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千年古城风貌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1、主题介绍: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是件收藏品,苏州沉淀的历史又厚又重,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陆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城南的盘门景区。古城区拥有平江、拙政园、怡园、山塘、阊门5个历史街区,200处控制保护古建筑,790余处古桥、古井、古驳岸、古牌坊等构筑物。

  2、主要景点
  虎丘、盘门、寒山寺、枫桥景区、西园寺、北寺塔、瑞光塔、文庙、唐寅园、唐寅祠、巡抚衙门旧址、范成大祠、织造署旧址、文星阁、全晋会馆、潮州会馆、武安会馆、嘉应会馆、乐群社会堂、玄妙观、灵岩山寺、罗汉院双塔、天平山庄、开元寺无梁殿、胥门、塔园(楞伽寺塔、卫道观前潘宅、惠荫园、章太炎故居、太平天国忠王府、大石头巷吴宅、梵门桥弄吴宅、书台公园、范文正公忠烈庙、五人墓、杨家桥天主堂、聚沙塔、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聚福塔、北张家巷雕花楼、况公祠、东花桥巷汪宅、陈去病墓、彩云桥、城隍庙工字殿、张士诚纪功碑、卫道观、范义庄、泰伯庙、张士诚墓、文起堂、顾野王墓、玉涵堂、山塘街、平江历史街区

  3、推荐线路
  A、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北寺塔---观前街午餐---光裕书场---玄妙观---戏曲博物馆---十全街晚餐---网师园夜花园游
  B、拙政园---北寺塔---丝绸博物馆---唐寅故居(桃花邬大街)---石路商业街午餐---山塘街(五人墓、雕花楼等)---西园寺---石路商业街晚餐---阊门码头夜游古运河
  C、虎丘风景区---山塘街(五人墓、雕花楼等)---石路商业街午餐---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耦园、卫道观前潘宅、全晋会馆)---观前街晚餐---夜逛观前商业街
  D、虎丘风景区---西园寺---观前街午餐---玄妙观---平江历史文化保护区(惠荫园、全晋会馆、纱帽厅)---凤凰美食一条街---南门码头夜游古运河
  E、盘门风景区---文庙---叶圣陶故居(滚绣坊)---十全街午餐---网师园---定慧寺---全晋会馆---观前街晚餐---夜逛观前商业街
  F、留园---寒山寺---石路商业街午餐---环秀山庄(刺绣博物馆)---畅园---章太炎故居(锦帆路)---凤凰美食街晚餐---网师园夜花园游

一、山塘街

苏州第一名街:山塘街

  古城苏州是着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近年来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着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众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山塘街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这两条苏州街后来在战火中被毁,1986年在颐和园又重建了苏州街,使七里山塘的风貌再次重现于京华。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现在我们去苏州虎丘游览,可以乘汽车前往,而我以为若能沿着山塘街缓步而行,将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同时也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一进山塘街,使人有一股古代的风味迎面而来。特色小吃,美味佳肴...小桥流水,古代风情,仿佛仙境一般。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众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山塘街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这两条苏州街后来在战火中被毁,1986年在颐和园又重建了苏州街,使七里山塘的风貌再次重现于京华。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现在我们去苏州虎丘游览,可以乘汽车前往,而我以为若能沿着山塘街缓步而行,将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同时也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

交通方式

公交游5线、6、7、46、70、91路到达。距离火车站3站路,紧挨着石路商业圈。市中心打车10元可到。

注意事项

山塘河的小巷已经成为了PUB一条街,吸引了不少名人前来投资,所以喜欢PUB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七里山塘到虎丘”,沿着山塘街一路向西可以到达虎丘,途中还会路过有名的五人墓,这是条不错的旅游路线。山塘老街离石路商业圈很近,步行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古城苏州是着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着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魏忠贤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众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山塘街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这两条苏州街后来在战火中被毁,1986年在颐和园又重建了苏州街,使七里山塘的风貌再次重现于京华。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现在我们去苏州虎丘游览,可以乘汽车前往,而我以为若能沿着山塘街缓步而行,将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同时也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记得这部巨着的开头是从苏州阊门写起的。作品中写到,“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然后写门外的十里街,推出人物来。这里的阊门外十里街,就是指水陆并行的山塘街。倘要打个比方,一部煌煌《红楼梦》似一匹美丽的巨锦,伏案十年的曹雪芹,有如一只春蚕,在山塘街吐出了第一缕丝。

