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读物:《小顾聊绘画》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你知道的,网上他们管我叫做“万能的和菜头”,原因是我经常回答千奇百怪的问题。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你:


1、只回答自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

2、娴熟地使用搜索引擎,并且分析资料。

3、知识结构略微丰富一些。


这样一来,你回答出来的那些问题构成了你的公众形象。而与此同时,你所不能回答的海量问题构成了你个人的知识边界。这就像是黑纸上的白色小人儿,本质上还是它周边大量的黑色决定了它的轮廓。


谦虚毕,好累。

事实上我想说的是,我的知识结构比常人要丰富一些,但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短板,比如说艺术。原因并不复杂: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凡是和艺术沾边的东西都要花费额外的金钱,比如说颜料、画布,更不用说那些漂亮而昂贵的画册,以及延请教师的费用。对于成人来说,给一个小朋友置办全这么一套东西还未必知道他能否继续下去,远不如塞给他一根棍子,让他跑后山上去疯。


我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也不提供美育,美术课在小学就已经毕业,音乐课在初中完结,高中只有体育课,塞给你一个球,让你在操场上跑。大学里图书馆有充足的书籍,其中不乏艺术的入门书籍,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去主动看艺术类书籍,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早已经开始自修人体艺术了。


因为这种缺失,成人之后接触艺术总会有眩晕感。我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画作,那颗理科生淳朴的心灵都快被撕裂了。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盛大的撒谎,全世界参与的皇帝新装,如果我也承认那些扭曲的形体是艺术品,那么我会因为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而直堕十八层地狱,击穿地板继续向下。这怎么可能是艺术?


没有打开视网膜的人生,就有那么尴尬。


看到这里,你我都会承认得学一点艺术。于是,我们就双双进入了麻烦模式。从哪里开始?什么是正确的路径?我们可以抵达哪里?有什么标准?好吧,我拿棍子你拿球,大家各自闪人,恢复出厂模式好了。


学校教育把我们培养成为解决问题的工程师,或者为领导安排日程按照程序操作的文员,但艺术不是个问题,艺术也不是填空,它根本不就构成一个理解的对象,因为它没有正确答案。不存在《艺术300问》或者《吉米多维奇艺术题集》这样的东西,可以让你通过练习和思考,获得某种审美上的认证。它需要的是感悟。


你读了所有关于印象派的百度百科,买了所有的相关艺术评论,艺术史分析,总体上的效用基本等于零。它们全部加起来,可能不如你在某个冬日黄昏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奔行,偶然瞥见单面煎的落日正在缓缓落下。在那一瞬间,你突然发现光影在快速变动,根本没有什么形体,只是光影和光影的变化。然后你想起了那些模模糊糊的画,居然觉得有些感动。


或者是夏日午后,你失了恋,和老婆吵了架,你来到社区公园的池塘边抽闷烟,凝视着池水怀念你的初恋。你看见你的初恋穿着白衬衣,一次又一次向你跑过来,阳光撒在她的脸上,撒在她的白衬衣上,明晃晃地反射着日光。你终于忍受不了,眨了一下眼睛。奇怪的是,你视网膜上的白色光斑突然变成了紫色,你在池塘水面的白色反光里发现了紫色,然后,你想起了那些画里莫名其妙的紫色颜料斑点。烟烧了你的手指。


感悟的坏处就在于,我们不可能想感悟就能感悟。


我们对什么事物最容易发生感悟?我们感兴趣的事。我们长时间极度投入地观察自己的男神/女神,于是终有一天会有清净圆满的感悟从心底升起:他/她对我没一毛钱兴趣,彼此如同两道光交错而过,纤尘不动。


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是兴趣本身。在这疲惫生活之中,需要先激发自己对美的兴趣。努力回忆起学习过程中的快乐,那种多年前豁然贯通,或者眼界大开时的喜悦之情,而不是想起习题集和加班一样的晚自习。让学习变得有趣,这是终有成就的不二法门。


所以,我向你推荐《小顾聊绘画》,它的内容未必是正确的,但是足够有趣。你可以在这个链接里先试读一下,最好用电脑:


http://t.cn/zRafGL9


世界上也许没有人会像我这样推荐一本书吧?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莫奈《睡莲》


后记:


如果你看完《小顾聊绘画》之后,觉得读的时候很开心,关上书却觉得脑子被洗过一样,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恭喜你,你正确地阅读了这套书。种子已经种下,耐心等待它萌芽吧。如果你能清晰地记得书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条名人轶事,而且发现有相当多的错误,那么很遗憾,你是在和Google较劲,未来你会被AI所击败。



槽边往事 2015-08-23 08:45:13

[新一篇] 三毛成名作:沙漠中的飯店

[舊一篇] 【思想聚焦】千年傳統VS同志人權: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