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机制会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市场的供求信息反馈到高等学校,推动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调整学科和产品开发计划,以满足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需求。市场和高校的这种联系,在市场经济体系发育过程中亦越来越成熟。这就要求高校要在竞争机制下求生存、求发展,通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办学效益,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所以说,市场机制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的导向作用是强有力的。
  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市场导向又使办学思想、办学模式、人才标准发生了变化。一校多制,产、学、研结合,联合办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已见成效。其中,服务于市场的财经、科技、外语人才供不应求,尤其开放型、攻关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备受青睐。因此,在转变高校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审定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还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人事制度改革(聘任制、合同制、工资总额包干等),后勤管理制度改革(承包制、服务社会化等),以及校办产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均与之相关。物质利益导向已是制订管理制度的根据之一。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再也不能固守陈旧的办学方法了,变革已势在必行。
      二
  高等教育对市场导向的反应,并不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然而,教育基本规律决定高等教育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服务,又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制约。受其制约是前提,为其服务是方向。这同样是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两个基本点。当前我们关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导向作用在教育界的反应,其实就是教育的外部规律的作用。所以,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把握好这条规律。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规律,因而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1.没有摆正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或者不考虑社会需求,或者忽视自身条件。在办学方针上,表现为急躁冒进,具体表现为不顾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盲目升级,追求高层次,以致力不从心,造成办学条件恶化。在供求关系上,出现某些基础性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在学科建设上,科系重复,结构性陈旧现象严重,学科水平得不到提高。
  2.从为社会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服务这个基本点看,实际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一是由于通才与专才、基础与应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研究生与本科生、本科生与专科生等方面的层次比例调整不当,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二是由于我们培养的人才高分低能,脱离实际,不受社会欢迎。这样,也不能说我们已经把握好了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教育的内在的要求。所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指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德、智、体、美诸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1.关于德育。德育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教育的社会主义内容。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在当前市场利益驱动及支配下,社会上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与道德教育宗旨存在矛盾,因此德育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服务于教育基本规律。同时研究、遵循德育自身规律,诸如行为和情感的对立统一等等,以提高教育效果。
  2.关于智育。智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中心。智育必须遵循认识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相互联系的规律。由此而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智力开发在高等教育中尤其重要,智育应把“授业”与“解惑”结合起来。高等学校高年级教学应以“解惑”为主,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其创造性。这种启发式教育又必须从学生个性出发,可见智力开发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智育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不能引入市场竞争的某些原则(保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使用间谍手段等)。智育规律应服从于教育的基本规律。
  3.关于体育。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4.关于美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美育与德、智、体三方面教育不同,一般不必建立独立教学系统,美育可寓于德、智、体之中。德育中的心灵美、高尚情操,智育的美学观念,体育中的健美观都是美育内容。直接的美育(音乐、美术教育)可以在课余进行。美育教学活动也要服从于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教育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作用和机制,又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必须协调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搞好高教改革。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办学的意识和能力。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能满足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国情,要求我们立足现有的条件深化高教改革,办好一些高校,注重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也就是为了更好地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服务。对高等教育来说,最积极的办法是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壮大自身力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的领导者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在高教体制改革中,增强自主办学意识和能力,主动练好内功,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壮大自己。
  2.处理好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关系,把发展战略和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统一起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有八条,这些都体现了改革和发展与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符合当前的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是实事求是的。作为高校,尤其是领导层,必须从国情和本地区、本校实际出发,规划学校的建设,不脱离教育的基本规律去实施本校的改革和发展战略。
  3.遵循教学规律,搞好学科建设。当前,由于市场导向作用非常有力,迫使一些学校仓促调整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内容。这种调整有的缺乏科学的论证,不符合本、专科大学生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要求,不符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梯度加深的原则,结果会导致课程不稳定,教材不稳定,教学环节前后颠倒或不连贯,教学的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可以说,这种作法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调整专业应按国家调整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来进行:
  1.体现科学性,符合学科发展及教育教学规律,专业的划分要有明确的主干学科体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
  2.加强适应性,从过去强调“专业对口”转为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
  3.统筹规划,面向未来,能够适应下一世纪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强调在调整合并原有专业目录的同时,展望未来,积极更新专业内容,增设新兴专业;
  4.具有可操作性,专业的拓宽,既要加快步伐,又要立足实际,分步实施;目录的调整要与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及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大体上顾及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不同要求,力求使专业目录对不同类型高校,都有具体可操作性。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35~36G4高等教育周广慧19981998(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工学院) 作者:齐齐哈尔社会科学35~36G4高等教育周广慧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2:01:21

[新一篇] 高舉旗幟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舊一篇] 高校圖書館文庫發展之路探析  ——兼論中國人民大學文庫建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