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述评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 靳娟娟)
  文 摘 本文对国内外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分析了目前形成众多情报学哲学基础流派的原因,重点评述了各流派的可取之处及不合理因素,提出了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情报学 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             *            *
      引言
  哲学基础是情报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尽管人们对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尚无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毕竟走出了对情报学哲学基础忽视的低谷,并逐渐进入了对情报学哲学基础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探讨的发展成长阶段。为使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摆脱“百家争鸣”、“观点各异”的局面,有必要对已有的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成果进行及时客观的分析、总结与评价。
  本文将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派别,按各派的哲学基础所从属的哲学派别,划分为科学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贝塔朗菲系统理论流派和结构主义流派。
  形成情报学哲学研究流派众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哲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哲学已从注重本体论的传统哲学研究,进入到以认识论及方法论为主的当代西方哲学研究。正是由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皮亚杰的结构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多种哲学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情报学者们采用不同的哲学观点,形成了众多的情报学哲学基础研究流派。二是从情报学的研究来看,情报学家本身的知识水平、对情报学的认识深度、对哲学的吸收理解程度和运用哲学观点指导情报学及解决情报学问题的能力,亦是形成“观点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从信仰、社会、文化等因素来看,不同的哲学信仰、科学、技术水平、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1 科学哲学流派的研究状况
  科学哲学流派包括以“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本体论流派和以库恩的科学“范式”、“科学革命发展的动态模式”及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认识论及方法论流派。
  1.1 本体论流派
  1.1.1 以波普尔“世界3理论”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布鲁克斯以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 并以此为研究基点,确定了情报学研究对象在本体论上所处的哲学位置,指明了情报学的理论工作是研究世界Ⅱ和世界Ⅲ的相互作用,实际工作是收集和组织世界Ⅲ的记录;认为波普尔“世界3 理论”之所以引起情报学者的注意,是因为该观点第一次从纯实用观点以外的角度,为情报学的专业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布氏从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出发,提出了情报学的哲学位置和特有的研究领域,但他本人是二元论者,他在引用“世界3理论”时, 更多的只是采用了波普尔的划分形式和术语。
  继布氏的《情报科学基础》发表之后,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引起了国际情报界的极大反响。Rudd,D. 在《我们真正需要“世界Ⅲ”吗?》(采用或不采用波普尔哲学的情报科学)一文中指出,世界上没有真正超越时间的客观思想记录物并认为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在哲学上是不妥的。Neil,S.D. 在分析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在情报学中的应用时,一方面承认客观知识的运用规律对情报学的重要性,承认客观知识理论可以解决情报学的一些本质问题;另一方面又认为,要发展情报学亦离不开对认识主体的思维过程的研究,认为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均为情报学的研究对象。
  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在我国亦引起了很大反响。 自我国情报界于1982年开始引进波普尔的哲学体系以来,有很多情报学者皆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大多数认为该理论不仅不能科学地说明和解释世界万物,而且在论证和逻辑上亦有些疏漏;认为用该理论建立情报哲学基础是不妥当的,但亦应充分肯定该理论的合理成份。
  笔者认为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为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该观点首先将客观知识作为世界万物整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划出,首次在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上为情报学确定了哲学位置,首次从世界本原的角度确定了情报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世界Ⅲ及世界Ⅲ与世界Ⅱ的相互作用。但该理论将客观知识自主性绝对化了,这种无主体论势必会削弱情报学的人文、社会因素。
  1.2 认识论及方法论流派
  1.2.1  以库恩的“范式”及“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库恩的“范式”理论及“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亦引起了一些情报学者的重视,但研究深度不够。文献〔1〕 以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作为认识论及方法论,分析了信息科学(情报科学)的发展过程;认为1945~1970年为信息科学的前科学状态,1970~1980年为信息科学的常规状态,1980年以后为信息科学的危机状态;呼吁情报学界对信息科学的危机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通过对危机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今后情报学的出路如何以及应该如何研究。尽管文献〔1〕 用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来研究情报科学的形成历程,可以从历史发展角度使情报学界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情报学的发展状态,了解情报学的已有成就和危机,明确情报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文献〔1〕 只是泛泛地借用了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合理成份,并未对其不合理因素给予剖析。
  文献〔2〕〔3〕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认识论及方法论,对目前已出现的情报学理论进行了“范式”分析,提出了情报学范式的概念、性质及其与情报学理论的关系,划出了情报学理论的五种范式,提出了今后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统合范式特点;认为如果不深入研究情报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就无从断定目前的情报研究是处于“前科学”时期还是“常规科学时期”,认为目前情报学“范式”的系统要素尚有缺项,结构层次欠完整,提出了完善情报学范式的最佳途径是“全面社会学化”。尽管文献〔2〕〔3〕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为哲学基础,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情报学理论基础,提出了情报学统合范式模型的理论体系及发展该理论体系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对库恩的哲学观点全盘吸收,而不剖析该观点的不足之处,是不可取的。
