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五章 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
既然人通过经络与天地通电,也就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古人讲天地人为三材,而它们三者又统一为大才,人也是天地的一脏,可以说是“人脏”,所以才有“天人相应”的说法。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对应地之水流,孙络有 365 之数,一年有 365 天,应周天之度,穴位也是如此以应周期之日。
每条经因为它冥冥中接天应地,所以都有各自的巨大功效。下面我从日常保健的角度,向大家分别介绍各条经络。
22:13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
中医里说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说它们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脾胃具备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个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脾胃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体“电能”就不够用,“电压”偏低,使很多器官运作代谢减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临时停工。如果五脏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还可以用“蓄电池”的能源,长期下去就不够用了,疾病也就出来了。由此看来,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有多么重要!
·潜伏在胃经上的疾病
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侧靠前的部分。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
足阳明胃经循行图1
22:14
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2
耳前,经颧弓,沿发际,至耳颅中部。
颈部之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气街。
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
小腿上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
22:14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有毛病(气血运行出现异常情况),人经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流浊鼻涕或流鼻血;精神方面容易受惊、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趾活动受限。
如果有上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就知道是胃经出问题了,这时应该及时敲胃经或者按揉胃经的重点穴位。
。为什么要用手刺激“喜润恶燥”的胃经
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的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也为气血生化之源。
按摩胃经和重点穴位,第一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和与其联系的脏腑的气血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就不容易被疾病“打败”;第二是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气候前就把它消弥于无形。
·中风偏瘫找胃经
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时,取穴常取胃经穴位,即所谓的“治痿独取阳明”,痿是瘫软无力的意思。
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其实在医院也就是打打点滴、扎扎针和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但是其高昂的医疗费确实让人头疼不已,所以病情稳定后很多人都要求回家治疗和恢复,这个时候,
22:14
天枢
梁丘
足三里丰隆一
合谷
病人经常会有肠胃功能不好和偏瘫的肢体肌肉萎缩现象。我们在护理的时候就一定要帮其按揉胃经,每天沿着经络的走向从上到下揉40遍,然后再点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这样能很好地帮助病人消除种种不适。
中医讲“久卧伤气”,而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来源,它们是我们身体所需能量的“生产车间”。病人长期卧床,脾胃的运化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中焦脾胃的气受伤很重了,我们很少见那些长年累月躺在床上的偏瘫病人食量很好,用现代医学讲就是长期卧床、缺乏锻炼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而按揉胃经恰恰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逐渐变好,饭量增加了,大便也开始通畅了。
病人肢体的肌肉因为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逐渐萎缩,也就是医学上讲的“废用性萎缩”,如果不想办法恢复的话,即使病人以后慢慢能下地了,走路也是个问题,两条腿粗细都不一样了
22:14
怎么能走好呢?但是这时候如果坚持每天揉胃经,不到一个月,就会发现患侧腿上的肉不那么松了,这就说明肌肉的弹性在恢复,肌肉停止萎缩了。这个时候,如果再多从心理上安慰、开导病者,不让他们心里着急,再加上一些中医的活血化瘀和补气的药物,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者补阳还五汤等,病者完全可能重新站起来。
·拍击足三里(人身第一长寿穴)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再往外一横拇指的地方。
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重
视。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所以民间才有“肚腹三里留”这种说法。
足三里
22:15
消化不好会导致身体血气的不足,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现代人虽然把很多营养的东西都吃到肚子里了,但由于胃肠功能不好,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很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多大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按足三里,坚持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不到10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消化好了,饭量也增加了,饭后不会再有不舒服的感觉了,而且不会经常拉肚子了。
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所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指古代人们治病时经常用艾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肤上面不放置任何导热的东西。这样灸过几天之后,再吃些中医上讲的“发物”,穴位处就会发炙疮,脓成溃破即能愈合。这样对提高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好处,对于那些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但现在人们可能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怕留疤影响美观而很少使用了。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艾条来进行艾灸保健,现在,几乎随便进一家药店,只要它里面卖中药,就能买到艾条,非常方便。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离皮肤大概2厘米或者两指那么高就行,灸到局部的皮肤发红,并缓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感觉到疼就移开一些,不要烧伤皮肤就好。
除了艾灸法,还可以经常按揉敲打足三里,一只手或者用一个小按摩锤什么的就可以操作了。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足三
22:15
里穴5~10分钟,每次按揉尽量要使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
以前给我们讲课的一个老师说她在学校的国医堂见到一个中医大家,80多岁了还在出诊,闲聊时就问他有什么保健秘诀,结果他笑着说,我不过是每天闲下来时拿小按摩锤敲几十下足三里而已。
以上两种方法只要使用其中的一个,坚持两个星期,就能很好地改善胃肠功能,会感觉吃饭也香了,饭后也不觉得肚子胀肚子疼了,也不便秘了,脸色也变得有光泽了,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所以民间才有谚语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急性胃痛求梁丘
屈膝,梁丘穴就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两寸。
梁丘
22:15
梁丘是胃经的“郄穴”,“郄”就是“孔隙”的意思。郄穴经常用来治疗急性病和血证,属于阳经,阳经一般是用来治疗急性病的,而阴经常用来治疗血证。梁丘在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方面效果非常好,更是治疗一般胃肠病的常用穴位。
一次我的一位同事在踢足球之后感觉胃疼得很厉害,于是我就单取了一个梁丘,不到两分钟他就万事OK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有一种针刺时的那种酸胀感沿着胃经一直向上走到腹部,然后立刻好转。
但是我们不可能随时都把针带在身上,而且没有学过针灸的人也不会扎针。所以点、按、揉梁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像急性胃痉挛这种病就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它对胃炎、腹泄、痛经以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和关节炎也挺有用的。还可以每天用艾灸10~20分钟,效果一样好。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
天枢在肚脐旁边两寸,也就是前正中线和乳头连线的中点线上与肚脐平的那一点。在肚脐眼两边各有一穴。
天枢
