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怨 唐末诗人杜荀鹤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春宫怨
 
《春宫怨》是唐末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此诗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
 
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风骀荡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
 
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春宫怨⑴
早被婵娟误⑵,欲妆临镜慵⑶。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⑷。
风暖鸟声碎⑸,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⑹,相忆采芙蓉⑺。[1]
春宫怨(2)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窗外春寒赐锦袍。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下面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特聘博士生人文导师、四川大
 
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明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
 
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
 
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
 
。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
 
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
 
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
 
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
 
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
 
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
 
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
 
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
 
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
 
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
 
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
 
“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
 
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
 
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
 
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
 
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
 
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
 
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
 
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
 
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公元891年(大顺二年)四十六岁
 
时中进士。最后任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
 
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杜荀鹤 2013-08-28 18:59:20

[新一篇] 奇門開山圖

[舊一篇] 致酒行 李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