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逻辑思维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的地位曾一度被人们所夸大,被视作解决问题的唯一通道。当代人们已开始认识到逻辑思维的局限性。然而,有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对逻辑思维的认知偏误,认为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单一性的前提;认为逻辑思维线索是机械化的程序;认为逻辑思维的步骤是封闭式的推导;认为逻辑思维的结果是蕴含性的知识,等等。实际上,逻辑思维在现代认知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普通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渗透于人类获取新知识、新理论以及解决新问题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一是批判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反思功能;四是创造功能;五是预测功能。
* * *
如果说人的思维是一种网络状态,各种思维类型相互交织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那么,其中的逻辑思维就是主线,它发挥着制约、协调、牵动全局的作用。因此,澄清人们对逻辑思维的认知偏误,明确逻辑思维的内涵与外延,探讨逻辑思维的价值取向,对于发展逻辑科学、提高思维效率、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
由于逻辑思维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起过主要作用,因而一度备受推崇,居于一统天下的地位,似乎解决问题的唯一通道只能是逻辑思维,这显然片面夸大了逻辑思维的作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仅凭逻辑思维远远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实践任务的需求,于是,开始将视角转向对其他思维类型的研究上,诸如对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研究。应该说,这是思维理论研究的进步。然而,有人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步入忽视、甚至否认逻辑思维价值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其一,认为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单一性的前提。一说到逻辑思维的运用,人们首先考虑到前提条件,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有人却以为这种前提条件是孤立、单调、极为原则的,似乎人们在进行逻辑思维时,只能以一个既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前提为出发点,并且这种前提的寻求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等于误导人们在逻辑思维面前望而却步,为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设置了障碍。同时,也束缚了人们根据实践任务去筛选具有创新精神的前提素材。事实上,逻辑思维的发端既可以是经过验证的一般性认识成果,也可以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个别性经验知识。有时我们觉得有些认识是那样的零散、模糊,可一经逻辑的概括和整理,就能够使它们成为某一思维过程的起点,进而将人们的认识活动引入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思维的目的。
其二,认为逻辑思维的线索是机械化的程序。在有些人看来,逻辑思维是一种机械的、教条的、直线演进过程,只能利用已有的条件,在有关的规律、规则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在所规定的区域内进行纵向推导,这种思维只能恪守一种稳定的连续性和有序性,任何中断、飞跃、逆转的运作方式都不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这显然是将逻辑思维的相对确定性推向了极端,片面夸大了逻辑思维解决处于某种确定条件下思维问题的作用,进而否认了逻辑思维固有的流动意识的另一面。其实,逻辑思维在解决具体条件下的问题时,常常综合地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将人们已有的知识分门别类,把有逻辑联系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碰撞出认识的火花,从而实现思维活动目标。逻辑思维既是由概念向判断、推理的流动过程,又是演绎、归纳、类比等多种推理形式交替运行的产物。
其三,认为逻辑思维的步骤是封闭式的推导。有人将逻辑思维反映出的规律、规则视为束缚思想的锁链,否认它们对人类正确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误认为在逻辑思维规律、规则严格控制下的思维活动,步骤烦琐且封闭,其思路不允许出现修正、补充,似乎这些规范的推导步骤都存在着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显然是将逻辑思维过程限定在狭隘的孤立的系统中,使逻辑思维的步骤推移与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相脱离。其实,归纳、类比和假说等方法所推导出的结论都是阶段性的或然认识成果,既需要有更为丰富、可靠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给以补充、完善,又要靠思维实践的不断验证。应该说,逻辑思维非但不是以既定的陈旧模式去生搬硬套待知的事物,相反,其推演步骤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是一个不断吸纳新信息、革除逻辑错误的开放系统。而且,在逻辑思维运行过程中,为了满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以经验性知识作前提的需要,人们还要捕捉一些偶然性知识,这可能为灵感的出现找到突破口。
其四,认为逻辑思维的结果是蕴含性的知识。逻辑思维的推导究竟能否给人带来新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本应该是肯定的,然而有人却认为,经过逻辑思维运作所获得的结论知识蕴含于前提之中,如演绎推理的结论作为个别性认识,是从一般性认识的前提中推导出来的,因而,这种早已存在于已知条件中的知识不能给人带来新的认识,这显然抹煞了逻辑思维在认识活动中的存在价值。首先应该指出,逻辑思维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构成要素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源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又以相互间的转化方式产生思维升华而形成新的知识;从逻辑思维所采用的推理类型上看,不仅仅有演绎的,还包括归纳和类比推理,后两种推理的结论或者是概括了认识对象的一般属性,或者是对新的个别属性的揭示,无疑能给人带来新知识;另外,即使运用演绎推理进行逻辑思维,由于前提内容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其中的每个具体蕴含对象并不是显露的,只有通过逻辑通道将其推导出来,才能为人所知,这也为人们增添了新信息。
不难看出,上述误区的形成,是对逻辑思维表层次的、片面性的认识结果。要摆脱这些认知偏差的不良影响,发挥逻辑思维的应有作用,必须从明确逻辑思维的内涵和外延入手。
二
