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加快新闻出版业信息化建设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其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信息化、经济知识化、产业科技化、商务电子化、市场全球化。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是其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过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则是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我国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十分重视,极为关注。小平同志为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令人鼓舞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正在成功地把小平同志确定的发展战略逐步变为现实。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就此,江泽民同志在去年一年内就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党中央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以“211工程”和“面向21 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发展战略,建设以“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与知识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和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和技术传播系统以及知识和技术应用系统。这些都与新闻出版工作密切相关。面临新的形势,新闻出版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
      二、信息化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知识经济既是高科技经济,也是信息化经济,信息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贮存、传输、应用的过程。信息化在技术实现形式上就是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信息产业本身作为一种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空前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有一种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发展得如此之快,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Internet的发明及其速度惊人的国际化、大众化,正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空前深刻的传播革命。互联网对整个社会,从超级跨国企业的发展战略策划到普通平民的工作学习生活,正在发生着不可阻挡的影响和作用。25年前,全球仅有计算机5万台,1998 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1.5亿台;而全世界因特网的使用者已超过7000万, 预计到2001年将达到3亿。有人估计,21 世纪初全球信息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
  1998年是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一年。1997年,我国有29.9万台计算机上网,上网用户为62万户,全球互联网(WWW 网)站点数量为1500个。截至1998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已达74.7万台,上网用户达到210万户,全球互联网站点数量为5300个。 计算机用户和因特网用户的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自1997年4 月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少行业和政府部门已经实现办公网络化。我国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新闻出版署为第一批政府上网的部门。今年1 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读了《政府上网工程倡议书》,并开启了“政府上网工程”的主站点,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已开始全面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目标是: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在网络上建立站点,到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省级政府建立站点,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为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电子化政府和中国步入网络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给出版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信息传播技术,对世界的出版业的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新闻出版工作者必须去思考,而且必须思考清楚的问题。
  据调查,1997年美国网上企业信息产品及服务销售总收入为367. 5亿美元,主要来自订阅(290亿)、商业贸易(70.8亿)和广告(5.9亿)。据专家估计,到2002年网上的广告收入将达到8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近14倍,网上贸易将达到380亿,增长5倍多。这种发展前景的确十分诱人。那么,哪些产品最适合在网上经营呢?专家认为,网上经营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商品品种繁多,选择性很大;二是可以用文字和图片展示该产品;三是其价值必须大大高于邮寄费用。据此,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分别被排在第四、五、六位。图书被称为“网上零售的先驱及领头人”,音像制品前景看好。出版社上网已成为近年来美国书业的一种明显趋势,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目前又开始向网上出版拓展。据称,“网上出版将成为21世纪的书业主流”。网上出版最值得注意的新动态是电子书。近年来在美国加州硅谷地区有不少公司在研制电子阅读器以及相关的出版系统,电子书已于去年上市,正以它强劲的竞争优势独领风骚。电子书对于未来出版业的影响,不仅在于它丰富了图书载体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目前的图书出版手段。世界书业界人士认为,尽管传统书籍仍然是今天图书出版的主流,但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跨入新世纪出版业的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由此可见,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出版业有其鲜明的特点:
  第一,出版业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出版业的重要职责,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传播过程如果没有出版作为手段,知识更新和知识积累如果没有出版这一有效系统的支持,知识所蕴藏的力量就不可能为人们所掌握,知识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个功能齐备、体系完善、技术先进、机制灵活、实力雄厚的现代出版业,是知识经济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出版业已由一种单纯的文化和社会支持系统,发展成为一种由新的经济形态所赋予的具有更加重要功能的知识产业。具体表现为:作为文化支持系统,为思想传播和文化繁荣提供有效途径;作为社会支持系统,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创新支持系统,为知识创新、知识生产提供思想资源;作为技术支持系统,为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提供有效手段;作为经济支持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而作为一种独立的产业,以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扩散和转化为依托,直接为社会创造和积累财富。这种转变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必然,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知识经济需要有发达的出版业,也必然带动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的发展也必将促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第二,出版业的领域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书、报、刊以外,又出现了以磁、光、电为载体的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出版,如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网络图书以及电子书等,进一步拓展了出版业的领域。这些新型出版物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出版的内涵和形式,扩大了“出版家族”的阵容,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第三,编辑平台得到极大改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编辑人员可以对文稿进行得心应手的编辑加工,在图案构思、版式设计和颜色选配上做到“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想”,极大地拓宽了文稿处理、编辑加工、艺术设计和艺术创造的空间。与此同时,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络绎不绝地传到全新的编辑平台,使编辑人员得以直接同作者、读者、售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及时获得选题策划、图书编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反馈信息。编辑平台的改善,极大地开阔了编辑的思维视野,有利于出版物内容的扩展和质量的提高。
  第四,出版业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版业传统的编、印、发三大主要环节相脱离的格局将逐渐被打破,出版系统各个环节的生产和业务将在数字化技术的渗透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调整。一些出版环节的业务扩大、增加了,另一些出版环节的业务则更加专业化并改变运作方式。比如,在出版社和印刷企业之间的业务中,出版社的编辑概念有了新的内涵,由以前的单纯文稿处理到文稿处理与排版合二为一,原来分离的工作现在成了编辑环节的一部分。与此相应,排版业务将逐渐从印刷环节分离出来,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行的概念也将发生根本变化,比如网上出版就不再需要专门的发行机构。
