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注:本文曾在现代汉语配价语法讨论会(1995.12,北京)上宣读,会后作了删略、修改。)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1 汉语动词的分类
  动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动词的次分类对句子的结构类型有很强的制约。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都非常重视探讨动词的分类对语法体系的影响。
  马建忠(1898)的动词分类是以意义标准为主进行的,为动词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在后来的语法研究当中,立意于传统语法的动词分类主要是根据意义,有分三类的,七类的,九类的,十五类的。(范晓等1987)立意于描写语法的动词分类则主要是根据句法分布,如分为带宾动词和不带宾动词,带宾动词的下位类别再分出体宾动词、谓宾动词、带小句动词。八十年代以后,汉语学界尝试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给动词分类,得出±述人动词,±可控动词,±自主动词等。(马庆株1988,袁毓林1992)在各种动词分类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引人注目,这就是朱德熙(1978)首先在汉语研究中使用的“向”分类法,也叫配价分类法。以上方法可分别概括为意义法、分布法、特征法、配价法。
    1.2 配价和动词中心说
  “配价”(valency)的概念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Tesniere)提出来的。按照配价语法的观点,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connexion)。 从结构关联的立场出发,在词与词之间建立起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由位居上项的支配词与位居下项的从属词组成,其规则是“支配词控制或支配从属词”,由此形成的配价语法是一个以关联为核心概念的结构层次体系。(冯志伟1983,杨宁1990,沈阳等1995)
  在这样一种语法体系中,动词结占据着中心地位,而动词又是动词结的中心,是动词句的支配成分,人物语和情景语是动词的直接从属成分。如果将动词比作一个带钩的原子,那么,动词所能钩住(支配)的人物语的数目就是该动词的配价。可见,配价语法是主张动词中心说的,因为动词是最高的支配成分,它支配其他的人物语和情景语,本身并不受其他成分支配。
  按照Miller(1985)的分析,主张动词中心说有几方面的理由。第一,在大多数语言里, 动词是构成句子的特征性成分(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没有动词往往不能构成句子(少量名词句例外)。第二,在大多数语言里,动词本身即可成为一个合标准的句子(a respectable sentence)。第三,可以从动词推断(predict)出句子中其他成分和成分的形态表现。第四,从语义平面上说,动词表示的是动作或者状态, 名词表示的是与动作或者状态相伴随的参与者(participant)、动作或者状态预设(presuppose)参与者的存在。
  虽然动词中心说的理据还不能说是很充分,但以动词为中心来解释语法结构有较大的优越性,已为许多语法学者在实际研究中所采用。在汉语语法学界,近些年来,对动词的研究最为集中,“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句子的核心是动词,句法研究的关键也往往在动词上。”(陆俭明1993)“动词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第一号重要课题,也是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动词研究得好不好,透不透,对整个语法体系的建立,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胡裕树等1995)
