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俄罗斯继续往乌克兰运送武装力量,很明显,这是普京对欧美的正面挑战。但是长期而言,比起俄罗斯公开的军事挑衅,中国步步为营的崛起才是更大的挑战。 俄罗斯虽然强大,但处于衰落之中。据世界银行统计,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达全球GDP的3.4%,反观中国,它所占比例接近16%,几乎是日本的四倍、德国的五倍,而且还在攀升。 奥巴马和习近平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的历史性一致,值得表扬,这表明美中国构型“新型大国关系”初见成效。但除此之外(甚至在进行气候问题谈判时),中国政府一直采取一种非常不同的外交政策,为的是力图取代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很明显,对于外交战略的选择,中国一直有持续的辩论,但如果中国在此歧途上一意孤行,将会构成25年内最重大且危险的国际政治转向。 中国国家主席最近几年发表多民族主义言论,很多都是反美国的,在在报端上屡见不鲜。这是事实,但此类言论从未消失过——在2012年以前,我们就看到一些书籍面试,例如《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呼吁北京取代美国,寻求全球统治地位,为世界提供更明智、更友好的领导。 民族主义言论在中国的流传已有好些年头了,但是近年来,这方面言论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做了一项统计,2014年,反西方的论战在人民日报出现的次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至三倍。然而,更重要的是,对于目前在亚洲和其他地方的现有国际机制,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耐心低调但坚持不懈的运动,希望来提供其他选择方案。中国有人想从“反美”时期过渡到“后美国”时期。 2014年的夏天,由中国牵头,和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即“金砖五国”)共同创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挑战。在2014年10月份,北京发起了5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欲取代世界银行,可谓一目了然。中国还宣布会投入400亿美元来复兴“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以促进当地发展。“随着中国的总体国力增强”,习近平说,“中国将既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中国正在生产更多的“公共产品”,这将会是向前的一大步。但中国似乎想要另起炉灶,不是完善而是要替代现成的国际体系。在近几年,中国下定决心把美国从它所有的计划中排除。中国努力使“东亚峰会”摆脱美国的影响,可惜没有奏效。 2014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对亚洲安全发表了一个重要演说,他说:“亚洲的事务、亚洲的安全要由亚洲人自己来管……”毫无疑问,(这话是说给美国听的),只有这个非亚洲国家在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上扮演中心角色。 对于中国来说,融入一个现有体系是与它最深刻的历史传统相悖的。亨利·基辛格在最新的书中提到中国从来不认同国家平等的全球体系:“(历史上),中国认为自己某种程度上是世界唯一的主权国家。......外交不是多个主权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过程,而是一系列谨慎的礼仪规范,在这个等级分明的全球体系中,各国社会的位置需经过分配和确认。” 中国,自然是等级体系的最高者。 这是一些让人担心的标志。虽然中国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其实它的很多计划都遭到反对。但是,如果中国利用它不断增长的影响力,要求其他国家在现有的国际体系和新的体系之间二选一,它可能会在亚洲催生一种新型冷战。这种做法,肯定会减弱和摧毁现有的国际秩序,然而,正是依赖于此,亚洲在过去70年才得以延续和平与繁荣。 (注:中美关系是《经济学人》长期关注的话题,其封面漫画常让人眼前一亮。) 本文发表于2014年11月。 感谢陈馨怡为“观察中国”翻译此文。
观察中国 2015-08-23 08:48:1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