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空间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电子出版物早已走出了贵族的象牙之塔,成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尽管他的受众比传统图书、报纸、电视、广播等要少得多,但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知识传播和交互式娱乐等方面。
  电子出版物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领域,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吸收营养,同时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影响电子出版物发展的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个人计算机装机量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总装机量已经接近1000万台,位居世界第四,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1998年10月,美国Intel 公司总裁在北京发表谈话,认为到2001年,中国的计算机总装机量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换一句话说,中国将拥有世界第二大的潜在市场。
      国民收入水平
  按照一般的规律,公众消费的顺序是日常生活消费、耐用消费品、精神产品消费。当经济稍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精神产品消费。1998年恰逢几项重大的经济政策变动,如住房政策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等。这些均导致了消费基金的分流。对电子出版行业来说,无疑其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按照国际的平均价格比较,我国内地的电子出版物价格的绝对值是较低的。但考虑到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我们的价格并不低。
      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出版物行业空间的大小,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的共识。有人估计,我国电子出版物市场中至少90%被盗版挤占。通过完善法律、严格执法及扫黄打非等行动的共同作用,盗版猖獗的势头一定会得到遏制,但要将盗版产品挤出市场,则绝非一日之功。一方面,不法分子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藐视法律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因我国大规模法制建设的历史很短,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到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艰巨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电子出版业者只能在并非理想的环境中发展。
      行业的批评与导向
  按照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没有反馈的系统是不稳定的。作为业者,通常最直接的反馈是市场的反馈和公众舆论的反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市场行为很不规范,所得到的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纵观今天的传播媒体,同IT行业有关的内容数量相当可观。这固然反映出IT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势头。在这些正在发布和流行的信息当中,多数是行业动态、技术分析、产品介绍、客户服务及广告等,很少可以听到批评的声音。电子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体,同电影、电视及图书有类似的性质。如果没有正确的批评和导向,很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现在媒体上关于电子出版物的介绍,往往是作者自己写的,作为市场推广行为,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举措,但他不能代替行业的批评,更不能以此导向。如果仅从媒体上看,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实际上,现在读者已经对充斥在货架上重复、平庸的作品感到厌倦,甚至对电子出版物本身产生了“信任危机”:它真的有那么好吗?因此,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引入批评的机制。事实上,这种体制的建设往往是依靠媒体进行的,由媒体去组织批评家的队伍。引入批评机制本身也是行业导向的一部分。行业导向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作品评比,在国外,评比往往是由新闻媒体、展览会组委会、行业组织等主办。鉴于我国的体制,我们应当采取政府主管部门同其他机构相结合的办法,如同电影评比中有“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一样,不同的奖由不同的机构和评委会产生,从特定的角度来反映作品的水平。当然,评比的方法和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客观公正的评选作品,显然起不到行业指导的作用。
  以上仅从几个侧面讨论了电子出版物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除计算机总量增加一项是不可逆转外,其余的因素均有负向变动的可能。因此,以电子出版为事业的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规避风险,积极地扩展生存空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播业也一定会有光辉的未来。
  
  
  
新闻出版报4京③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陆达19991999 作者:新闻出版报4京③Z1出版工作、图书评介陆达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30:06

[新一篇] 我國物權法若干基本理論研討

[舊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物:現狀、問題與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