  山塘街全长七华里,当时人们谓之“白公堤”(塘即堤)。唐代诗人白居易来苏州做苏州刺史时组织凿渠修路,水陆两路同时开通,将虎丘与城相连,水路即是山塘河,陆路便是山塘街。自此之后,山塘街一直是充溢浓厚的民族风俗、极具吴地特色的旅游胜处。慈禧太后在北京颐和园内为供己游赏而建造的那条着名的“买卖街”(苏州街),就是完全模仿苏州山塘街的形状与风貌而筑成。  

  七里山塘上有诸多的古寺、古祠、古牌坊、古会馆……这些古建筑,精雕细刻,古色古香,一派岁月沧桑感,还有耳熟能详的半塘传说,陈圆圆、董小宛等,都装点了山塘的婉约一面。清人赵翼的《山塘绝句》中就有“山塘满路皆脂粉”的句子,但当看到五人墓和葛贤墓,游客大约就要心头一凛了,山塘上还刻下了苏州阳刚的一面啊?

  2002年6月,苏州启动了“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改造后的山塘,以再现山塘传统风貌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为一体,充分展示山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典型的姑苏水巷风貌、鲜活的吴地民俗风情。目前已恢复了六个主要景点:明清江南服饰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汀州会馆、老苏州茶馆和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

二、虎丘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距阊门3.5公里的郊外。

      虎丘海拔34.3米,占地约20公顷,山体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流纹岩。 

  虎丘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如今虎丘虽已远离大海,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踪影,海的信息。人们来到虎丘,未踏进头山门,就看到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称作“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立有清代学者钱大昕书写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包含景点

  包含景点:二山门(断梁殿)憨憨泉云岩寺塔冷香阁第三泉剑池千人石可中亭白莲池拥翠山庄小武当西溪环翠揽月榭五十三参云在茶香试剑石万景山庄孙武子亭通幽轩虎丘仙人洞虎丘摩崖石刻养鹤涧真娘墓致爽阁。

三、拙政园、博物馆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东部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中部以远香堂为主体,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从东部进入中园,一泓清池映入眼帘,古树,垂柳拂水,湖石峻秀。远处一洞隐约可见。池南厅堂林立,错落有致。池北岩岛,溪桥相连,百年枫杨。

   

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等体现出江南建筑的精巧。西部以池水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拙政园特色

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到人间天堂苏州,怎能不游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着称于世。它是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修复,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份。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涵青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另有:倒影楼、留听阁、塔影亭、浮翠阁、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夏天的拙政园是赏荷花的好地方,是一首凝固的诗,没有方向感的话,一转二拐的立即就会迷失于亭阁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但在我看来,拙政园仅仅是大,论美的处理上未必是最好的。

其实,整个拙政园的亭榭廊堂的取名几乎都来自名人的诗句佳文,其名称来自诗篇,其建筑亦浸透诗意,每一座亭台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水榭就是一幅画,整个建筑都是诗意的物化。比如东部的主要厅堂“兰雪堂”之名就取意于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漫步于回廊亭阁,你就漫步在诗情画意之中。建筑和文学和美学和哲学的结合是如此的完美,恐怕这是中国园艺的一大创举吧。  

四、胥门、规划馆

阊门

  胥门位于城西万年桥南。胥门作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已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

五、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殿春簃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

  

“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圃,曾盛名一时。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是古典园林小院建筑的精品。

  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亩,景观却很丰富,富有明代庭园“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

  殿春簃小轩三间,西侧带一复室,窗明几净,最宜读书,为仿明式结构。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又有湖石夹列其间。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室内正中悬匾额“殿春簃”,额上有跋云:“前庭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古时“弓”为丈量单位,约合今1.6米)。
  20世纪30年代,国画大师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寓居于网师园,相传此地即是他们的画室。堂内北墙不封闭,开了三个大窗,用红木镶边形成三个长方形窗景,窗外天进中种植腊梅、翠竹、芭蕉、天竺,配以几峰湖石,一格窗景就是一幅立体的画,轻描淡写,空灵秀美。