22:16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募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募穴的分布都在胸腹部,而且大体位置和脏腑所在的部位相对应。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在内,或外邪侵犯,都可以在相应的募穴上有异常反应,如压痛、酸胀、过敏等,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反应来诊断和自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的是肠道,所以点揉天枢可以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还有拉肚子(痢疾),相信大家都知道拉肚子的烦恼,每天要跑无数次厕所,整个人的精神全受影响。但是指压按揉天枢穴会有很好的疗效,力量稍微大一点,按在穴位上并轻轻地旋转,还可以加上艾灸,艾灸天枢可以化湿,两者合用的话功效会更明显。
·养颜美白太容易--四白穴
四白穴在眼眶下面的凹陷处。就是当你向前平视的时候沿着瞳孔所在直线向下找时,在眼眶下缘稍下方能感觉到一个凹陷,这就是四白穴。
四白穴
22:16
四白穴我们叫它“美白穴”或者“养颜穴”,可别小看它,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它,然后轻轻地揉3分钟左右,你会发现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细腻,美白的效果非常不错。以前,我的一位老师经常用这个穴来治疗色斑,“效果真是全写在脸上”了。如果再加上指压“人迎”(人迎位于前喉外侧3厘米处,能摸到动脉的搏动在这里),一面吐气一面指压6秒钟,如此重复30次。天天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后,脸部血液循环顺畅了,小皱纹就会消失。皮肤自然会有光泽。
另外,因为四白穴在眼的周围,所以坚持每天点揉还能很好地预防眼病,比如眼花、眼睛发酸发胀、青光眼、近视等,还可以祛除眼部的皱纹。
为了提高按摩效果,首先要将双手搓热,然后一边吐气一边用搓热的手掌在眼皮上轻抚,上下左右各6次,再将眼球向左右各转6次。指压能除去眼角皱纹的还有瞳子髎。瞳子髎位于眼眶外缘1厘米处,一面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如此重复6次。此外,还可以通过全脸按摩去除眼角皱纹。除眼肿的方法则是用冷水在眼睛附近轻轻拍打。这些方法和指压法配合运用,美容效果更好,还可以和睛明、丝竹空、鱼腰这些穴一起用。
·什么时候刺激胃经最好
因为我们按摩胃经的目的主要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上面的穴位了,特别是足三里、天枢这几个重点穴位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一个小时左右灸一会儿,灸过喝一小杯水。每天早上7~9点这个时间沿着胃经的循行进行敲或者按揉是最好的,这个时间段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
22:16
·胃经应该这样按揉
还是中医常说的那句话,“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我们在揉胃经的时候一定要想着这句话,不是说要把这条经的每一个穴位都揉到,我们的目的是刺激整条经络。所以经络的循行一定要清楚,刚开始可以看着书上的循行图来做,几次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脸上的穴位可以用中指的指头来揉,重点穴位揉上1分钟左右,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的感觉。然后顺着经络往下走,不用停,到了脖子上和胸部、肚子上时就用食指和中指并到一块儿来揉,不用追求那种酸胀感,但是一定要按到皮下面的肌肉上,要不然就成摩皮了。到了天枢的时候就用大拇指来揉,力量要稍微大一点,但不能感觉到疼。到腿上时两只手对换一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左手握右腿,右手握左腿,大拇指用力,其他十个指头不动,这样一直往下揉。到梁丘和足三里的时候力量加大,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揉完之后再反复做两遍就行了。也可以先在经的循行线路上不停地揉,等整条经揉了两遍之后再揉那些比较重要的穴位。
肺和大肠的保护神--手阳明大肠经
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上说:“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络属的肠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人的体质由先天和后天决定,先天部分是遗传于父母的,我们无法改变,后天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而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会增强;胃肠排泄功能正常,体内产生的垃圾能够及时排
22:17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出,不在体内堆积,那么由内在性原因产生的疾病自然会减少。所以阳明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疏通手足阳明经的气血。
·潜伏在大肠经上的疾病
阳明经起自食指桡侧(挨着拇指的一侧)顶端,沿着食指桡侧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进入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向后与脊柱上的大椎穴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络肺脏,通过膈肌,属大肠 )。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
22:17
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大肠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
上身部位病:经络“不通则痛”,所以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不通畅会导致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五官病:从上面经络循行可以看出,手阳明大肠经跟面部、下齿、鼻子等关系密切,所以气血有热也就是平时咱们说的“上火”时,会有眼睛发黄、口发干,眼睛干涩,流涕或鼻出血,牙龈肿痛或者咽喉肿痛等一系列症状。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出现上面说的不舒服时要想到是不是大肠经出问题了,不要遇到牙痛、鼻出血就想到上火,然后就是一堆牛黄清心丸、三黄片之类的,要想想原因,然后再针对性治疗。“庸医杀人不用刀”,就是因为不辨原因乱投药。要关心自己的身体,不要当自己的庸医,否则跟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
神医华佗大家都知道。一次,有两人一块儿来找他看病,一人叫李延,一个叫倪寻,二人都是头痛发烧。华佗分别诊断了病情,发现二人虽然症状相像,但病因不同,就给倪寻吃了泻药,给李延吃了发散的药。当时有人就问华佗:二人害同样的病,服的药却不同,是何道理?华佗说:倪寻是伤食(吃多了),李延是外感(着凉),病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所以要吃不同的药。二人服药后,第二天病都好了。同病异治,所以对症下药,这是华佗的独到之处,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与大肠经相依为命的是肺、大肠及五官
有句话叫“循行所过,主治所及”,就是说经从哪儿过就能治哪儿的病,从上面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手阳明大肠经关系
22:17
密切的内脏有肺和大肠,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师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虽然,肺和大肠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内脏,其实它们通过大肠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出现这样一些症状,嗓子哑了或者咽喉肿痛,同时还有便秘。不知道经络奥秘的人是不会把这两个症状联系到一块儿的,其实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上传到跟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大便通畅了,嗓子自然也会好了。这在中医里面叫做“金实不鸣”,因为五行里面肺和大肠都属金。
另外,跟手阳明大肠经关系密切的五官有:脸、下牙、鼻子。我遇到一些脸上有痤疮的人,通常会先问他们是不是爱便秘,因为大便不通,体内的垃圾就会堆积,人体是有自我清扫功能的,这些毒素总要通过一些途径排出体外,这样与大肠经关系密切的地方就成了体内之毒的首选,于是人会长痤疮、雀斑、酒糟鼻,甚至会下牙痛。而提起牙痛我是深受其苦,几乎各种方法都试过,止疼药、含花椒、含醋……后来看到中医书上的一句话:“面口合谷收。”于是试着按压合谷穴,效果真的很明显,几乎就是在按下去的同时就能感觉到疼痛的减轻,所以这些算是小窍门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掌握。
·按摩大肠经可以驱除身体里的“邪”
我们说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再说得通俗一点,大肠经是大肠的大肠经,大肠和它的关系比其他器官都紧密,大肠经的经气足、气血充盛了,就能更好地给大肠提供营养,大肠的功能正常,才能把它感染的病邪“驱逐出境”。我们这里说的“邪”其实就是通指一切不正常的东西。
怎样才知道是不是大肠经出现问题了呢?这就用到前面提过的经络诊断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有循经按压或者按压穴位,
22:18
看看在穴位上有没有压痛和与平时不一样的感觉。所以说,平时多按揉不但能保健,还能预知疾病。下面介绍几个大肠经的常用穴。
·收面口疾病的手神--合谷(虎口)
合谷又称虎口,它的位置很好找: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或者食指拇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也就是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按揉此穴可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古人就经常用它来治疗头面部的疾病,有“面口合谷收”之说。治疗现在秋冬季节常见的面瘫,
合谷是必取之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也很有用:
(1)止痛。因为这个穴位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很好,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等。另外,因为“同气相求”,也就是说大肠经和胃经都是阳明经气,所以古代文献记载合谷还可以治胃疼。此外,现在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女性痛经现象越来越普遍,“气为血之帅”,行气可以活血,所以有痛经烦恼的女士可以试试,这个穴位很好找,又因为在手
合谷穴一
22:18
上,按起来很方便,同时还可以加按三阴交穴等。
