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译文]  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掐指算来,如今已经不足一半。

   [出典]  晏殊  《木兰花》 

   注:

   1、《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2、注释:此词一说为欧阳修所作。

   玉真:晏殊家歌妓名。 

   重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琤琮: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

   入破: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
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 

   红旋乱: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点检:检查,细数。“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3、译文1:

    池塘中微波荡漾,微风吹拂,令人感到春天的温暖。还记得就在那次的宴席上,我初次与玉真姑娘见面。她甜美的歌喉如碧玉相击般清脆,舞到高潮时,她的红裙随着纤细腰肢飞快地旋转。

    在玉钩挂起的珠帘之下,在香气袭人的台阶旁边,我昏昏大醉,竟然忘记了白日将要落山。当时与我一同饮宴赏花的旧友,掐指算来,如今已经不足一半。

   译文2:

   池塘水碧绿。春风拂面暖微微。曾记得,在这明媚春光里,初见仙女到人间。歌喉清脆又婉转,韵律往复又回环。舞姿婀娜轻盈, 脚踏节拍飞转,红裙飞舞眼缭乱

  窗前栏杆下,花丛台阶边,酒后赏花携佳人。不觉日斜天色晚。想当年,陪我赏花多少人,到如今,细细数来不足半

 

  4、晏殊的生平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对照今日之孤独寂寞,上下片对比强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有明写,有暗示,有详笔,有略笔,写得跌宕有致,音调谐婉,意韵深长。

  首句“池塘水绿风微暖”中的“水绿”、“风暖”两个细节暗示出时令为春天,好风轻吹,池水碧绿。这一句是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此句将“风”与“水”联一起,又隐隐形成风吹水动的迷人画面,同时又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可谓蕴含丰富。

  “记得”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首先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场面:“记得玉真初见面。”“玉真”即绝色女子之代称。紧接着“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上下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名“重头”,“重头”讲究回环与复叠,故“歌韵”尤为动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称“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时,歌舞并作,以舞为主,节拍急促,故有“舞腰红乱旋”的描写。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这一联写歌舞情态,虽未着一字评语,却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第一句“玉钩阑下香阶畔”,点明一个处所,大约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故此句与上片若断实联。“醉后不知斜日晚”,作乐竟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这句仍写当筵情事。同时,黄昏斜日又象征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关今昔,这样就为最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张宗橚《词林纪事》中说:“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遍,不禁惘然。“的确,此词结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留给读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长的。

 

   6、这是一首抚今追昔、感叹光阴易逝的小词。词中的“今”和“昔”对照十分明显,上阕回忆昔日繁华,下阕感叹故友凋零,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颓唐情绪。

  在写作上,作者从实处落笔,上阕的水绿风暖,玉真初见,歌声如玉,舞步如飞,这些实实在在的景与人,这种欢快惬意,令读者也随之神往。下阕依然从实处落笔,直言故友凋零,这不难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也已经是行将就木的老翁了。人之将死,最容易回想旧日的辉煌与甜蜜,那如花似玉的女子,那意气相投的挚友,那销魂的美酒,那醉人的花香,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又将面对什么呢?惆怅、颓丧、黑夜将临的黄昏、孤独空寂的心灵!如果说“无可奈何花落去”尚见到“似曾相识燕归来”,生活还有希望,还有光明,那么“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可就前景黯然了。因为花落还有花开日,燕去还有燕归时,而埋入九泉的故友,却永远不能死而复生。

 

   7、这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名作。回忆当年宴游之乐,思念共游之人,对照今昔,油然而生无尽怅惘,大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深重忧思。

    的确,美景良宵,朋友三五,把酒谈欢。此种乐趣,谁人不逢,谁人不有?

