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于1972年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我国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优选、组合各种教学要素,为达成某种教学任务而创造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
最近对语文教育改革议论较多,语文教育少、慢、差、废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尚未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接受学习”语文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简单易行,能在相对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语文知识,但是对于需要和缺少具体经验的中小学生来说会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希望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 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特点
布鲁纳指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从以上定义看,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学习能力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首先要引发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新课文,进入一种新颖的未知的情景时,会出现思维的碰撞,能激起学习的动机,然后进入转换思维和选择思维(又称“岔道思维”)。例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杨二嫂这个人物究竟是坏人还是好人,抑或是多余的人,还是中间人物?经过不断地思维转换,选定杨二嫂是一个中间人物。最后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说,并由假说转化为法则。
2、必须重视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极为丰富。但是现行教材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教师要启发学生经常运用比较、选择的方法提炼教学内容,使之达到“现代化、理论化、统一化”。布鲁纳认为,对结构的理解能从中提高学生直觉地处理问题的效果。例如,学生若明确了记叙文具有人、地、时、事诸要素,应当讲,他就能“直觉”地、较快地对记叙文的优、劣、高、下作出一般的分析、评价。根据日本学者的实验报告,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大约要多花1.3~1.5倍的时间。现行语文教材多数是综合型编排,少直线型编排,知识系统性不强,且重复的多,因此有人认为语文学科不宜提倡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语文教材知识系统性不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同样都存在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提炼基本教材上下功夫,使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和基本原理成为教材的核心。
3、发现学习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再发现的学习
顾名思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通过发现(多数是再发现)的步骤来学习。但若任何知识都要让学生去发现,不仅没必要也不可能。就拿语文课文来说,作家创作一篇小说、一首诗、一个剧本,从深入生活到立意谋篇,凝结成文字,短则几天,长则数年。至于文字源流、语法规则、文学原理等科学概念的发现更非易事,非一般学生所能及。发现学习要求教师将原始的发现进程加以再编制,以便学生一步步去再发现。再编制的具体要求是:①缩短——将冗长的原始进程剪辑一番,使之缩短,变成一条捷径,不要求再现原先知识发现的全过程。②平坡——将原发现过程中的坡度削平,通过提示或其他方法降低难度,使之稍具难度而仍有学习的价值。③精简——删除原始进程中繁杂的枝节问题,减少众多的迷途、岔道、可能性,精简为少量的迷途、岔道、可能性,以供学生选择。这种再编制使学生不需经过原创作、原发现的文化史的路线。但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路线进行。
二 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1、实施原则
1)树立牢固心向的原则。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树立牢固的心向,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要创设一种教学境界,如激情导入,设置情景,提示问题,明确目标等。这种心向确立的要求是:①引发兴趣,但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②要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学习时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得益;③要有指向性,要重视教师正确的指导作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标越有充分的认识,指向性就越明确。制订的教学目标要适宜,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2)呈现教材内容的原则。语文教材内容有难有易,课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教学过程中呈现教材内容,要考虑以下两点: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发展水平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②要引导学生学习关键性的知识和具有“再生性”的知识。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赋闲”“触目伤怀”等词语文言色彩浓,对初中生可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狼藉”、“惨淡”等词语使用频率高,“再生性”强,是关键性知识,宜作词语教学的重点。同时,该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也可作为“关键性”和“再生性”的知识列为教学重点。
3)掌握知识结构的原则。结构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者规律性,它们具有“普遍的强有力的适应性”。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表达有三种方式:①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其再现形式有行为式、图象式、符号式三种。例如,语言教学过程中既有师生的演示活动,又可用图表显示,更有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符号的学习。语文教学特别要丰富学生的图象,防止过早语言化,即符号化。汉字有音、形、意、象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着言、明象、悟理的阅读教学过程很值得提倡。②体现知识结构的经济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是“纲”,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现成的语文知识结构表,可供学生学习;而绝大部分知识要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列成摘要或表格,以有利于记忆和运用。魏书生创造的语文知识树,体现了语文知识结构最佳的经济原则。③讲求知识结构的优效性。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争,一方面说明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很严密,科学化程度不高,教学中增加了体现知识结构优效性的难度。而从另一方面讲,汉语知识结构也有灵活、简明、意会等特点,更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创造精神。例如,议论文知识结构主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以及各种论证方法的知识,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这些知识,应用于听、说、读、写,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议论文的样式来。
4)重视强化学习动机的原则。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则是,从外在的强化向内在的强化转移。布鲁纳认为,首先,强化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例如,对小学生、初中生表扬时可以在其作业本上画上三角形、五角星、蝴蝶等形象化的符号,甚至用具体实在的奖品进行鼓励;对高中生则要多用精神表彰的方法。其次,强化的步骤要适时。教师对于发现学习的引导要有耐心,只有当学生发现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近或相同时,教师才可以提示,否则,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发现。教师急于校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急于提示结果或就事论事地直接反馈,都不会产生好的强化功能。
