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传统的命:章太炎被俞樾逐出师门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背景

革命已成时代浪潮 一条辫子隔出新旧

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他是以国学大师的身份出现的,是一个继承并发扬传统的人。然而历史书上没说的是,继承传统,成为国学大师只是他的无奈选择;突破传统,成为革命弄潮儿才是他年轻时代的梦想。这个梦想直接导致了他与恩师的决裂。

章太炎幼年便受到祖父及外祖父的民族主义熏陶,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民族观念。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整个中国开始酝酿变革的思潮,此时已经在学术上崭露头角的章太炎开始主动投身时代漩涡,参与政治运动。1897年,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从老师俞樾处得知这一讯息后,章太炎积极参与,不但寄出16银洋申请加入强学会,还奔赴上海,担任《时务报》撰述。但因为在办报理念上与康梁的分歧,章太炎在抽了梁启超一耳光后脱离《时务报》远赴日本,1899年6月,章太炎结识了矢志推翻清朝的孙中山,二人成为革命上的同路人。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随之遭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是为“庚子国变”。这一巨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捩点,流亡在外的章太炎也由此彻底倒向革命。此时孙中山在海外号召革命,鼓吹“两广独立”,推进“先据有一二省为根本”的革命大业。章太炎也渐成革命派的中坚分子,极力主张排满,随后剪下辫子,脱长袍,穿西装,以示决绝。章太炎的革命举动逾越了传统士大夫“忠君爱国”的边界,成为他被逐出师门的重要背景。

 

 
学术

不守“忠君爱国”底线 章太炎被逐出师门

1896年,章太炎不顾俞樾的劝阻而赴上海任《时务报》主笔。1898年后,章太炎又受张之洞之邀赴武汉筹办《正学报》,但未及一月即离去。当年七月,章太炎回到上海担任《昌言报》主笔,其间言行乖张,被人戏称“章疯子”,让俞樾很是难堪,师生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戊戌政变后,维新运动中崭露头角的章太炎也上了通缉名单,最后慌不择路,避祸台湾,不久又转赴日本。庚子年后,章太炎对清廷彻底绝望,由此走上了激进之路。1900年7月,章太炎回到上海并参与唐才常组织的“中国议会”,但制定章程时,章不满于唐才常否定清廷合法地位的同时而又请光绪皇帝复位的矛盾做法,竟愤而当众剪辫脱衣,声明退会。

章太炎的种种荒唐事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俞樾的耳中。在俞樾看来,章太炎既然无心科举,无妨做个学术中人,以其偏激性格,本不适合从事政治,其投康门,一错;投革命党,一错再错。1901年春,章太炎往苏州东吴大学执教,特前去拜望恩师俞樾,并谒先生于春在堂。孰料俞樾对其来访火冒三丈,并声色俱厉地斥责章太炎“背父母陵墓,讼言索虏之祸,不忠不孝,非人类也!曲园无是弟子,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事实上,俞樾并不算是顽固的人,如其遗言所说:“国家既崇尚西学,则我子孙读书之外,自宜习西人语言文字,苟有能精通声光化电之学者,亦佳子弟也。”但是,俞樾反对民族主义,忠君爱国的底线不能破。如辜鸿铭所言,曾国藩最英明的地方在“不反满”,反则群雄并起,天下荼毒。以梁启超之才、章太炎之学,为革命添柴加火,功不可没;然革命之后,遍地鸡毛,其责亦不可逃也。

 
正方:革命一定要否定传统
“革命”与“改良”是有本质区别的,保持传统的局部改革只能叫改良。不否定传统,革命也就没有了意义。
反方:革命未必要否定传统
从中国历史上看,几千年来革命了那么多次,我们到今天仍然视四书五经为经典。可见革命与传统并非不可兼得。

不过,事情过去后,俞、章两人并未真正断绝师生关系。对于章太炎,俞樾仍以门生看待,1901年8月,还以《秋怀》四首索和,章太炎也“如命和之”,并表示将以前的不快“相忘于江湖”。但令人奇怪的是,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持《民报》时,却在其九号刊上公开发表了《谢本师》一文,其中对俞樾忠于清廷的做法大加批判(其发稿动机究竟是《民报》缺稿还是旧怨或是表明革命态度,不得而知。不过,未闻其同门弟子因此文而责问章太炎,或许其传播不广。文章发表后,大概章太炎自己也觉得不妥,其文集有意不收入此文)。

1907年,俞樾去世。章太炎哀悼之余,在《国粹学报》上发表一篇《俞先生传》,对老师的学术与人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对发表《谢本师》一文的荒唐事,章太炎自己也有些悔意,他在写给孙诒让的信中说:“今见夏报,知俞先生不禄。向以戆愚,几削门籍,行藏道隔,无山筑场,悬斯心丧,寺在天之灵知我耳。”

 
结论

章太炎:跟不上潮流被革命抛弃 回归传统成国学大师

章太炎的一生都很矛盾,他既要革命,又想保留国粹;既要共和,又反对代议制政府;既是儒者,又向往佛教……据其弟子陈存仁说,章太炎嫉恶如仇,凡人有不善,必面加呵斥,不稍留余地。到了晚年,只要是他不喜欢看见的人,绝不接见;即使见了,也不多说话,嘿尓顾他,不做灌夫之骂。暮年的章太炎,志趣与早年迥然相异,日趋平实,其涵养功力日渐深邃,他曾给人写条幅,自嘲曰:“少年气盛,立说好异人,由今观之,多穿凿失本意,大抵十可得五耳。假我数年,或可以无大过”。

从突破传统到最后回归传统,章太炎最终从斗争中得到心灵的解脱。但不幸的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思潮越来越偏激、越来越激烈,他最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被“革命”所抛弃,而他晚年在着作中表现出来的“疯”,何尝不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孤愤”。所幸的是,在闭门不出、专心学术后,章太炎并没有辜负他的才华与早年的学术训练,终成一代国学大师;而与他同时代的一些才子佳人,在百年“革命潮”过去之后,早已湮没无闻矣!

(文/金满楼 文史作家,专栏作者)

权责声明:学术风云栏目是腾讯文化倾力打造的重点栏目,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学术风云 2013-11-14 20:56:15

[新一篇] 白衣卿相 風前月下:中國文人的狎妓情結

[舊一篇] 傳統還是革命?章太炎被逐出師門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