  库恩的“范式”理论是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在人们头脑中反映出来的方法论的知识或理论的框架,有其合理因素,但亦有其弱点,一是“范式”的含义不精确。二是以科学家的心理与信念为基础建立科学理论是唯心的。三是把“范式”的更替看成是突如其来的、绝对的改变,而不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构,是不可取的。
  1.2.2 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哲学基础的观点
  由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内核比库恩的“范式”意义明确的多;拉卡托斯的“硬核”是理性的产物,而库恩的“范式”是心理主义的解释;拉卡托斯肯定了新旧理论系统之间的连续性和进步性,而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是突变的。因此,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逐渐引起了情报学界的关注。
  文献〔4 〕认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基础,并由此提出了以情报用户为核心的情报学理论体系。设想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为一圆形平面层次结构,并将此结构分为核心区、成熟区、发展区及系统管理区四个层次,认为核心区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情报学理论体系的中心与出发点,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硬核。虽然文献〔4 〕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哲学基础,以用户为研究基点,系统地建立起以用户为核心的情报学理论体系,但并没根据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进一步建立情报学的发展模式,这势必影响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尽管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作为实际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与实际科学的距离较大,把理论本身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不正确的。但该方法论把科学结构的模型与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把科学哲学变为科学方法论,不仅提出了理论系统,还提出了科学发展动态模式,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情报学来说,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构建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研究状况
  该流派主要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作为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由于各国哲学信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不同,由于我国自建国以来主要是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国内情报学界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情报学理论体系建立的指导。
  文献〔5〕〔6〕以情报工作的内在机制——情报与情报需求的矛盾为出发点;利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该矛盾,认为:该矛盾产生、存在于整个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环节;情报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人类认识的对象,还是人类认识的工具、联系主客体的中介;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情报学提供了适当的哲学位置,是情报学的哲学基础。
  尽管文献〔5〕〔6〕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把情报视为一种认识工具,认为情报与情报需求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一个环节,并以此寻找情报学的哲学位置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从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情报学理论体系不应仅仅是情报工作的经验和总结,还应该以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为基础和构成材料,通过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反馈形成科学的动态理论系统,通过科学的实践检验判明其真理性,因此,仅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为情报工作的内在机制提供适当的哲学位置及认识论,就认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似乎不太严谨。
    3 结构主义流派的研究状况
  该流派主要以结构主义的深层、表层结构为哲学基础。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结构主义为哲学方法论研究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还不多。文献〔7〕以结构主义为哲学方法论, 以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为参照系,按照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划分方式将情报学划分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边缘结构。深层结构是指情报学各分支领域和各构成要素所共有的结构形式,是深藏于情报学表象内部的深刻本质,决定了情报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报学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情报学各分支领域和构成要素所特有的结构形式,既统一于深层结构,又具有多样性;边缘结构是指情报学以特有的结构形式为媒介,与相关学科建立的各种联系。虽然文献〔6〕从结构主义角度探讨了情报学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将情报学的结构划分成深层、表层、边缘结构,确实为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并未论证情报学整体结构模型的最本质问题——深层结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却是令人遗憾的,是与结构主义以深层结构为重点的观点不相符合的。
    4 系统论流派的研究状况
  该流派主要以系统论思想为哲学基础。从目前情报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皆很重视系统论思想对情报学理论体系建立的作用。文献〔8〕详细介绍了以兰洛依斯、列哥梅尼德斯、 斯特朗和布莱克为代表的情报学系统理论体系流派。该流派以系统论和人本主义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了情报现象和过程。兰洛依斯提出了控制论系统情报理论,认为人是不同于其它机械论系统的一种智能情报处理系统。列哥梅尼德斯从系统动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探讨了情报过程的系统行为规律。斯特朗提出了适应系统情报理论,从行为类型角度探讨了人脑的情报机制。布莱克则提出了管理生态系统理论。笔者认为,该流派以系统论及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情报及情报过程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的一个了不起的突破。文献〔9〕 以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为哲学基础,按照钱学森的三台阶理论将情报学理论体系分为情报服务工程→情报科学技术→情报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系统论的产生和运用,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新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以此推动情报学早日成为一门体系完善、严谨的科学。笔者认为,尽管系统论能从不同侧面揭示情报学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内在运动规律,然而,系统论只是提供了一种使情报学理论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一种哲学方法,并没有指明情报学在哲学意义上的位置及核心任务,只是说明了情报学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系统具有动态性,并未指明其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如何。