的(2)预防和治疗感冒。合谷穴作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之升发而奏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特别提出的是,怀孕的准妈妈们和小宝宝们感冒了不能吃药,但按摩合谷穴就挺管用。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留言,我看过这样一则:怀孕的时候感冒了不能吃药,医生教了我一招,用右手的拇指按摩左手合谷穴,左手拇指按摩右手合谷穴,每次按100下,每天按摩三次。我照做了以后发现挺管用的,鼻子很快就通气了。后来我发现我小孩有感冒的症状,我就会给他按摩按摩合谷穴……另外,妈妈感冒了,怕传染给小孩,也可以按摩小孩的合谷穴,以增强他的抵抗力,如果是着凉受寒或者受风了,还可以加上翳风和风池、风府等穴位。
出现以上情况时,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或者按揉双合谷穴(力量的大小以自已能接受为度),加用艾灸效果更好。
·让心情安逸的曲池
曲池在曲肘关节时,肘横纹外侧端。
先看一下这个穴位的名字,曲,弯曲,指曲肘时取穴;池,水停聚的地方,好像江河之水在这儿汇聚入海一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经气从这儿向深处会合到脏腑,对调节阳明经经气及脏腑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曲池穴经常用来泻热,效果很好。如果你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时就试试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儿,心情就会安宁,火气也能够降下来了。
还有就是缓解关节的酸痛,效果很好。有一次我打羽毛球,因为好久没打了,玩的时间比较长,结果晚上吃饭时拿着筷子都哆嗦,写字也感觉手上没劲,于是就让朋友揉曲池,边揉边屈伸
22:19
曲池
肘关节,很快胳膊的酸沉感就减退了,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有高血压、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每天点揉此穴对控制血压、血糖也很有帮助。其实要治好这些病不见得就是让西药把你的血压血糖降到正常值以内,关键是怎么让它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适应这个范围,然后身体就能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所以这种情况下按揉穴位就特别需要坚持,虽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见效,但是“见好就收”还是不行的。
·上肢疲劳、酸痛就去找手三里
翘起大拇指,两肌腱中间为阳溪穴。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在曲池下约三横指。
手三里穴对缓解上肢疲劳、酸痛特别有效。我曾经有位平时不怎么运动的朋友,一天心血来潮出去锻炼,回来后就叫苦连天,胳膊又酸又疼,要我帮她放松。当我按到手三里穴时她说“特别
22:19
手三里
酸,但是很舒服”。后来我发现上肢受伤或者酸痛、疲乏时,按揉这个穴位马上可以很好地缓解。另外,弹拨手三里对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治疗作用。
此外,本来合谷穴是最能有效治牙痛的,但是如果效果不好时,可在合谷穴与手三里之间,一边按压一边找最能抑制疼痛的压痛点,穴位里面有“阿是穴”,也有“反阿是穴”,按压这种压痛点马上见效。
·鼻炎和鼻塞寻迎香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就是挨着鼻孔旁边的地方。
其实,一看穴名就应该知道它能通鼻子,古人给它起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鼻子不通时不闻香臭,什么味都闻不出来,结果按了它以后发现能闻见香味了,所以就叫它“迎香”。
迎香穴可以说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过敏性鼻炎时,按摩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症状可
22:19
迎香
以立刻缓解,也可以加上鼻子周围的穴位,比如印堂。但是对印堂穴,光按是没有用的,要用中指的指肚按在印堂穴上,稍微用力按压,然后慢慢地向上推。如此几次反复刺激,鼻塞就能消除了。当然刺激位于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非常好。
连续喷嚏不止的,可以用力压迎香穴直到发酸为止,放开后再压,重复直到不打为止。还有人说便秘时也可以先揉两边的迎香穴两三分钟,然后就会有便意,不过我觉得治疗便秘还是应该加上两边的天枢穴。
·什么时候敲大肠经最好
大肠经很好找,您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敲到曲池穴时多敲一会儿,曲池穴就在大肠经上肘横纹尽头的地方。
什么时候按摩大肠经比较好?气血的循行在十二时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早上的5~7点按摩大肠经最好,一般有早起习惯的人可以做到,如果没有早起的习惯,那就往下推 12个时辰,在同名经经气旺的时候进行按摩,也就是足阳明胃经旺时,辰时,也就是上午7~9点,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嘛。
22:20
一切为了消化功能--足少阳胆经
·胆经现在是人体最火的一条经
胆经现在是很火的一条经,很多人都在强调它的好处,敲胆经也几乎成了“万金油”。至于敲胆经有多大的好处,只有那些坚持做的人才有体会,起码,它是我们身体上循行路线最长的一
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1
条经络,沿着经络循行刺激肯定能够改善气血的运行,至于采用什么方法,点穴或者按揉或者敲打,那只是刺激方式的不同和刺激量的大小不同罢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胆经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头。
·胆经上容易冒出的毛病
胆经出现问题会怎样呢?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还会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颜,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22:20
·敲胆经别只敲一半
前面我说胆经现在是人体最火的一条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部叫《人体使用手册》的书,书里强调只需敲大腿部分的循行和那几个穴位,就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经络是一条连贯的循行线,不是一截一截的,就像树干一样,你能说树根比树中间或者比树丫更重要吗?所以我觉得敲胆经不应该只敲某些部位。
以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的老师治疗过一个整条腿都发麻的病人,很明显,按中医理论来解释他就是气血不通了。这位老师的治疗方法很特别,他从上往下开始扎针,结果病人的麻木感就一点一点往下赶,最后只剩一小截,这样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就彻底消除了。
足少阳胆经循行图2
22:20
如果我们只管大腿以上,好,大腿没事了,小腿整天麻,那还能走路吗?这就像通管道一样,要一点一点通,但是一定要有个整体的目标,要不然上面通了,下面还堵着,那还不污水到处流啊!
足少阳胆经的最佳刺激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胆经的气血在子时最旺,也就是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阴阳转换的时候,阴气最重,阳气刚开始生,所以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敲胆经最好。而没有晚睡习惯的人可以退而求其次,在三焦经经气旺时敲揉,就是晚上21~23点。
·把颈肩弄舒服--肩井穴的好处
肩井穴在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按压的时候感觉很疼,但是按揉这个穴位能够很好地缓解肩关节的紧张和肌肉僵硬等感觉。现在好多人有所谓的“电脑病”、颈肩综合症,按揉-下肩井穴就能很快缓解,它能把从肩关节到脖子的那条线都给放松了。牙疼时,按压肩井穴也能够立马见效。
肩井
22:21
·慢性胆囊炎怕什么--阳陵泉说
胆经有 44个穴位,防止和治疗范围也不仅仅是局限在胆囊本身的疾病上。请大家一定注意,在膝关节以下的循行中,有一个穴叫阳陵泉,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穴位,古书里讲它叫“筋会阳陵”,而筋主关节的运动,所以身体的运动,尤其是膝关节运动
阳陵泉
有障碍时一定要揉这个穴。如何找呢?我们的小腿里面有两根骨头,里面的一根叫胫骨,外面的叫腓骨,从膝关节外侧往下找,我们能感觉到有一个骨头凸起,这叫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一个横拇指的地方就是阳陵泉。每天一定要抽时间多揉揉它,可以使膝关节更灵活。有些人有慢性胆囊炎,除了少吃油腻的东西外,一定要坚持每天揉阳陵泉和阳陵泉下一寸一处叫胆囊穴的地方,这样就能很好地预防慢性胆囊炎的复发,或者降低复发的机率了。
还有就是,患有慢性胃炎,老是泛酸、吐酸水的朋友,可以按揉阳陵泉,刺激时,要一面吐气一面压8秒钟,如此重复10次,
22:21
会很快治酸,不会打酸嗝,这时还可以加按任脉的中脘和胃经的足三里,效果更好。
坚决扞卫头脑安全--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三焦经分布在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这和胆经的分布是一个道理。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少阳为枢”,也就是枢纽的意思,不管是经络还是方剂用药里面都有这种说法。手少阳三焦经内属三焦,三焦是一个找不到相应脏腑来对应的纯中医概念。不过,中医理论上的脏腑和现代医学上的脏腑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潜伏在三焦经上的疾病
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还有肩部和侧头部。它的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外眼角。
简单说,三焦经就是手臂外侧靠无名指那一条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耳脉”,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像什么耳聋、耳鸣、耳痛都可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敲的时候也是必须有酸痛的感觉才好,这样,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目痛、咽喉痛、出汗等身体不适症状。
22:21
另外,三焦经的终止点叫丝竹空,正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很多女士最易长班,所以敲三焦经可以防止长斑并减少鱼尾纹。
·怎样使用人体的三焦经