  

室外的庭院布局结构紧凑。东南侧隙地起垄,为芍药圃,春末夏初,流香溢彩。庭院内采用周边假山手法,使之产生余脉连绵的情趣。假山不大,也不高,却起、承、转、合,极有章法,有韵律,有节奏,如一曲流畅的音乐。假山的起始是一脚矮脉,自院西北伸起,逶迤南奔,山势不峭不陡,不徐不疾,是这首交响曲开始时的前奏曲;继而渐渐拔高,出现假山群的第一个高潮,在庭院横轴线上正对“潭西渔隐”处,安排了一块石峰,突兀的峰体和正东开阔、明净的水面对比呼应;此后山势徘徊,似乐曲中的柔板,过渡,构半亭于山势中,亭名“冷泉”。此亭倚墙而筑,体量纤小,与小院格局十分相称,飞檐翘角颇为轻灵。亭中有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苍鹰,叩之铮铮有金属声。据传说,此石原在城西桃花坞唐寅宅内,辗转流传到此。在半亭中“坐石可品泉,凭栏能看花”,令人赏心悦目。到此,围拥小亭的山石态势继续南起突然跌岩下滑,怪石嶙峋中,水气森森,俯视洞壑幽深,底藏渊潭,是一泓天然泉水,其旁有石刻“涵碧泉”,取意于宋代朱熹“一方水涵碧”的诗句。泉水清澈明净,水旁有小径。院内有此一泉,使全园水脉得以贯通,真不愧为该园艺术中的神来之笔。山势再往下而形成渊潭后,忽地拔高,恰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矗立起一座陡峭的石峰,这是整个庭院中最高的湖石峰,与北面的主屋互相呼应,恰好处于南北的中轴线上,成为整个山石音乐最高潮。继而假山继续往东,若断还续,绵延不绝,恰似音韵流淌,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群山匍匐。在东侧墙根外,峰峦忽而竞涌,群山归一,聚而为一大山,使人感到沉郁苍茫,犹如八音齐奏,金鼓齐鸣,作为全曲的终结,又有余脉之意,所谓意犹未尽,余情未了。

   整个山石峰脉意境相连,藏泉于谷,藏路于峰,藏洞于岭,有衔接,有过渡,空间浑然一体。

  小院的花街铺地也颇具特色。为了与“网师”主题相合平整洁净的整片鹅卵石图案与中部主园涟漪荡漾的浩淼池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一是以石点水,使整个园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卵石组成的渔网图案,更隐隐透出“渔隐”的意境。

  1978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友好人士来苏州参观游览,被苏州园林所陶醉,决意在其馆中建一座园林建筑。几经商谈,决定仿照殿春簃小院,分翠大洋彼岸,一则可陈列馆藏文物,再则也是为了让美国人民欣赏中国的园林艺术。由于是按明代建筑特色而设计建造,故取名为“明轩”。

  明轩由苏州园林工匠设计建造,一下子轰动了纽约、轰动了美国。施工期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几次前去参观,基辛格博士等要员也数度前往。明轩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明轩建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二楼的玻璃天棚内,庭内阳光灿烂,四季如春,光亮、温度、湿度都被严格控制。庭院全长30火,宽13.5米,四周是7米多高的风火山墙。内有屋宇、曲廊、山石、碧泉、花木、小庭、采取以小见大、寓平以奇的手法,形成了“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意境,犹如殿春簃的孪生姐妹,较完美地体现了苏州古典园林淡雅简朴、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殿春簃小院独具匠心,不落俗套,景物围绕着一个“雅”字做文章,称得上是园林艺术中的精品。