    1.3 动词的情状分类
  动词的情状类型可以作为动词分类的一种角度。情状指的是事物存在的状态和方式,如是静止状态还是活动状态,是持续方式还是瞬间方式,是含有结果的意义还是不包含结果的意义,等等。动词的情状类型是着眼于动词语义作出的分类。现代汉语的动词首先可分出表示静态意义的和表示动态意义的两类。在表示动态意义的动词中,又可以分出表示动作意义和表示结果意义的两类。接下来还可以分出表示瞬间动作意义和表示持续动作意义的动词等下位类别。(戴耀晶1995)
  从语义平面来说,一个完整的动态事件由动作和动作的参与者组成,动作是中心,支配参与者;参与者环绕动作,受动作支配。从句法平面来说,动作的概念往往由动作动词来体现,而参与者的概念往往由名词来体现。于是,语义平面上一个动态事件中动作支配参与者的观念对应到句法平面上,就体现为一个动态句子中动作动词支配参与者名词。这样就可以根据动作类动词所支配的名词数目来给动词分类。
    1.4 动作类动词
  动作类动词是一个情状意义概念,动作指的是该类动词具有动态性质,表现为含移动或变化之类的非均质特征。典型的动作动词是指人的动作动词,带有[可控]的语义特征,例如“坐、吃、给”等。动作类一价动词的含义是指该类动词在句子结构中可以支配一个名词成分,例如“小王坐”(坐:小王)。动作类二价动词的含义是指该类动词在句子结构中可以支配两个名词成分,例如“小王吃饭”(吃:小王、饭)。动作类三价动词是指该类动词在句子结构中可以支配三个名词成分,例如“小王给弟弟一本书”(给:小王、弟弟、一本书)。动作类动词是动词的主体,占动词总数一半以上。为了从句法上确定动作类动词,需要采用一定的鉴定方法,例如设定一组句法结构框架进行测试,能进入框架的就是动作类动词。
    1.5 可选择的分类思路
  研究动作类动词,应该先确立标准把动作类动词与其他类别的动词区别开来。可以有三种方法。
  一是运用“内省测试法”。根据说汉语的本族人语感来判断哪些动词表示的是“动作”,哪些不是。这样可以得到最典型的动作动词,如“拔、插、吃、打、丢、裹、搂、挪、爬、跑、塞、抬、挑、洗、写、追、抓”等。但是,对有些动词用内省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语感,如“相信、希望、恨”和“忘记、遗失、病”等。
  二是运用“框架测试法”。即设定一个或一组句法框架,能进入该框架的就是动作动词,否则就不是。例如可以设定下列框架:
  (1)a.去V(去写吧)  b.别V(别写)  c.VV(写写)
     d.在V(在写)   e.用NV(用笔写) f.V了N(写了信)用这些框架测试得出的动作类动词有较强的说服力。不过这种方法用于建立动作动词的类可能会与用内省测试法得出的结果有所不同。例如动词“晒”语感上似乎没有动作义,但可以进入上述六个框架,应看作动作动词;动词“忘记”可以进入至少两个框架,是否也要看作动作动词?如:
  (2)去晒吧  别晒  晒晒  在晒  用竹竿晒  晒了衣服
  (3)*去忘记吧 别忘记 *忘记忘记 ?在忘记 *用心忘记  忘记了东西
  三是运用“典型类推法”。即选择一个典型的动作动词例如“吃”,详细调查描写该动词的各种用法,得出这个典型动词的分布环境和相应的语义特征,然后进行类比推演。凡是与该动词的分布和语义特征类同的都是动作动词,否则是另一类动词。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类较为可靠,但是,从理论上说,语言中不存在两个句法语义特征完全等同的词,如“吃饭”和“煮饭”带的是同样的宾语,前一个“饭”在语义上是动作“吃”的受事,后一个“饭”在语义上则是动作“煮”的结果。需要在哪一个层级上进行抽象的类的概括,要根据研究的目的来决定,例如,为教学语法设计的分类,层级可以简单一些,因为语言使用者具有一定的语法补充能力;为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而设计的分类,则相对复杂一些,每个层次上都要有硬性标准;为语法理论研究而建立的类,则致力于追求认知的完整无缺和科学表达的尽善尽美。
    1.6 本文的做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的动作类二价动词。理论上遵照配价语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从动词中心说的角度展开,分类的着眼点是情状类型,研究思路上综合运用内省法、框架测试法和典型类推法,以框架测试法为主。