    为了这一刻的美丽,我们忍受着人生的风雨。然而,欢乐总是如电光石火,在一刹那间放射出它夺目的光辉,倏忽又成别离。多少怅惘涌上心头,多少无奈堆在心间。世上没有永恒的欢乐,即使如太平宰相晏殊,虽然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他也时时感受着人生的别苦离愁。这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对人生忧患的深刻体验。

    晏殊以一个优秀词人细腻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这世界,这生活。世间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在他易感而多情的心里,都能引起震颤,生发丰富的联想。

    他歌筵终日,却又深味到欢会短暂。他忍不住“细算浮生千万绪”,只得出一个悲凉的结果:“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于是,他要“酒筵歌席莫辞频”,劝君“不如怜取眼前人”。

    他享受爱情,却又深深懂得“情之一字,最断人肠”。他深谙刻骨相思的滋味,因此,痴情地歌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特别感叹“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前生后世多少有情人,都在亲身地验证着这一份天上人间无以消解的相思深情啊!易安居士进一步体贴相思的情态,道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他独步香径,追寻人生的意义。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他时而仰首,时而低眉,凝思人生。他在感性中思索,在迷惘中领悟,他没有哲学的抽象,他有的是似醒非醒地追问,诸如:“夕阳西下几时回”?“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因为多情,晏殊是剔透美丽的;因为多思,晏殊又是灵性的。

    多情让他善感,写出了美丽的词章,描摹了男儿独特的温柔情怀。多思让他灵透,不是醉生梦死,不是沉缅无度,更不是情趣低俗。他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人生不如意体味尤深,“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正因此,他的感叹,他的吟唱,千载而下,依然能令闻者动心,读者颔首。他词中时时流露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也便有了深厚的依托,不再令人生厌,也不会让人觉得装腔作势。

    他轻轻告诉我们,用着如此优美动人的语言:“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读此,谁能不耸然动容,感慨万千。

    于是我们从深心里接受了他,接受了这份淡淡的忧怨。这种似朦胧似清醒的境界,将与我们的心灵长相作伴,让我们也时时想着“怜取眼前人”,珍惜当下,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善待每时每事每一个人。

 

    8、晏殊之词,由于他的代表作如《蝶恋花》“槛菊愁烟”,代表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是表达情爱,所以,学者们每每将晏欧视为花间之余绪。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以笔者之量化统计,《珠玉词》三卷,131首,涉及男女情爱的,不足十分之一。《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闲雅有情思”可以说是晏殊词风格的极好概括。他因“闲雅”而更“有情思”,对于情感就更为敏锐,更为细腻,对于生命易逝的无奈就更充满悲哀:“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木兰花》)“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可以说,对生命的咏叹,往昔的回忆等士大夫的主体情怀,是晏殊词中表达最为成功的主题之一;其次,内涵方面的闲雅情思,使他更多地以精约洗练的笔触表达这种生命的感触,坚持“以少总多”的古典传统,虚实相间,以象征意,如“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木兰花》),如“多情只似春杨柳。占断可怜时候”(《秋蕊香》)。此种句法,对于后人颇多开启,譬如秦观的名句:“无边丝雨细如愁”,与之同一体式,都是将抽象之感受物象化。将唐诗的意象方式凝化入词,虽然不能说是晏殊的独特方式,但是,晏殊的创作,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去年天气旧亭台”,下片三句均见于词人的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是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入词体中的三句,只有一个关系不大的“幽”字换成“香”字。这个诗词并用的现象,至少说明晏殊在苏轼之前,已经在以诗入词,虽然他只是使用自己的诗句入词。同样的诗句使用在词体中,说明了诗与词之间的界限,在晏殊的时代已经不是那样的畛域分明了。

 

   9、宋代词人与金陵十二钗

    晏殊——元春 

    晏殊号称“北宋倚声家之祖”,元春则是大观园的创建者和命名人。一个是立身朝堂的太平宰相,一个是才选凤藻的椒房贵宠,有道是“三春争及初春景”,在小园香径,天仙福地面前,所有凡世的一切都无一例外成了寒酸的乞儿相。他的平淡纤弱他的细巧单薄都无可指摘,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段历史,如同在高天大地之间抖落一匹华丽的锦缎,无数的长歌长啸无数的云卷云舒,将要从他开始。这样看来,他的作用实在很像兀立在天际为大观园命名的贵妃贾元春。 

    他没有预测出他开辟的这段美丽绝伦的历史的结局,贾元春也没有。他只能恍恍惚惚抛下一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就在青杏园林里半醒半醉地倒进歌女怀中,认一认帘幕间似曾相识的归燕。

 池塘水绿风微暖

  10、爱极了晏殊词中的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世间最磨人的感觉,不是痛苦,而是惆怅;世上最伤感的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物是人非。是身外诸事未改,人已天涯云杳。世事无常啊,偏偏我们又都对花常开、人常在的情景执迷不忘,所以无论对着怎样的景,都容易伤情。李清照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有最深重的感情,才会不自禁地流露在言语之前。 