砖雕门楼

      以“精品园”着称的网师园,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已有几百年历史,极其精致。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刚健有力,清雅淡泊而计重。“藻”乃水草总称;“藻耀”,意即文采绚丽,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两侧为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在唐肃宗时为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后为兵部尚书。他的年寿很高,活了84岁。他的8个儿子、7个女婿,都为朝廷命官,史书称誉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大贤大德”。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右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描写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隐于渭水之滨。有一次,周文王出猎之前,令人占卜,说他此次“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彪,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大喜,高兴而归,立姜为军师。文王以大德着称,姜子牙以大贤闻名,“文王访贤”寓为“德贤文备”。中枋这三幅雕刻的外框前方刻有方柱,柱子间有栏杆和走廊,好似空中楼阁;刀工细腻,纹理清晰,古雅秀丽。下枋横匾三个圆形“寿”字,排列进然。“寿”字周围,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和空中飘扬的一簇一簇的云朵。“蝙蝠”两字中“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即长寿吉祥。“福”和“寿”是人类的普遍要求。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寓意为三星高照,洪福齐天,寿与天高,万年永昌。

      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这些砖雕图案以特有的风格丰富了景点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这细腻天成的砖雕门楼,不愧为传统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引静桥
      姑苏园林之美,名满江南。拙政园之舒旷,沧浪亭之朴雅,留园之秀媚,怡园之工丽,风格种种,妙不可言。而网师园作为姑苏园林中的小园经典,其美妙高超之处则在于精巧清俊,气新韵奇,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了绝大文章。园内之引静桥便是一例。

      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小巧,长才2.4米,宽不足1米,游人至此,三步而逾,故俗称之为“三步小拱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静桥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桥顶还刻有一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可以让人欣赏把玩。

     

引静桥下是一条溪涧,自南蜿蜒而来。两岸用写意法叠成陡崖岩岸,藤葛蔓蔓,涧水幽碧,虽涧宽仅尺余,但似深不可测。拨开桥南侧累累而垂的络石藤枝叶,则看到涧壁上刻有“盘涧”两个大字(相传为宋代旧物)。再溯流而上,则有一小巧的水闸立于涧流上游,岸边立有一石,上书“待潮”。桥名“引静”,涧称“盘涧”,闸赋之曰“待潮”三者俱体现了园主的优雅情趣。

      引静桥飞跨盘涧,使彩霞池东、南两面景物因之浑然而为一体。游人经桥向东而行,可沿高墙至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向西而游,则见云岗假山山势脉脉,濯缨水阁清风徐徐。一桥引渡于此,不仅方便了游客,而且使园内增添了一个玩赏的立足点。人们藉桥而北眺,古柏苍然,小轩寂寂,宛然入于图画之中。并且,由于四时气候之不同,则可赏之景亦呈千变万化之状。微雨轻飘之时,则见花湿楼隐,一片迷蒙这色;暖阳缓照之际,则有碧波青荷,的确是爽心之景;夏日黄昏,夕照下满池遍洒碎金;冬季雪后,一园尽着粉装。诸种佳致,可立于一桥而尽览。

      如网师园这样的文人园林,其神趣主在“写意”,以极小的空间映出极大的山水意境。在造桥上,一般都采用平板曲桥,三四折浮水而架,以显水面阔大之感。小型园林绝少使用拱桥。而网师园中的引静桥一反传统而行之,优美的小拱桥与幽邃的窄涧、雅致的低闸构于一处,相得益彰,互不见其小。而广约半亩的中心水面彩霞池则与这“不见其小而实小”的小桥深涧形成对比,加上池周围驳岸低砌,水湾、暗洞虚设,映衬得彩霞池烟波浩淼,水势迷漫,非复旧时半亩气势矣!桥南之盘涧与此相映更添了几分深远幽长之意,仿佛真正野涧在此。一桥隔水,竟生如斯妙境!

      然而,引静桥构思之佳尚不止于此。这座凌空横架于彩霞池与盘涧交界外的小桥,不仅隔成了园中水体的大小比照,而且它与西向而去、直至濯缨水阁的石面小径连成一线,使这一线南北更形成了山与水、动与静、明与暗等多种对比,恰如小桥两侧雕刻的12枚太极图案所蕴涵的阴阳互生之义那样,使园景相互辉映,互增雅致,大大地丰富了园内这一角甚至网师园整个中部园区的构筑层次和审美深度。

      先看山、水之比。引静桥与西向小径一线之南,是山石嶙峋、松柏横斜的云岗,山中小道崎岖如羊肠,壁峭洞高,俨然一派高山巨脉气度;水桥之北则波际无垠,水涯漫漫。池背山而凿,山临水而叠,水以山衬而益广,山以水映而更高。若无小桥疏,则山迫水面,景物局促,韵味大减矣!