      2 动作类二价动词的得出
    2.1 动作类二价动词的测试框架
  把动作类二价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步工作是通过相对可验证的句法形式从所有动词中将动作类二价动词确认出来。具体的思考和操作过程是:
  首先,从“动作”这一特征出发,选择祈使句式作为判断动作动词的第一项参数,因为祈使句式的语义条件正是要求或劝阻对方实施某动作。由第一项参数形成一个句法框架:“V(祈使句式)”。例如:
  (4)吃(饭) 背(书) 抄(课文) 念(信) 修(车) 追(他)
  其次,再增加语义表示显性“移动”特征的趋向动词“去”作为第二项参数,在句法位置上将它置于被测试的动词前面以凸显[动作]这一语义特征。由这两项参数,形成一个句法框架:“去V (祈使句式)”。例如:
  (5)去办 去唱 去打 去登记 去分析 去观察 去进攻  去汇报 去联系
  由于“祈使”和“移动”这两项参数的限制,能进入这一测试框架的动作动词往往是具有[可控]语义特征的自主动词。不过,“去V (祈使句式)”这个框架只可用来确定动作类动词,要确定动作类的“二价”动词,还必须增加新的参数。
  再次,从“二价”这一特征考虑,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增加“N[,1]”和“N[,2]”两个名词作为新的参数。 得到测试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句法框架句型一。即:
  (6)句型一:N[,1]+去V+N[,2](你去吃这碗饭)。例如:
  (7)a.你去拔几个萝卜。      f.你去熬一碗汤。
     b.你去采购器材。       g.你去布置教室。
     c.你去翻译这篇刚发表的文章。 h.你去登记阿芳的号码。
     d.你去汇报会议的情况。    i.你去管理菜场。
     e.你去考验李刚的耐心。    j. 你去计算这道复杂的数学题。
  在句型一的基础上加否定词“别”,可以得到对应的表示否定祈使的句法框架句型二。即:
  (8)句型二:N[,1]+别去V+N[,2](你别去吃这碗饭)。例如:
  (9)a.你别去利用小张。     g.你别去骂人家的祖宗。
     b.你别去拧那把锁。     h.你别去破坏会场的秩序。
     c.你别去敲诈公司的钱财。  i.你别去染头发。
     d.你别去搜集李主任的材料。j.你别去挑选新的守门员。
     e.你别去维持那个家。    k.你别去陷害汪家父子。
     f.你别去摇这根柱子。    l.你别去照顾姐姐的面子。
    2.2 对测试框架的说明
  以句型一和/或句型二为句法测试框架,可以初步得出现代汉语中的动作类二价动词。不过,对这项测试的具体操作还需要作几点补充说明。
  (一)多数动作类二价动词能同时进入两种句型。如“安[,1]、搬、参加、代理、反对、关、核对、监督、看、冒充、拿、拍、欺负、惹、射、提醒、喂、修理、应付、指挥”等。少数动作类二价动词由于词义的限制,通常只能进入其中一种句型。试比较:
  (10)  句型一            句型二
  a1.[?]你去损害他的名誉。    a2.你别去损害他的名誉。
  b1.[?]你去抬举小王。      b2.你别去抬举小王。
  c1.[?]你去迷信鬼神。      c2.你别去迷信鬼神。
  d1.[?]你去奉承上司。      d2.你别去奉承上司。
  e1.[?]你去捏造事实。      e2.你别去捏造事实。
  上述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情况下用否定格式的句型二,词义色彩上都含贬义。只有在较为特殊的场合,为了造成某种修辞效果,才会使用肯定格式的句型一。
  (二)在用句型一或句型二对动词进行测试中,我们观察到下面一类句子:
  (11)a.你去给小陈。     g.你别去请教刘师傅。
     b.你去告诉妈妈。    h.你别去赞助他们。
     c.你去赔三万块钱。   i.你别去提示这道题的答案。
     d.你去盘问这条线索。  j.你别去还那笔旧账。
     e.你去送一朵玫瑰花。  k.你别去答应那些生意。