第一,循经按揉或敲击。前面我们说手足阳明经的时候可能还好解释一些,毕竟这两条经所联系的脏腑我们都知道,但是三焦确实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一个东西,我们怎么理解三焦经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三焦经所治的这些病基本上都是经络循行所过的地方的一些病,“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很好理解;另一方面,三焦经属于少阳经,前面说了,少阳主枢,是门轴,不管是外面的东西要进去还是里面的东西要出来都得经过门,都得转门轴,所以三焦经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疗和预防当中,
天髎
天枢
支沟
天井
外关
会宗
关冲中
阳池
22:21
比如说便秘用支沟,本来这是大肠的事儿,大肠是阳明啊,在治疾病的过程中因为阳明比少阳靠里,所以这就是把“坏人”从里往外推的过程,当然就得转轴开门了。
什么时候揉三焦经最好呢?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在亥时达到顶峰,也就是晚上21~23点,这时候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的人都会犯困,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按揉对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重点穴位的按揉。三焦经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一般以治疗发热、外感风寒或者面瘫以及耳聋耳鸣等比较常见。但是在自我保健中应用不及临床上那么多和广,但大家常用几个重点穴位如支沟、肩髎、翳风、耳门等就足以保证这条经及所属部位的健康了。
·便秘、两肋痛、耳鸣、耳聋使用支沟穴
支沟位于手臂的外侧,当手背朝上时,腕关节背侧的横纹上三寸(同身寸,即自己的四指宽),在前臂的两个骨头之间的空隙中。按揉时要有种酸胀的感觉才好。支沟可以用来治疗胁肋部
支沟穴
22:22
的疼痛,因为胁肋在理论上属少阳经的“势力范围”。配上其他穴位还可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落枕,因为一般情况下自身点、按的刺激量不如针刺的效果,所以同时要配上其他的穴位进行刺激,比如落枕时,配上经外奇穴“落枕点”;便秘时,可以配上天枢、气海、照海、丰隆、足三里等。
·肩痛不举找肩髎
肩髎位于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它主要用来治疗肩周炎,《针灸甲乙经》上面记载说:“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可见它治肩病的历史有多悠久了。知道了穴位的主治和位置后自己每天就可以花5分钟进行按揉,双手一定交替进行因为即使只有一侧患病,这样交替进行的同时也是对肩关节功能活动的一个锻炼。
肩髎
22:22
“善祛“风疾”的翳风穴至日小国士多里
自,翳风这个穴,一着名字就知道和中医的“风”有关,中医上讲的“风”分为“内风”和“外风”。“内风”多是由于人休阴阳不协调、阳气不能内敛而生,而且多为“肝阳上亢”,动则生风,导致“肝风内动”而发生突然昏倒,相当于西医中的突发脑血管病。而“外风”则是由于外界即自然界的不合乎正常
翳风穴
时节的风,或者是正常的风但由于人的体质弱、免疫力下降致病。“内风”常导致中风、偏瘫等疾病,“外风”则易导致伤风感冒。
翳有“遮盖、掩盖”的意思,顾名思义,翳风能够对一切“邪风”导致的疾病有效,即“善治一切风疾”。它不但可以用来治疗,还可以用来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判断病情的加重与否。
首先说预防,自己坚持按揉翳风穴可以增加身体对外感风寒的抵抗力,也就是说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几率。再说治疗,在受了风寒感冒后我们如果按揉翳风,头痛、头昏、鼻塞等症状一会儿就没了。治疗面瘫时,翳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不管是中
22:22
枢性面瘫还是周围性的面瘫,都可以拿来用。
还有就是判断病情。有人研究过,周围性面瘫发作前在翳风穴上有压痛,好多人一觉醒来之后发现嘴歪了,或者是前一天晚上睡觉时一直吹风扇,第二天早上刷牙时发现嘴角漏水,照镜一看,嘴歪眼斜,这时你会发现在翳风穴确实存在压痛。而且在治疗几天后,如果用同样的力量来按压穴位,如果感觉疼痛减轻,病情一般较轻,反之,则病情较重。
作为日常的保健常识,当我们从外面的风天雪地里回到屋子里面后,一定要先按揉翳风3分钟。另外,天热时一定不要让后脑勺一直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因为这样后患无穷。
那么,如何确定它的位置呢?翳风书上是这样定位的:正坐,侧伏或侧卧。从耳后突起的高骨向下摸,到耳垂后面,在下颌骨的后面的凹陷处就是了。向前按时有一种酸胀的感觉能够传到舌根。
·耳鸣耳聋按耳门
耳门穴就在我们所说的“耳朵眼”前面,听宫穴的上方,张嘴时能够在耳朵前方摸到一个凹陷,就在这个位置。它在临床和生活中主要用来治疗各种耳病,如耳鸣、耳聋等等,进行按揉时要一压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耳门穴
22:23
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
·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1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2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3
经脉循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前额交会于头顶。头顶部的支脉:从头顶到达耳上角。头顶的直行的经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与脑,会出来分开向下行于颈后,沿着底胛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两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窝中。后项的支脉:通
22:23
过肩胛骨的内缘直下,经过臀部向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经过小腿后侧,出外踝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阳肾经相连。
《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涕,头痛,项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得好像要脱出一样,颈项好像被人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而膀胱经所经过部位都会疼痛,足小趾更不能随意运动。
膀胱经大部在背后,自己一般情况下够不到。所以我建议大家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俞穴,疏通经气,同时还能对整个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进行放松。当然在背部脊柱两旁进行走罐是最好了,可以对感冒、失眠、背部酸痛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失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头部,循经进行轻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胀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对背部和头部的按揉梳理外,还可以对腿部的循行进行按揉,因为膀胱经的循行深层解剖有坐骨神经,所以沿经进行按揉(当然要加力,因为大腿的肌肉很丰厚),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疼和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按揉膀胱经的好处
膀胱经的有效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以及与其他脏腑有联系,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循行路线。它在后背上有两条直线,线上分布着所有背俞穴,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反射区一样,调节脏腑的作用很好。脏腑的功能好了那还有什么病不能治疗好
22:23
呢?我们说了,中医看病时没有说一个病是孤零零的,都是和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关的,所以膀胱经才显得这么重要。
我邻居家有一个小孩,十一二岁,发烧、咳嗽、咯黄痰,在西医那里打针输液都不管用,家长很着急,请我过去看看。我发现那小孩很奇怪,他咳嗽时,家长帮他拍背,他老躲开。我撩起他后背的衣服一看,在右侧膀胱经的肺俞穴上鼓出来一个小结节,我一碰那小结节,他就疼得又躲又叫。后来我就帮他推后背膀胱经,推得后背微微发红、身体微微出汗后,再按揉那小结节。先轻后重,直到把它揉开。第二天,小孩烧退了,咳嗽也轻了。我嘱咐他喝粥调理,注意保暖和休息,几天后他就痊愈了。
那什么时候刺激膀胱经最好呢?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申时影旺,即下午15~17点,这时如果能按摩一下,把气血给疏通了,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
·睛明也能治打嗝
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是治疗眼病和呃逆(俗称打嗝)的常用穴。在针灸临床上此穴属于危险穴位,但确实是有效神穴。在自我保健中我们可以用双手同时按压双穴,缓解眼睛疲劳。而长时间低头看书或者盯着电脑工作的人,经常会感到眼睛发胀、怕见光,这时就应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双手点按睛明穴,向内上方用力,会感觉到整个眼睛都酸胀,或者还有点发痛,不要怕,这种效果是最好的。然后持续点压或者一松一压此穴1~2分钟,眼睛会很快舒服。
说到打嗝,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打起来不光尴尬还很痛苦。排除那些胃部有病的人不说,有些人是因为刚从屋里面出来,受了点寒气,被风一吹就开始打了,有的人能整天都停不了,感觉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治疗方法当然有很多,比如喝点温水,或者
22:24
睛明穴一
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是按揉耳穴上面的“胃、膈”反射区。其实这个时候最好去按压睛明穴,双手拇指加大力气点按穴位,使其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危重病人会有打嗝情况,怎么都止不住,常被误认为是在“倒气”。这时候,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刺激睛明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痛经腰疼擦八髎
八髎穴,就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几个穴的统称。其中次髎是用来治疗腰痛和痛经的特效穴,尤其是痛经,效果很好。如果没有办法针刺或者不懂自己如何点揉,一般就采用横擦的办法,就是用手掌隔着衣服横向地来回摩擦,直到那种热感直透过皮肤,这几乎是治疗痛经的必用办法,就是在医院也这么用,效果非常好。
·腰背不舒服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
22:24
上程
的中点,是治疗腰痛的要穴。针灸的“四总穴歌”里说“腰背委中求”,就是说腰背处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等要向委中处寻找,在保健时要点按。
