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理中学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求及特点分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德国的中学教育采取多轨制,包括文理中学(Gymnasium)、普通中学(Hauptschule)、实科中学(Rrealschule)、综合中学(Gesamtschule)等。九年制(5年级至13年级)的文理中学是最具有德国传统特色的中学。过去它分为古典语言文理中学、现代语言文理中学和数学—自然科学文理中学,今天这种分科已几乎消失。文理中学对学生进行深化的普及教育,通过毕业考试(Abituprüfung)的学生可获得读完十三年级的“有升入普通高等学校资格证书”,凭此证书即可在高等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
  文理中学高中阶段包括11年级至13年级(在四个新联邦州是10~12或11~12年级)教学由课程制取代了传统的班级制,课程的设置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技术三个领域。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必须从每一个领域中选择课程。其中,《政治学》(Politik)——在一些州为《社会知识》(Sozialkunde)——是11至13年级的必修课。许多联邦州及学校都明文规定,《政治学》和《历史》(Geschichte)是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Grundfachder politi-schen Bildung)。为了保证统一的教学要求,联邦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制定了统一的毕业考试要求(大纲)(Einheitliche Prüfungsanfor-derungen in der Abiturprüfung Sozialkunde/Politik)以下简称《大纲》),以指导各联邦州学校的教学。
  一、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大纲》的精神,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这一目的的实现要以使学生提高学科能力,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大纲》对教学和考试在“能力”和“知识”两方面都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能力要求
  能力又分为与内容有关的能力和与方法有关的能力。前者重点考查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包括能够判断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能对政治经济形势及矛盾冲突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对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充分地表达。与方法有关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规范地运用该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技能;能恰当应用学科概念和范畴;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和素材,并且在运用中反映自己的见解。
  (二)知识体系要求
  想要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必须在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四个领域中至少三个领域获得系统的知识。
  1.经济
  通过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当能在世界经济关系的大背景下,认识并评价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目标建议及冲突等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理解并评价实现经济目标的客观条件和行动领域;能够解释经济政策领域有代表性的分歧和不同态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既有现实针对性,也拓展对未来的展望;既包含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的知识,也包括关于经济政策的知识,如政策体系,宏观经济政策,各领域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经济——技术变革时代的工业和职业等。
  2.社会
  认识并评价重要的社会问题、社会状况、社会政策、社会特征、社会过程和社会结构,认识并判断不同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建议和达到目标的手段,能够解释有代表性的争论,具有对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同方案、立场进行分析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学习的重点包括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家庭、学校和职业领域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社会参与和协作等。
  3.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
  认识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问题和历史真相,并能作出评价,包括对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分析判断;了解并能解释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歧;认识并评价不同的民主观念及其社会参与的可能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和展望未来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纵深的历史感。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还包括人权的意义及实现,联邦德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联邦德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德国的政治体制,政治观的形成过程,政治观念及控制系统等。
  4.国际政治
  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学生对国际政治、国家和国家集团、国家利益、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国际间冲突等重要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并能作出自己评价;学生还将掌握关于解决国际问题和国际冲突的方案、立场的知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还包括和平及安全政策,国际秩序的危机,工业国家和第三世界,欧洲的发展和欧洲一体化等。
  二、具体要求及分析
  根据《大纲》规定,教学和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或要求领域(Anforderungsbereiche)。三个层次是根据与内容和方法有关的知识及能力要求来确定的,即每一个要求层次都分为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与方法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1.要求层次一:描述和表达
  要求层次一属于最基本的要求,规定了学生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知识,也规定了学生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和要求来表述这些知识。
  (1)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事实、事件、概念、范畴、理论等知识体系,并能正确地表述。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德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基本事实,如社会阶层、经济原则、利益集团。
  ②讨论实际状况所涉及的有关重要事件及统计资料,如基本法的颁布,各党派和团体成员的人数,工资和收入标准。
  ③学科概念,如社会化,经济状况,社会参与,政治体系,联邦制。
  ④过程,如结构变革,社会差别,欧洲一体化。
  ⑤制度和结构,如议会民主——人民民主,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央集权经济,社会保障,就业结构。