    而夏承焘先生的一句 “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又让我看到了日子深处的阳光——生活在很多时候是一把扬出去的纸屑,如果光线角度合适,可以看成是落叶,是蝴蝶,甚至是金箔。重要的不是它是什么,而是你以为它是什么。 
      
     古典的诗意世界,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只希望那些梦里飘飞的花瓣,能在每个季节都洋洋洒洒地飘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

 

   11、“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也是慨叹旧欢难聚之伤不过还好没有到杜甫的“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那么悲惨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七十古来稀,何况百岁?而爱情的保质期更是短得可怜,老夫老妻倾倾我我,怎么说都让人浑身不对劲。那么感叹朝云聚散,也是可以理解了。
   
晏殊之词,以伤情伤心为主,伤情,因为情难久远;伤心,因为欢乐无定。
   
在小令方面,晏殊确实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当然,有后人可以一样在小令方面达到他的境界,但是未必有他的温婉气象,因为他是一个富贵而喜欢沉思的极具才情之人,后人中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人不多因此后人或有可以达到其成就之人,例如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但是却无法复现他的风格与气象。这就是晏殊独一无二的原因。

 

    12、 时光在物换星移的匆匆流逝,轮回着那些不知名的哀怨闲愁,发现我们变得越来越爱回忆了,只要驻足停留片刻,偶尔听到一首从前旧曲或故景重游,昨天那些往事便瞬间从心底肆无忌惮的到处蔓延,如覆水难收。然后又开始此乐不疲的沉浸在往事的点点追忆中,那些曾经的欢歌笑语不曾再拥有,当初所经历过的痛苦也无须再承受,可是回忆对我来说却总是如忧伤附了骨,挥之不去,又如毒药一点点地侵蚀着我那柔弱的灵魂。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当每次回过头来再看所走过的路,总是那样的一目了然,也许是因为初始与结果都已划分的很异常清晰,而面对过去的种种如今却只能停留心间,无力去改变,所以又有了更多莫名的痛苦和焦灼。想起那一段段错失的过往(一如爱情、友情、机遇、风景),萦绕在耳边的是自说自话的如果我当初不……倘若你当时能……一遍遍复述着没有听众的独白。常情不自禁问自己,我曾经那躺行径是得亦或失,而我的离开于我又得或失。也许身体可以退回到初始的地点,而心境却永远回不到当初那份纯净坦然了,一如时间,过了就再也无法追随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一刻。佛曰:既然缘起时未曾惜,缘尽时又何须悔。是也许吧,曾经错过的将成了异乡最美的风景,而搁浅在心底的却是或酸或甜的记忆。朋友们总劝慰我,对于过去不管是得是失,过好眼前,不应总是受别人的影响而生活,更不应让自己停留在过去,必竟生活这躺列车永远是向前行驶。可我偏偏就像一位爱上了回忆的瘾君子,对那些走过的岁月难以释怀,总是情不能自已的让它一次次浮现于眼前,夹着淡淡的忧伤跟着思绪游走在冰凉的指尖。沿途的风景依旧安在,美丽如常,只是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昔日的情怀早已不再。

   都说恋上回忆的人就注定此生是孤独的,也许真是如此,心中那份孤寂纵使身边有再多来往的人群也终究无从从心中趋赶出境。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谁也不能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终将随着岁月的河流慢慢流逝。直至了无痕迹,无处追寻。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缘聚缘散,潮起潮落。一个转身,一个回望,往事却已随风。   

 

   13、花

  (晏殊: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梨花开了。花瓣在飘。镜中的弧线挑尽了灯花

   翻过一页书就是春天了,梁下的燕子还认得回家的路

   在雨水的间歇啁啾。桃花抻破阴湿的窗纸

   满庭蝴蝶儿都化作新墨,点染着花粉的薄雾

   却忘了一个人的名字。对酒无歌,花非花,虹非虹

   也无风来也无雨。桃花潭水,烟霭纷纷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一丛花,徒伤怀

    只盼庭前板桥落红尽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翩翩而至

 

   14、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构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晏殊《木兰花》

又是黄昏了。

一天,又一天,总是在这时醒来。

不能看到太阳热情的光芒,不能感到太阳火辣的炙烈。

在它来之前醉倒,在它离开后醒来。

已经不记得清晨露珠的晶莹,小草的翠绿,鸟儿的娇啼,甚至那满园芬芳馥郁的花。

想在醉后忘记你,却在醒来后想起你。你总是在这时准时出现在记忆里,我甚至没来得及整理衣冠。

那是怎样的日子呵!

