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下)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三 科技发展的全球化
  1998年,Patel与Vega对359家世界最大的跨国公司进行了系统分析,这359家跨国大企业都是《财富》杂志所列前500强企业中在90年代技术最活跃的企业,该项研究表明,从80年代到90年代,各大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有所增加,平均达到2.4%。1997年, 各大公司在海外的R&D投资所占份额达到11.0%(见表2)。 说明在本国以外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呈上升趋势。
  表2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国际化
     1992~1996年取得  海外R&D经费所国别     美国专利     占份额(%)    国内开发 海外开发     (%)    (%) 日 本  97.4    2.6     2.1(1993) 美 国  92.0    8.0     11.9(1994) 西 欧  77.3   22.7 比利时  33.2   65.8 芬 兰  71.2   28.8     24.0(1992) 法 国  65.4   34.6 德 国  78.2   21.8     18.0(1995) 意大利  77.9   22.1 新西兰  40.1   59.9 瑞 典  64.0   36.0     21.8(1995) 瑞 士  42.0   58.0 美 国  47.6   52.4所有公司 87.4   12.6     11.0(1997)    海外开发取得美国专利国别   变化(%)(从1980~        1984年) 日 本   -0.7 美 国   2.2 西 欧   3.3 比利时   4.9 芬 兰   6.0 法 国   12.9 德 国   6.4 意大利   7.4 新西兰   6.6 瑞 典   -5.7 瑞 士   8.2 美 国   7.5所有公司   2.4
  *列在该栏中所有欧洲国家的数据是指其研究与开发活动都是在欧洲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数据来源:OECD(1997),EC(1997)
  但情况也表明,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究与开发投资还仅集中于少数国家。359家企业中只有不到1%的企业在美国、日本、西欧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有创新活动。美国、德国、英国是研究开发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有70%以上的海外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在这三国完成,相对而言日本最不具吸引力。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它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全球化的研究开发也迅速蔓延到中国。从1994年开始,跨国公司开始试探性地向我国进行R&D投资。到1996年,各大跨国公司开始研究在华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可行性。经过几个大公司的试点,从1997年底到1998年,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宣布要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扩大在华R&D投资。这说明经过近几年的试探和观察,跨国公司认识到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开发的重要性,已坚定了在华长期投资,大规模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英特尔公司总裁葛罗夫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是发展网络最有希望的国家。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对中国技术人才评价甚高。这促使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华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与开发。
  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司也紧锣密鼓地在海外进行研究开发的投资,许多公司已从这种海外的研究开发中得到好处。
  科技的全球化对发展中的中国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中国的科技以一种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科技发展之中,使我国的科研人员能获得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的选题,这将有助于我国科技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获得人才,获得课题,都将比过去遇到更多的竞争者。另外,科技的全球化与国家安全将引发新的矛盾。
      四 技术创新成焦点
  1999年是我国的技术创新年。这种全社会对技术创新的关注是有深刻背景的。
    1.技术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主要战略
  世界各国围绕技术创新的竞争十分激烈,这种激烈性表现在西方盟国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的追赶上。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力消长,就充分说明了技术创新在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竞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后的美国在科技实力方面一直首屈一指,但其经济实力相对逐年下降。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和德国的许多经济业绩指标,尤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如在电子产业方面,80年代日本咄咄逼人,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美国的主要问题正是科技产业化不力。美国的许多伟大发明首先在日本、欧洲实现了产业化。也正是在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和产业界均猛省过来,加强了技术创新工作,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举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90年代初,美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问世,从原理上进行创新,远远领先于日本。在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垄断优势。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逐年回升。美国现在几乎全部夺回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经济已连续8年稳健增长,技术创新的成效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和发展主要依靠的也是技术创新。美国的晶体管、彩电、盒式录像机等不少发明,首先由日本实现产业化,并成为这些产品生产的大国。日本在60年代从欧洲(卢森堡)引进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并加以创新,使日本在70年代成了世界第一钢铁大国。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连续低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出现失误。日本人对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缺乏预见能力。第五代计算机和高清晰度电视机都因未能产业化而夭折。日本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90年代的产业化发展缺乏准备。现在,日本信息通信产业已落后于美国和欧洲。
  欧洲科技实力强于日本,但过去经济落后于日本,问题之一是科技产业化不力。今天,欧盟加强了科技产业化,欧洲于1996年推出《欧洲创新第一行动计划》。尤其注意了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有望到2005年在这个领域基本赶上美国。在航空航天方面,欧盟的世界市场份额上升。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盟经济在1997年和1998年仍分别增长2. 5%和2.7%。
    2.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无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它们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达国家凭借着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以及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始终主宰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目前的不利局面,必须实施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保证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机会上处于劣势,这导致在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困难重重。再加上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传统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发展速度相对减缓。而且由于技术国家主义和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可能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这都将使南北差距进一步加大。
  但是,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变得更加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不仅是现代企业活力之源,更是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驱动力。在经济学领域中,创新被看作是企业生产新的、经过改进的产品(服务)和生产工艺的过程。随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迅速增加,参与知识生产、传播的机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知识经济的到来既是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宝贵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使发展中国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积累;知识和资本具有互补性,使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减轻;人的智力因素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依托和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国家的知识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在新一轮赶超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入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曾经走过依靠技术改造的发展道路。这是一种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扩大求发展的模式。但过去技术改造重点的几个产业,如纺织、化纤产业,现都陷入困境。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必须在市场中不断创新。外资的进入给中国带来许多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外资所产生的技术扩散并不多。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不断加强,中国企业必须从市场和技术上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通过技术创新求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一是经贸委、科技部的技术创新工程在1997年的启动。表明政府已经开始将推动企业和地方的技术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二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并在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中得到了体现。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出台,表明政府将全力推动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最后,全国技术创新会议的召开,将把技术创新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全国将因此掀起一个技术创新的高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津7~9N1科技管理与成就《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研究组19991999执笔人:柳卸林/齐建国/王昌林/郭哲 作者: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津7~9N1科技管理与成就《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研究组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0:59:19

[新一篇] 當前我國科技發展的趨勢(上)

[舊一篇] 當前電影文化中的意識形態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