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译文]   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出典]  北宋 周邦彦  《大酺·对宿烟收》

  注:

  1、 《大酺》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下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2、注释:

    大酺:天下大乐大饱酒之意。

    突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枕障:枕巾。

    流潦妨车毂: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等。

    卫蚧清羸(léi):晋卫阶美貌而有羸疾。 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

    平阳客:指汉代马融。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红糁:喻落花。糁(sǎn):米饭粒。


    3、译文1: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译文2: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翠的竹子,皮上的箨粉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寒意直透进厅屋之中。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得使人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蚧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因顿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

    译文3:

     昨夜浓厚的烟雾已散去,没有春天虫鸟的叫鸣,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急雨铮铮,飞洒高屋房顶。有新竹枝探出墙头,宛如流苏蕙带色青青,急雨将竹皮霜粉都洗尽,风吹竹舞,新嫩竹梢婆娑相触。雨气潮润琴丝松驰,阵阵冷寒侵人枕芯,小虫丝网被风吹,飞散一丝丝惹粘闲帘竹。在冷寂的旅舍,无人静悄悄,我孤枕难眠,默听檐下雨声不断,愁闷之极渐渐入睡。无奈又时时莫名惊醒,睡梦恍恍惚惚,梦境无绪轻浅,梦醒时分难记半点,我是多么的自恋自怜,我的幽独和忧伤。 

    我这远方的羁客,归心似箭,归意急速,首先担心的是大雨滂沱,泥泞的道路积水成河,回归的车马岂能不受阻?无奈何,我会像羁留异乡的兰成,身心憔悴,又会像平时多愁善感、体质嬴弱的卫介,客死异乡。难怪他乡的平阳客(马融),闻听悲凉的笛声哀曲,禁不住热泪长流,湿了衣襟。更何况鲜花庭院,如今变成萧索荒芜、满目凄凉的院落。落红点点已铺满地,门外的樱桃开始结果如豆。诸君听我言:人生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同秉谁与由?


    4、在宋词史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张炎、吴文英“醇雅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周邦彦发展了柳永、张先、秦观的婉约慢词,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在写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复、开阖细密、抑扬沉郁之势。历代词家对他评价颇高,“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 前言》)。众多词学专家公认的“宋词四大家”,为“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姜夔”,他的位置仅次于苏轼。更有甚者,将他名列榜首,称为“词家之冠”。

     王国维作为看重内美和人格的大家,很自然对周邦彦的某些方面有些微词。比如:

  1)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2)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虽把周比做倡伎,把其词贬为郑卫之音,评价似乎很低,但他又有以下观点:

  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词人之词,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由此可见,王国维虽然认为周词在品格上不如欧秦,但尤胜南宋诸家俗子之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还要注意,王国维在此所说的倡伎、倡优,并非指现在所说的那些妓女,而是指过去地位底下的艺伎和戏子。王对她们还是抱着同情的态度。这一则词话可能也说明了王国维感到前面对周的批评过于严厉,想在此来个反拨和补充,以消除大家可能有的误解。他毕竟对周是喜爱的。

     生平见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此篇在春雨迷蒙的意象中,点染人事。上片写春雨中的闺愁。开头三句写一宿春雨初歇,拂晓时烟雾弥漫,鸟儿刚刚睁开惺松的双眼,还未婉转啼鸣,此时,大地一片寂静。而昨日,风雨交加,鸟鸣高屋,一片喧嚣。这是倒叙法,将静与动、冷与热两相对照,以突出今日之“静”,为下面闺愁作了衬托。“墙头”三句,从“静”字展开,写墙头青布酒招已不飘扬,楼上玉人洗尽铅华,只有柳眼微睁,柳丝依依,脉脉含情。几笔景物素描,已将闺愁暗暗托出。“润逼琴丝”三句,进一步勾勒闺房景物──琴、枕、屏障、竹帘,都在春雨潇潇中蒙上了湿润,浸透了寒气,是泪湿?是心寒?闺中人的愁情就能在这闺房景物中。“虫网吹粘帘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绘之细微,揭示了闺中人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之心境。“邮亭无人处”点出闺愁的原因──游子未归。“邮亭”古代驿站。“听檐声不断”五句,正面写出闺中人在春雨中的绵绵情思。她深夜不寐,听夜雨淅沥,檐水滴心,其情苦也。困乏时刚刚入睡,奈何又被“愁极”惊醒,梦中的相会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暂的,梦醒后,竟是“自怜幽独”。