在操作时可以一点一放,同时配合腿部的屈伸,不但对腰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还可以治疗腿部的酸胀、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以及下肢的一些病症,比如下肢腿软无力,还可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护理。
·小腿抽筋点承山
承山穴位于小腿的后方正中线上,当提脚尖时能看到或摸到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处,如下图所示。
承山穴在运用上主要用来治疗痔疮和缓解肌肉疲劳以及腰痛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对治疗登山或长时间运动之后产生的小腿酸困、抽筋效果很好。这个穴位找起来比较方便,顺
22:24
承山
着小腿后面往下推,肌肉变薄处或者感觉到一个尖儿的地方就是。在进行点按时小腿会感到酸胀或者疼,但点完之后效果很好,如俗话说的“腿肚转筋”能很快地缓解。运用时手指的力应该缓慢增加,不能一开始就用很大的力,否则容易造成损伤。另外在辅助治疗痔疮等病时力量不需要太大,应该进行常规的点按和揉,同时配合提肛运动,如果坚持每天做上一次,配合提肛运动100~150次,对治痔疮很有好处。
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是一条什么样的经
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临床上经常用泻小肠火来去心火,因为中医上讲“小肠主液”,心火也经常下移小肠,比如口舌生疮,舌尖红痛,就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来治疗,这个时候泡一点竹叶喝,或者再加一点冰糖,热就能从小便导出来了。
22:25
小肠经的循行和大肠经比较相似,只是位置上要比大肠经靠后,从作用上来讲也没有大肠经那么广。它从小指的外侧向上走,沿着胳膊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脖子向上走,到颧骨,然后到耳朵。
·怎样使用人体的小肠经
循着小肠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经气,不但可以用来缓解疲劳,在做治疗时也经常作为刚开始的放松手法来应用。
另外,小肠经因为它的循行跨过腕、肘、肩三个关节,所以在操作时对关节两侧的穴位进行点按,可以对关节的屈伸不利和周围软组织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旺在未时,也就是下午13~15点,这时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此时是按揉的最佳时间。
听宫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3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1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2
22:25
·急性腰疼点后溪
在手掌小指侧,微握拳,当小指近手掌那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即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手的外侧方。
后溪是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当腰扭伤、疼痛在脊柱两侧时点揉的效果尤为显着。但是在自我保健时,它除了可以作为治疗腰痛的主要穴位来按揉以外,还有一点经常被大家忽视,那就
天柱 天柱
大杼
后溪
是它的止痛作用。把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屈起来,用关节抵住后溪穴,然后加力,边加力边进行轻微的旋揉,止痛效果相当明显。落枕时也可以这样做,僵硬的脖子一会儿就好了。同样按揉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也能马上见效。
这里我仅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处(枕外粗隆),再往下摸,则有凹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后颈窝”,天柱穴就在后颈窝往下2厘米处,脖子两侧直向筋肉的外缘上,一压,会有强痛;脖子往前倾,从枕部往脖子后侧摸,颈项底部有大块凸骨(第七颈椎骨)从它的下一个
22:25
落枕
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两个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间起,再往左右二指宽处,就是大杼穴。可以用绑好的五六支牙签连续刺激这些穴道。
还有落枕穴,落枕穴更是治疗睡觉时落枕的特效穴道。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可以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小指发麻拨小海
小海穴位于肘关节外侧。取穴时屈肘抬臂位,在尺骨鹰嘴与肱肌内上髁之间取穴。这时,用手指弹敲该部时有股电麻感直达小指。
小海穴除了可以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上肢麻木,尤其是小指麻木。因为该穴位的深层解剖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而尺神经支配小指的感觉。有报道说,刺激小海穴可使肠道的迷走神经过敏现象减轻,所以可用来辅助治疗过敏性结肠炎。在保健运用时以按揉为主,但是在治疗颈椎病
22:26
小海
压迫神经所致的小指麻木时,应该加上拨动,使麻感传到小指。
·肩周炎的必用穴--肩贞
小肠经还有一个名字叫“肩脉”,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管肩膀的。里面的肩贞穴就是专治肩关节周围炎的。它位于肩关节的后面,自然下垂手臂时,手贴近身体,在腋后线头向上一寸(同身寸)处。操作时胳膊稍向上抬起,另一手从腋下穿过向上用中指点揉;或者另一手从前面经过,手掌掌根放在肩关节的正
肩贞
22:26
上方,中指到达的地方。
·天宗穴能治“电脑病”
天宗穴在进行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和保健中可以说是必用的穴位。点、按、揉此穴会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可以放松整个肩部的肌肉。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职业的需要,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电脑操作会让人觉得整个身体发困,颈肩部僵硬、发紧,也就是现在经常被人提起的“颈肩综合症”。一开始症状轻的时候站起身活动一下,很快就能恢复如常,但日渐加重,先是后背痛,继而脖子也不能转侧。手还发麻。这时,就要天天敲小肠经了,做时要加上一分钟的扩胸运动,再加按一分钟的天宗穴,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就出来了。
取穴时一手下垂,另一手从肩关节上方绕过,向下顺着肩胛骨往下走。它的位置相当于肩胛骨的中线上中点处,点按时感觉非常明显。
天宗穴
22:26
·下巴老掉灸听宫
听宫,一看穴位的名字就知道它和听力有关系,而且位置也在耳朵附近,一般采用点按的手法进行操作,一压一放,可以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还有一种病,好多人都有体会,也没什么明显的感觉,疼痛什么的好像都没有,只是张嘴闭嘴的时候或者吃饭嚼东西时,耳朵旁边老是咯嘣咯嘣响,偶尔下巴会突然掉
听官
下来。这就是颞颌关节紊乱。治疗这种病时应该以艾灸为主,有人做过比较,几种治疗手段中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同时把临近的穴位一块儿灸了,比如足阳明胃经的颊车、下关等穴。
妇科病的首选--足太阴脾经
·脾经要爱护的是哪些内脏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足太阴脾经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着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
22:27
沿胫骨后缘(小腿内侧的骨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与肝经相交,然后在肝经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即膝盖、大腿内侧),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通过膈肌(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其分支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
从上面路线可以看出来,与足太阴脾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脾、胃和心。中医里的脾与西医中的spleen(脾)不完全一样。相同点是它们都统血(贮存血液)和升清阳(提高免疫);不同的是中医的脾有运化的作用,指脾能吸收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通过心肺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所以食欲旺盛、饮食后胃部与腹部舒适、大便正常的人,大多面色红润,肌肉丰满,表明“脾气旺盛”,运化功能正常;而食欲不振,经常胃胀腹满,大便稀者,大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软弱无力,这就属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但也有一些人食量并不小,却面黄肌瘦,也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不正常,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所致。
脾还有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逸的作用,称“脾统血”。一般出血症多与火热有关,“热血沸腾”,血受火热之邪干扰时会不受约束而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症,民间有用大量荠菜煎水喝来治尿血的偏方,就是针对这类出血性疾病的。
但还有一类出血症,与火热之邪无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也是帅的意思,要使血在脉管中规规矩矩地运行,不随便跑到脉管外来,需要“气”对它的约束,这个气主要是脾气。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也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皮肤紫癜、产后出血不止、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这类出血不能用泻火的方法,而要补脾气。宋代有一个名方“归脾
22:27