    5 改良流派的研究状况
  该流派主要指一些学者在批判吸收波普尔“世界3 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为依据,将客观物质世界划分为“四个世界”,以此作为情报学哲学基础的本体论流派。
  文献〔10〕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是多元论, 波普尔没有解释清楚世界Ⅱ在世界Ⅲ与世界Ⅰ之间的中介是如何产生和发挥作用的,也没有从本质上科学地说明三个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亦承认波普尔对世界进行的精细划分是科学的、合理的,是符合客观事物真实结构的,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因此,文献〔8〕提出了A、B、C、D 四个世界的构想,强调这四个世界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有本质的区别。世界A是自然物质世界;世界B是精神世界;世界C是准人造物世界——语言,是联系世界B、世界A、世界D的桥梁;世界D是人工创造物世界;四个世界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D。文献〔8〕认为,将语言C单独列出并与A、B、D 并列,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B为什么能充当世界A与世界D 之间的中介,从而比较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的联系。将物质世界划分为四个世界的目的是探讨情报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情报学的哲学基础,世界C和世界D是情报活动的主要工作对象。
  文献〔10〕的“四个世界”观点坚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对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补充。 但仅从语言是人的精神世界与外界联系的桥梁的角度,来证明将语言独立为世界C 可以较好地说明世界B为什么是世界A与世界D之间的中介, 并不能从客观本质上解释世界A、世界B、世界C及世界D之间的联系,因为语言毕竟是人工创造物,用人工创造物去解释四个世界的关系无疑是一种表面说明。无论是自然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还是人工创造物世界皆含有信息,如果从信息角度探讨自然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工创造物世界,能更科学地说明文献〔8〕所提出的四个世界的关系。
  文献〔11〕认为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混淆了物质第一性与精神第二性的根本区别。世界Ⅲ太广泛了,但承认波普尔确实极其明确地把人的主观精神状态与客观的思想内容区别开,突出了主观思想的物化,强调了“人工产品世界”。因此,文献〔11〕在吸收波普尔“世界3 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将整个物质世界划分为“四个世界”(不同于文献〔10〕的“四个世界”),并以此“四个世界”理论作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1 是天然物质世界,世界2是人类物质产品世界,世界3是人类精神产品世界,世界4是人类精神世界; 四个世界的形成顺序为天然物质世界→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产品世界(人工物质产品世界和人类精神产品世界)。
  文献〔11〕从四个世界形成顺序的角度,说明人类精神产品世界是由天然物质世界与人工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产品世界分化而来的,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认识论,弥补了波普尔“世界 3理论”的不足。但笔者认为文献〔11〕的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实际上就是波普尔的世界Ⅲ,只不过文献〔9 〕既突出了人类精神产品世界对情报学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人类精神产品世界以客观物质为本源。
    6 结束语
  尽管上述各流派采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作为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对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尚无统一认识,但这种不同方位的研究,对情报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哲学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世界本质的问题,即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其次就是认识规律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再次就是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即方法论问题。因此,我们在建立情报学的哲学基础时,应注意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三方面系统考虑,而不应该以某一方面的研究作为情报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阎学杉:关于情报科学的研究,《情报科学》,1993, 14(6)
  〔2〕陈文勇:情报学理论的范式分析,《情报业务研究》,1989, 6(6)
  〔3〕陈文勇:情报学范式的形成与完善,《情报业务研究》,1991, 8(4)
  〔4〕靖继鹏、 李勇先:试构造以用户为核心的情报学理论体系,《情报业务研究》,1991, 8(4)
  〔5〕臧兰:情报学的理论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情报业务研究》,1988, 5(4)
  〔6〕严怡民:《情报学研究导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11
  〔7〕卢绍君:论情报学表层结构,《情报理论与实践》,1988(4)
  〔8〕张新华:《情报学理论研究纲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1992, 5
  〔9〕文岳雄:情报学理论体系结构初探,《情报学报》,1985 ,4 (4)
  〔10〕秦铁辉: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与情报学的哲学基础, 《情报学报》,1991,10(2)
  〔11〕刘植惠:试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情报学报》, 1989,8(3)
  〔12〕邱仁宗:《20世纪西方哲学名着导读》,湖南出版社,长沙,1991,12
  〔13〕郑杭生:《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7,7 *
  
  
  
国外情报科学长春16-21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靳娟娟19961996 作者:国外情报科学长春16-21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靳娟娟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19:56

[新一篇] 恣情的詩意——論潘軍的小說創作

[舊一篇] 意境的創構與人格生命的自覺    ——宗白華美學思想核心簡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