所谓逻辑思维,即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及其逻辑结构,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或规律性活动的思维过程。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以对感性认识材料加工制作为基础所形成的理性认识。这种思维渗透在人类获取新知识、新理论以及解决新问题的各个领域。
逻辑思维主要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而逻辑学又有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三大分支,因此相应地形成了三种逻辑思维,即普通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其中,普通逻辑使用自然语言和部分人工语言,侧重从逻辑思维的形式结构、基本规律和简单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它要求人们掌握概念的类型、概念间的关系,学会用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等方法明确概念;还要求人们以概念间的外延关系为依据,着眼于判断中各构成要素的逻辑联系,恰如其分地作出某种判断;此外,将一系列规则贯穿于演绎、归纳和类比等主要推理及论证过程中,帮助人们实现推理有效、论证严密的思维目的;同时,普通逻辑还提供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指导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确定性、首尾一致性、明确性和论证性。普通逻辑思维时而存在于人们认识过程的某个阶段上,时而又贯通于思维的全过程,无论是人们解决日常思维问题,还是进行重大的发明创造活动,普通逻辑的思维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克服普通逻辑使用自然语言表述容易引起歧义的不足,数理逻辑则完全以人工语言为工具,形成了一套人类通用的符号语言系统。一些思想家们大胆探索出一条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思维的途径,以求使思维表述达到精密化。1655年,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就曾提出过一个美妙的想法,认为,推理好象算术中的加法和减法一样,思维是可以计算的。后来,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进一步推崇数学方法,在他看来,自己所处的年代,数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之所以能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数学使用的符号语言,为此,他提出建立一种表意的“普遍语言”和“思维演算”,认为,构成表意的“普遍语言”的每一个符号都能表达一个概念,同时,一个完善的符号语言也应该是一个“思维的演算”,并且根据这种演算,思维和推理就可以用计算来代替。他设想,当人们遇有争论时,双方可以把笔拿在手中,只要说一声:“让我们来算一下”,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当然,莱布尼茨的这一美好设想并未实现,将来也不可能全部实现,因为人们的思维实践领域相当广泛,所产生的思维内容丰富多彩,仅靠数学化的方法去处理实际思维问题,势必远离具体思维内容,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不过,从莱布尼茨创建数理逻辑的初衷看来,他是为了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方法演算,对逻辑思维提出这种严格的、高效率的要求,不能不说是他对逻辑学及其逻辑思维发展的一大贡献。时至今日,数理逻辑思维在数学以及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方面,产生了卓有成效的影响,人脑的思维已能部分地被机器所模拟,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效率。
与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有别的辩证逻辑,在研究思维时,是以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思维过程为重点的,它要求辩证逻辑思维遵循对立同一律。对立同一律是辩证逻辑思维的核心规律,它源于思维实践,是由对辩证思维过程中所包含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所形成的。它既能反映出辩证思维构成要素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的独立性,又能展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渗透和转化。辩证逻辑思维的运行过程是以认识抽象的同一开始,进而深入认识内部的差异与对立,最后实现对客观事物内部对立同一性质的反映。由于辩证逻辑在研究这一思维过程时,是通过概念等一系列思维环节的转化来反映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这就决定了辩证逻辑思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使思维的各个构成要素表现为流动的范畴,从而有助于防止思维的僵化。对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自觉运用始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当时,自然科学从分门别类的研究进入到阐明自然界各个过程的联系;从研究事物的特有属性进入到系统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人们在自然科学的发明、发现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对它本质的揭示,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即辩证逻辑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涉及概念的地方,辩证的思维至少可以和数学计算一样得到有效的结果。”〔1 〕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辩证逻辑思想的人是黑格尔,他把思维过程分为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前者为普通逻辑思维,后者为辩证逻辑思维,黑格尔批判了悟性的逻辑思维,指出只有理性的辩证思维才是合理的。在他的辩证逻辑体系中,研究了从抽象思维向辩证思维的发展,并分析了矛盾是思维发展的动力。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充满了对辩证逻辑思维的崇尚,这对弥补普通逻辑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的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他对普通逻辑思维作用的贬低和歪曲,以及他逻辑体系偏离了科学的立足点,导致他没有完成创立科学的辩证逻辑的任务,乃至使辩证逻辑思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学说,为辩证逻辑思维的过程及意义作出了科学的阐述。
三
从本质上讲,逻辑思维的价值取向就在于提高认识能力、指导思维实践、推进理性文明、建构现代精神、展现超前意识,具体看,是通过逻辑思维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表现出来的。
1.批判功能。