汤”(现有中成药“归脾丸”)就是治疗这类出血的有效药物(方名也提示了这种作用),用来治疗人工流产后气虚所致的出血不止,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脾经有关的五官包括舌和咽,这也跟脾脏的功能相关。“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饮食从口入,如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食欲才能正常,中医称“口中和”;如脾运化功能异常,就会有口黏、口臭、口淡、口甜等症状。涎为口中津液,就是俗称的“口水”,能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帮助食物消化。但口中涎液过多,不自主的外流,如小儿、中风后的流涎,是脾虚的一种征象;有些人饮食过量,特别是晚上进食过多的油腻食品,睡眠时常会流腥臭的口水,这是因为饮食过多,超过了脾的
周荣食窦
大横
冲门
血海阳陵泉
地机一
三阴交
商丘 隐白 会孙
22:27
运化能力(晚上阳气渐衰,脾气不旺,运化能力减弱),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聚而为湿热之邪的一种现象。所以晚上过多的进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脾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而当其不通(气血异常),人的身体会出现下列病症:1
外经病:如果不通,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会出现发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因为脾跟血液相关,所以脾虚引起的痛经常有从小腹→腹股沟→大腿内侧的放射性痛或者凉,如果平时按揉脾经的穴位,例如三阴交,阴陵泉(下面会谈到)就可以预防痛经。
五官病:从上面经络循行可以看出,足太阴脾经跟舌、咽部关系密切,所以治疗舌根发强、吃饭后即吐、不自主地流口水这些病症应该从通脾经着手。
脏腑病:“阴主里,阳主表”,脾经可以治疗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
当出现以上所说的病症时,针灸的刺激效果更好。
。如何使用人体的脾经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尤其是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能保证脾经不超负荷运转,礼尚往来,它也会回报你以健康的身体。
其次,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过度连累了脾,会使其方寸大乱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这时人的身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现象,正所谓“思虑伤脾还不悔,最终消得人憔悴”。这时除了注意调整情绪,还
23:24
要每天花几分钟按摩以下我将向你介绍的重点穴位,这样,保你安枕无忧。
怎样才能知道这种预防是否得当呢?是不是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做个B超之类的检查呢?不用!脾经是脾脏外在的反应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循经按压,寻找疼痛的反应点,自我诊断,自我调节。
那什么时候按揉脾经最好呢?脾经旺在巳时,即上午9~11点,人体的阳气正处于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阴阳的作用。
·腹胀、食欲不佳找太自
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也属土。
太白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可以补脾,对脾虚症例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亦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太白
23:24
·妇科病的首选--三阴交
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点胀疼的感觉。
三阴交
“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对中医而言,这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穴道,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因此有人说它是妇科病的万灵丹。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作用。它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湿。主治症状包括;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过胖过瘦(增肥减肥)、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多种妇科疾病。对三阴交穴的刺激,用艾条灸也较为有效。月经开始前5~6天起,每天花一分钟刺激本穴,远比生理痛后再刺激来得有效。
还有,三阴交穴虽是治妇女病的特效穴,但另一方面,它也和合谷穴同为流产的名穴,古人曾利用这些穴道来堕胎。所以怀孕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阴交穴,更别和合谷一块儿用。
23:24
。妇科病的万灵丹--阴陵泉
此穴与三阴交作用相似,临床经常与其配合使用加强疗效。
·湿症、丹毒等皮肤病找血海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两寸(左手手掌抵住右膝盖,大拇指下肌肉凹陷处即是右血海,左血海同理取之)。
作用:血海,顾名释义,是治血要穴,对妇科病、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效果很好。中医认为,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是风热之邪所致,血行风自灭,用活血的方法可以根治。对妇科病可以按揉或者点按,对皮肤病可以用牙签之类有尖的东西加大刺激。经常按揉血海不但可以对付妇科病,还能抗过敏,对我们经常说的“血热”造成的病,都有效。
全球有80%的女人每月被痛经困扰着,而且其中超过50%找不出原因,属于无法彻底根治的原发性痛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血海
23:25
对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平时按摩或者艾灸就可以缓解。同时,食多餐,尽量避免过甜及过咸的食品,冬天保持身体暖和,多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以及在热暖水等也可以帮助缓解。
人体的总理--手太阴肺经
·与肺经有关系的是肺、胃、大肠和皮毛以及悲之情
总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而得名),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它的支脉:从腕后走向食指桡侧(大拇指方向),出其末端,在此经气接手阳明大肠经。
从上面路线可以看出来,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胃和大肠。
首先说一下肺,古人对肺的位置和形态有这样的描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和血液。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除了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外,还有以下情况:
23:25
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1)肺外合皮毛,即肺的外延部分是皮毛。皮肤需要肺经经气充养,如肺经经气过盛,皮肤血液循环过强,出现皮肤发红、怕热、易过敏;长期平衡失调则耗伤肺气;肺经经气虚,则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出现暗黑,没有光泽。所以真正的美容美肤要从调整肺的功能入手。
(2)根据整体理论,中医把脏腑与情志联系在一起,五脏对应五志。肺在情志主悲,当人哭得很伤心很厉害时会喘不过气,感觉气不够用,这就是悲伤过度、肺气受损的现象。反过来,肺气虚时,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会降低,容易产生悲观、自卑、易哭泣、心理负担过重等情绪;肺气过盛时,自卑心理会减少,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自负。
过与不及都会造成功能失调,人体脏腑器官气血津液也要保
23:25
持在“中庸”状态。儒家的“中庸”指的是不偏不倚,平衡协训正如宋玉的文赋里讲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是指那种恰到好处的美。心理学认为,引起情绪变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心态决定心情,心情反过来影响某脏功能,随之影响其他脏腑器官。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的任环节出现明显偏颇,都会造成整体失衡。维持各方和谐,才能有统一的整体。
肺与胃、大肠相关,体现在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上,前面介绍手阳明大肠经时已提过,这里就不多述。
·肺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上面已谈到,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相当密切,那么保证了肺经的畅通,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也就能得到保证了。肺经异常不通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这些毛病--
(1)外经病:沿肺经循行路线上的麻木、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大拇指方向)。
(2)脏腑病;本经经气异常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气短、心烦不安等症状;又因为肺与口鼻相通,所以也会出现鼻塞、感冒、流涕、伤风怕冷等症状。
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就是肺经,平时敲稍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发现酸痛难忍,那是肺经在告诉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要加强敲,一天多敲几次,有空就敲肺经,直到没有酸痛难忍的感觉了,就说明肺经已经帮你把感冒病菌消灭了。
(3)上面提到,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气亦可以调节情绪异常。常用方法有强身健体功效的气功导引,也有通过静守的方
23:26
式疏通经脉气血的,这种静守指的便是情绪上的淡泊,即心中平静、空空如也。
同时,由于肺经与皮肤的联系,肺经经气异常也会导致皮肤的改变,如一些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
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但是这时正是睡眠的时间,所以我建议在同名经上找,也就是上午9~11点脾经旺时。
·肺脏健康的晴雨表-中府
怎么找中府穴呢?锁骨下窝下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就是。