     f.你去通知这件事。   l.你别去分派具体任务。
  对上述句子分别进行延伸扩充,增加N[,3], 可建立如下句法框架,即句型三和句型四:
  (12)句型三:N[,1]+去V+N[,2]+N[,3]  句型四:N[,1] +别去V+N[,2]+N[,3]
  (13)a.你去给小陈两个梨。  g.你别去请教刘师傅这种问题。
     b.你去告诉妈妈这件事。 h.你别去赞助他们那么多钱。
     c.你去赔公司三万块钱。 i.你别去提示同学这道题的答案。
     d.你去盘问犯人这条线索。j.你别去还老五哥那笔旧账。
     e.你去送小娟一朵玫瑰花。k.你别去答应伯母那些生意。
     f.你去通知王奶奶这件事。l.你别去分派欧阳倩具体任务。
  现代汉语中能进入句型三或句型四的是动作类三价动词,这类动词往往也能进入句型一或句型二(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形成隐略了一个配价成分的表层结构。隐略的配价成分有时是“N[,2]”, 有时是“N[,3]”。但是反过来则不成立,据测试观察, 能进入句型一或句型二的动词多数不能进入句型三或句型四,例如前面举到的“熬、拔、布置、采购、登记、翻译、管理、汇报、计算、考验、利用、骂、拧、破坏、敲诈、染、搜集、挑选、维持、陷害、摇、照顾”等动词都不能进入句型三或句型四。因此,在用句型一或句型二的句法框架界定二价动词时,可用句型三或句型四作为补充方法,将动作类三价动词确定出来,另行讨论。如果设句型一或句型二为P,设句型三或句型四为Q,则
  (14)动作类二价动词的界定公式是:P而且非Q
     动作类三价动词的界定公式是:P而且Q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动词含有多个义项,其中某些义项符合二价动词的句法框架,有些义项符合三价动词的句法框架,这类动词从配价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应该将不同的义项看作不同的动词,是“同形异价”现象。例如“送”只有一个形式,但有多个义项,形成如下的配价分布:
  (15)送:1.送给:小王送母校一批教学仪器。(送1 :三价动词)
       2.送别:小王送客人。   (送2:二价动词)
  (三)在用句型一或句型二对动词进行测试时,我们还观察到下面一类句子:
  (16)a.你去爬那座山峰。    e.你别去走这座独木桥。
     b.你去跑下边的自由市场。 f.你别去坐旁边这张椅子。
     c.你去游北京的昆明湖。  g.你别去睡木板床。
     d.你去住那家高级宾馆。  h.你别去站服装柜台。
  上述句子中的N[,2]在语义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它们都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位置。一般认为,充当价语的典型语义成分主要是施事、受事、与事,而方向、位置和时间、目标、源点等不是典型的语义成分,虽然它们在句子中也起重要作用,但基本上不用于回答“谁”或“什么”一类构成事件主体的事物性概念,只回答“哪里”或“何时”之类表示事件出现环境的时间、空间概念。因此,通常不把这类成分分析为确定动词配价数目的价语,而看作自由说明语。上述句子中的“爬、跑、游、住、走、坐、睡、站”仍然看作单价动词。
  将单价动词构成的“陈述句”同二价动词构成的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其间存在的差异。试比较:
  (17)句型五:N[,1]+V+N[,2](小王吃了那碗饭。即“SVO”结构)
  (18)    A               B
  a1.他们昨天住那家高级宾馆。 a2.他们昨天检查那家高级宾馆。
  b1.上次开会阿婆坐了这张椅子。b2.上次开会阿婆砸了这张椅子。
  c1.小时候我经常走这座独木桥。c2.小时候我经常修这座独木桥。
  d1.李阿姨整天站服装柜台。  d2.李阿姨整天打扫服装柜台。
  A组的句子通常可以变换为“在”字句, 但不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B组的句子通常不可以变换为“在”字句, 但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试比较:
