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往往不很明显。突出语文教学“知识点”就显得十分必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要在备课备“点”,课堂授“点”,作业练“点”,检查考“点”,自学寻“点”几个主要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突出 知识 要点
* * *
任何一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不管它是多么的宠大,都是由一点一滴的知识组织起来的。我们把教学大纲规定的,计划在课堂上要传输给学生的知识要点称之为“知识点”。学校教育就是把某个学科的知识“化整为零”,一点一点地讲授给学生;而学生则是通过点滴知识的吸纳积累,“化零为整”,最终形成某一学科的知识系统。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科的知识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否突出知识点,直接关系一堂课的成败。其他学科如数理化等,其知识点如珍珠在案,一目了然。而语文学科因其“文道相融,”知识点往往散落在文章的各个角落。有的一目了然,有的朦胧不清;有些隐蔽的知识点往往需要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以教学目的要求为纲,以教材所“载”知识点为重点,把握好教学的“分寸”和重心,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就能取得成功。相反,离开了知识点,失去了教学重点,随意发挥,兴之所至,信口开河;或者照本宣科,不求甚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将导致教学的失败。长此下去,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就难以形成,在世人和学生心目中,就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没有深浅”的错误认识。“南郭先生”式的语文教师也就会登堂讲课,语文教学就陷入歧途。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突出“知识点”呢?
一、教案备“点”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又是传授知识的原始计划。因此,课堂要讲授的知识点必须创造性地精心设计于教案。精心设计教案,其前提是“吃透两头”,即吃透大纲和吃透学生。吃透教学大纲就是要充分了解大纲的目的要求及各个教学阶段的知识系统构成,即既要弄清该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又要明确其阶段性。比如中学语文知识主要讲授文体表达方式,文体与语体,文章的主旨和材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条理和结构,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说明的方法,论证的方法及各种文体的文章语言要求。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方面的知识。再如,同是说明文教材,有的重在介绍说明的方法,有的重在介绍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具体篇章的教学中只要明确了各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能围绕目的和要求,在教案中突出“知识点。”
在熟悉了大纲的前提下,要吃透教材,这是教案备“点”的首要环节。教材是大纲目的要求的“载体”,又是知识点的“藏身之处。”只有对教材举一反三,才能把知识点有序地传授给学生;而这一切都必须体现在教案之中。教案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二是课文知识。前者不断迁移逐渐形成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后者则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语文知识正是从这两方面不断深入和扩展的。
教案中的目的和要求,有的本身就是知识点,有的则是知识点的概括,比如《天山景物记》一文中,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学习空间组材”的方法。空间组材是文章条理结构中的一个知识点,但这一“知识点”还有比之更具体的内容,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由外到里”,等等,把概括性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则是“教案备点”的根本所在。
吃透学生,就是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内容是学生的思想动态,课堂情绪,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作业情况,经常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案所备之“知识点”传输给学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课堂授“点”
组织课堂教学,要以所授“知识点”为线索,密切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温故”到“知新”,自然形成知识的迁移。首先,要对前面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运用程度如何,以启示新课。如讲授说明方法第一讲讲授分项说明,第二讲讲授分类说明,第三讲讲授比较说明,三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讲授新知识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检查,复习了“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讲解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
讲授新课的第一环节是介绍本讲的知识要点,亦即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由两类内容组成:一是课文知识,一是语文知识。课文知识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记叙文则表达所叙之人、事、情、景,说明文则是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论说文则是作者的主张或者看法。语文知识常常以写作知识为线索,内含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常识、逻辑知识等。以苏轼《前赤壁赋》为例,其课文知识为:秋夜泛舟赤壁,观赏水光月色的清奇,饮酒涌涛,探讨宇宙人生哲理,从中突出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非凡见解。语文知识则是:描美景、抒怡情,发悲欢之论。句子整散结合,借黄州赤壁之名,抒三国赤壁之情的“错觉”艺术,以“主”“客”象征作者悲欢两情等。