  ⑥准则和公约,如人权,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法律体系,国家的社会政令,欧洲倾向体系,风俗与习惯。
  ⑦范畴,这些范畴对认识政治过程、政治问题、政治冲突有意义,如利益,冲突,权力,政权,统治,意识形态,社会责任,社会公正,政治参与,自由,和平等。
  ⑧理论、模式和科学争论,如民主理论,发展理论,社会分层模式,经济模式,国家形式,货币主义。
  (2)与方法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这门学科基本的表达方法、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①熟悉并掌握表达方式和形式,如报告,评论,采访,演讲,法律条文,文件,科学论着;幻灯,图片,卡片,版画,统计数据。
  ②熟悉并掌握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完成调查研究的步骤,如社交,分析讨论,借助文字、图片、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展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步骤,观察和采访技能,分析技能。
  ③熟悉有关拓展性的方法和途径,如阶层与阶级,功能或系统分析。
  2.要求层次二:整理、解释、评价、运用
  要求层次二规定了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应当掌握的系统知识和具有的综合分析、评价、运用能力,包括独立地解释、整理、评价有关事实和关系;根据可比的事实和条件,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运用和发挥。
  (1)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①独立地解释、评价现象和事件,如偏见的产生,经济周期,立法过程,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
  ②对特定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对比,如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参与立法的各集团对立法过程的影响,欧洲一体化与德国统一在目标上的冲突。
  ③根据已学过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对自己关注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如根据基本法的精神,对妇女平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失业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
  ④运用新的事实和关系,将学过的知识、观点联系起来,并在新的联系中加以分析解释,如根据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状况,解释并评价有关理论和模式。
  (2)与方法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侧重学科方法和工作技能的运用,包括:
  ①关于事实、历史事件描述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如总结概括的方法,对事件、史实进行整理、分类的方法,对结论和论点依逻辑线索进行整理的技能和方法,对结果加以图表说明的技能。
  ②运用其他方式对信息资料加以重新编辑、解释的方法和技能。如用图示法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加以图解,对图示和统计资料进行文字说明。
  ③信息资料拓展运用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在考虑各种联系和运用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文字和统计资料的方法。
  3.要求层次三: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按要求有步骤地处理和解决学科领域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地申述理由、推论、解释、评价的能力。
  (1)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①独立地进行评价、判断,并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提出自己的论点并给予充分的论证。如对比并论证两个德语国家政治参与的可能性。第二,对自己的评价和论证进行理论概括,如运用民主理论,对联邦德国议会民主制进行理论概括;把减少失业的建议上升到经济政策思想。第三,在评价中,要考虑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分析新技术对经济、政治、公正、社会的影响:设想在不同体制下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②遵循辩证逻辑的原则,认识概念和信息在不同的时期、场合的确切含义,并加以正确的运用。如考虑到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因素,判断经济统计数据的含义;在把握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认识文字资料的主旨和内涵;考虑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某一政治理论给予评价。
  ③在判断和评价中,能客观地反映有关的准则、目标设定、规范和理论要求,如特定经济制度下的经济目标,国家的社会公正理念;在评价作者的政治观点时,考虑其个人的基本立场。
  ④拓展自己的思维,针对现实状况提出假设,讨论并检验假设,对各种可能性选择的条件和现实性作全面阐述,进而全面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如根据现实条件和联邦议会的实际情况对比并评价议会改革的建议;在特定的经济形势下,提出改进货币政策的建议和措施;讨论评价促使各迁移民族融合的可能性。
  (2)与方法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应当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能够对方法本身进行评价和检验,从而更好地选择
  ①方法的评价。对拓展说明信息资料和事实的各种方法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线路和方案。例如根据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对解释原始资料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某一特定的事态(或危机、事件),提出解决方案。
  ②方法的检验。第一,依据对事实情况进行拓展解释的合理性和明确性,来检验和选择方法。第二,根据方法固有的特性和功能选取方法,例如,为了透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世界观或利益取向来判断他的立场和观点在多大程度上是明确的,就要研究其自传体资料或学术论文。
  ③根据表达力来确定描述的方式。例如,检验统计描述法或图表法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和生动的。
  三、教学要求特点评析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德国教育界和中学非常重视学生政治素质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阶段政治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带有明显的阶级特征和意识形态色彩,而且其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诸如怎样使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怎样促进学生对本国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理想作出价值判断,并加以认同,怎样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完成政治社会化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系统设计,也体现了其政治教育的理念、原则和丰富的经验,这对我们是很有启示作用的。分析文理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三个显着特点,可概括为: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这些特点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作为一门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值得借鉴。
