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地理专题,开展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然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地理学科教学,只有符合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规律的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才是积极有效的。具体来说,有以下策略是必须考虑的。
   一、地理教学着眼点的确定策略
   1.教学目标的定位
  传统的学科教学偏重于学生认知上的结果性目标,十分着重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深度。如大气环境教学的目标主要有掌握大气环境的组成”、“了解关于大气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正确理解认识大气环境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而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更看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体验。
  因此,在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引导帮助,全力追求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教学过程的组织
  学科教学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已有的书本知识即所谓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是以由书本到书本的演绎推进过程为主。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生生的自主性合作性过程为主,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经验即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新的活动情境中得到新的实践经验从而增长新的能力的过程。如空气污染问题,学科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书本上已有的关于空气污染物的构成、来源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现成结论,同样是空气污染问题,研究性学习教学应是“提出问题→亲身感受或回忆体验→实地调查或亲自收集材料→实验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实地验证→提出方案→表达交流”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3.能力培养的取向
  学科教学非常重视学科的专业性,学科间的界限严明,可说是壁垒森严。通过教学,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知识的积累、理解和再现。对于这样的能力培养,许多教师的教学技艺可以说已是炉火纯青了。然而,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强调地理学科及与其他学科间知识的渗透、综合和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炼观点,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策略
  教学理念可以指导教学行为,而教师角色定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向实际教学行为的转化效益。所以,教师在师生关系意义上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应是:
  1.学生研究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热点”讨论,创设提供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在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心理习惯和认知基础及层次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分工和小组组合工作。
  2.学生研究活动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指导学生的进行地理及相关的素材、数据的收集途径、收集方法、处理方式、整理技巧、分析思路、提炼观点等课题研究方面的技能;指导培养学生的将学科教学中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向地理观念升华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研究活动的促进者。高中学生具备地理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累,具有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求与潜能。这是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实施地理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基础。然而,高中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生活经验还在不断发展,有时还显得比较稚嫩。所以,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活动中还必须担当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遭遇挫折在所难免,教师应积极肯定,善于疏导,促进学生提高耐挫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识、勇气和意志;不断创设积极的氛围,去影响、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状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要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技艺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当其思维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辅导,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
  4.学生研究活动的合作者。研究性学习教学是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要以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正确的道德取向去影响学生,滋润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去追求和谐的美学境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心灵智慧的不断碰撞,产生冲动、灵感和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又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的处理策略
   1.活动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组式的教学形式,通过观测、调查、实验等实践与应用的研究途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时空形式主要直接展现于地理课堂教学之外。但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依托地理课程载体。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题的研究意识也需要地理课堂教学中逐渐积累,地理课题研究的技艺更离不开地理课堂教学培养的地理基本技能(如识图、填图、绘图、读图、数据图表的分析)的支撑。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基础是地理课堂教学。
  当然,要有效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十分重视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制订地理课堂教学计划时,必须全盘统筹考虑到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尤其要注意改变地理课堂教学观念,彻底摒弃单纯的“一言堂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将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地理研究性学习也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提高。地理学科的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必须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正是体现这些必然特征的最佳形式。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发扬光大,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的素养。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既互相独立,又各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二者应有机结合,为共同的教育目的服务。
   2.教师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式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合作研究者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中介”。作为中介,教师既要与教学内容相通,更要与学生相通,成为学生的“体外大脑”。因此,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分别提出适当的活动目的,给出可供选择的研究课题方向,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完全摆脱“中心角色”意识。学生的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地理研究性学习更应遵循这一客观特性。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十分注意避免越组代庖,教师的指导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选择、自主思考余地。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又不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不能谈主体性,就将教学等同于学生的自学,教师的组织、指导职责就被抛弃了。
   3.校本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所以,校本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利用是有效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校本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职工,还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环境设施,也包括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有形、无形资源。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寻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如校园绿化问题,校园道路的布局规划问题等。
  学校以外的社会资源更是丰富多彩。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取得学习资料和学习条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校内、校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死”的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的“活”的资料结合起来的信息,选择定研究方向和确定课题以及解决问题时可利用的素材。校本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如何处理好学生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学问学习与创新学习的关系,对于提高研究性学习教学效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策略
   1.探究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就是指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教学。在这里,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是学生探索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探究教学可分为有指导探究和非指导探究。有指导探究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反应,并在组织材料方面提供指导,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结果。非指导探究则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并参与探究,学生探究结果。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这样一些技能需要教师的指导:①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间的安排、观察顺序等)?用什么手段或仪器观察?观察重点是什么(性质还是外形结构等等)?②分类:观察结果如何分组?③联系关系:对观察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间的内在关系。④预测:即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想象。⑤推论:举一反三,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教学中具体可用:①矛盾事件策略:利用矛盾事件引发探究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矛盾事件素材(如我国内蒙古某地区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风沙危害)。②解决问题策略:实际生活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在经历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考验假设,提出方案,说明理由。如“禁用一次性泡塑快餐盒可有效消除白色污染吗?”
   2.创造性思考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考教学重点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考教学的环境要生动活泼,自主安全,师生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时,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要指导学生学会容纳他人的观点,更要允许学生有尝试错误的经验。创造性思考教学可用:①头脑风暴策略:这是创造性思考教学中常用的主要策略。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利用对某问题产生的不同想法,引起(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碰撞和激荡,让学生产生短暂的、强烈的、大胆的思考,突然具有了某种观念或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多方思考,对学生的观点应采用延迟判断和免除批评的策略,鼓励新奇,容多纳异,多多益善,寻找观念的联合与修正。②检查表策略:即设计问题扩张思维的策略。如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已有结论再追加几个扩张性问题:可作其他用途吗?有其他新的使用方法吗?加以改变还有其他用途吗?可以加工修正吗?可以扩大或缩小吗?可否替代?是否可以改变顺序?可以颠倒或相反吗?等等。
   三、教学评价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即从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系统的确定: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参与修改,也可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设方案,自己评价,增强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手段不是考试,评价方法应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学生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的评仿与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情况的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进行学生评老师活动的开展,以求师生互动共进。
  2.评价重点的确定,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追求研究成果),学生亲自参加活动的感受与体悟,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的能力(淡化知识性结果)。在着重对学生总体的评价中,也要注意对学生个体方面的评价,如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或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的特别作用的评价。
  3.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更具地理特色。地理学是具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对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更具地理学科特色,所以其评价内容应有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方面的(如将研究资料转绘至图上,形成空间概念的能力),地理观察方面的(如图上信息与实地情况的对照观察,实地样本的观察),地理考察能力,(自然的和人文的)以及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地理观念意识的达成程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宜采取走出校门,以社会实践舞台为背景的现场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另外,因为受地理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等的限制,地理学科发展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仍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淡化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结果性目标评价,强化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评价。
地理教学沪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陈林森20022002陈林森 江苏省南通市教学研究室 作者:地理教学沪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陈林森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4:23

[新一篇] 高中地理教學觀摩課引發的思考

[舊一篇] 高中地理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8.4“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學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