  下片写春雨中的羁愁。开头两句写游子归心似箭,然而最令人忧虑的是雨水成潦,阻住车轮,无法还乡。羁留他乡,岂不愁煞得兰成憔悴,卫玠瘦羸,在等闲之时,在无可奈何之中,不更易使人伤心落泪。此处用典言羁旅之愁。卫玠,晋安邑人,字叔宝,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今南京)。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年二十七卒。时人谓“看杀卫玠”。“未怪平阳客”二句,又以平阳客在春雨潇潇中闻哀笛落泪事写羁愁。“平阳客”代指游子。“况萧索”以下四句,乃词意一大转折,说游子在春雨潇潇中泪落思乡,那么在万木萧疏、落红遍地、一片荒芜的深秋时返乡时,会如何呢?词中只以景物与感慨作答──家门外,桃园菽畦,荆棘丛生,如此苍凉景象,游子那有心情与友人秉烛夜游呢?此处结得突然,是转折中的顿挫,词意含蓄,将游子之羁旅也愁、归乡也愁,写得淋漓尽致。可谓“顿挫中别饶蕴藉”。

  陈振孙说:邦彦“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邦彦词的铺叙从此篇中可看出其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富于变化。

  邦彦善创慢曲。张炎《词律·序》言:“美成(周邦彦)诸人又复增渲慢曲、引、近,或移宫犯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大酺》则是美成所创之慢曲,双调,133字,前段15句,5仄韵,后段11句,7仄韵。后为者,以此为律。

    6、“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 ,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7、梦境中,听得阶前,点点滴滴的,天渐明。索性翻过身睡去,却再也不能。闭上眼,细细的听,静静的想,自己早已飘离了去…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廉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因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周邦彦的大酺。春雨词。怪不得早起耳畔少了鸟雀的叽叽喳喳声,这样淅淅沥沥的雨,点点滴滴,真想沉沉睡去,不念魏晋。墙上,雨借风的巧手,不忍看春溜走,画着斜脉如织的柳丝,柔曼缠绕,轻柔曼舞的,许是不甚满意,风又悄悄抹了去,干了此端,又湿了彼端,风和雨的游戏;风中的白杨,发丝轻扬,微声瑟瑟,婷婷玉立。柳长雨细春花泣,新绿初生,落红断魂,香消玉殒碾作尘。不经意间,樱桃早已从落花处,露出小而绿的尖尖;雨中的梧桐一树紫色的小铃铛,摇曳欲坠。春易老,人空瘦,时光如偷,悄悄溜走,绿肥红暗。

    如此呆立半晌,雨渐小。沉闷的天气,让人窒息,不想呆在家里,出去吧,融入到新鲜的空气里。

    熟悉的天气,熟悉的季节,熟悉的雨里,不再有熟悉的我你。一个人,撑着伞,彳亍独行,雨,悄无声息,点点滴滴,滋润万物。虽然是初夏了,可还是掩饰不住眼底那丝寒意,莫名的就潜入心头。我在雨里,雨里的是我也不是我;真正的你就在那里,可是,哪里也没有你。世界就是这样,明明很简单,又很是复杂,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想的透彻的话,亦很简单—你是你,我是我。自己的缺点是太率性,优点也是太率性。简单的事情到了我这里就很复杂,当它复杂得无能为力了,就又回归简单。好多事,简单之,就简单。至此,心境早已明朗。心头的阴霾早已驱散,如梦中翩然飞过的游鸿,五彩斑斓,满含笑意,在我仰视的目光中,它自在飞过,不曾留下什么。

    想起昨夜自己还在佛前痛哭,艰难百结,爱恨仅是一瞬间浑然通透,叹聪明如我怎也会误入凡心所染?菩萨无言我亦无语,如此呆立半晌,恍然惊觉,未远。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笑自己,心智太不成熟,也感激那些人生路上回眸一笑的有缘人,巍巍乎如高山,潺潺乎若流水。如你,若知我者,谓我无何求!

