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探讨  ——以山西省50个贫困县为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 山西省贫困县的基本概况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组国开发[1994]5号文件, 确定山西省由国家扶持的贫困县有35个,分别是:右玉、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河曲、保德、偏关、神池、五寨、岢岚、静乐、繁峙、五台、娄烦、榆社、沁县、武乡、沁源、平顺、离石、中阳、方山、临县、兴县、石楼、柳林、岚县、大宁、永和、万荣、平陆、夏县、垣曲、闻喜。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精神和山西省实际,并参照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确定的标准,山西省又确定扶持的贫困县15个,分别是:代县、和顺、左权、交口、隰县、汾西、蒲县、安泽、古县、吉县、乡宁、浮山、壶关、陵川、沁水。[1]国家贫困县和省贫困县合计50个县。 占山西省总行政区县的近50%。
  山西省50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西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和东山农业综合开发区。[2]西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吕梁山以西, 北起雁同地区西北部的风沙区,南至晋西南黄土丘陵残垣区,西至黄河沿岸。该区是山西省集中连片的多灾低产区,也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该区内包括25个贫困县;另东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太行山区,北起恒山山区的广灵,南至中条山区的垣曲,区内包括16个贫困县,区内贫困县大多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贫困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农业人口素质低下,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贫困人口为了生存主要通过体力劳动从事最简单的开荒种田。区内的大多数贫困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很差,自然条件较为复杂,例如,位于东山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太行太岳中条山农业合开发亚区内,共计15个县,其中有9个属于国家贫困县,4个属于省级贫困县,贫困面积达86.67 %,该地区内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426.62元(1995年统计数据),贫困县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
      2.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问题
  2.1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恶劣
  据调查资料表明,到1995年底,山西省50个贫困县有381 万人仍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些贫困人口占到山西省农业总人口的16.9%,占到50个贫困县总人口的50%左右。据1994年统计数据调查表明,他们中间有20.5万人目前仍分散居住在3660个偏僻边远的山庄窝铺。50个贫困县中有1011个村庄不通电,7个乡不通公路,382个村不通机动车,97万人和17.3万头大牲畜吃水严重困难。59%的村庄不通电话,有1750个村庄没有卫生所,患有地方病(缺碘)的农业人口近500万人。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地方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另外在50个贫困县中小学尚有土窖洞教室3326间,危房4.9×104m2。缺课桌凳5.6万套,有3万多名儿童失学。从我们对吕梁地区几个贫困县的调查看到,1995年度初中招生人数只占小学毕业生人数的60—70%,也就是说在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平均只有65%左右,如果加上小学没毕业就缀学和没有上学的失学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比65%还要低。例如吕梁地区临县1995年小学毕业生人数12377人,初中招生数7533人,升学率60.86%。
  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党中央和山西省政府都很关心,每年都拿出大量的资金,从人力、物力上给予扶持,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改善,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但是,我们从调查中看到,这种脱贫基础很不稳定,因为在整个贫困地区“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解决吃饭问题成为该地区贫困人口长期的奋斗目标,因原有人口的粮食供应不能完全满足,再加上新增人口,解决的办法只能将宜林宜牧的草坡、森林开垦成农田,结果导致土壤沙化面积不断加大,水土流失程度不断加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本来就恶劣,这样一来使生存环境雪上加霜,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2.2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山西省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城市和经济中心,再加之高山深沟的阻隔使他们和外界缺少联系。他们祖祖辈辈住在与外界隔绝的世界里,内部形成了特定的“亚文化”,他们的行为规范受这种“亚文化”的支配。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模式之中。他们每年都按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并不感到自己生活方式落后,也不感到自己无文化、蠢昧无知,而仍然采用老祖辈几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的生产工具,如锄头、铁犁、扁担,通过牛拉人扛来完成整个农业生产的全部工序。由于农业技术长期不变,农业生产工具的落后(与现代农业生产相比),他们的农业生产率水平和收入水平都非常低下,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果实仅够自身和家人消费。在这种自然经济的传统农业模式下生活的贫困人口不可能具备商品生产的意识。他们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自身消费,由于他们不掌握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生产的技能,为了满足自身消费和家庭新增人口粮食的需求只能加大劳动量,通过更多开垦土地来实现。
  2.3贫困人口生育观念陈旧
  到目前为止,在山西省广大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对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还不能自觉主动去接受,早婚、早育、多生和不生儿子不罢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市),山西省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的省份之一,从1996年全国人口统计年鉴统计可看到,上海市1995年人口出生率为5.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山西省人口出生率为16.60‰,自然增长率为10.48‰。从上述的数据中可看出,两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人口出生率的差别造成的,而造成这种差别又和人口生育观念和人口对采取节育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两地间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的节育措施的方法有很大区别:上海市节育措施最主要的方法是宫内节育器,而山西省的广大贫困人口中的已婚妇女,在生育一胎后,大部分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据实地调查了解到,不避孕的原因是还想要第二个孩子,所以在山西广大农村目前普遍生两个孩子,一胎者占很小的比例。由于广大贫困人口对计划生育还不能自觉接受的情况下,对贫困人口育龄妇女生二胎后采取绝育的措施就成为计划生育干部首选的节育措施,也是目前广大贫困地区防止超生对农业人口中育龄妇女采用的迫不得已的最有效的方法。故山西省的女性绝育措施成为比率最高的节育措施的原因也在此。同时根据全国人口统计年鉴的资料,可看出越是贫困地区,女性绝育措施的比率越高,越是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占比例高的直辖市采取绝育的比率越低,而其它根据育龄妇女本人意愿采取多种防止受孕的措施比例明显增大。
      3 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3.1 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是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 改变贫困人口生产方式的最根本的途径
  虽然导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由于广大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加之多年来盲目的生产活动,加速了生存环境恶化的进程。特别是人们简单地把自然环境当成索取、改造和加以征服的对象,而忘记了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赖以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3]另外,在贫困地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 出现了人与地的尖锐矛盾。[4]解决这一矛盾有两种办法, 其一就是在现有土地上进行高技术的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人类对生物、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建立一个更高水平的人与地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其二就是毁林、毁草开荒,增加耕地面积,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耕地的需求。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恶化最重要的原因。
