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出版物:现状、问题与对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内容提要 本文从数据库的发展,CD—ROM 版电子出版物以及制作电子出版物的机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电子出版物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电子出版物 数据库 产业化
  * * *
  我国电子出版物起始于70年代中后期的联机业的发展。当时,我国国内一些情报中心(所)引进了欧美的一些具有典型参考价值的文献磁带,如CA、WPI、EI等,并经过吸收改装, 渐渐地建立了自己的磁盘数据库,拥有了自己的数据库产品。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重视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数据库开发这一行业,出现了以CD—ROM为介质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以数据库为龙头的电子出版物的制作生产在品种、规模、质量等方面都上了新台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出版物至今已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数据库的建立、近年的CD—ROM制作、 从事的开发人员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子出版物的营销市场也逐步形成与完善。1996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了全国首家电子出版物批发市场,预示着电子出版物在我国形成产业。
   1.数据库
  我国数据库建设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从1985年的几十个发展到1995年的1038个。下表反映了数据库这一增长过程的基本情况。
        数据库增长情况   年份         1985      1989      1990      1991     1995   数量(个)   几十个     近300      665       805      1038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数据库生产已初具规模,数据库业的市场已逐步形成。
  (1)数据库类型趋于多样化
  刚起步时,数据库的生产主要参考文献库为主,现在,事实数据库、数值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日益增多,这些数据库在数据库总量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了参考文献数据库。非文献数据库增长的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2)数据库已猎涉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我国的数据库建设是从科学领域开始的,现在已发展到科技、文教统计、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邮电、卫生体育、能源、农林业、冶金、机械、航空航天、建筑、环境、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并由科技领域为主转变为经济和社会领域为主。根据国家计委等编写的《中国数据库大全》,1995年的1038个数据库中,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数据库占56%,科学技术方面的数据库只占44%,这也表明了我国数据库的建设正在面向市场发展。
  (3)数据库容量扩大
  近几年来,虽说我国数据库行业中的一些数据库的容量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国产数据库的容量正在扩大,大容量的数据库越来越多,有些数据库的容量甚至超过了百万条记录。
   2.CD—ROM版电子出版物
  我国在1993年基本具备了CD—ROM的生产能力,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至1997年4月,我国已有28条CD生产线,22家CD复制厂。 我国早期生产的CD—ROM光盘出版物基本上属于期刊、专利、 法律等数据库类型的电子出版物,现在已开始向文化、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发展。我国的CD—ROM版电子出版物正处在发展时期, 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CD—ROM产品的开发中。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 多媒体CD—ROM电子出版物已占CD—ROM电子出版物的60%。
  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电子出版单位36家,从事CD—ROM 出版物开发制作的计算机企业近1000家, 已累积出版的只读光盘数据库约500种,总销售达150万张。
   3.制作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机构
  我国目前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的单位比较纷杂。在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单位中,有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新闻出版机构,有大专院校、信息研究所(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还有电子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等经济实体,既有全民所有制单位,又有集体、民办、个体、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甚至还有外商独资企业。
  不同类型的单位在制作出版电子出版物的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均有差异。大学及大学出版社制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软磁盘(FD),多数为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辅助教学软件;不少科技出版社利用本社的出版资源,制作出版了数量不等的软件和数据库型电子图书;报社则将报纸合订本存入光盘;软件公司除制作各类软件外,还制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信息研究中心和文献服务中心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生产制作了大量文献数据库。已批准的电子出版单位中,有的起点较高,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为了加强电子出版物的管理,促进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12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并于1996年3月发布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同时, 新闻出版署对全国电子出版单位进行了清查、重新登记工作,批准了36家符合条件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规定了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复制、发行、销售、租赁实施许可证制度。这一切,对于加强电子出版物出版、制作、复制、发行、销售、租赁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事业十分重要。