    远眺,层峦叠嶂,山色空蒙,如佳人似蹙微蹙,楚楚凝泪远望,褪尽铅华,愈发清新可人。琴音袅袅,横笛青山,一任风雨来,我自怡然去。


    8、在我的记忆里,雨的到来伴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奇特感受

雨,总是万物生长不竭的源泉。似乎很容易找到,许多诗词里都可瞥见它的身影——它隐含在“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意境里;它显在“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洒脱上;它漂泊于“自在花飞轻似梦,无边细丝细如愁”的叹息中。

 

在小雨淅沥的黄昏,在雨丝飘落的清晨,独自一个人走在恬静的街巷,踏着毛毛细雨,听着咝咝的雨声里搏动着的雨韵,于是心中又增添了几分静谧的神秘色彩。涌上心头的孤寂,阑珊倚尽慵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曾几何时,蓦地瞟见电视中那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流离失所的人们,失声啼哭的稚童,老泪纵横的七旬老人以及种种痛失亲人的凄凉场面,心中不由一颤:难道都是雨造成的?!它怎意日此狠心,如此薄情?

 

经一夜狂风恶骤,“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遍地寻。不禁又忆起林黛玉痛吟《葬花词》时的场面: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于此,我念加恨雨水。

 

每每逢雨季,我都会望之长叹,勾起愁绪万千,有一种“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的感觉。在这种消极的意境里,我哭,我笑,我沉思,我犹豫,我却不乏孤寂。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此时,进入口中的雨时咸涩的……


 

9、推开窗子,午夜的凉风从不同的方向迎面吹来。吹打在我的脸上,有着冰凉的感觉。脑海中没有思毫的困意,眼望着那窗外遥遥的点点灯光,我知道,今夜,又是一个失眠夜。


    一个人的秋天,竟是没有了夜晚与白昼的区别。失眠的我,泡一杯咖啡放于面前,无心的搅拌着直至冰凉,然后将清冷的咖啡端至嘴边,轻抿一口让那咖啡的凉气随喉沁入心骨,还心中一片冰凉。此刻,我知道我要的只是这种心情,于咖啡,无关,只是一种符合我心境的清冷罢了。

 

窗外,一勾新月如水般静静的挂在空中,幽幽的散发着那朦朦胧胧胧的清光。心,终是陷在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秋夜惆怅中。外面窗上放着的不是菊花,而是几盆不知明的花草,很耐活的那种。从来没有心思去照管它们的我,今晚就着那幽怨凄迷的月光细看,虽是处在晋江的暖秋季节,竟是也脱落了好几片的黄叶在地。原来,真的是秋天了。

 

 独对着这清风淡月,我犹如身处梦中。被冷风吹拂的我,已是区分不清现实与梦幻。半梦半醒之间的心,被那灰色遗憾所占满。在这失眠的秋夜,阵阵的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无论我怎样的用心,渺渺长空中,你的音讯竟己是与我没有了丝毫的交集。心如潮涌的我,在窗外月色的拂照下落寞的影子更显孤寂。

 

为何彷徨?为何徘徊?又为何停驻?心就在这种彷徨,徘徊中自我放逐,身躯仿佛被时光抽去脉搏般,一切均归于零,苍白的我终是无力瘫软至一地……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窗外夜风降冷,凉意侵人,夜更深了,而那月却也似乎是更明了,明月的冷光穿窗而过照在室内,幽幽冷冷的清辉拂照在我面颊上,仿如洒了一层极淡的脂粉,极淡,却又是极清,极冷。
  两行清泪终是滴落,心弦被抽尽的一刻,心居然是没有了一丝疼痛的感觉。幸福,仿佛那渐行渐远的春夏季节,离我竟是越行越远。而心,因了你的存在,竟是不愿从梦中醒来,又不愿沉沉睡去。
  今夜,窗外,一勾新月天如水。


  倚窗慵望的我,呵气如兰,低眉轻语,夜游,谁共秉烛?


