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昆曲六百年
〖片长〗304分钟
〖年份〗2007
〖发行〗台湾麦圣多媒体
〖牌号〗威信
〖编号〗VS-328
〖配置〗台湾3区完整版+昆曲导览手册扫描文件
〖容量〗7.94+7.94G
〖音频〗国语2.0
〖视频〗不可变形宽屏幕1.85:1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盘基〗烫码金盘
〖资料〗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本片共八集,单集片长为三十八分钟。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19个文化社区和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Kunqu Opera of China)赫然在列。作为中国最古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昆曲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流布广远,被称作“百戏之祖”。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和有识之士为昆曲的振兴多有作为,但和很多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昆曲几乎成为遗忘在博物馆的“活化石”。纵向上看,昆曲曾经拥有的长达两百年的全民性痴狂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为尘埃一页,已有的辉煌被湮灭;横向上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像昆曲这样代表民族文化的高雅艺术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认同。
清末民初的戏曲大师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开篇即说,乐府亡而词兴,词亡而曲兴。戏曲一脉贯承中国文学传统,是中国文化中已经深入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昆曲则在600年间上承宋金院本,下启今日各地剧种,是中国戏曲艺术最高的典范。600年来,昆曲在音乐和文学上的成就早有前人总结,而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兴起,近世学者更是关注她所形成的东方表演体系。这种表演体系是独特的,也是博大精深的,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去了解、去赞叹、去骄傲,也足以让我们拿起摄影机去纪录、去表现、去宣传。在某种程度上,昆曲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史,对昆曲的纪录,就是对中国戏曲的纪录。
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用电视手法来全面而又细致地表现中国的昆曲艺术,使中国文化中最精致最高雅也最独特的一部分传诸广远。电视之为工具,不仅在宣传一时,也应为文化的薪火作历史的传递。在昆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的时间里,已经有昆曲大师相继凋零,随之而去的,除了他们经历和见证的历史,更有他们身上几十出戏。舞台的灯光还在,但传来的已是隔世之声。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用胶片或磁带进行纪录,恐怕我们的后来者所能纪录的会更少,而到了我们的后代,舞台也许会更空旷。
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展示昆曲600年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和卓越的艺术魅力,更有现实最新发生的事情涉及国内、港台以及海外等地,内容涉及历史和当代。在节目形式上力求丰富并有所突破,具体形态体现为动画、访谈、空镜、再现、纪实等等。这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昆曲的古今全貌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力求以影像的记录与呈现去探寻一个民族的艺术精神,恢复中国人“对于传统美学的自信”。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是在昆曲最为衰微的时候昆曲艺人由衷的慨叹。我们在此阐述对大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创作构想,唯愿沟通彼此,达成共识,以期身体力行,以昆曲为契机,共同担当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