   二、我国电子出版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出版物起步较晚,所取得的成绩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的电子出版物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许多从事开发多媒体和电子出版物的外国公司也在积极筹措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出版物。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充分培育发展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电子出版力量是非常迫切的。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府政策与财政支持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来看,一门新兴行业在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之前,政府都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支持,比如美国的联机产业。在联机产业发展之初,美国政府对数据库等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从而使联机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物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太长,还未能形成产业化。国务院已决定由新闻出版署统一管理电子出版物,以使电子出版物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我国政府还将制定电子出版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对电子出版业发展有利的经济政策,并对重大电子出版物选题的开发给予支持,使电子出版单位能形成规模开发的实力。还将针对电子出版物极易复制的特点,研究、制定加强版权保护和行业管理法规、措施。同时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着手制定电子出版物的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使我国电子出版物能顺利进入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虽说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扶持电子出版业,但其反应速度和支持的程度与世界电子出版的发展潮流是有差距的。
  电子出版物多为高投入、高产出行业。目前,除了少数经营比较好的外资企业外,国内多数CD—ROM 开发商都不能走上经济良性循环轨道。除了管理、环境方面的问题,资金短缺更加明显。电子出版物尤其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产品开发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而大多数产品又不属于国家项目,因此,贷款困难,资金问题十分突出。
  另外,大部分开发商在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缺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光盘业市场规模还较小,国家在赋税上没有优惠政策,开发过程中由于人的因素占主要位置,而物料消耗很小,企业在没有消项抵扣的情况下上缴17%的增值税,使原本就举债经营的开发商步履更加艰难。
   2.市场尚处在开发阶段,盗版十分严重
  大家在描绘着几亿人口巨大市场的美好前景,但从中国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的拥有量不过300多万台,而且85%以上为集团购买, 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家庭市场不可能很大。国内现在能生产销售上万张正版CD—ROM软件的公司屈指可数。
  据估计,目前市场流通的光盘出版物有90%以上为盗版产品。虽然目前许多盗版公司已“金盆洗手”。但是,盗版活动却由以前的单兵作战转变为有组织的大规模盗版。因此,随着一张光盘以20元左右的价格廉价抛向社会,就使为装载几百MB的资源而投入十几万、几十万的电子出版物企业的劳动将全部付之东流。
   3.制作人才问题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研究人员、脚本创作人员、文字录校人员、标引人员、美工、动画设计人员、录音人员、录相人员和专业性管理人员等。我国目前从事电子出版制作的大多数机构为计算机技术公司或出版社,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软件设计领域,编导、美术管理等方面的人员明显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出版物的质量和整体效果。尤其是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应能掌握与控制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到销售的过程,并且具有专业管理、新技术动态的了解、题目评估、程序设计、知识产权、国际软件行销、市场预测、财务预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规模生产与资金投入
  电子出版物要产业化,首先必须规模化。我国电子出版行业中除金盘、北成等少数几个公司有一定的规模外,多数公司和出版社都是在原有机构内部划分出部分人员、设备从事电子出版物的生产制作,并未形成生产部门,这样从选题、策划到制作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效益差,制作成本也高。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费用较高,从一万元到上千万元都有可能,一般非专业公司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加上电子出版物的资金回笼并非迅速,这样就导致一些公司单位从事小而开发周期短的选题的制作,从而影响了我国电子出版物的规模生产和产品质量。
   5.现有汉字系统上汉字库的限制
  电子出版物所涉及的主题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选题不仅属于当今,而且论及古代。这样在制作电子出版物时需要有大型的汉字库作支持。目前我国公布的计算机汉字库标准总共有6763个汉字(一、二、三级字库),若制作《二十五史》(收录13966个汉字),《汉语大词典》(收录22729个汉字)等大型选题的电子版时, 显然目前使用的汉字库是不够的。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ISO10640标准,收录中、日、韩提交的20902个汉字, 显然该标准为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提供了较大的汉字标准字形库,但此标准目前还没有商品化,且即使商品化,也难以满足制作各种汉文电子出版物对汉字数量的需要。
   6.不合理的销售渠道和手段
  现在国内的软件销售公司较多,已经有一些较大的公司形成连锁销售的格局,这也是我国光盘出版物行业发展的希望。作为传统出版物发行主要渠道的新华书店系统现已认识到电子出版物今后潜在的发展势头,因而也在积极参与电子出版物的发行工作。目前,销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折扣,还有一些发行部门甚至要求赊销的方式,这也为刚刚起步的一些电子出版物生产商增加了负担。
   7.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管理
  在电子出版物的出口方面,开发商自身不了解开发市场,又没有顺利的行销网络,与代理商之间的合作也不甚令人满意,因而促销乏力。更重要的是,出口往往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而直接与国外客户联系,有可能造成泄露国家机密的现象。
  电子出版物的进口同样缺乏统一管理。进口来的产品质量不可靠,粗制滥造不说,有的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但非法进口的产品的价格比通过正当渠道进口的产品价格低2—3倍,因而打击了守法经营商和进口商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已决定将正式制定电子书报刊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及审批单位、管理进出口的职能明确赋予新闻出版署。又因为发展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不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一家的力量能够解决,还需要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电子工业部、文化部、邮电部和高等院校科研所共同努力,将发展电子出版物问题列入发展信息产业计划之内,以国家新闻出版署为主,组织各方密切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发展。
   三、发展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对策
  电子出版物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还不长,属于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重要的是,在电子时代,我们要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使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走向正轨,逐步实现市场的商业化,从深层次开发利用我国信息资源,在世界电子出版业领域里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为此,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1.制定电子出版物技术政策和发展规划