  甲.变换为“在”字句(句型六:N[,1]+V+在N[,2]+方位词):
  (19)      A
  a1.他们昨天住在那家高级宾馆里。
  b1.上次开会阿婆坐在这张椅子上。
  c1.小时候我经常走在这座独木桥上。
  d1.李阿姨整天站在服装柜台旁。
          B
  a2.*他们昨天检查在那家高级宾馆里。
  b2.*上次开会阿婆砸在这张椅子上。
  c2.*小时候我经常修在这座独木桥上。
  d2.*李阿姨整天打扫在服装柜台旁。
  乙.变换为“把”字句(句型七:N[,1]+把N[,2]+V+C):
  (20)      A
  a1.*他们把那家高级宾馆住了三夜。
  b1.*上次开会阿婆把这张椅子坐了半天。
  c1.*小时候我把这座独木桥走了很多次。
  d1.*李阿姨把服装柜台站了三遍。
           B
  a2.他们把那家高级宾馆检查了一遍。
  b2.上次开会阿婆把这张椅子砸了半天。
  c2.小时候我把这座独木桥修了很多次。
  d2.李阿姨把服装柜台打扫了三遍。
  丙.变换为“被”字句(句型八:N[,2]+被N[,1]+V+C):
  (21)     A
  a1.*那家高级宾馆被他们住了三夜。
  b1.*上次开会这张椅子被阿婆坐了半天。
  c1.*小时候这座独木桥被我走了很多次。
  d1.*服装柜台被李阿姨站了三遍。
          B
  a2.那家高级宾馆被他们检查了一遍。
  b2.上次开会这张椅子被阿婆砸了半天。
  c2.小时候这座独木桥被我修了很多次。
  d2.服装柜台被李阿姨打扫了三遍。
  概括以上的分析,可以用下表反映动作类二价动词与部分可带“宾语”的动作类单价动词的区别:
动词 祈使句 N[,1]VN[,2] 在字句 把字句 被字句 N[,2]的语义一价动词  +    +     +   -   -   方位二价动词  +    +     -   +   +   事物
  需要说明的是,动作类单价动词同表示结果意义的补语组合为一个动补结构以后,有时候会出现“配价增值”,即成为二价动词性结构。例如单价动词“住”与补语成分“遍”组合为动补结构“住遍”以后,可以带两个表示事物语义的名词,并且可以出现在把字句和被字句当中。
  (22)a.李大海住遍了那里的高级宾馆。
     b.李大海把那里的高级宾馆住遍了。
     c.那里的高级宾馆被李大海住遍了。
    2.3 动作类二价动词词表
  通过句型一和句型二的句法框架测试,再加上具体操作时的几点补充,我们对《动词用法词典》所收的1328个常用动词进行了测试,得到动作类二价动词754个。动作类二价动词约占动词总数的57%。 (见附录“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词表”)
      3 动作类二价动词句中的成分移位分析
    3.1 基本句型
  上面用句型一、句型二以及其他一些补充句型得出现代汉语的动作类二价动词,下面我们对动作类二价动词构成的基本句型作移位分析。设定以二价动词前后各出现一个名词的语序作为基本句型,得到2.2 节里曾出现过的表示陈述意义的句型五:N[,1]+V+N[,2] (句例:小王吃了那碗饭)。在动作类二价动词构成的基本语序结构中,N[,1] 为施事(动作的发出者),N[,2]为受事(动作的接受者)。以动词V为中心,保持句型中各成分的语义关系基本不变,将N[,1]和N[,2]分别进行移位,可得到如下几种语序排列:
  (23)a.N[,2]+N[,1]+V了  那碗饭小王吃了。
     b.N[,2]+被N[,1]+V了 那碗饭被小王吃了。
     c.N[,1]+N[,2]+V了  小王那碗饭吃了。
     d.N[,1]+把N[,2]+V了 小王把那碗饭吃了。
     e.*V了+N[,1]+N[,2]  *吃了小王那碗饭。
     f.*V了+N[,2]+N[,1]  *吃了那碗饭小王。
    3.2 移位分析
  作移位变换a(那碗饭小王吃了):将N[,2]从动词后移到N[,1] 之前。移位后句子可成立,无标示移位的显性标记成分,现代汉语研究文献里通常称这种句型为主谓谓语句。在句法上,N[,2]远离动词, 一般是有指信息,但在语义上仍应分析为受动词支配。变换句式a 在实际言语中的使用对语境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常常要有后续句的支持。如:那碗饭小王吃了,小李没动。