 

10、临窗,放下手中的书卷,放下茶杯,闭目,聆听窗外雨水寂寞滴落的声音。茶香在唇边未曾散去,在这凄清的雨夜,满空的雨水,像前世忧伤的泪所凝结,一些思念,和无声的忧伤正在心头悄悄地流淌。 

想起周邦彦吟雨的一阕词《大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喜欢这首词,喜欢词中凄寂的味道,下雨的时候,很多次心境都非常接近这首诗的情景,绵绵的雨,像世间悲伤的泪水,每一滴雨水,都有愁苦,有不为人见的隐秘的辛酸,像我们的心。 

说不清雨的味道,有的时候,觉得应该像青茶的味道吧?淡淡的苦,淡淡的涩,淡淡的香,和淡淡的甘。有的时候,也觉得应该像书卷的气味吧?一首好诗,一篇好文,可以渲染触景伤情或欢喜的意绪。 

看着满天的雨,骤然想起许多国画大师笔下的山雨图,浓浓的墨水,像化不开的愁绪,独伫雨中,云雾空茫,流水喧喧,车水马龙,噪声喧哗,雨中观心,品味种种人生境界,沸腾的心绪,清洌的忧伤,仍在心口。 

雨,一直是忧伤的象征,因此,若,有人问我,雨是什么颜色?我会淡然跟他说,雨,是灰色的,像旧年的黑白相片。在生命里,人人都有过灰色的心情,生活中,晴天和雨天总是互相交替,就如幸福与忧恼总是互相追随,我想,生活的真实样貌应如此吧?


 

11、入梅,雨迟迟未至。本以为今年是个干梅季闷热而已,谁知,这天火辣辣晴了几日后,夜半忽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睡前敞着厨房的窗,急急起身关去。隔窗俯瞰,楼下园子里的雨哗啦啦狠命地冲刷着一切,灯光被撕成了条子,随雨注直速而坠,劈头盖脑地打在浓密的树丛上,摇晃出碎碎的闪片。这样的雨景很是惊心,有些窒息的威迫,悚悚退回。 

室内舒适,室外雷雨交加犹如战场。想着园子里的那些娇艳的花儿该是要凋零了、想着风雨夜归的骑车人那是何等的狼狈、想着池塘漫出的水注得下洼处水汪一片,想着南方水淹的灾民......静躺着竟不能入眠。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昔时周才子苦说春雨行旅之愁,岂知今时夏雨肆虐,毁了多少的人家田舍。


12、滴答滴答,是秒钟在提醒时间的存在与改变;滴答滴答,是雨滴敲打窗棂唱响美妙的歌曲。

原本我不喜欢雨,这两年我慢慢爱上了雨,爱上了雨的空蒙亦奇,爱上了雨的畅快奔腾,爱上了雨的婉转低吟。

寂寞的时候,我喜欢站在玻璃窗旁,安安静静的享受风吹雨打的畅快淋漓。偶尔的发呆,换来了片刻的宁静;偶然的雨天,带来了久违的期盼。

我喜欢雨中漫步,喜欢在古诗词中找寻古人的那份闲情雅致,喜欢独自低吟浅唱。

温庭筠的《菩萨蛮》唱到,“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华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无聊的人等待的不正是雨吗?

周邦彦的《大酺·春雨》有云,“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形影相吊的人在雨中更显清影寂寥啊!

今天,是一个雨天,雨丝飘零之时,天亦空蒙,人也寂寥。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3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