微风乍起,池塘微起觳纹,柳条轻拂,圈圈涟漪,荡漾开来,你立在柳树下,含笑而立,暖暖的,漾漾的。

阳光下,那是怎样地失礼,怎样傻傻地看你,忘了怎样描你远山般的眉你秋水似的眼你柳枝样的腰,只记得,那天阳光好亮呀,在你肩上闪闪地跳,那天风好暖呀,在我心上咚咚地敲,那天你好美呀,在我梦中盈盈地笑。

“铮——”一声,乐曲响起,柔拂手,媚弯腰,轻回眸,巧流波;裙袂飞扬,衣香流转;你化成一只倦巢的小鸟,在我心上安伫,挥之不去。

我醉了,在阳光里,小亭中,玉栏下,香阶畔,醉倒在梦里,梦里你的衣袂飘飘,拂过我的心。

于是,天天醉了,梦里,总是你,你的眉,你的眼,你的衣袂,拂过,却抓不住,抓不了。

醒来时,犹有余香,在身畔缭绕。

是满园的花香,还是你的香,我无法确定,是花还是你。

抑或你是花,花是你。

抑或都不是。

……

我醉了。倒在花从中。

醒来时,又是黄昏了。

天上新月如钩。有人独上高楼,对月伤流景。

 

15、想起了童年,童年是快乐的,当时总是和邻居同学等小伙伴去玩,然后每次回家晚了,都会被父母教训一顿,有的时候,把他们气大了,还会挨一顿打。不过那时候,即便如此,疼痛只是一时的,更多的时候还是快乐的。那时候在丹东的锦江山有一块池塘,池塘里有好多好多的小蝌蚪,那时候还不知道那个小蝌蚪是赖蛤蟆的蝌蚪,每次和小伙伴去玩,都要抓回来好多,然后养在罐头瓶子里。后来知道是赖蛤蟆的蝌蚪,就全给扔掉了。小时候总是喜欢抓那些小昆虫什么的,还有蜻蜓,不知道蜻蜓的生存空间是否有小了呢!

   而儿时的玩伴,如今已经云散,很多人,已经十多年未有联系了,想想,时间过的是如此之快,而我们又做了什么。童年的友情,很单纯,可是长大了,人也都变了,不知道是否还会象童年那样无邪。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16、阳光从叶缝中泄下,丝瓜宽大的叶片在地上点下斑驳的投影。在这之前,人们都说时间是不可捉摸的,永无停止,无形无迹,但是这片阳光和叶片的投影让我捕捉到了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它有另一个更动听的名称:光阴。这片光阴告诉我:它是时光停留的背影,在这里作短暂的歇脚。它那么闲散,那么悠长,很有质感,似乎伸手可及,而且停滞不前,仿佛静止。我凝神遐想:许多的少年往事,许多的少年朋友,都成了过往烟云。“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这样的失落感与日俱增:是他们抛弃了我,去追寻更幸福的生活去了吧!还是我执意离开了他们,走上了孤独的旅程?

 

17、总是会被古诗词里那些唯美的句子打动。开心的,忧郁的,无关现实的蝇营苟利,只是澄澈真挚而浓郁的感情。饱满的一如明净的天。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里的喜悦。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里的惆怅……短短的几句却是怎样的情思。
  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时候,想看看真正的江南。看完似水年华的时候,想去乌镇,想象这走在左右逢源桥上另一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完沈从文的边城,想去凤凰,看看翠翠撑的那条船还在不在……人未动,心一直在漂流着。曾经不止一次的想,等安顿好爸爸妈妈以后,就背着大大的旅行包,一个人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去寻找旅行的意义,不同于歌里唱的,无关爱情,而这样的愿望,只能是愿望。
  似乎比从前现实多了,也不再那么容易受伤了,似乎也习惯了波澜不惊的日子,回头看看自己,觉得很幼稚,很可笑,不再那么感伤的回忆过往,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已经成长的现实。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55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