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况,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用来治疗咳
中府
23:26
嗽、气喘、胸痛、此外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在穴位上常有异常反应。又因为此穴是手、足太阴之会,故又能健脾,治疗物胀、肩背痛等病。调
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曾经有一位喜欢健身的朋友因为练扩胸拉伤了肌肉,当时我选的就是中府穴,因为求“效”心切,用力过大结果第二天他更疼了。当时我考虑刺激这个穴位并不是镇痛,而是要加快他身体自我恢复的过程,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日常保健与治疗疼痛不适时力度一定要区分好。
·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尺泽和孔最
知又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曲肘时很明显的肌腱)桡侧(大拇指方向)的凹陷处。
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作用也有点类似,都有泻热的作用。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但是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效果才好。
尺泽
孔最
23:26
另外,尺泽穴跟肱二头肌肌腱相近,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痉挛。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在尺泽与太渊(腕部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 )。
作用:孔最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主治急症,阴经的郄穴主要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根据肺经的循行,可以看出本穴除了可以泻肺热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外,对咳血、痔疮出血也有作用。实际针灸操作中,孔最穴是保守治疗肺结核、不明原因咳血的要穴。
·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
简单取穴法: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列缺穴是三经交会穴,可以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及任脉的经气。平常生活中,人有时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其实,大多数都是不经意感受风寒导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样同属于感冒的一个症状,这时按揉列缺穴疏卫解表,加上热敷或者艾灸效果会更好。
列缺还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循行在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以及更年期的一系列不适,例如烦躁、失眠等多是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而使用列缺就可以调节。
对于手腕活动不便、手掌发热、前臂各种活动感觉的所有不适,亦属列缺穴“分内之事”。
23:27
护身卫体的大将军-足厥阴肝经
·肝经上潜伏的疾病
肝经有14个穴位,循行路线从下向上走,起于脚大拇趾内例趾甲缘上,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里面向上走,在肾经和除经的中间,最后到达肋骨缘。
手厥阴肝经循行图2
手厥房肝经独行图1 手厥房肝经循行图3
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明候都有联系,所以虽然循行路线不长,穴位不多,但是作用一点也不小。肝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腰痛得不能伸,面色海暗,明干、胸部感觉被东西堵住一样、腹泻,呕吐、遗尿或尿不出。痛气或腹部两侧疼痛。
,什么时候按摩肝经最好
肝经的气血在丑时最旺,也就是凌晨的1~3点,这时人体的
————— 2022-11-05 —————
09:06
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建议改在同名经手阙阴心包经旺时按摩,也就是晚上19~21 点的时候。
·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神--太冲穴说
按照身体十二经的气血循行来看,肝经的经气在丑时最旺,就是凌晨1~3点,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睡觉呢,但是有些人就是睡不着。工作和生活有压力的人还能理解,有些人什么压力都没有,也睡不着,有些人倒是能睡着,但是经常做噩梦,搞得每天起来都无精打采或者莫名烦躁。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中医里讲心主神、肝主魂,本来到晚上的时候这个神和魂都该回去的,但是神回去了魂没有回去,这就叫“魂不守神”,中医经常说有的人没魂儿了,没魂的人他能好好睡觉吗?所以中医的解决办法就是让魂回去。怎么让肝魂回去?除了找有经验的老中医开些平肝潜阳的药之外,每晚临睡前一定要花10分钟刺激肝经上的太冲,点揉肝经循行路线上的重要穴位,哪里痛、酸、麻木就按哪里,有些人是脾气大,火气特旺,这时只要点点穴,消消火儿,几分钟后人就感到心平气和了,自然也就能安然入睡了。
·人体自身的“菊花茶”--太冲
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中菊花的功效很像,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它的位置在脚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那些平时容易发急,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一定要重视肝经上的太冲,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揉太冲2分钟,要产生那种明显的酸胀感,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感觉到体质明显地好转。
09:06
太冲穴
很多女性的月经总是提前或者经期延长,老是没有规律,月经的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地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在中医里面讲就是肝的问题,因为肝主藏血,还有就是肝经有热导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点太冲,不是在经期点,要在月经来临之前5天就开始每天点揉太冲,每次3~5分钟,每个月经周期前都坚持做,不到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经期开始恢复正常了,经前的紧张烦躁也没有了,痛经的也不痛了。
·拯救肝脏的义士--期门穴、行间穴
肝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类型的肝炎。比如急性慢性肝炎等,会容易疲劳、没有食欲、想吐等,而且治疗上十分麻烦。在这里,我建议有病的朋友首先要学会与肝炎“和平共处”,保持心情的平静,另外,坚持按揉肝经上的一些重要穴位,若能每天坚持刺激,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炎带来的危害。
期门穴、行间穴等穴对肝病十分有效。要找期门穴时,请先找巨阙穴。在心窝上端,从左右肋骨相交之处起,往下二指宽处即是巨阙穴。然后,从乳头往下画一条平行线,在此线所经过的
09:07
期门 期门 行间穴
肋骨和肋骨之间,与巨阙穴同样高度上的,就是期门穴。
行间穴在脚上。从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施压,会强痛,在这些穴道上每天两次指压,每次30下的强烈刺激即可。而有肝硬化和酒精肝、脂肪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 20 次。到目前为止,西医尚未发现肝炎的特效药,因此无法完全控制病情,利用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每天坚持下去,并同时注意饮食起居,效果十分显着。
代心受过,替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
·代心受过,替心受邪
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能够代心受过,替
09:07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心受邪,即外邪侵犯人体时它要代替心去承受侵袭。因为“心为五脏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就相当于身体之国的君主,所以有什么病灾危难的当然要由心仓之臣来替心君承受了。
心包经在手臂阴面中间那一条线上,敲小臂有酸痛感,敲大臂有电击感。它的具体循行路线如图。
从现代解剖学来说,心包经在人体循行的路线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所以刺激心包经可以治疗沿经皮肤的感觉异常等病症。另外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很好的疗效,这些都是经过临床病例和实验研究证明过的。
·为什么人过35岁就要敲心包经
现代人饮食不平衡,不顺应天时的生活习惯,使得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肪异常增高,血中胆固醇量太多时,会逐渐粘黏在血
09:07
管壁上,造成血管狭窄、弹性变差,当血液流动不顺时,更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及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而敲击或按揉心包经可使血液流动加快,使附着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剥落,随后排出体外,也就是俗称“无毒一身轻”。
那什么时候按揉心包经最好呢?心包经在晚上戌时最旺,就是晚19~21点,这段时间吃过晚饭正是应该促进消化的时候。但是不要在晚饭后立刻就做,那反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后施行最好。
·心脏的随身保健医生--内关
无论是针灸临床还是防病保健首推的就是心包经上内关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鉴于它的这些功用,它的主治范围为心脏系统疾病、胃肠不适等。那么,如何取穴呢?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同身寸),当握拳并且手腕上抬时,就能在手臂中间看见两条“筋”,内关就在腕上两寸两筋之间。
首先,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平时既可以边走边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操作,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有酸胀感即可。
内关穴
09:07
