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120年】祝勇:甲午战争打破洋务运动的强国之梦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当时的自强运动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自强,而且是一个民族试图建一座桥和世界相连的尝试。北洋水师官兵回到中国的时候,也在努力改变中国,只不过当时发生了甲午战争,这个梦想最终破灭了。”7月20日,着名作家祝勇、萨苏做客腾讯书院,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探讨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如何面对甲午战争中的失利以及应该认识历史和现实中的日本。以下为部分实录,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偷渡者”吉田松阴:确立日本强国战略的思想家


祝勇(着名作家、学者):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5月份我随央视纪录频道的摄制组去了一趟日本,从下田开始,走到了广岛大本营,又到了本州,沿着历史的轨迹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梳理。当时我就想到现在的我们对120年前的日本仍然不了解,我们对今天的日本更加不了解。今天我以当时日本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吉田松阴(注:吉田松阴,幕末志士,1830—1859年在世。日本江户幕府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为切入点,和大家回顾一下战前的日本。


对于咱们中国大多数的读者来说,吉田松阴应该是陌生的,年轻的朋友能知道福泽谕吉(注:福泽谕吉,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就不错了。吉田松阴是什么人呢?我稍微做点介绍。我们到日本以后到达萩市,这一个非常小但是在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城市。这个城市曾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吉田松阴,一个是伊藤博文(注: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长州五杰,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四次出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大家知道,甲午海战就是他任首相期间爆发的。吉田松阴是谁?吉田松阴是伊藤博文的老师,也是对日本来说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物。萩市的松阴神社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日本的几任天皇都曾来拜谒。


1853年,日本发生了“黑船事件”。“黑船事件”对日本意味着什么呢?它相当于日本的鸦片战争,对日本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当年,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准将带领四艘军舰打到日本。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还打了一下。幕府政权没有打,因为他们根本不禁打。佩里直接对日本人说,你们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就此迫使日本签订了城下之盟,日本从此开国。


1854年“黑船”重返江户湾,这时居然有两个20多岁的日本青年深更半夜驾着舢板爬上美国的“黑船”。“黑船”上的美国水兵就把这两人带到甲板上,以为这两个日本人是来报复的。这两人中有一个就是吉田松阴,他想跟着“黑船”去美国,去看一看西方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当时因为美国和日本签订了条约,擅自去美国属于偷渡,佩里将军不可能承担这个责任,就把他送回去了。吉田松阴下船后就自首,被抓进了监狱。


吉田在监狱里面写了一本特别重要的书《幽囚录》,对后来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当时日本还非常闭塞的情况下,书中就确定了日本要全面向西方学习,将来征服琉球、朝鲜、支那、印度的战略。吉田松阴在监狱里面待了一年。第二年出来后他在萩市办了一家私人学堂,附近的孩子都来学习。他在学堂教授学生西方文明,学生里面就有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这些人对日本的大东亚战争和征服大陆的过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吉田松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对这段历史,对他这个人仍然很不了解。


甲午战前,清朝满朝文武也是充满了战争情绪,举国上下一派喊打的决心。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奏折看到当时中国人对日本的情绪和判断,其中有份奏折就说“倭奴天性强悍不量力,夜郎自大藐视中华,查威海位于旅顺口为北洋第一重门户,所赖海军战舰往来游击阻其莱州,遏其归路,臣闻北洋定远、镇远等穿均称坚固,未使不可一战(大意)。”这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情绪,认为我们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算是航空母舰了,七千吨级的铁甲炮塔舰,日本根本就没有。但是在当时的清朝或者说当时的国家政府也好,民众也好,普遍是被情绪所主宰,更多的是谈主义,很少有人认真研究问题。


北洋海军战败,丁汝昌自杀保全麾下将士


萨苏(着名军史作家、旅日学者):吉田松阴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安倍晋三知道吧?安倍晋三就毕业于松阴村塾。吉田松阴创办这个学校目的是向日本的各阶层输送政治人才,很多首相出自于此。


刚才祝勇老师把吉田松阴美化了。其实吉田跑到美国军舰上不是想周游世界,上去以后直接跪地请求,说我们日本这个地方不是人待的地,我待不下去了,希望走到文明世界里面。按照我们的说法这就是“卖国贼”,这个“卖国贼”回去以后还自首,弄得幕府也很为难。幕府有一个规定,谁敢上美国船就斩首。杀不杀?按照规矩要杀,吉田的行为本身是触犯了官僚的尊严,应该要杀掉他。但是幕府最后没有杀他,觉得这个人太有才华了,杀了可惜。这样才允许他开办松阴村塾讲学,才有了他的一大帮学生。


