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有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来说,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据此,笔者针对作文教学难这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现状分析
  1. 教材方面
  首先,原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不适应性。
  2. 教师方面
  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在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刚好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此外,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总共只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3. 学生方面
  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在于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山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二、采取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为作文课的讲课内容的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的作文训练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样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弥补作文教材的不足。
  2. 教学可从传授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
  实践证明,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是作文能力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初中作文教学也可从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这些知识,即文章写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大体”和“规矩方圆”,属于“可授受者”。诸如如何观察积累,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文时就敢于动笔实践。初中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其好处就在于对写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即使开始时可能显得被动和生硬,也总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滥要好得多。初中生一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等作文能力,根据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又起到促进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比较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3. 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的三大难题。首先,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第一,要注意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第二,要注意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此外,教师要挖空心思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命题或开设话题,以利于学生有话写。
  其次,“不会写”是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以及一些方法、技巧,使学生学会写。
  再次,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同时要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
  4.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因,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得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也可根据国情、校情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等,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世事国事事事关心”。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即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再次,举行作文竞赛,激发热情。每学期举办一次现场作文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征文比赛活动。通过各类征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鼓励学生办班刊,办手抄报、墙报,鼓励学生积极向《作文大王》等文学社投稿,让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自然可寻。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个铢积寸累的漫长过程,非一曝十寒所能成效。作文教学更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惟有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学生才能走上作文成功之路,也只有为学生搭建好一个个“脚手架”,学生才能登上文学的殿堂。要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出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成功之花一定会让我们撷取。

中学文科南宁61~62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韦桂兰20082008
韦桂兰,广西象州县初级中学(545800)
作者:中学文科南宁61~62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韦桂兰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1:18

[新一篇] 局面初創 成績突出 任重道遠  ——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建設現狀述評

[舊一篇] 巨大的進步,不小的缺憾  ——語文課程標準初中語文實驗用書簡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