  正像传统的图书出版需要印刷业和造纸业的支持一样,电子出版物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研究电子出版物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制定电子出版物的技术政策、装备政策,确保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技术和装备支持,做好电子出版物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实施细则,避免电子出版物的大起大落,确保电子出版物稳定、快速地发展。
   2.制定管理规则
  电子出版物不同于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其管理亦应有别,不能把政府有关部门对传统出版物的管理模式套用在电子出版物的管理上。
  政府有关部门应明确电子出版物及其制作、发行、进出口的归口管理部门、规范各种经营行为。同时,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及其制作、发行单位和电子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管理。
  最近,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关于加强电子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和《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对电子出版物的定义和范围、审批手续、出版单位等有了明确规定,并且规定1995年4月1日以后出版及再版的电子出版物,一律使用带有6位数字出版者号的中国标准书号, 并在封面上标识相应的书号条码。《通知》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开始走向正轨。但要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发生,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既要保护电子出版物业的发展,又要防止不利于电子出版物业建设的盗版、制黄、贩黄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已经审批了36个单位有电子出版物出版权,但这36家的整体水平还远不能胜任市场需要,应当积极调动那些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大学、高科技产业公司联合开发,交流技术,分析市场,优化选题,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出商品味的电子出版物。
   3.加强、完善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
  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版权界和计算机界的专家和学者联手讨论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权限。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保护的对象是什么,是信息、构思、软件,还是这些东西的集成?所保护的对象应保护的程度是什么?何时才能够得上侵权(比如,信息的摘录等)?这些基本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可以为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打下基础。其次,对电子出版物的盗版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大打击力度,要采取联合行动,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查处打击版权侵权行为,净化电子出版物市场,以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是要制定一个电子出版物版权的保护条例,使之在处理侵权、查处盗版等问题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4.建立正常的出版发行渠道
  目前开发的电子出版物产品中,除了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粗制滥造的平庸之作外,经营销售渠道不畅也是生产厂商不能尽快实现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电子信息公司和出版社大规模制作和发展电子出版物已成为可能,这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电子出版物一旦成为产品,就需要通过销售渠道送到读者手中,生产者也需要通过产品销售收回制作投资,再投入新的项目,实现投资、新技术、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由于电子出版物属于科技产品,它的使用离不开计算机,传统的图书发行渠道在经营方式和时间要求方面很难适应电子出版物迅速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的销售渠道发行销售电子出版物是目前可行的办法之一,计算机公司将迅速成为电子出版物的重要行销渠道,将为我国电子出版物产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目前国外电子出版物的销售也大多通过计算机公司、电脑连锁店销售。随着我国计算机普及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图书发行渠道将逐渐能够承担电子出版物的销售,最终可能形成传统图书发行渠道和计算机公司并行的电子出版物发行模式。
   5.加强电子出版物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对产品形成批量和规模化、商品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大规模的商品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有关主要厂商一直在积极开展电子出版物标准化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大力发展,标准化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根据中文文字的特点、国际标准和有关国家标准原则,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自身专业特性,及时制定本专业的各项标准,以促进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保证其在国内外的顺利交流。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关于SGML和SPDL的国家标准,关于SGML的国家标准将于近期出台。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提出了一个使文件交换成为现实的SGML的中文应用,这个SGML的中文应用以它们提出的转换表技术为基础。使用转换表技术,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SGML的中文应用可以在任何系统中使用。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采用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无偿的或廉价的技术引进。在标准化的问题上,不但需要我们自己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本着国情和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自身特点制定出适用的标准来,而且还要开展相关国际合作,与国际上保持统一协调的步伐。
  (作者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杜家贵)*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85-9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谢新洲19971997 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85-90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谢新洲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0:07

[新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物的發展空間

[舊一篇] 我國暢銷書策劃運作的基本模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