不同文体,其知识点的内容不同。记叙类文体应突出记叙、描写,记叙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文艺语体等知识内涵,说明文体要突出与说明有关的知识要点,论说文和应用文亦是如此。
课堂授“点”还应讲究板书的艺术及规范,力求做到板书以“知识点”为内容,构成本讲所授知识的“框架图”,以利于学生的记忆和联想。
三、作业练“点”
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训练,以“知识点”为目标,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方式进行训练。
课外作业是运用和巩固所授知识的必要的教学步骤和形式。不管是书面作业抑或是口头作业,都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来设计。书面作业注重知识点的全面和系统,能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汇和贯通,做到对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和巩固。口头作业应简明扼要,除必要的背诵要求外,口头作业以课堂提问和口头作文为主要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口头语体表情达意。
作业练“点”,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反映,比如蔡元培的《图画》一文,教学目的是讲授比较说明方法,其语文知识点表现为同类比,异类比,纵比和横比。作业的设计就要求学生不仅能举例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同类比,哪些是异类比,哪些是纵比,哪些是横比;而且能变换一个角度,从别的课文中找出上述知识点的例句;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说明事物。由此可见,只有从不同角度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训练,才能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训练形式,写作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突出知识点的训练尤为关键。作文训练应与课文所授写作知识同步进行。每次习作,要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的要求落实有关的知识点。语文课本每一册的每一单元都集中编排了写作知识的要点,课文仅是范文。比如《荷叶咏》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其训练要求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单元安排的命题作文《镜子》。那么,这篇习作的知识点就是“托物言志”,即既不能写成纯记叙文,也不能写成纯议论文,而只能写成有记叙,有议论的“托物言志”式文体。除同步作文训练好,还可将同题作文与异题作文、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的作文、书面作文与口头人造文交替进行,以达到知识点的广泛运用的目的。
四、检查考“点”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形式。语文试题能否突出知识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什么语文考试的成绩往往低于数学物理,没有或很少有满分。究其根源,在于语文试题的“主观随意性”大。而造成“主观随意性”大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知识点”的非科学性,尤以作文为甚。
考试在客观上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考”“教”“学”是一个事物的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形式只有统一于同一标准时,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知识点”正是联系“教”“考”“学”的纽带。考试考“点”的方法是:命题前,对所授知识进行一次检阅,采摘出知识点,然后进行知识的归类,最后从各类知识中分出主要与次要,简单与复杂,在这个基础上分类命题。各类知识的内容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语文知识要点为主,以课文知识为辅,设计出知识点明确、类型新颖的语文试题,使语文学科的优秀生脱颖而出,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科学性。
五、自学或课外阅读寻“点”
自学或课外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自学或课外阅读不善于发现知识点,那么,这种自学或课外阅读虽多无益。常言道:“会看书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有的人虽读了不少书,却没有多少知识,胡扯乱谈可以,应用于正事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人读书不求甚解,只图皮毛,仅能背诵几句名人言辞,除了附庸风雅外,百无一能,主要原因是不善于把握所读之书的知识要点,完全听凭个人兴趣支配,只图热闹罢了。
真正渴求知识的人,读书并不停留在趣味上,而是汲取其要点精华。读文学,读历史,读科技书籍,读哲学等等都要根据其学科特点,紧紧抓住知识点不放。这些知识点可能表现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本书好在何处?差在何处?读一篇文章也要这样穷究。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知识的规律,日积月累,就会成为大方之家。
突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酌量而定。一篇文章,包含的知识很多,不能不分主次、轻重、多少,一并灌输给学生。凡属与教学目的要求密切的知识点,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否则可以忽略或放弃。
目前,正在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较好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这就为语文教学突出“知识点”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渭南铁路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 连杨柳]
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35-37G31中学语文教学吴宪洲19971997 作者: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35-37G31中学语文教学吴宪洲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