      再说动、静之别。桥北是洋洋清波,一派浩然静态,但线鱼噏忽喋戏,芰荷摇于微风,一副生机盎然的形态,静中有动;桥南则虽溪涧幽邈无声,云岗默伏未动,一派安谧和谐的氛围,可是能觉得涧流奔冲有势,水流湍急骤泻,可谓动中有静。

      再看明、暗之分。桥北彩霞池天光云影,竹外一枝轩明窗敞室,是为面阳之美处;桥南则小山丛桂轩内桂影婆裟满堂,粉壁下藤蔓铺延一径,真乃背阴之妙境。一桥之设,则动静、明暗截然而分,游人步随路转,行至桥上,南顾为一种风景,北看则是另一种风情。品赏玩味之余,心中不能不赞叹连连:“妙哉,引静桥!美哉,网师园!”

网师园古典夜园游特色活动,于1990年由网师园、中国国际旅行社苏州支社和市文化部门联合推出,已接待中外来宾20余万人次,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并被国家旅游局推荐其为特定旅游项目。

  每年的3月中旬至10月中旬,每晚开放时间为19:30—22:00上演八个节目,平均每个节目10分钟左右,客人随到随演。

每到夜晚,小巧玲珑的网师园内,淡黄的轮廓灯和大红的宫灯勾勒着临水而建的亭台楼阁,处处显示出江南宅园的高雅风范。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身穿古戏装的评弹、昆剧、笛萧、古筝、民歌民曲、民族舞蹈等演员,在各厅、堂、斋、阁为游人表演,形成一个厅堂一出戏,游客移步换戏的美妙场面。

关于十全街美食小吃:十全街位于苏州名园沧浪亭北首,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长1800米。宋时因有十口井而得名"十泉",至清为纪念乾隆帝易名为"十全",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留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路一河"的传统格局和水乡情调。这里到处铭刻着古老历史痕迹和漫长岁月的印记:古树名木有十多株,网师园、沧浪亭、南园、织造府等名胜古迹,李根源、冯梦龙、叶圣陶等名人故居,再加上乌鹊桥、带城桥、砖桥、帝师桥等14座古色古香的小桥,十全街显现出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1992年,十全街作为古城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全面改造,历时五年,展现了粉墙黛瓦、古朴幽雅、临街枕河、倒影如画的古城新格局。在这条街上分布着苏州饭店、南园宾馆、南林饭店等一批星级涉外旅游饭店,沈德龙的古吴绣皇、秦汉堂等一批工艺美术店,钱塘茶人、紫滕庐等休闲茶酒巴,形成为集丝绸绣品、古玩字画、文房四宝、民间工艺、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特色。游人徜徉于此,听评弹,看古吴今韵,深深领略街坊改造第一节的绰约风姿。如今,十全街已成为姑苏城内独领风骚的休闲文化街。

六、寒山寺

     

到苏州,如不到寒山寺,则不算苏州客。因为,寒山寺和苏州园林一样,都是姑苏的象征,苏州人的骄傲。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满怀旅愁触景生情的写了下《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大雄宝殿内两侧壁内镶嵌的是36首寒山的诗碑,还有悬挂于两侧的十六罗汉像。殿内的两个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      

      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这幅石刻画是一种意笔画,寥寥几笔便刻画出他们两人春风满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大殿前院两侧,有6棵五针松,就是日本爱媛县各界友好访华团(一行26人,团长为爱媛县知事白石春树)的朋友们于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种在该寺的,这树是在日本爱媛县生长的,日本叫:’五叶松",当时已生长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支那铜钟。钟面上镌有记述铸钟缘由的铭文。此钟一式共两口,一口悬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来寒山寺。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钟楼为二层,八角。楼下石碑为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正面碑文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时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钱额。传说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但现在的钟楼建筑和这里的钟都不是唐代的了,现在这口钟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铸的,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钟楼是解放后按原样修复的。
  《枫桥夜泊》诗石刻碑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传说诗人张继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时,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讲授和背诵。今天,日本人到苏州旅游,也无不以一睹张诗碑刻为快。

        