  第五,网络书店正在使发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图书销售具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特点:一是市场宽广,打破了售书者同购书者之间的时空界限,网络书店成了真正的国际书店;二是便当快捷,在办公室或家里操作键盘,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想要购买的图书;三是节省费用,网络销售减少了库存,减少了转运、仓储、人员等费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四是品种丰富,由于不受仓储容量限制,经营的图书品种是传统书店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五是信息灵通,根据网上反馈的各种信息,可以随时调整图书品种和数量。网络销售潜藏着极大的商机。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创办于1994年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年销售额上10亿美元,资产总值达59亿美元,1998年股票增长966%,股票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这一书店1998年经营图书品种达300多万种,顾客总数达450万,最多一天发货码洋达600万美元。对传统书店来说, 这种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是无法想象的。在中国,网上书店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据报道,北京图书大厦今年 3月9 日已开通网上书店,初有成效。科利华软件集团拟于年内开通自己的网上书店。中国出版外贸公司的网上书店也已取得良好效果。中国出版发行业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四、利用信息化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而且现在的发展势头也很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我们今天的发展主要是建筑在教材教辅的基础上的,而这个基础是不牢固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材教辅的需求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此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将对今后出版业的发展潜伏着威胁。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的出版手段与目前所能提供的技术条件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多数出版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组稿、编辑、装帧设计、市场调查、营销促销等工作,有相当多的人还不会使用电脑。这里有客观条件问题,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缺乏一种意识。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出版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潜在因素。另一方面,高科技使出版内涵大大扩展了,但在新的领域包括电子书、网上出版等,我们与世界出版大国相比,差距仍很大,我们要有这种紧迫感。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出版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保证党和国家对社会基本舆论的总体把握,为保证社会政治稳定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因此,加强管理,在新闻出版工作的全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出版活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管理对象也越来越复杂。要做好管理工作,除了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外,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比如,我们正在进行印刷企业的整顿,全国18万家印刷企业重新登记后,把18万份表格送上来,如果不进行计算机处理,就很难利用这次重新登记的成果。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这个先进的工具,为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服务。
      五、把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面对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国出版业作出了比较敏捷、积极的反应。进入90年代初以来,一些省市已经在着手进行新闻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1997年12月,新闻出版署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并确定了“金版工程”的近期建设目标。会议同时提出了1998年全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可以说,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发生了三个转变,即从一般性工作到战略性任务的转变,从自发分散进行到统筹规划的转变,从局部使用到全面普及的转变。这三个转变使我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未来的出版业必定是高技术产业。中国的出版业一定要未雨绸缪,跟上时代的步伐,把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惟此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六、当前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一)继续抓好网络建设
  1.全面完成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是“金版工程”的骨干工程,通过1998年的准备和建设,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技术标准、数据规范和应用软件技术水平均已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基础。1999年的任务是,8 月底前同步实现系统运行。届时,各省新闻出版局都将以远程通讯模式与新闻出版署联通并传输数据。
  2.组织好出版生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金版工程”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工程。抓好各出版环节、各出版生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金版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出版环节、各出版生产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的自然延伸和资源基础。要真正发挥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必须抓好各出版环节信息源头的建设工作。编、印、发、供等出版环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一定要符合行业规范和数据标准,以便顺利与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流。
  3.配合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公众信息网站。在建设好“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的基础上,要着手公众平台的建设,以便将新闻出版领域的各类信息公之于众,服务于全社会。公众信息网的建设,无论是信息基础,还是技术基础,都与全国新闻出版管理信息网络密切相关,没有后者建设的技术储备,前者的建设质量、效率均会受到较大影响;没有后者的各类管理、生产信息,前者的信息发布和更新就难以有效进行。
    (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1.信息资源开发是技术开发的深化。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信息化建设的整个工作来说,完成了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只是具备了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条件和手段,要取得实际效益,还必须下大力气组织和规范信息。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规范、利用,直接关系到网络效益的发挥,是一项比硬件、软件配置更为重要、更为经常、更为复杂、更为艰苦的工作。
  2.抓好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建设。各省市区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编、印、发和报刊管理业务中,要着眼于规范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业务信息量化程度的难易和数据量的大小,以省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规范为基础,分步制订出各业务数据库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步骤。
  3.做好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现行新闻出版业务信息随着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会不断调整和修改,全国新闻出版的各大数据库和各省市区的业务数据库也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新闻出版业带来的效能。各省市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在组织上和资源上予以重视并组织实施。
    (三)切实做好应用工作
  1.网络应用是网络建设的根本目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提高新闻出版队伍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把发挥信息资源在新闻出版业的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建设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建设和应用互相促进,建设为应用创造条件,应用为建设提供动力。
  2.从工作要求上抓好网络的应用。要通过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将日常工作和有关业务逐步转移到计算机工作环境上来,通过应用提高计算机使用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逐步改进和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抓好应用前的技术培训工作。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新闻出版业。干部职工科学技术素养的高低和适应高科技工作环境的能力,与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要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在抓好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抓好普及性的培训工作。
  4.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有许多新的规范需要遵守,有许多新的制度需要建立。要加强对国家有关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政策法规的学习,切实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出版保密工作。要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本行业、本部门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使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网络运行的高效、规范、安全。
  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是20世纪送给21世纪最重要、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只有持有这份礼物的人,才可能拥有通向21世纪的通行证。在出版业日益成为高科技产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创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中国出版业新的辉煌。
  
  
  
中国出版京5~8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石峰19991999 作者:中国出版京5~8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石峰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2:01:01

[新一篇] 近十年來曾國藩洋務思想和洋務活動研究概述

[舊一篇] 透視政治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流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