸一段时间的关元穴就能改善了。

·人体性命之祖--气海(丹田)

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可以先四指并拢取脐下三寸(关元穴),中点即是气海穴。

所谓“气沉丹田”,这里的“丹田”就是指气海穴。丹田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此穴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故又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也称为“气海”。

古书记载此处为男性“生气之海”,也就是说它是精力的源泉。因此“气海”如果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丹田的作用,认为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在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丹田之气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纯属夸张。气功中所谓“气降丹田”,其实就是腹式呼吸,将所吸入的氧气运至丹田深处并逐渐下降到小腹脐下,这时会感到有一团热气汇聚在丹田处,热气再往下沉至会阴间,这样的呼吸能使全身血液鼓荡,加速流通。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症、

  09:11

气海(丹田)

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有奇效。我曾见一个老人每天早上坚持用手掌揉气海,其实手掌那么大,岂止是气海啊,连关元、肚脐还有下面的几个挨着的穴位都一块儿揉了。老人告诉我,效果太好了。

刺激此穴除了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达到保健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胸式呼吸,靠胸廓的起伏达到呼吸的目的,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气功中的吐纳一般都要求腹式呼吸,以达到深、匀、缓的效果。呼吸规律是人类自然的动律,调之使气息细长乃是顺其机能而延伸之,以达到强健人体、延年益寿之功。

怎么让气海充实呢?正确的腹式呼吸是怎样的呢?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

  09:12

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 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精力必然日增。

·人体命根子的大门--神阙(肚脐眼)

神阙在肚脐正中,就是我们说的肚脐眼儿。

我们说“神”是心灵的生命力,“阙”是君主所在城池的大门,所以神阙又有“命蒂”之称,你看瓜蒂,连着瓜秧和瓜果,没有了它还有瓜吃吗?我们都知道,小孩儿在没出生的时候就是靠着脐带从母体里吸收营养的。多么相似啊,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神阙是我们身体的一大要穴了。首先脐是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的途径,所以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另外,它有任、带、冲三脉通过,联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变化,可以借刺激神阙穴来调整全身,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中医认为脐腹属脾,所以本穴能治疗脾阳不

神阙

  09:12

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发凉怕冷、男科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

脐疗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外治法,对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防和治很有效。它主要是把药物制成膏、丹、丸、散,贴在肚脐上,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有时还需要艾灸。但有一点要注意,脐疗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皮肤是否对药物过敏,如果过敏的话,在贴上24小时内一般会局部发痒或起一些红斑。

其实脐疗的历史很悠久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肚脐填药的记载,汉代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脐疗法。后世的阐述更详细,晋代的葛洪记载治疗霍乱时,是把盐放在脐中,灸二七状;明朝龚廷贤在《万病回春》里,用五倍子与醋熬成膏,敷脐治小儿泄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葱汁敷脐,治疗水肿、尿短路的记载;清代吴师机的《理论骈文》记载的利用脐疗治病的药方涵盖内、外、妇、儿等病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他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至口中辣去之。《理论骈文》中还记载用大戟红枣膏(大戟粉、枣肉捣成膏)贴脐,有协助排便之功能。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脐疗的科学性,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所以药物很容易被吸收。脐部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还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腹下动脉分支,药物可以通过脐部直接进入体循环。而灸神阙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下面我就介绍几个用神阙穴治病保健的简单方法。

  09:12

(1)敷药

·小儿腹泻:取云南白药用75%乙醇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24小时换药一次。

·遗尿:用醋调桂枝末,贴敷于神阙穴,24 小时换药一次。·妊娠呕吐:将丁香、半夏、生姜等分别碾成细末,用生姜浓汁调为糊状,敷在脐部,外盖纱布,并用胶带固定,24 小时后取下,连用三日。

·痛经偏虚寒瘀血:这种人一般月经向后错,而且血质发暗,有凝块儿,怕冷。用艾叶、小茴香、桂枝、香附、干姜填脐。

曾经有一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人,用瓜蒂、铜绿、冰片研细末填脐,一周后黄疸指数由950降为100!还可以把首乌、延寿丹这些药物装到一个小布袋里,系于神阙穴处,有益寿保健之功效。

(2)指压保健

中指隔衣压在肚脐上,力度最好是有一定压迫感,又不太难受,然后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在“脐上”,自然呼吸100次以上,每天睡前指压一次。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老年朋友,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用此法有补脾虚、振食欲的作用。

(3)隔盐灸

取少量食盐放在脐窝,上面放钱币大小的生姜片,再拿艾条灸,其余注意事项上面关元穴中已经介绍,在此不再重复。此法有温脾胃、补肾阳的作用。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人,中午吃了凉的剩饭,下午又淋雨,回家后突然上吐下泻,频繁无度,自服泻痢停后不见好转。我见到她时,她还很怕冷,面色青黄,腹痛、腹泻、恶心。当时我赶快取少许食盐放在她脐窝上,又置鲜姜片1枚,将艾条里面的艾绒掏出来些搓成像麦子大小的小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感到灼痛

  09:12

时,将姜片连同艾炷围绕肚脐上、下、左、右移动,灸至第4个艾炷时,呕吐、腹痛、腹泻停止,面色微微泛红,酣然入睡。第二天复诊时,完全和正常人一样了。

我建议平时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女性喜欢穿露脐装,其实对身体是很没好处的,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经期,还很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

·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就是上身前面正中的骨头最下缘和肚脐眼连线的中点。

中脘虽然是任脉的穴位,但同时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胃、大肠、小

中脘

  09:13

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疗效。它的作用可以总结为健脾和胃,通腑降气。按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紊乱。《循经》中有一句话说中脘:“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中脘穴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减肥。很多肥胖的人常会很诧异地问我:“我吃的不多啊,怎么还会胖呢?”实际上,胃肠功能低下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人节食减肥只能适得其反。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水分无法在体内代谢,使多余的水分堆积在体内,而脂肪的分解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肥胖患者70%~80%都有便秘倾向,吃得多、出得少怎么会不肥胖呢?所以,为强化肠胃功能,我们可以掌摩或者按压中脘穴,这样可以解决现代人常有的疲劳性胃障碍,并能提高脂肪的分解作用。另外,如果因为胃受寒或者吃凉东西太多导致胃痛,可以选择掌摩中脘或者艾灸,以温中散寒止痛。

注意此穴孕妇不可灸。

·宽心顺气--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如哮喝、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说到膻中穴的作用,我真是印象深刻。我原来的邻居是位脾

  09:13

膻中

气特拗的老年人,有次因为生气突然心口痛,一时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劲按压,大概一两分钟,他就慢慢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后来,我在接触的大量病例中发现按揉膻中穴还可以舒缓病人压抑的心情,我想,这就是此穴“宽胸理气”的功效吧。

许多人在医院针刺按摩该穴后自觉腹内气体流动,胸部舒畅宽松,有的还可听到肠鸣音。其实平时自己按揉就可以收到疏理气机的效果。我建议大家每天按揉此穴100下,时间约2~3分钟,便可达到《普济》中所说的:“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揉的时候请注意:四指并拢,然后用指头肚儿轻轻地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或者从上到下摩,千万别从下向上推!

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意识到任脉的重要性了呢?任脉虽然不能让你“内力大增”,但是能统一身之阴,其中的穴位更是保健治疗要穴,不可忽视啊。


2022-12-08 18:55:55

[新一篇] 第五章 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

[舊一篇] 第七章 打通任督兩脈的好處(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