  作移位变换b(那碗饭被小王吃了):将N[,2]从动词后移到N[,1]之前,且有标示移位的显性标记成分“被”,研究文献里通常称之为被字句,特点是受事成分是说话的起点,而且必须是有指信息,施事成分在句子的表层句法结构中受到一个施事成分标记“被”的支配,而不是直接受动词支配。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出现层次分离现象。 变换句式b在实际使用中对语境的依赖较少,可以独立成句。
  在连动句里(小王吃了那碗饭就走了),变换a和变换b似乎都不能成立,变换b受到的限制更明显。如:
  (24)a.?那碗饭小王吃了就走了。b.*那碗饭被小王吃了就走了。
  作移位变换c(小王那碗饭吃了):将N[,2]从动词后移到动词V 之前。移位后句子可成立,无标示移位的显性标记成分,研究文献里有的学者称这种句型为主谓谓语句,有的学者则称之为宾语提前句。这种句型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性,通常也要有后续句的支持。如:小王那碗饭吃了,这碗饭没动。
  作移位变换d(小王把那碗饭吃了):将N[,2] 从动词后移到动词V之前,同时有标示移位的显性标记成分“把”,构成所谓把字句。特点是突出句尾焦点成分“吃了”。在句法层次上N[,2] 受到一个受事成分标记“把”的支配,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出现层次分离。变换句式d 对语境的依赖性不强,可以独立成句。
  在连动句里,变换c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变换d能够成立。试比较:
  (25)c.?小王那碗饭吃了就走了。 d.小王把那碗饭吃了就走了。
  作移位变换e(*吃了小王那碗饭):将施事成分N[,1]移到动词V之后,句子不能成立。(如果把动词后的结构理解为“小王的那碗饭”,句子成立,不过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小王”成了“这碗饭”的领属成分,不再受动词支配了。)这一点二价动词与一价动词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单价动词句型施事名词可在动词之前,也可在动词之后。如:来了两个人。/两个人来了。
  作移位变换f(*吃了那碗饭小王):将施事成分N[,1] 移到动词后的受事成分N[,2]的后面,句子也不能成立。
    3.3 移位规则
  从上面对动作类二价动词构成的基本语序句型及其六种移位变换句型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两条规则:
  (26)规则一:受事成分“N[,2]”可以置于动词后面, 也可移位到动词前面。
     规则二:施事成分“N[,1]”只能置于动词前面, 不能移位到动词后面。
  这两条规则说明,在汉语句子中,二价动词前面的成分有多种配价可能,而动词后面的成分只有一种可能的配价。从配价的观点看,汉语是左分支句型复杂的语言。
  这两条规则可用于解释某些配价成分隐略所造成的结构歧义现象。例如二价动词的句子中如果只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可以形成两种句式:“甲.N+V”,“乙.V+N”。根据上述规则推断,甲式中居于动词左边的“N”有施事、受事两种可能,是一个歧义格式。 而乙式中居于动词右边的N只有受事一种可能,没有歧义。如“鸡不吃了”有歧义,“不吃鸡了”只有一种解释。
  现代汉语中动作类单价动词句型和三价动词句型中价语的位置规则与二价动词有不同的表现,大致情况是:
  单价动词:(一)N[,1]可以在动词之前;(二)N[,1]可以在动词之后。(A.小王在这儿坐着。B.这儿坐着一个小王。)
  三价动词:(一)N[,1]施事可以在动词之前, 不可以在动词之后;(二)N[,2]受事可以在动词之后,也可以在动词之前;(三)N[,3]与事可以在动词之后,也可以在动词之前;(四)N[,1]、N[,2]、N[,3]均在动词之前时,受事N[,2]居于首位。(这件事情小王我告诉了。)
      4 受事和结果的区分