首先,在人们的日常思维活动中,并非所有的思想表达都是准确、有效的,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能帮助人们发现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自相矛盾、摇摆不定这些看似简单的逻辑错误。列宁曾指出:“‘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的逻辑思维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2〕,显然,正确运用逻辑思维, 能使人明辨是非、揭露诡辩、驳斥谬误;其次,逻辑思维在分析、加工解决问题的材料时,是通过鉴别、筛选、扬弃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这种逻辑批判的基础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沿着循序的道路不断深入,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境界;再次,从假说向真理的发展也是以逻辑思维的批判过程为通道的。假说作为真理性认识形成的准备阶段,是要在经受逻辑思维的审视、证伪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向科学理论的迈进,逻辑思维能帮助人们从假说的提出过程和科学认定的每一个环节中,寻求破坏性的理论或事实依据,使科学假说在抗争中得以确立。
2.指向功能。
逻辑思维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源于实践、源于认识,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假说等形式获取大量新信息,为人们的认识目的指明方向,使人们在选择信息时主动地指向某一目标,充分调动知识、经验的积累,加速思维目标实现的进程,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思维目标的设立到思维手段的选择,都只有在逻辑思维的引导下才能顺利实现。从原始思维进化到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史上的一次划时代变革,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理性文明时代,使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为可能。逻辑思维不仅在有序的思维活动领域中具有指向性功能,还能跨越逻辑通道,激发人们的灵感出现。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受到启发而产生了科学的直觉,从时间、地点、条件来看,似乎是一种巧合,然而当回溯牛顿长期钻研的活动时就会发现,他的灵感绝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潜心思考,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实际上正是逻辑思维发挥了集中指向思维的作用,从而使其思维成果形成于苹果落地的一瞬间。
3.反思功能。
逻辑思维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假说的形成和真理的检验过程中。当人们以假说的形式确立某一实践目的时,逻辑思维无时无刻不在检验着假说的进程。它不仅要以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将经验事实与认识目标结合起来,还要通过演绎推理形式实现理论知识向被检验的假说命题的传递,并且在确立背景知识和假说命题之间的联系时,要根据新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既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及时找出与假说命题有因果联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对既定目标实现过程的不断反思、检验之下,科学理论的研究框架才能得以确立。不仅如此,逻辑思维的反思功能还表现在对科学认识结果的证明过程中。科学理论形成的大量事实表明,任何一种处于待证状态的认识成果,要对它进行检验,不是单凭某一经验事实的出现就能马上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对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事实做出必要的逻辑分析、整理和选择,即要通过逻辑的手段建立起一个严密、完整的论证结构,使科学理论得以确认。显然,真理性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从事实分析达到思维升华的逻辑转换过程。
4.创造功能。
思维的创造性成果常常以灵感和直觉的形式出现,因而有人否认逻辑思维的创造功能。表面看来,直觉、灵感似乎没有经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递进过程,其发生纯属偶然,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么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了。事实上,在任何科学发现和创造活动中,从一开始的材料积累到艰难的尝试过程直到最后认识成果的形成,都离不开逻辑的选择、推导、论证和总结。直觉、灵感是长期逻辑思维的结果,它的前提是研究中所积累的所有信息,其逻辑过程表现为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省略或浓缩,而认识成果则是逻辑思维积淀的升华。可以说,以偶然性表现出来的直觉、灵感中潜存着必然的逻辑思维的创造性冲动,一遇时机便以爆发的形式出现。逻辑思维的创造功能具体主要表现在归纳、类比、选言等一系列推理的运用过程中,通过归纳可以获得超出前提范围的知识,形成更为接近事物本质的普遍性认识;类比推理能引发人们的辐射思维,拓宽认识的视野;选言推理则在聚合思维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发散思维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筛选,使科学结论得以确认。上述前两种推理还以其特有的数理逻辑思维方式,成为智能机器模拟对象,促进了科技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5.预测功能。
当人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时,逻辑思维便发挥着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作用,并促使反映主体萌生认识和改造环境的超前意识。超前意识是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之前,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借助逻辑的推导和论证得以确立。由于逻辑思维能够超越直观经验把握客观对象、超越现象把握本质、超越个别把握一般、超越偶然把握必然、超越具体把握抽象,因而成为人们超越现实、预测未来的必由之路。如今,逻辑思维的预测功能表现为现代人的超前意识,使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现实中引伸未来的思维图景,增强科学预见的能力,少走或不走思维弯路,提高活动效率。
总之,逻辑思维不应该再是僵化、教条、刻板的思维操作的代名词,社会的转型发展,人类的文明建构,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存在价值。
注: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70页。
〔2〕《列宁全集》第23卷,第33页。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小娟〕*
求是学刊哈尔滨31-34B3逻辑宁莉娜19961996 作者:求是学刊哈尔滨31-34B3逻辑宁莉娜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