 寒山寺的碑廊里嵌立着宋明以来历代名人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罗聘等的诗词碑刻多块,其中最着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张继诗石刻始刻于宋朝宰相王珪,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姑苏才子、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存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延请着名书法家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此碑成为他的绝笔之作,弥足珍贵。寒山寺的第四块《枫桥夜泊》诗碑,出自与诗人同名的近代书法家张继之手,诗后有跋云;“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末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近代张继书唐代张继诗,先自增添了一段情趣,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以假乱真的异味,感受到的却是一种绵亘千古的永恒。

    上世纪80年代,着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曾应寒山寺之请。手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赠给寒山寺,并自认是晚年书法的得意之作。大师曾有等古寺将手书刻碑揭幕之日来寺院的愿望,可惜大师却在万众惋惜之中以百岁高寿告别人世,成为寒山寺一大憾事。如今,遗泽安在,诗韵依旧,该也寄托着人们对一代宗师由衷的怀念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这首由陈小奇根据《枫桥夜泊》诗意发挥想象力创作、由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曾风行于华夏大地。此刻,驻足枫桥边,听情愁和旅愁谱成的《涛声依旧》,将目光停留在人去船空的乌篷船上,又是一番怎样的心境?也许,怀旧与创新正是我们民族的秉性。
  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着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七、苏州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手摇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平江路的路,就是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平直通达,中无杂树,更难得的是,路上竟然连一个商铺都没感觉到,只见左右穿插的精致水巷,阡陌交通,处处散发出娇美幽雅的苏州美人的气息。
平江河的水不但碧玉般的绿,还多了层娴静的味道,如果把丽江的水说成是动如脱兔,她则是静若处子,看不出一点流动。在这里,就连孔夫子也不会心生伤逝之感。只有当雨落平河,或有小船划来,扬起的波纹,方才感到静止中唯一的动态,正如汉爱德华·吉朋在一片静寂的教堂中发现钟摆一样,让人感受到生机。
平江路上的石桥很精巧,平桥可以通车,不过对于行人还挺隐蔽,有时一路走过,可能尚未发觉脚下一涓细水,已然越过。拱桥通常坐在平江路边的水巷上,一拱似虹,柔美的曲线仿佛紧身的毛衣覆盖下女性胸部的轮廓。站在顶端,凭杆欣赏脚下的碧水,划来的蓬船,过往的美女,真是难得的美事。在这里,船和桥不只是人们看风景的工具,而是风景中不可或缺的鲜活器官,也正是由于船和桥的存在,使水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如果一定要给这诗画加个名字,那只有借用昆曲《牡丹亭》的一句唱词:“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水乡的风景画固然美丽。但是如果少了人的活动,总觉得单调了些。这就是寻常百姓的人家尽枕河~~~
平江路是位白发的长者,趟过岁月长河的老人,见多了赋予更多的理性,他总是把自己经历的过去和知晓的东西娓娓地告诉你;平江路是本史书,有形的丰碑,无形的流传共同记载着近千年平江和两千五百年古城的历历沧桑;她是位朋友,算是忘年交吧,我们时常碰碰头,聊聊天,叙叙旧;她又是位恋人,从不失浪漫的情怀和悠闲的雅兴,有时同行在春天的细雨中,有时相约在秋天的月色下,有时牵手夏天的黄昏后,有时逐戏于冬天的薄雪里。

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一条沿河的小路,河名平江河。平江路一带是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它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体现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悠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还有为数众多的老建筑,许多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散落其间。

平江路,是一条石板路,没有什么商业,游人也很少,仍然像多年前一样娴静,偶尔有的只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和老外。平江路不是游人的街,它是老百姓路的路,到平江路不是来游玩,是要来体会,了解苏州百姓的生活,平江路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没有什么雅兴,你可以不来平江路,只去山塘街。平江路没山塘街的烟雨红尘,有的只是平淡的真。我也不是文人雅士,说不出平江路的诗情画意。建议你读一读苏州作家范小青的《到平江路去》,但愿你去了以后不要失望。


编者 2010-09-22 06:38:28

[新一篇] 尋找上海的感覺 原來就在老歌中

[舊一篇] 〖威信〗中華戲曲之母,昆曲六百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