  语义配价类型的区分及其在句法上的具体表现(验证),是配价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配价语法对语言现象是否有强解释力的关键所在。从上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动作类二价动词后面的价语不会是施事成分N[,1],而只有受事成分N[,2]一种可能。但出现在这一句法位置上的名词“N[,2]”的语义性质还有一些复杂的情况。试比较:
  (27)   A                B
  a1.小王吃了这碗面。      a2.小王煮了这碗面。
  b1.小王撕了一幅画。      b2.小王画了一幅画。
  c1.小王洗了两床被子。     c2.小王缝了两床被子。
  d1.小王看了三部爱情片。    d2.小王演了三部爱情片。
  e1.小王买了几套西装。     e2.小王做了几套西装。
  f1.小王拆了那个牛棚。     f2.小王搭了那个牛棚。
  运用“内省测试法”,从汉族说话人的语感上,可以分析出A 类句子中的N[,2](如“这碗面”)在动作(如“吃”)之前就存在,N[,2]接受动作的支配,在语义角色上可分析为受事。B 类句子的情况有所不同,句子中的N[,2] (如“这碗面”)在动作(如“煮”)之前并不存在,而是在动作之后出现,是动作产生的结果。在语义角色上分析为受事不很准确。可以通过对句子中位于二价动词后面的受事和结果进行一系列的平行结构变换来寻找二者在句法表现上的差异。例如:
  (28)   A                B
  a1.小王吃了这碗面。       a2.小王煮了这碗面。
  b1.这碗面小王吃了。       b2.?这碗面小王煮了。
  c1.这碗面被小王吃了。      c2.?这碗面被小王煮了。
  d1.小王这碗面吃了。       d2.?小王这碗面煮了。
  e1.小王把这碗面吃了。      e2.?小王把这碗面煮了。
  f1.小王把这碗面吃完了。     f2.?小王把这碗面煮完了。
  从上述各个对应句式的情况来看,二价动词句中的受事和结果有一定的差别,A组的句子说起来较为自然,B组的句子较为不自然,虽然也有相当的可懂度。不过,这种差别是怎么形成的,是动词V 小类的不同(但是“揉”:揉面粉—揉馒头),还是名词N[,2] 的性质差异(但是“信”:撕信—写信),或者是由于V与N[,2]的意义选择关系造成,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1998年第1期。
  附 录: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词表(按音序排列)
  安 安排 安慰 按 熬 拔 掰 摆 搬 办 办理 帮 帮助 绑 包 包围 保护 保卫 报复 报告 抱 抱怨 背 背(诵) 逼 比 闭 避 编 变 表达 表示 表演 表扬 拨 拨弄 剥削 驳斥 补 补充 布置 擦 猜 裁 采 采购 采取 踩 参观 参加 参考 藏 操心 操纵 测量 测验 插 查 拆 尝 缠唱 抄 抄写 炒 吵 扯 撤 称 称赞 成立 盛 乘 承担 承认 吃 冲 重复 抽 筹备 出 出版 除 锄 处罚 处理 穿传 串 闯 吹 凑 催 存 搓 搭 答应 答复 打 打击 打听 逮捕 戴 代表 代理 代替 耽误 担 担任 担心 当 挡 捣 捣乱 倒 登 登记 等 抵抗 递 点 惦记 调 调查 调动掉 钓 叠 盯 钉 顶 定 订 钉 丢 动 动员 冻 斗 斗争 逗 督促 读 堵 端 锻炼 堆 对 夺 躲 剁 发 发表 发动 发扬 发展 翻 翻译 反对 反抗 反映 犯 防守 访问 放 费 分 分裂 分配 分析 粉碎 缝 讽刺 奉承 否认 扶 负担 负责 改 改造 改正 盖 赶 感谢 干 搞 割 搁 跟 跟随 耕 攻击 鼓动 鼓励 雇 刮 挂 怪 关 关心 观察 管管理 贯彻广播 逛 规定 滚 裹 过 喊 号召 喝 核对 恨哄 呼吸 糊 花 划 画 划 化 怀疑 欢迎 换 恢复 回 回答 回忆 汇报 会 集合 挤 计较 计算 寄 记 记录 纪念继承 夹 加 驾驶 煎 监督 剪 检查 捡 见 建议 建筑 讲 浇 交 交换 交流 交涉 嚼 搅 缴 校对 教育 叫 接 接待 接洽 揭 揭发 揭露 节约 解 解放 解决 解散 解释 介绍 进 进攻 警告 敬 纠正 救 举 举行 拒绝 锯 卷 决定 掘 开 开除 开动 开辟 开展 看 砍 看 扛 考 考虑 考验 烤 靠近 磕 克服 啃 恐吓 控诉 控制 抠 扣 扣留 夸大 夸奖 扩充 捆 拉 拦 捞 