2、实施类型
1)发现型。这种发现学习类型的学习从课题、假设到验证用的资料、实验全部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具体到语文教学,课文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有关资料全由教师提供,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学习使学生的主动性有所体现,但是缺乏创造性。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或讲授学习难度较大的课文时适宜运用这种学习类型。
2)引导发现型。这种发现学习类型的学习,先由教师提出学习课题,其他设想、假设均由学生作出。但是,用来验证假设的资料要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或者由学生提出要求后,教师再作准备。这种学习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半创造性。一些优秀语文教师比较广泛地采用这种学习类型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独立发现型。其学习课题或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提出,教师仅仅是学习的辅助者。这种类型的学习中,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那些教师水平高、学生基础好的学校,不妨尝试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作文教学可以多采用这种学习类型,作文题目或由老师出,或由学生出,老师只在一旁指导。一些难度不大的课文和自读课文,也可采用这种学习类型。
3、实施步骤
1)确定目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具体课文和学生水平,提出一个或二三个目标,启发学生去发现。
2)设置情景。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一般讲,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认识一些重要的段落和情节,再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现象和人、事、物、景的特点,从繁复的语言材料中找出构成核心的事实来,引起学生的中心注意。
3)分析总结。这一阶段主要是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来。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是以观察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各种现象为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那么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将各种原先是片段的、零碎的语言材料加以排列、重组,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以确定假说,将所有语言材料统一在假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从课文中寻找语言材料,以确凿的事实为论据来验证假说,这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如前面说到的提出杨二嫂是中间人物的假说,就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过程的分析,懂得怎样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思考、分析和概括,从而不仅获得新的语文知识,而且学到思维的方法。
4)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发现、获得的新的语文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把它应用于听、说、读、写,即将语文知识转化为活的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应用,才能充实、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语文教学中贯彻读、写、听、说相结合的原则,是培养迁移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三 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误区,或偏重接受学习,讲授系统知识,忽视感性认识和实践活动;或偏重问题教学,忽视理性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可以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一方面吸取接受学习知识系统性强的优点,但否定注入式;一方面发挥问题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长处,但思考的问题不是狭隘的生活经验的问题,而是富有智力性、技能性的基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认为,“发现学习”乃是“两者妥协的产物”。
下面根据布鲁纳和日本学者关于发现学习的研究,联系我国语文教学实际,评价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其优点主要有:
1)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认为学生不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要把学习当作单纯的一连串的“刺激—反映”的连接;而应当把学生看作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能够从环境中学习的人,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内部动机,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容易养成独立学习的倾向性和独立研究问题的意志品质。
2)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发现学习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把语文知识组织在一定的认知结构之中的活动;是学生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而形成的语文知识,是一种具有再生性的简化的基本知识,容易纳入认知结构,也就便于记忆、保持和再现。这是由于资料的搜集、假说的建立、验证的方式和方法都图式化、程序化了的缘故。这种图式化、程序化的过程就是形成迁移能力的基础。日本学者研究认为,用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习迁移能力,无论理科还是文科,要比只用提问式和程序式学习一般都要高出20%~30%的比例。
3)有利于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发现学习话文教学模式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发现过程和练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出假设,进行比较和类推;要为解决新问题而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这些都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沃土。
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也有它一定的困难和不足。总的来说,发现学习的难度较大,对知识的要求较高,掌握知识的效率较低。与接受学习相比,发现学习花费的时间较多,因为教师不直接报告知识结论,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当学生发现不了时,要作进一步启发诱导。如果启发不当,学习就更费时。教师提出假说、设置问题若没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进行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部动机若不强,也难以完成任务。布鲁纳也认为,一个学生不可能只凭发现法学习,正像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发明创造一样。所以,在实施发现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当兼用接受学习等其他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模式不要程式化,要讲究变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教育学刊》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钱威20012001钱威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中国教育学刊》京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钱威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