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及其他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孔雀东南飞及其他

浩文

不讲什么文学的定义,也不讲什么戏剧的条件,一出戏至少要有“戏剧的动作”Movement Dramatique 假使单有了对话有了情节而只是呆板板地在讲着一件故事;那么尽使你分了幕,分了段,描写了布景,标明了服装,它还只是一篇小说,一篇论文或竟是一篇演讲。当然一出戏的成功,并不只是靠着“戏剧的动作”。有时反而为了专注意了而竟变成所谓Piece bien faite了。

在这剧坛枯寂的今日,本来不容易得到杰出的作品;偶然有一两出独幕剧印行出版(有大结构的作品更不用讲),也已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不时有欧美剧本的移译,但是很多为了译者对于语言的缺少研究,竟然不能上演。熊佛西先生译的《软体动物》最近在北平得到相当的成功,据说一半靠了扮演者的努力。西林先生最近有独幕剧集出版,但也只是几年前的旧作:袁昌英先生的剧集在这个时候出版实在可说是深山里的足音了。

集名《孔雀东南飞及其他》,商务出版,内含剧六出-《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究竟谁是扫帚星》《前方战士》《结婚前的一吻》《人之道》。现在让我来讲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差不多每一个写剧的都想把来编成戏。熊佛西先生曾经写过一出《仲卿与兰芝》,也便是讲的这件

故事,只是和袁昌英先生的立脚点不同罢了。袁先生在自序里说得很清楚:

我一向读《孔雀东南飞》就爱这首绝妙的好诗。近年来研究戏剧,更觉得这是一出绝好的悲剧材料,然而总不敢动手。这次由长沙回来,一晚灯下无事,又把它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悲惨。那夜梦中惊觉,不由的想到这诗上面去,不由的自问焦母遣退兰芝到底是什么理由。自然在中国做婆的自古就有绝对的威权处置儿媳的,焦母之遣退兰芝不过是执行这威权罢了。然而这个答覆不能满足我。我觉得人与人的关系总有一种心理作用的背景,焦母之嫌兰芝自然有一种心理作用。由我个人的阅历及日常见闻所及,我猜度一班婆媳之不睦,多半是“吃醋””二字的作祟。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母亲与儿子有什么暧昧的行为才对媳妇吃醋的,委实是说:母亲辛辛苦苦亲亲爱爱一手把儿子抚养成人,旦被一个毫不相干的别个女子占去,心里总有点忿忿不平。年纪大了或是性情恬淡的人,把这种痛苦自然默然吞下去了。假使遇着年纪还轻性情剧烈而不幸又是寡妇的,这仲卿与兰芝的悲剧就不免发生了。

写一篇历史剧本来和自己的创作不同,有许多的牵制。他得去查考当时的风俗,习惯,装束与器具,他更得去想象剧中人的思想与态度。还有一件事的起因,与旁生的枝节,也得招呼周到。简单地说:写剧的应当把自己去活在他所想象的当时的环境里。袁先生特别留意到种种琐微的地方,即一衣一桌也曾和许多考据家如胡适之先生等详细地讨论过。

在本剧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戏剧艺术的经验,尤其是对话方面。作者最善用“插科”:譬如说,一个人如其要发很长的议论的时候,无论他措词怎样有精彩,但是常会使听众感觉干燥,我们的作者在这个时候便会使另一个人,对话者或是第三者,在旁加上“插科”,使全场增添了不少的生气。有时因“插科”我们可以完全明了剧中人每一个的性格,和当时的心理。这种最不容易应用的最紧要的技巧,竟被我们的作者毫不费力地把捉住了。

《孔雀东南飞》幕启时形容仲卿的“恋爱病”和焦母与姥姥的一段关于守节的议论:全场的空气从忧郁到狂喜,甚为紧张。从那一段守节的谈话里,我们更可以看出焦母的性格。依着作者的意思,焦母是一个“三十六七的妇人”,她从“十九岁就守起节”她这守节是“十几年就只觉得我的心由丈夫身上搬到儿子身上也还很安宁妥贴的”。姥姥关于守节的观念却是“一来为丈夫承宗接后,二来为暮年图个族表”。我不懂作者为什么使焦母的守节会没有“为丈夫承宗接后”的念头?当然作者的意思是要我们觉到焦母的自私,但是事实上受到传统思想极深的当时的焦母未必便会没有像姥姥一般的思想吧?“难道我们立志守寡,就是要宰我们的心吗?”这种话恐怕焦母未必说得出吧?不过话虽这样,我们还得佩服作者形容性格的手段。一个性情刚愎,意志坚强的妇人不是活活地显现在我们面前吗?我再想,假使作者在幕启时描写焦母“守了十几年节,今天总算把儿子抚育成人”的自乐,以后等仲卿结了婚再渐渐感觉到心的无处安放而生出妒忌,不是更多了一个心理描写的曲折吗?

《孔雀东南飞》的写成,作者的确曾费了许多苦心。对于技巧方面,那么,开场收场那种紧张,似乃得益于皮蓝得娄Piren- dello;而每一个人的对话的流利又似乎是受着不少王尔德 Wilde的影响,我们敢预言袁先生将来更大的成功!

我和袁先生曾见过一面。他在欧洲留学多年,尤其在戏剧方面努力。名剧家如培那Jeans Jacques Bernard,蒲爱利Saint George de Bouelier 等和他交谊很深;现在武汉大学授课,听说不久将到上海来,希望这次在该地见到了大水灾的情景,又可写出篇杰作来。

(第3卷第10期,约1931年8、9月间出版)


2022-12-08 18:57:53

[新一篇] 在上海(二)

[舊一篇] 哭 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