理 利用 联合 联络 联系 炼 练 练习 量 晾 了解 领导 留 留心 搂 搂 抹 骂 埋卖 埋怨 冒 冒充 蒙蔽 迷信 描 描写 灭 命令 摸 磨 抹 磨 抹 拿 闹 撵 捻 碾 念 捏 捏造 拧 扭 弄 虐待挪 爬 拍 排 排除 排列 派 攀 判断 耪 抛 跑 泡 培养 配 捧 碰 批 批发 批判 批评 批准 披 劈 骗 拼 聘请 评论 泼 破 破坏 扑 铺 普及 沏 期望 欺负 欺骗 骑起 气 砌 掐 签 迁就 敲 敲诈 切 亲 强调 抢 强迫 请 清理 请求 庆祝 驱逐 取 劝 劝解 确定 染 让 绕 惹热 认 认识 扔 揉 撒 洒 塞 赛 散 散布 扫 杀 筛 晒 扇 删 商量 上 烧 捎 赊 设计 射 申请 审 审查 审问 生 生产 升 省 实践 实现 实行 拾 拾掇 使 使唤 使用 试试验 适应 收 收集 收拾 守 梳 输 熟悉 数 刷 摔率领 拴 涮 顺从 说 说服 说明 撕 松 搜查 搜集 算 算计 损害 锁 踏 抬 抬举 贪 贪污 摊 谈 谈论 弹 坦白探 探望 烫 掏 淘 讨 讨论 套 腾 剔 踢 提 提拔 体会 体谅 剃 替 替换 添 填 舔 挑 挑选 调 调剂 调解 挑 挑拨 跳 贴 听 停 通 捅 统一 偷 投 投降 透 透露突出 突击 涂 吐吐 团结 推 推动 推翻 推广 推荐 退 退还 褪 吞 脱 拖 拖延 托 驮 挖 挖苦 弯 完成 玩 挽救 威胁 违背 违反 维持 维护 委托 稳定 慰问 喂 闻 握侮辱 吸 吸引 洗 下 吓 吓唬 掀 羡慕 献 陷害 限制 相信 想 想念 响应 消除 消灭 笑 协商 协助 写 泄露 谢谢谢 欣赏 信 信任 修 修改 修理 绣 叙述 宣布 宣传 选 选举 选择 削弱 学 学习 寻找 训练 压 压迫 压制 轧腌 研究 演 掩盖 掩护 掩饰 咽 养 养活 邀请 摇 摇晃咬 要 依靠 依赖 移动 议论 引诱 隐藏 隐瞒 印 印刷 迎 接 影 响 应付 应用 拥抱 拥护 用 游 邮 预备 原谅怨 阅读 运 运输 运用 酝酿 扎 砸 栽 宰 赞美 糟蹋 凿 造 责备 增长 扎 铡 炸 炸 摘 沾 展开 蘸 占领 长招 招待 招呼 找 召集 召开 照 照顾 照料 折腾 折磨 镇压 征求 争夺 争论 争取 蒸 整顿 整理 证明 支持 支配支援 织 执行 指导 指点 指定 指挥 指望 治 治疗 制定制造 制止 种 主持 煮 注意 住 祝贺 抓 转 转移 转 赚 装 撞 追 追求 准备 捉 综合 总结 阻挡 阻止 组织 钻 琢磨 做 作
中国语文京3~12H1语言文字学戴耀晶19981998本文从配价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探索的思路是动词中心说的理论,具体的研究过程是将内省测试法与框架测试法结合分出动词的类;第二部分用两个凸现[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句型框架得出动作类二价动词,同时用其他几个补充句型区分开动作类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第三部分用成分移位方法探索动作类二价动词句型中价语的排列规则,认为汉语是左分支句型复杂的语言;第四部分简要分析作为价语的受事和结果在句法格式上的异同。戴耀晶,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433 作者:中国语文京3~12H1语言文字学戴耀晶19981998本文从配价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探索的思路是动词中心说的理论,具体的研究过程是将内省测试法与框架测试法结合分出动词的类;第二部分用两个凸现[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句型框架得出动作类二价动词,同时用其他几个补充句型区分开动作类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第三部分用成分移位方法探索动作类二价动词句型中价语的排列规则,认为汉语是左分支句型复杂的语言;第四部分简要分析作为价语的受事和结果在句法格式上的异同。

网载 2013-09-10 21:36:58

[新一篇] 現代漢字筆畫規范芻議

[舊一篇] 現代漢語句群研究概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