资料图:丁汝昌,中国海军北洋水师提督


我们现在谈到甲午战争的时候,都觉得是一个很耻辱的事,或者觉得中国人当时真是愚蠢,办了很多错事。我看这件事情的时候有另外一种感触。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彻底覆灭。覆灭之前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他的房间里服毒自尽。但他当时究竟怎么死的?我查到了一份日方的资料。为什么日方的资料有记载丁汝昌怎么死的呢?因为丁汝昌死后,他门口站的卫兵被日军俘虏了,他讲述了丁汝昌临死时的情形。丁汝昌是武将,身体很好,他头一天服毒后在床上辗转几个小时不能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点钟才去世。他反复说的就两句话:第一句是不甘心这么大的一支舰队怎么就会完了,第二句话是我死了就可以安心了。安心什么呢?安心是因为丁汝昌承担了投降的责任,他的部下就可以活下去。这批部下回去以后一开始都是免职的,但之后还可以重新重用这批人,这些人中产生了后来清末民初历史上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包括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等等。如果我们处在当时的立场上考虑会不会用这批人,会觉得很为难。因为他们投降过,人们会觉得他们不会是什么好人,好人怎么会投降呢?但当我们看后来的历史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在此后终其一生都投身于在民族的事业上,这里面没有一个叛徒,每一个人做人都响当当。但响当当的人当年怎么会投降?最后才明白其实当时如果他们都拼死了对国家未必是好事,因为中国就这么一批明白世界是怎么回事的人。他们都拼死了,中国还要再培养一批人来,中国的建设要过多少年才可以重新开始。


晚清自强运动是与世界接轨的尝试


萨苏:我们不要纠结于北洋水师这支舰队最后覆灭这一点,而要看它存在的时候是什么意义。现在在英国纽卡斯尔,你如果去喝咖啡,还可以点一首歌:《中国水手在纽卡斯尔》。这就是1881年这些北洋水师官兵去了以后,当地一个诗人留下的。歌词大意讲“有200多中国人到了纽卡斯尔,他们都是橄榄色的面孔,细长的眼睛,我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脑袋后面多一条辫子。这些中国人在街上走来走去,我们找他说话,说话也说不明白,这些中国人都是从大国来的,他们用的名片比我们大七八倍(当时英国人用名片,中国人用名帖)。”最后一句很幽默,“中国人你在街头左顾右盼,你是想买东西你还是想找姑娘。”


这些中国人去英国的时候带着枪。按照英国的法律不可以带枪到英国,但是英国批准了修改法令允许中国人带枪。原因是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说,我们应该鼓励中国人到我们这来,不管他是带枪的还是不带枪的,他们需要了解世界是怎么运行的,这是一个很有胸怀的宣言。他宣布了一个文明在接纳中国。当时的15年前,英国人刚刚烧掉圆明园,刚把咸丰皇帝逼死,这些中国人就勇敢走向英国,带着满腔的善意开始认真学习,掌握了全部的英语口令,三个月之后他们自己驾驶着两条巡洋舰开回了祖国。回国时他们把一面旗帜留在了纽卡斯尔。这面旗帜现在还保存在格林威治海事研究所的展览馆里。


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很感动的一幕:中国人伸出手触摸世界的手,而世界也伸出手和中国相握。我对北洋水师或者当时的自强运动的理解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自强,而且是一个民族试图建一座桥和世界相连的尝试。当他们回到中国的时候,他们也在努力改变中国,只不过当时发生了甲午战争,这个梦想最终破灭了。尽管如此,我对甲午战争的理解是这样的,两个小孩在奔跑,他们都在学习。一个小孩是日本,他穿着短裤跑赢了,一个小孩是中国,他穿着长袍马褂磕磕绊绊跑输了。我们总结的经验是:不是我们跑错了,跑是对的,错就错在我们跑得太慢。直到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我想看到的并不只是我们的失败,更是我们的祖先的变革的勇气和精神。


反思甲午战争应该超越战败的结局


祝勇:萨苏讲的我们如何看待甲午战争结局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我从小看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的《甲午风云》,邓世昌驾驶的“致远号”准备撞沉“吉野号”,众志成城非常壮烈,最后却没有撞成,被“吉野号”一发鱼雷击中最后沉没。这个悲壮的结局在很多年当中主宰着我们对甲午战争的认识。


120年后回顾这场战争的时候,我们还是沉重的心态面对。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以泪洗面”。“以泪洗面”也没有用。我们可以看一下日本是怎么对待战败的。我去日本的第一站是下田,下田是一个非常小的沿海港口小镇,是“黑船事件”之后最早开国的地方。我为什么要在5月16日赶到下田?因为这一天是日本黑船祭,也叫黑船节。日本每年5月16日都举办这个节日来纪念“黑船事件”,相当于广东纪念虎门硝烟。到了下田我特别震惊的是当天整个下田市居然是一片欢天喜地的情绪,就跟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到处贴满了黑船祭的标语,还有各种招贴、小册子。当天我入住的酒店就叫黑船酒店,下田的很多场合都用“黑船”做广告。晚上夜幕降临,他们在街巷上搞起了街边音乐会。国内外的观光游客都到这来欣赏音乐会。他们脸上洋溢的是欢乐、自豪的情绪,丝毫看不到战败的情绪。日本人把“黑船事件”当成是美国人或者说西方列强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国家能够立即转型,向西方学习。他们认为“黑船事件”是强国的开始,强国恰恰是因为美国人的到来。日本这样的心态,信奉的是这样的逻辑,跟中国人完全不同。如果是换成中国人会怎么纪念?我们肯定是拉一个大幅的标语,写上比如“莫忘国耻,振兴中华”等等,情绪特别沉重。


今天反思甲午海战失利的时候,我们应当不再纠结于战争最后的败局。今天中国人更应当超越结果,去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如何与日本相处。我们得到一些更深的东西,才能从失败中得到有益的教训。




腾讯思享会 2015-08-23 08:39:01

[新一篇] 【讀書】張維迎:成功的企業家有英雄主義精神

[舊一篇] 【甲午海戰120年】薩蘇:甲午戰爭是近代化日本打中世紀中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