内关作为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据我们的长期治疗经验,发现经常按揉内关穴,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其功能。有人在按揉之后再进行与原来等量的运动,疲惫感和心跳均好于没有进行按揉的时候。
另外,打嗝时,用拇指对该穴位进行一压一放会很快止住。以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有个病人是脑中风后遗症,一天晚上突然开始打嗝,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但是仍然止不住。于是请专家会诊,最后决定对内关穴进行强刺激,病人立刻就好转了很多。还有呕吐也是一样,因为在中医里面它们的病机是一样的。都属于“胃气上逆”。本来胃气应该是向下的,就是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但是胃气不降反升,浊气上泛,就会产生恶心呕吐、呃逆等病症。
人生的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
·潜伏在肾经上的疾病
足少阴肾经虽然只有27个穴位,但却是与人体脏腑器官有最多联系的一条经脉,它起于足底的涌泉穴,止于胸前的俞府穴,主要循行于下肢的内侧和躯干的前面,沿前正中线的两侧。主治范围包括: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下面看一下它的具体循行路线;从足小指开始,斜向足心绕过踝关节内侧,进入足跟,向上经过小腿,腘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后缘,贯穿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浅出腹前,上行经过腹、胸部,终止于锁骨下缘。肾脏部直行的经脉,从肾通过肝和
09:07
俞府
步廊
幽门育命横骨
阴谷
太溪..照海
大控水浆
-然谷涌泉
横膈,进入肺中,咽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联络心脏,注入胸中。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在胸中和心包经相接。
肾经不正常人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面黑如柴,头晕目眩;气短暴喘,咳嗽咯血;肚子饿却不想吃东西,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心烦,易惊,易恐,口热,舌干,咽肿。
,如何使用人体的肾经
(1)沿经刺激:因为肾经与脏腑器官联系最多,所以沿经刺激不但可以疏通众多经络不平之气,还对相连络的器官内脏也有
09:08
很好的调节安抚作用。
(2)重点穴位:肾经的穴位运用是比较多的,范围也很广,但是在自身保健操作中受到很多限制,而且保健时的量度和治疗需要的刺激量是不一样的,当然也不需要达到一样。在自身保健中,应该以按揉穴位、循经按摩或者再加上艾灸等为主要的刺激方法,常用的穴位有涌泉、太溪、照海等。
因为肾经和肾密切相关,所以经常保持肾经的经气旺盛、气血畅通对养颜、工作精力的旺盛、性生活的和谐完美等都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糙的名穴--涌泉(人身第二长寿穴)涌泉穴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提到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个名穴。但是很多小说都把它的位置说错了,当然,娱乐嘛,博人一笑而已。涌泉的正确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卧,翘足,在足底部,当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 交界处。下面说说涌泉穴在人体治疗保健中的用法。
第一,口腔溃疡。这个病很讨厌,也不是说大面积的溃破,但就是老也好不了,或者吃了抗生素什么的好了几天,但是一旦工作劳累或者情绪紧张、不好时就会卷土重来,还有一些女士每次例假前就开始犯此病。我建议这时不妨试一下涌泉穴贴敷法,将吴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在涌泉穴上,外面再用胶布固定,效果真的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有高血压,艾灸、贴敷此穴也行。如果采用艾灸的话要坚持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钟,灸过后喝点温开水。如果是穴位贴敷的话就要买些中药,打成细粉然后用鸡蛋清
09:08
涌泉
涌泉
调成糊状,每天睡觉前贴敷在穴位上,两侧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
第三,心绞痛。虽然提起心绞痛或者心脏病,有针灸常识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内关,但是我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涌泉穴。因为位置的特殊性,它取穴没有内关方便,但效果是最好的。把中指屈曲,用指间关节去点,或者用笔什么的都行,只要是加大刺激量就行。
第四,艾灸涌泉穴还能防治呼吸道疾患。我的老师,中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名家曾对此做过对比研究,艾灸涌泉,穴灸20分钟,马上缓解。坚持一周,基本上不再复发。
·滋阴补肾治咽炎,阴冷阳痿哪用愁--太溪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地方,在针灸治疗学上讲,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
太溪几乎对各种咽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种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原因引起的咽症。按揉此穴位,可一边按揉一边做吞咽动作,这是因为肾经的循行经过喉咙“入
09:08
太溪
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因为肾包括肾阴肾阳,而肾阴肾阳分别是其他几脏的阴阳之本,所以有人将肾阴肾阳称为人体的阴阳之本。而太溪为肾的原穴,就能很好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刺激此经时可以点穴、按揉或艾灸。因为循行过小腹部内相应的人体生殖系统部位,所以对生殖系统的诸多疾病相当有效。比如对女性的月经不调、阴冷,男性的阳痿、举而不坚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按揉太溪穴对腰痛腰酸的效果特别好,刺激时,除了穴位要有酸胀感以外,还应该有麻电样的感觉向足底放散。另外,半身不遂、下肢活动功能不好的病人在家庭护理中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
用太溪穴来治疗莫名的手脚冰冷也是极其有效的。被此症困扰的朋友,请务必在每天睡觉前刺激此穴。坚持不到几天,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脚变得暖洋洋的了。
此外,太溪穴还能治各种气喘病。
09:08
主宰人体的君王--手少阴心经
·潜伏在心经上的疾病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属于心,而心在中医上讲“心主神”,“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神智、精神”。比如失眠在中医上讲就是“心神不守”,也就是说神本来到了晚上该回屋里了,但是它一直躁动不安,还在外面跑,所以就睡不着啦。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下过膈肌,络于小肠。
上行支脉:从心脏的系带向上,挟食道旁,联结与眼与脑相连的系带(目系)。
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之后,向下到肘内,沿前臂内侧后缘,到
极泉
少海
通星
神门少府少冲
手少阴心经
09:09
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心经异常代表人体有什么疾病呢?《黄帝内经》说,心经异常人之身体会出现心胸烦闷、疼痛、咽干、口渴、眼睛发黄、胁痛、手臂阴面靠小指侧那条线疼痛或麻木、手心热。所以在身体保养方面,循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臂肌肉,疏通本经的经气,点揉和弹拨重点穴位还可以预防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改善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上肢麻木等,此外还能治疗失眠。
经常敲小指尖端到腋窝那一段,就是手臂阴面靠小指的那一条线。敲小臂时有酸痛感,敲大臂时有电麻感,这都是正常的经络感觉。感觉明显效果就好。经常敲心经有利于心脏健康,心主神明,敲心经也有安神的作用。
·按揉心经的最好时间
心经旺在午时,即中午11~13点,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就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所以疏通心经,让它的气血畅通对身体的整体调节很重要。
·治冠心病、肺心病的名穴--极泉
极泉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此穴。
极泉在自我保健中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的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的预防治疗及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此外,还可以用于心绞痛发病时的辅助治疗。主要的操作都是弹拨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点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点酸胀等感觉为止,然后向旁边拨动,注意拨动时手指的力不要减。一般会有麻感顺着手臂向下传导直到手指。
09:09
极泉
·治疗肘关节病的“助理师”--少海
少海在肘关节处,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即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
少海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比如屈伸不利、落枕、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治疗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点揉。但是在治疗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的前臂麻木时主要是在穴位上进行拨动,方法同上面的极泉。
少海
09:09
·治心慌、失眠的名穴--神门
少冲-少府--
神门一
神门穴
“利旺烟”帕露产关通安合
神门在针灸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慌、失眠等病,在自我保健时也主要着眼于这几个方面的病症。每天用手指对此穴进行缓慢的按揉,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用追求所谓的酸胀感,力量大了反而不好。平时除了点按揉穴位以外,还可以艾灸。
2022-12-08 18:55:5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