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命题改革的特点看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大大加强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比重和力度,试卷中旨在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居于主体地位;二是强调知识更新,打破了中学课本的“绝对权威”,试题设计和答案拟定不再拘泥于教材,无论史实的表述还是观点的分析,都力求更科学;三是反映学科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和内部联系,即侧重于对知识结构、学科理论和学科体系的考查,尤其注重体现学科的主体内容,即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相关性比较强的重点内容的考查,等等。
  高考命题的这些变化,都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与之相适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知识主义,强调基础,忽视能力。这种观念显然与高考命题的要求不相一致,高考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因为高考选拔与高中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其主要联结点就在于学科能力。因此,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所谓学科能力,是站在高校位置上来要求的“学习潜能”,是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知识的能力。这种培养能力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在知识层面上却步,要继续前进,要在全面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质的认识和客观看法,即让学生掌握史学,而不仅仅是史实。其次,要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并学会学习。这种观念要求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把知识作为材料,教会学生学会,矫正学生思维方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教师自己正确处理教材的方式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学法指导。并不在于一般的理论说教或经验之谈。事物都是系统的,这是普遍真理。要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必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吻合,就必须具备系统的思维。所谓系统思维,就是从整体出发,把知识放在大环境中去考察,既要认识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又要从开放性出发研究它的对外关系。即眼光盯着整体,一一考虑局部,要见树木先见林。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非常重要,不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难以控制事物的简约形式。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说,就教会了学生学习。当然,具有了系统思维后,还必须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的特点就是深邃、深刻,善于追根求源,挖掘本质,而不局限于表面现象,不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二、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时间上划分是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从教学形式上划分是新授和复习两个阶段。每一个年级、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都不允许为其他阶段所代替。当前在高一、高二起始年级的必修课教学中,存在做表面文章的弊端。这种教学以面向会考为要求,讲课浮浅,知识分析、能力培养都不到位,留下了很多问题。高考对学生的质量要求是多方面的。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把各个阶段的教学按照高考的要求赋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加强对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以新授课的教学要求是实行双纲制,即老师要把《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作为教学依据,从高一开始按照高考要求,实行一步到位;对复习课的要求是实行三轮复习制。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安排三轮复习,最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立体塑造。三轮复习各有内容侧重,各有任务分工,各有方法要求,互相联系,彼此影响,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化身和能力的载体。一轮复习要打好基础。挖掘有效信息,掌握基本知识,在小范围内实现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小系统。对每一个知识的复习,深要到底,宽要到边,不遗死角。二轮复习要培养能力。分析知识结构,把握阶段特征,进行能力训练,提高历史认识,方法上要搞单元切块和专题分类复习。三轮复习要回扣课本,进行知识反刍。进一步采纳有效信息,把握知识体系,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看法。同时要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技术水平,锻炼心理素质。整个三轮复习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分散到综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塑造学生的有机过程。
      三、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刘péng@①先生曾说过,高考在于考查对过去历史的认识,不在于考查对过去历史的了解,高考是从对知识认识的高低来区分学生,不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重在质的衡量,不在量的区分。认识是个理性的东西,正确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知识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长期以来,老师们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具体历史的讲授,而忽视对抽象历史的分析,或者说是教了知识的一个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没有教授出完全意义的历史知识。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对历史形成全面的质的认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都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所谓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知识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知识要素,二是知识结构。要素是说明这个系统由哪些东西构成,结构是这些要素相互存在的方式。二者相比较,结构在系统内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掌握了结构,就意味着控制了事物的简约形式。过去的历史教学,只是把知识要素(具体历史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来教授,只抓了一个次要方面,所以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能力。当前改革教学内容,就是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结构上来,把知识结构,即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着重点就是分析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达到系统化的教学要求。历史是一种改造关系,不是继承关系,在掌握历史本体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认识论角度,从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出发,对历史知识进行一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深加工,以形成学生对历史质的认识,并获得分析、综合、评价、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的。新高考对内容的要求起码包括四个层次,即知识要素、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各种能力。要完成四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1.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历史教学。事物都有其客观存在的方式,要认识事物,必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事物的存在方式相一致,即事物是个什么样子,就要有相应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就要用相一致的方法来处理。历史知识作为系统的形式而存在,就应该用系统方法来教授。运用系统方法来教授中学历史,就是从历史的整体出发,站在综合的基础上,对历史系统进行分解剖析,一方面要分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要搞清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纵向层次关系。在这个分解剖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定性是从质的方面侧重于理性知识,定量是从数的角度侧重于具体知识,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又要从微观上理清知识要素,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具体和抽象相结合。老师的工作是分析,学生的任务是在老师指导下捕捉有效信息,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只是解决知识本体,尚处初级阶段,还应适时地引导学生升华,进到高一个层次。
  2.坚持“两点论”。一是知识本体论,即掌握知识本身。从本体论出发,首先要强调对史实掌握的精确性,往往是对史实掌握得越精确,越容易把知识联系起来。其次要注意掌握基本史实之间本质性和实质性联系。二是认识论。历史是一门认识领域的课程,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要指导学生善于跳出教材,从宏观角度,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这种整体性认识,既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始末认识,又包括对历史阶段性特征的把握,还包括对历史史实的初步评析,它是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只能说是有学无识,有学无问。
  3.处理好讲练关系。讲和练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基本教学方法。新高考对思维能力的特殊要求,赋予了讲和练新的内容。我们提倡讲、练结合,并非讲和练的机械相加。其中,“讲”包含练的要求,在讲知识过程中,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受到思维的训练,受到理性的刺激,获得认识上的提高;“练”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思维开发、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练达到巩固知识,完善认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讲中有练,练中含思,应该是讲、练、思三位体的有机结合。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艹下加凡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4~25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张传若19981998 作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4~25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张传若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49:55

[新一篇] 從近年高考題談大語文教育觀

[舊一篇] 從高考英語口語測試看中學英語教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