  1.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是课程设计中的最基本的要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和升华,是概括化、程序化或结构化了的知识,知识和能力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因此,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文理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大纲》从构建学生政治素质结构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并依据与教学内容和学科方法的具体关系,将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规定了可供教学操作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是基础性或奠基性的,即从学习领域的基本事实、概念到范畴体系、理论模式,从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描述能力、评价能力到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了系统的知识能力结构;而且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渗透融合的,即通过与教学内容和学科方法的内在联系,提出与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与方法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使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统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对社会政治现实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才能掌握丰富的社会政治知识,促进知识的消化、迁移、扩展、建构和整合,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可以说,在政治教育中,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与发展相应的能力并举是重视内化过程、内化机制、内化方法的具体体现。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还意味着传授知识的教学体系与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这也是《大纲》所反映的教学要求的重要特点,并突出强调了构建培养和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从《大纲》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来看,发展能力与传统知识相结合,决不意味着发展能力可以依附于传授知识来完成,对此《大纲》制定了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包括独立获知的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衡量这些规格要求是否达到的考核办法(包括要求很高的口试、笔试和调查实践报告,笔试用时可达4~5个小时),从而形成了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当然,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体系,它只是教学过程中整体教学体系的一个分支体系,与传授知识的教学体系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
  2.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一般而言,系统地提出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并不难,难在怎样变成可供教学操作的系统方案。德国文理中学政治学课程教学给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从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系统性来看,既包括社会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基本事实、概念、范畴体系、理论模式),也包括培养和发展能力要求的系统性(独立获知的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运用理论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构建了系统的知识能力结构。从其操作性来看,《大纲》既是教学内容大纲,又是教学法大纲或教学操作实务,易于教师、学生理解和把握,对组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总体说来,其操作性设计有两种主要类型和三个层次。两种主要类型即针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知)的操作性设计和针对社会科学调查、分析、运用方法(会)的操作性设计。三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描述表达型操作设计,分析评价型操作设计,综合运用操作设计。操作性设计的两种主要类型和三个层次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多种操作方式,用来丰富和培养学生在不同要求层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构成了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
  3.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文理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最显着的特点,并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特色和阶级意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德国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理想的价值判断,并加以认同,进而增进青年一代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能力。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将通过系统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将德国的社会现实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以及通过对社会政治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和有张力的批判,达到这一目的。
  (2)在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等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将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和展望未来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德国的历史、现实和在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纵深的历史感和关注德国社会的责任感。构建的理论知识体系(基本事实、重要事件、学科概念、过程、制度和结构、准则和公约、学科范畴、理论模式),都注重纵横结合,德外结合,使学生在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下,掌握理论知识,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德国社会。同时,还要求学生遵循形式逻辑与遵循辩证逻辑的统一,认识有关理论、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场合的含义,并加以正确的运用。
  (3)在教学法的操作设计中,注重联系德国社会的现状,从现实问题切入,通过让学生独立地调查、分析、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国教育资料》沪G382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傅安洲20012001傅安洲 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外国教育资料》沪G382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傅安洲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0:51:27

[新一篇] 德國中小學教育一瞥

[舊一篇] 德育與歷史教學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