  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必然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靠祖辈沿袭,身教口授的方法传授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因而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是靠祖传的经验组织生产。[5] 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对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山西省贫困地区广大贫困人口文盲比率高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提高他们文化素质最有效的办法是:其一,利用冬闲或农闲时间,政府使用扶贫资金免费举办扫盲班、提高班、新技术推广使用培训班,为了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好将讲授的内容制成电影或幻灯,到各个大的自然村巡回放映,通过边放映边讲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广大农户。另外,为了鼓励他们学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政府要求凡是申请扶贫贷款的农户,必须持有参加扫盲班、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合格证书;并对持有合格证书的农户在供应地膜、化肥、优种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剌激他们掌握文化技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3.2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 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方式是转变贫困人口生育观念的基础
  通过对山西省广大贫困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广大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育观念和他们目前的劳动生产率、农业耕作方式、生活方式是相配套的。在当前贫困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家庭的生产生活主要依赖于强体力型的劳动力和劳动数量,家庭的男劳动力多,生产渠道就多,特别是在小而全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下,广大贫困地区以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为主的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业耕作方式,决定了贫困人口的高出生率和高增长率。另外,在贫困地区,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下,社会化服务设施差,贫困人口家庭供养关系处于代际间互相供养状态,即每个农村家庭都承担着每个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的责任[6]。所以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再穷也要生孩子,特别是要生男孩,一来解决生产生活中劳动力的问题,二来解决自己“老有所养”,完成传宗接代,更重要的是自己“养老送终”的任务。故此,要改变这种陈旧的生育观念最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和技术开发山区的优势资源。特别是通过一些经济能人的力量,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本地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加工,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广大贫困人口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通过产业调整和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壮大集体和乡村的社会积累,提高和完善贫困地区社会化服务设施,解决贫困人口“老有所养”的实际问题。另外,还要抓紧对贫困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
  3.3大力推广信贷扶贫到户的连环脱贫模式, 是贫困地区广大妇女摆脱贫困的一种新的尝试
  信贷扶贫到户的连环脱贫模式是山西省妇联利用扶贫资金,在山西省贫困地区面向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发放信贷资金,扶持她们发展家庭养殖业、种植业和庭院经济的一项脱贫活动。到1997年年底,共向贫地区投放扶贫资金2200 万元, 使89589农户、36万多人受益,其中62870户,26万多人靠该项活动摆脱了贫困。
  信贷扶贫到户的连环脱贫模式最基本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示范帮带”方式。即选择相对而言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且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承贷承还的示范户,每户带3—5个贫困户。由示范户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料配置等服务工作。第二年,从上年的贫困户中选择新的示范户,将前期收回的贷款用于新的示范户进行帮带,实现滚动发展。[7]第二种是“小组活动”方式。 该方式是借鉴孟加拉小额信贷方式,将一个村所有贫困户在自愿原则下组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实行人人贷款制度,贷款期限为一年。这种方式的日常技术和信息服务由民主选出的小组长负责,全村的技术服务、资金管理和协调中介工作由行政村成立的专门协会负责。该方式在贷款到期后,只要小组内一个成员不能按期还款,组内其他成员就不能继续申请贷款。除以上两种基本方式外,在实践中还创造出“企业+农户”、“集体牵头”和“妇女干部牵头”等多种方式。信贷扶贫到户的连环脱贫模式的成功推广不仅为广大农村妇女就业和从事家庭副业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提高了她们学文化、学技术、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促使她们自觉地执行党和政府号召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持续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缓解贫困、改进家庭福利、缓和人口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稿日期:98—07—10;收到修改稿日期:98—11—15
人文地理西安72~75C5人口学与计划生育江波19991999本文以山西省50个贫困县为例,详细分析了目前该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差、生产方式及生育观念落后的成因。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途径。本文的结论对于解决其它省(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生存环境/经济能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山西省教委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得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王恩涌、杨吾扬两位导师的指导,谨致谢忱。A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THE POORPOPULATION IN IMPOVERISHED AREAS  ——A Case Study on the 50 Inpoverished Counties in ShanxiProvinceThrough a massive probe into 50 impoverished counties inShanxi province,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badexisting environment,backward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ense ofbearing children is ma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somesuggestions on the soluti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re putforward,and a good solution to the similar problems in theother impoverished areas is offered.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作者:人文地理西安72~75C5人口学与计划生育江波19991999本文以山西省50个贫困县为例,详细分析了目前该地区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差、生产方式及生育观念落后的成因。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途径。本文的结论对于解决其它省(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生存环境/经济能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山西省教委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得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王恩涌、杨吾扬两位导师的指导,谨致谢忱。

网载 2013-09-10 21:33:59

[新一篇] 關于語義范疇的理論思考

[舊一篇] 關于資本性質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